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城镇化发展分析以沿河县为例毕业论文_第1页
贫困山区城镇化发展分析以沿河县为例毕业论文_第2页
贫困山区城镇化发展分析以沿河县为例毕业论文_第3页
贫困山区城镇化发展分析以沿河县为例毕业论文_第4页
贫困山区城镇化发展分析以沿河县为例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贫困山区城镇化发展分析-以沿河县为例 摘 要:贫困山区沿河县是全国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最滞后的地区。2010年沿河县城镇化发展的平均水平仅达到26%左右,与全国47%的平均水平相比,要落后全国20个以上的百分点,与东部沿海相比更是落后30个以上的百分点,严重影响了我国城镇化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是国家迫切需要要解决的问题。贫困山区在发展城镇化过程中都面临许多相同或相近的问题,沿河县是贫困山区的典型代表,文章以沿河县为例,通过对当前沿河县城镇化发展状况及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来探讨全国贫困山区城镇化发展现状,为贫困山区城镇化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2、。关键词:贫困山区;城镇化;沿河县poverty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towns to yan he coun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the poor mountainous area is the most backward areas on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lags behind most regions. to2010, the average level of

3、 urbanization reached only about 26%, with the national average of 47% compared to lag behind the country more than 20 percentage points, compared with the eastern coast is more than 30 percentage points behind which affected seriously chinas overall level of urbanization is also an urgent need to s

4、olve the national problems. poor mountainous area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re facing many of the same or similar problems, poor mountainous areas along the county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is paper, along the county, the county along the river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

5、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the face analysis of the main issues and then propose solutions to problem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poverty status of mountain towns, mountain towns of the poor development of an idea.key words: poor mountainous areas; urbanization; along county; devel

6、opment status1 引言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简称沿河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湘、渝、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地跨东经10803491083753,北纬281245290523,南北长98.28千米,东西宽53千米,北部、东部与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南部、西部与省内、松桃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德江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相连。行政区域总面积2468.8平方千米,辖22个乡镇,2009年末总人口59.8万人,以土家族为主

7、,其中土家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3。地处于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交错地带,乌江由南至北纵贯全境,地势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低,由西北、东南向中部乌江河谷倾斜。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318,年降水量10501200毫米,年日照1100至1400小时。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长,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多云寡日照。光热水资源多集中分布在夏季时段,水热同期,光温同步,组合较佳。沿河县经济发展落后,是贫困山区的典型代表,城镇化水平极低,2010年仅达到26.3%,在城镇化过程中与全国其他贫困山区一样遇到了许多困难,主要有产业结构落后,还是以农业发展为主

8、;城镇化发展也缺乏科学的规划与管理,城镇建设杂、乱、张等现象严重;城镇化发展对可利用耕地的占用比较严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较重;地方财政紧缺,发展城镇化缺少资金,基础设施落后;政府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缺少对优势资源没有充分合理的利用;地势偏僻,地形起伏较大,发展交通困难;教育落后,缺少高素质的建设人才等等,这些困难严重阻碍了贫困山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提出科学有效的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更快更好的发展城镇化,贫困山区城镇化发展才能跟得上全国城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才能加快我国城镇化整体水平的提高。2 沿河县城镇化发展现状 2.1沿河县城镇化的发展特点2.11城镇化起步晚,发展速度缓慢,城镇

9、化的整体水平低,近几年发展较快。 从上表1可看出:沿河县的城镇化发展起步晚1,1990年仅为12.1%;发展速度缓慢,平均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而全国2000年以后的平均每年增长 速度3%左右;城镇化整体水平低下,2010年的城镇化水平只达到26.3%的水平,与全国47%的水平相比要落后20个百分点以上,且在发展过程中易受外界经济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发展不稳定,例如受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河县97至98年城镇化发展停滞不前,还有03年的非典病毒蔓延也对沿河县的城镇化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尽管近年来城镇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是由于基础条件差、地形复杂、没有稳定的支撑工业,第三产业虽然今年来有点

