开题报告.doc

136FM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说明书+CAD】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2093621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73.30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4-11 上传人:221589****qq.com IP属地:湖南
40
积分
关 键 词:
136 FM 摩托车 发动机 装配线 设计 说明书 CAD
资源描述:
136FM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说明书+CAD】,136,FM,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说明书,CAD
内容简介: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 生 姓 名:朱晓波学 号:05010159专 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设计(论文)题目:136FM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指 导 教 师:曲波 2009年3月22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科技论文的信息量,一般一本参考书最多相当于三篇科技论文的信息量(不包括辞典、手册);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9年3月15日”或“2009-03-15”。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 献 综 述摘要 发动机装配线是对发动机顺序装配的流水线工艺过程,由于装配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装配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发动机装配线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了摩托车质量和产量。随着摩托车行业的发展,发动机装配线正由较为刚性装配线向柔性装配线方向发展,柔性装配线的特点是装配节拍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调整,可以实现多品种混流生产并适应生产纲领的变化。多年来,国内许多企业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加工生产线和装配线或技术,通过借鉴、消化、吸收和改造,使我们的工艺装备、加工能力和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关键词 发动机 装配线 发展趋势 国内外差距1 发动机装配线发动机是摩托车领域技术最密集的关键部件,在摩托车发动机装配过程中,由于被装配零件的多样性、工艺的繁琐性,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就显得尤为重要。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是一个对发动机顺序装配的流水线工艺过程,每个工位之间是流水线生产,因此每个环节的控制都必须具备较高可靠性和一定的灵敏度,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1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主要包括总装线、分装线、工位器具及线上工具等。在总装线和分装线上,目前国内普遍采用柔性输送线输送工件,并在线上配置自动化装配设备以提高效率。2 柔性输送线主要有:摩擦辊道和启停式动力辊道两种,输送速度一般为3-15m/min。3 摩擦辊道为连续运行方式,行进速度恒定。输送线上设置停止器,定位准确可靠。线上可配置装配托盘输送工件,托盘可在工位间实现积放,一个工位可积放多个托盘。也可采用特别处理的辊面实现无托盘输送。 启停式输送辊道只在需要输送工件时启动辊道运转,为了启停平稳,通常采用变频电机。工位间无需设置停止器,但每个工位需设置单独驱动,不论是否配置托盘,工件只能按设置好的工位进行积放,其柔性较摩擦辊道差,成本也较摩擦辊道高,但使用寿命长、耗能少,通常用于重型装配线的输送。4 辊道传动方式为伞齿轮或链传动。采用减速电机驱动,运行稳定可靠,噪声小,基本不需日常维护。辊道纵梁可采用铝合金材料或钢板制成,并敷设盖板及外罩板,专机工位设置护网,整线外表美观。 发动机托盘的使用,可适应多品种机型装配需要,操作灵活,并符合人机工程的需要。5装配线上的自动化设备主要有自动打号机、拧紧机、自动翻转机或随行夹具以及其它专用装配设备等,可大大提高装配线的装配能力。6 目前,装配线普遍采用现场总线控制方式,通过现场分布I/O统一控制装配线的运行及完成各工位间的通讯。组建现场信息监控系统采用以太网等方式,完成装配线上的信息采集、排产下达、工位监控及装配提示等功能。7 “唯有一流的设备才能制造一流的发动机”。为了使复杂的发动机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就必须要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每一个环节的完美。而要确保每个环节都既达到高度精细,又满足工业生产必需的高效率,就必然要借助最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才能实现。8随着国内摩托车生产厂家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摩托车发动机装配技术、设备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9 这几年,我们的许多企业花了很大的力气,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加工生产线、装配线和各式各样的设备,使我们的工艺装备、加工能力和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从总的方面来看,我们的装配线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10目前,国内还有部分生产厂生产条件较差,从原本混乱的零部件市场上购买零部件拼装发动机,经常出现紧固件松动、密封部位渗油、摩擦损失偏大、振动噪声偏大、零部件损坏等现象。2 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的发展动向 随着摩托车行业的发展,发动机装配线正由刚性装配线向柔性装配线方向发展,柔性装配线的特点是装配节拍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调整,可以实现多品种混流生产并适应生产纲领的变化。又由于在装配作业时装配对象和装配工人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对保证装配的高质量及采用专门的装配设备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便于实现装配的自动化。国内发动机装配线目前均趋于采用了柔性装配线。11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有许多成熟的装配技术已在摩托车上得到了应用,摩托车发动机制造业应紧跟汽车工业的发展动向,结合自身特点和具体要求,选择性地移植汽车发动机上的装配先进技术。123 国内外差距目前我国发动机装配线其设计开发能力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在装配线开发方面已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13但就全国范围而言,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总体还比较弱,装配线的开发还处在引进、仿制及小规模改进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独立完善的开发系统,主要是缺乏高水平的设计开发人才,缺乏验证手段,加之开发资金投入不足,这种弱的开发能力是我们不能进入世界摩托车发动机强国的最大障碍之一。为了促进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在人员素质的提高、科研手段的完善、资料的积累、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方面还需做大量的工作。14在装配线制造技术上来看,我国少数设备生产厂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已能自行设计和制造用于中小机械的非同步装配线,并用于生产中。但与引进的设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和技术难点是可靠性差,辊子和滚杠耐磨强度低,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这种设备仍以引进为主,但如果采用国产设备将使生产线的成本大大降低,在我国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因此在这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制,尚需我们全行业的共同努力。15 参 考 文 献1 马良. 产品装配技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2 金同. 自动装配线设计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5.3 王同坤. 机械自动化装备设计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 4 刘方. 机械设计手册M.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5 赵家齐.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基础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6 付家才. 电机工程实践技术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7 魏登山. 发动机装配过程中在线检测探讨J.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8 罗杜宇. 装配型企业生产现场质量监控系统J.江苏大学学报, 2006年第05期.9 陈庆生. 机械加工过程自动化M. 贵阳: 贵阳科技出版社, 1990. 10 徐桂元. 机械制造工艺学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11 吴宗泽. 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7. 12 陈伟. 发动机装配生产线ANDON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J. 北京: 机械出版社, 2007. 13 冯辛安.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14 华北重型机械学院等合编. 夹具设计手册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5 方子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主要进行发动机装配线设计及编制发动机装配工艺。分析发动机上的零件,明确加工内容及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装配方案,制定装配工艺卡。可以先设计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的线体。设计随行夹具,可制作一个既可以使发动机左右转动又可以上下反转的随行夹具,如U性托架。编写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的拆装工艺过程。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在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参观学校实验室,拆装发动机。在工厂的参观实习。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调研浏览因特网上的相关资料。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指导教师意见: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对有关国内外发动机装配线的情况进行了回顾,对此类发动机装配线的的典型工艺流程作了简要的介绍,对有关发动机装配线线体种类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脉络较为清晰,内容总体良好,但工艺细节部分可能因掌握的资料不多,论述的还不够详细。2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本课题因为是以本校正着手建设的认知拆装实验室所需开发的实际发动机装配线为课题,较为专业,又非常实际,从表面上看似乎较单一,广度、工作量不大,但由于是实际课题,所受限制与约束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136FM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线设计【说明书+CAD】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2093621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