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3 ..我的第一本书》示范课件_10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3 ..我的第一本书》示范课件_10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3 ..我的第一本书》示范课件_10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3 ..我的第一本书》示范课件_10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3 ..我的第一本书》示范课件_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你们的第一本书,80后的第一本书,解放前的国语课本,牛 汉,我的第一本书,牛汉,原名史成汉,当代诗人,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走进作者,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 3.作者还写了哪些事?,整体感知,资料卡: 什么是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有时还是矛盾的焦点。 线索经常是某物、某种感情或某种关系等。如:藤野先生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爱国情感;二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本文线索:我的第一本书,整体感知,父亲考我背书,昏黄的油灯下,父亲补书,送给乔元贞修补好

2、的书,“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朋友来访,引出话题,作者写了哪些事?,父亲考我背书,父亲给我补书,我给乔元贞送修补好的书,我转到崔家庄小学,小狗陪我去上学、老师罚我背书,乔元贞和二黄毛后来的事,第一部分(1-2):引出第一本书的话题(顺叙) 第二部分(3-10):回忆第一本书不同寻常 的经历。(倒叙) 第三部分(11-13):补叙与第一本书相关 的人与事。(补叙) 第四部分(14):总结全文,表达对第一本书 的珍视之情。(顺叙),我的第一本书,梳理结构,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怎样理解?,“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

3、,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合作探究,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品味语言,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艰苦而沉重的,感觉是辛酸的。但孩子与生俱来的童真,使他们能够在和小伙伴、小动物一起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时候忘却苦难,找到乐趣。这就是生命中最初的快乐。,讨论交流,2.我的

4、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双关”的修辞。“本”是指课本,即“我”的第一本国语课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它不仅是作者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它蕴含着作者苦难生活里的一段心路历程,有苦难、有温情、有抗争。如果不写这本“书”,就像是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生活的艰辛,父亲的关爱,同学的友谊,上学的乐趣,人狗的默契,小结:这第一本书中究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我的第一本书,父子之情,同学、乡邻之情,人与狗的情趣,甜:父亲

5、的深情;同学、朋友间的友情; 童年的乐趣(人与狗之间的默契、情趣); 酸:艰辛的生活,贫穷的生活环境, 学习的艰难,人生际遇的差别。,1.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知识改变命运,拓展延伸,磨难是人生的另一颗太阳,没有我的特殊的人生经历,就没有我的诗。如果没有我的痛苦而丰富的人生,我的诗也必定平淡无奇。 牛汉,2.读了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感悟?,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 一个益友。 臧克家 生活里没有书

6、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名言积累,我的第一本书 张洁,我本以为,这一辈子再无出路了。永远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被世人歧视,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为贫困所苦,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聪明才智,因为连发现它、测试它、实现它的机会都没有。,拓展阅读,在成千上万受苦受难的知识分子当中,在无法超越外界或自身的障碍而为数不多的、摆脱了虚伪的婚姻关系的妇女当中,我的遭遇,本属平常而又平常。我本应接受这个现实,在给我限定的社会地位上,了此一生。,偏偏我生来不甘屈服,何况我自觉比那些伪善的

7、、不容我也有常人应有的一席之地的“正人君子”光明得多,也比那些靠裙带关系混饭吃的人高明得多。 如果不是后来开放,使中国在政治形势上得到一个全面的突破和进展,无论是我,或是别的什么人,怎样拼搏也是无用的。 这给了所有的人一个机会。,那时我已年近四十,心力、体力都不允许我再做片刻的迟疑,但是除了痛苦的人生经验,我几乎是赤手空拳。,大学毕业后二十几年单调的、不让人有独立思考的小公务员生活,可以把任何人的想象力磨得溜光。唯有那怎样也不肯死去的对文学的爱好,给我一线希望。但是爱好并不等于“能够”。,在文学这一块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土地上,我开始了为时过晚的耕耘。 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我写得很苦,

8、前前后后修改了五遍。投稿人民文学杂志,又被退了稿。我又将退稿投向北京文学。也是一位女编辑,诗人张志民,的妻子付雅雯。却得到意外的关注,一字未动的发了头条。引起了社会的注意,并且在1978年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在成为职业作家之前,我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我只有一间房子,晚上为了不影响母亲、女儿的休息,我在厨房的切菜板上写。在洗衣服时,或是上班的路上进行构思,就这样慢慢地集成了我的第一本书。 当我第一次把稿费交给母亲的时候,我对她说:“妈,我们终于有钱了,您可以不必再去卖冰棍、卖牛奶了。”母亲哭了。 我要说明的是,我从不歧视卖冰棍、卖牛奶的工作。相反,我认为凭自己的劳动挣饭吃,比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或剥削生活光彩得多。,我自己因为入不敷出,白天忙完办公室里的工作,晚上还要给工厂缝手套,给工程师抄讲义,以补偿工资收入之不足,母亲正是因为年迈,才从小学教师的位子上退休下来,但是为了帮我支撑这个家,不得不替奶厂卖牛奶,替冷饮厂卖冰棍。她一生坎坷,自幼丧母,倍受后母的虐待。结婚不久,又被我父亲遗弃,一个人拉扯着我,吃糠咽菜,千辛万苦才把我抚养大,又供我读了大学。我本应侍奉母亲安度晚年,且不说享什么清福。但是我却没有这个能力,使她在将近七十岁的高龄,还要在风吹、日晒、雨打之下辛苦地劳作。,当我摩挲着我第一本装帧粗糙、纸张低劣的书的时候,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