10、起色,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小,80%上的农民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加上农业的生产水平低下,所以,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还有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地形条件复杂,小城镇难以扩建,也严重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2.12沿河县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属于贫困型社会发展阶段表1 城镇化发展阶段与人均gdp间的对照2经济水平(人均gdp:美元)社会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发展阶段300贫困型30城镇化发展初期阶段300-800温饱型30-40城镇化中期加速起步阶段800-3000小康型40-50城镇化中期持续加速阶段3000-7000较发达型50-70城镇化中期稳定阶段7000发达型70城

11、镇化后期发达阶段根据表1国际上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沿河县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属于贫困型社会发展阶段,马上要步入温饱型发展阶段,城镇化正在加速发展,按照目前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到2020年可达到小康型发展阶段,到本世纪中叶,沿河县的城镇化将超过70%进入发达阶段。2.2沿河县的城镇化发展优势与逆势2.21城镇化发展的优势首先,沿河县是国家新阶段重点开发扶贫县,每年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和人力等都投入大力的支持,为沿河县的城镇化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其次,沿河县的城镇化发展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地处于乌江下游的贵州、重庆和三峡开发区的交接地带,将为沿河县的城镇化建设增添巨大的发展潜力,依靠乌江

12、的水上交通优势,挤进长江,融入成渝综合经济开发区。第三,正在修建的重庆彭水电站和沿河乌江沙坨电站搬迁十几万人,移民的安置和赔偿,将对沿河县的城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电站的修建每年要投入好几个一亿的固定资产,将有力的拉动沿河县的建材行业、第三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也为劳动力就业提供很好的一个平台,届时,沿河县的城镇化建设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第四,自然资源丰富,沿河县的煤炭储量居铜仁地区首位,还有大量的萤石、重晶石和汞矿等,为发展第二产业提供好的保障。沿河县发展最快最具有潜力的是旅游业,自然和人文景观都具有非常大的开发潜力,自然方面以乌江三峡和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人文方面以丰富的土家文

13、化开发和黔东会址、淇滩古镇、洪渡古镇等红色旅游开发为重点,文化旅游和自然景观旅游的综合发展,加上地处于梵净山旅游景区和武陵山区旅游开发的集合地带,将为沿河的城镇化发展提供长久动力。2.22城镇化发展逆势 首先,城镇化还没有形成规模,城镇化水平低,城镇的基础设施落后,加上缺乏稳定的财政收入,城镇化建设步伐缓慢。其次,产业结构不合理,2010年第一、二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为44.3:21.8:34.9, 第二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不高,还是以农业为主,且农业设施落后,产业不高,农业对城镇化的贡献不大。再次,地形条件复杂,地势起伏较大,80%上是山地,这对发展交通和农业比较困难,也不利于城镇扩建。第四,

14、教育水平落后,人们的综合文化素质较低,尤其是高素质人才欠缺,又是一个贫困县,难以吸引高素质人人才。3沿河县城镇化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从图1可以看出,近几年沿河县的城镇化发展每年提高在1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化发展已步入正轨,正在快速发展,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主要遇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3.1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上图2看,2000-2010年沿河县的三大产业结构很不合理,2010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占44.3%、21.8%、34.9%3,虽然与2000年相比产业结构有所改善,但与全国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0.3%、46.3%、43.4%相比第一产业高出三十

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又少近十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也偏低,与发达国家第一产业仅占总产量的1%5%相比明显偏高,第三产业占总产量的70%以上,更是偏低。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三大结构产业还有待改善。 3.2优势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沿河县有丰富的资源,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其中矿产资源以煤、萤石、重晶石等为代表,储量居铜仁地区首位,矿产被一些私人乱开乱踩,不仅对当地财政收入贡献少,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沿河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三峡、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风光;有淳朴、浓厚的土家文化旅游资源;还有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

16、等为主体的红色旅游。自然和人文景观使沿河的旅游业有非常大的开发潜力,但由于政府的不够重视,还没有开发出来,特别是沿河的土家文化还没有形成一个民族品牌。3.3地质灾害严重表2 沿河县各类地质分布规律统计表序号灾害类型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灾害总数地形地貌形成时间(月)占灾比例(%)主要乡镇1滑坡212中低山5-776.84谯家镇、夹石镇2崩塌42中山、中低山5-715.61夹石镇、板长乡3泥石流5沟谷5-72.82板长乡、夹石镇4岩溶塌方7碳酸盐地带5-82.54中寨乡、板才乡5矿山灾害3缓坡丘陵带2-102.19土地坳镇、谯家镇从上表可以看出:沿河县的地质灾害严重,主要以滑坡和崩塌为主,分别占

17、总数的76.84%和15.61%,且主要发生在每年的5-7月份,给沿河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每年造成上千万的财产损失。3.4城镇建设盲目跟风扩建严重沿河县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为个人的政绩,并未全面理解城镇化的真正含义,不顾条件盲目扩大镇的建设,没有对城镇化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导致大量的良田被毁,耕地被占用,已经形成热潮,如不及时降温,势必给农民造成危害,给国家造成损失。3.5地势偏僻,交通落后沿河县地处于武陵山区以北,地形复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80%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平原极少,发展交通极其困难,加上与大城市较远,国家对交通建设的投入不足,所以交通非常落后,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高速

18、公路和铁路过境,还有很多村子还没有通公路,交通道路网很稀少,这对城镇化建设产生了极大的障碍。3.6文化、教育、卫生等发展滞后 沿河县不仅是一个经济贫困县,还是一个教育贫困县,文教卫的发展都非常缓慢,全县只有三所高中,一所职业中学,初级中学也不多,平均每个乡镇有一所,教师的整体水平也不高,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教师,一个老师上几门功课课。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中学老师普遍以大专学历为主,小学普遍以中专学历为主。教学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落后,学校普遍没有学生住宿和学生食堂,大多学生求学在外面租房没有安全保障,教师队伍缺乏再学习的机会,学校的教学信息不灵通,教师也缺乏和外面教学的交流经验。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19、率还不高,高中的升学率很低。医疗卫生条件也相当差,全县没有一所二甲医院,医院的医疗设备非常落后,乡镇的医疗条件更差。有丰富的文化,但文化产业很低,文化保护和开发欠缺,几乎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产业。3.7建设资金短缺,城镇基础实施落后 沿河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几乎没有什么工业,第三产业也非常低,财政收入非常有限,严重阻碍了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以07年的一份全县居民调查显示:现住房平均每人26.42平方米,住宅样式以平房为主占45%,瓦房占34%,楼房占12%,商品房占6%,其他占3%。用水情况分析:独自用水69.39%,公用自来水22.57%,井水和河水2.04%。卫生设备:无卫生设备16.33%

20、,有厕所浴室的38.78%,有厕所五浴室的42.36%,公用2.04%。家庭燃料情况:液化气20.41%,煤67.55%,电磁炉8.0%,其他4.04%。通信设备使用情况:无线电话使用率6.25%,固定电话83.67部每一百户,互联网使用率0.71%。家庭消费品情况:成套家具拥有率59.18%,摩托车28.57%,洗衣机87.76%,电风扇91.86%,冰箱56%。乡村道路覆盖率达67%,通电率92.8%1。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全县还没有通高速公路和铁路,没有一个公共的广场和体育场地,城镇的绿化面积也非常低,学校的校园条件非常艰苦,严重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4促进沿河县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思路 针

21、对沿河县的在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教育发展滞后,建设资金短缺,盲目扩建等问题,提出几点发展建议。4.1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沿河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立足于地方比较优势的客观现实,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地区分工的积极因素,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通过强化比较优势为创造竞争优势培育良好的产业基础。首先,要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沿河县传统的粮食作物在市场中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劳动密集的农业产品,如水果、蔬菜、园艺作物、水产品、畜产品以及各种名目繁多的烟草、杂粮、土特产、中草药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着力发展别具一格的“特色农业” 5,

22、使特色农业形成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其次,要大力发展畜、林、矿、旅游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水电、中药、茶叶等特色产业,把科技、人才、资金、市场和资源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产业优势,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再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要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推动原由财政负担的事业型、福利性服务单位转向企业化和产业化,推进为单位自我服务的部门社会化,从市场机制促进服务企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及农村小城镇建设,加快社区管理进程,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高的层次和更广阔的空间。第四,大力发展新兴的第三产业,特别是沿河的旅游业和水上运输业发展,鼓励发展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第五大力抓好

23、乌江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围绕“一园四区”产业定位,完成乌江特色产业园总体规划评审,加快园区“五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园区建设投资1亿元以上,年内实现企业入驻,同时,启动官舟轻工业区、洪渡食品工业区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淇滩循环经济工业区建设,努力提升园区产业集聚能力6。第六,大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按照“加快发展能源工业,积极发展建材工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发展矿产品加工业”的思路,加快官坝电站、水田河电站建设,推进煤矿整合扩能,力争完成16个9万吨煤矿技改任务,科学开发莹石、铅锌、重晶石等矿产资源,加快现有矿产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步伐,鼓励扶持矿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产

24、品附加值。第七、做精生态旅游,培育绿色经济,推进产业从资源型向生态型转变的跨越。一是提升建设品位,打造旅游精品。二是突出生态特色,打造特色旅游。三是培育产业文化,增添旅游魅力。总之,要根据沿河自身的特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 4.2大力发展旅游资源沿河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未来沿河发展第三业的支柱,也是发展城镇化的潜在动力,要发展沿河的旅游业须以构建“大武陵旅游圈”为目标,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突破,依托乌江山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红色精品旅游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四张名片,以第七届乌江山

25、峡百里画廊文化旅游节为载体,着力宣传推介,加快构建“大武陵山”旅游格局,促进旅游产业化发展。确保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亿元以上。对沿河县的旅游业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加以开发和利用:一是加强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大力加强对红色文化、乌江文化、土家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以资源保护促进旅游开发,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启动中国乌江文化研究中心建设,争取“土家高腔山歌”、土家打溜子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申报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完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整理。二是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模式,重点抓好麻阳河、乌江山峡百里画廊自然生态游和红色文化、土

26、家民俗风情游开发,以重庆交旅集团游轮公司游轮航线进入乌江山峡景区为突破口,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年内开通沿河龚滩彭水游船线路。三是加强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侯渡坪及霸王谷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修缮,基本完成淇滩古镇文物搬迁工程。四是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启动思渠旅游接待中心,建成四星级乌江大酒店,提升旅游接待能力。4.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 沿河县是一个地质灾害较重的地方,易发生地质灾害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生态的破坏严重,森林覆盖率低,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27、严格耕地保护,以乌江、中小型水利工程生态屏障保护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公共绿地和交通沿线绿化带建设,重点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江河流域及饮用水源地防护、乌江翠竹林、城乡绿化等生态工程实施,确保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加强节能降耗,实施节能减排工程,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实施清洁生产。广泛开展节能降耗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形成共同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强大合力,确保节能降耗指标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同时,还要加强对易发地质灾害的地方的勘查,并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把地质灾害降到最低点。4.

28、4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当前沿河县的城镇建设中存在的房屋乱搭乱建、污水横流、垃圾乱堆、村容村貌不整以及小城镇占道经营、建设缺乏特色、重复建设、环境卫生条件恶劣等等,严重影响了贫困山区村镇建设的形象及其健康发展。首先,我们必须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对城镇化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完善城镇化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的问题;其次,政府应该根据各个乡镇的实际情况,对乡镇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尽量减少对耕地的占用;第三,加快推进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第四,打造民族品牌,依靠土家族文化,在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要结合民族文化,体现民族风情,对房屋建筑的外形、布局要充分体现土家传统文化。4.5完善

29、交通网的发展加快发展沿河县的交通建设是发展沿河城镇化的关键,沿河县地形条件复杂,交通落后是发展城镇化的最大障碍,对于沿河县的交通建设必须坚持“水陆并重”,积极推进高速公路、铁路和乌江航道、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建设,加快形成以“两高两铁一航道”为骨架,以“二横五纵”为支撑,连通内外、覆盖城乡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启动过境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新建省际和县际骨干公路,改造旅游观光公路;提高乌江的吞吐量,建成年货物吞吐量500万吨级码头1座、200万吨级码头2座。建成铁路里程4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里程50公里以上,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3200公里以上,其中等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1800公里以上,基本实现乡乡通

30、油路、70%以上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6沿河县未来五年的交通发展方向,一是以开工建设沿河至德江、沿河至酉阳高速公路为抓手,充分发挥交通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启动昭通至黔江、兴义至黔江过境沿河铁路项目前期工作。认真筹划沿河至德江、沿河至酉阳高速公路开工准备工作,确保今年第三季度正式开工。加快龚溪口至客田、县城至黑獭通乡油路建设,确保年底完成铺油。完成沙子至酉阳小河油路建设,打通连接渝湘高速通道。加快王坨乌江大桥、两河口大桥等桥梁工程建设,确保王坨乌江大桥年内竣工通车。完成326国道县城和官舟集镇段改造,力争开工建设乌江三桥。加快县城河东汽车站建设,建成乡镇汽车站场3个、客货综合码头6道3。4.6加快

31、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沿河县坚持“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以贯彻落实国家、省、地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扩大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以科技兴农、科技兴工为目标,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突出抓好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和应用,积极探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同时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示范村、示范户为载体,着力从农、牧品种改良推广、农副产品储藏保鲜、矿产品和农特产品深加工等科学技术上突破,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

32、才为重点,加大人才培养、选拔、引进力度,建立和完善稳定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积极引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一支数量足、业务强、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以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为核心,继续推行省管、地管、县管专家的推荐和评选制度,努力改善人才队伍工作、生活条件,着力搭建专业技术人才施展才能的平台,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也要大力改善医疗卫生环境,争取完成县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抓好传染病防控和妇幼保健工作,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增加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同时,要加强对土家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充分利用土家文化发展民族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对

33、gdp的贡献。4.7统筹城乡一体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沿河县是一个贫困县,基础设施落后,城镇化的发展须围绕建设“黔东北乌江物流港口门户城市”的战略目标,以“一城三区”为重点,坚持“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社会事业、社会保障”五个统筹,以县城第四轮规划修编和乡镇规划编制为龙头,加快城镇新区建设,扩充城镇容量,提升城镇承载能力,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县城建设,遵循“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原则,不断完善城市道路、公园、广场、市场、图书馆、体育馆等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突出土家建筑风格和特色,彰显山城、水景、港口城市的独特魅力。一是加快小城镇开发,坚持“突出特色,分步

34、实施”的原则,着力培育南部谯家、中部官舟、北部洪渡等三个区域次中心,构建以县城为龙头、区域次中心为重点、一般乡镇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建成县城综合物流中心、沙沱建材物流中心和以沙子、官舟、洪渡为重点的农贸综合市场。二是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区配套和产业发展相结合,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经营规范,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加快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建通村油路、通村公路和产业路;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加强行政村电网改造,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提高到9

35、8.3%以上。加强农村生活环境改善,继续抓好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完成村庄整治;以326国道,540、562县道沿线和乌江沿岸村寨为重点,完成土家民居改造,建村级文化活动室,建成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农村沼气池等。三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设备安装,新建农家书屋和全民健身站;开工建设县档案馆、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干活动中心。四是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确保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实现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20元;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3。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紧紧抓住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出台的重要机遇,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核心,以重点水源工程建设为抓手,以渠系配套为支撑,进一步夯实水利基础,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体系。五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新建水源工程和新增库容,确保农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9亩,基本实现农村人均半亩口粮田的目标。六是提升电力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大骨干电网建设和农村电网提级改造,积极发展智能电网,彻底突破制约发展的电力瓶颈,积极争取新建500千伏输变电站1座、输电线路1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