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轨式提升机传动系统设计及有限元法辅助零件设计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83页)
编号:12256210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3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4-20
上传人:221589****qq.com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李**(实名认证)
湖南
IP属地:湖南
40
积分
- 关 键 词:
-
轮轨式
提升
传动系统
设计
有限元
辅助
零件
- 资源描述:
-
轮轨式提升机传动系统设计及有限元法辅助零件设计,轮轨式,提升,传动系统,设计,有限元,辅助,零件
- 内容简介:
-
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目录1 绪 论11.1 提升机的组成11.2 提升机的发展概况12 确定传动方案33 工作装置的设计计算53.1 钢丝绳53.2 滑轮143.3 卷筒173.4 制动器244 动力装置的设计计算274.1 电动机的工作制274.2 电动机的选择与校验295 传动装置的设计计算3151 确定总的传动比3152 多级复合轮系减速器的设计计算326 车轮、卡轨器部件的设计576.1 车轮设计576.2 卡轨器设计617. ANSYS的启动与退出667.1 菜单建模分析过程66参考文献81谢辞821 绪 论1.1 提升机的组成工作机构主轴装置 减速器 传动系统 联轴器 机 制动器主制动器和辅助制动器械 制动系统 提 部 制动器控制装置液压站和气压站 分 测速发电机装置升 保护系统 护板、护栅、护罩 机 主电机 电气 电气控制装置 部分 电气保护系统 1.2 提升机的发展概况早在公元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用轱辘作为提水设备,据记载,800多年前我国的采矿工业就采用轱辘来提升矿石和人员等,以后发展成畜力提升机。19世纪,随着蒸汽机的出现,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了蒸汽机驱动的矿井提升机,是提升机的能力大大提高。后来又出现了电动机。由于电动机无论是在效益还是在使用条件上都优于蒸汽机,因此电动机迅速取代了蒸汽提升机。随着电动机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电动机与原始的电力拖动机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尤其是近20年来,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是矿井提升机可以实现全自动化运行,可以记录及其运行的各种参数和各种生产指标已经进行数据综合处理,并具有了为保护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各种保护系统,是提升及运行于整个矿井系统连接,连成一个自动运行系统。从提升机的结构和品种方面的发展来看,首先出现的是单绳缠绕是圆柱形单筒提升机。1876年德国人戈培利用摩擦原理,制造出单绳摩擦式提升机。这种提升机利用一根提升钢丝绳,绳的两端分别各联一个提升容器,而提升钢丝绳则挂在摩擦轮上,摩擦轮转动时,轮上的提升钢丝绳因摩擦力而随着轮一起转动,使绳上的两个提升容器一个上升,一个下降。由于摩擦轮提升钢丝绳不缠绕在轮上,提升高度与摩擦轮尺寸无直接关系。所以摩擦提升机特别适合用于较深的矿井中。以后,随着矿井生产的发展核技术的进步,缠绕式卷筒提升机和摩擦轮式提升机又各有其不同的发展。缠绕式提升机由单筒发展到双筒,为适应提升距离增加和节省电能的需要,又发展了圆锥形、圆柱圆锥形、双圆柱圆锥形及单筒可分离式卷筒提升机等不同结构形式。1938年有出现了多绳摩擦式矿井提升机,这不仅扩大了摩擦提升机的应用范围,而且使提升机的结构尺寸和提升能力大幅度提高,从而为采用提升量容器创造了条件,并提高了安全性可靠性。但这种提升机真正在世界各国推广使用还是在60年代以后。目前多绳摩擦轮式提升机的绳数已达到14根,最大的一次提升量达到65吨,最大直径一般达到9米,绳速达35m/s.随着世界采矿业的发展,开采深度不断提高。在南非的金矿开采中,一次提升高度已达2600m,这对于一般单绳缠绕式提升机来说是不能胜任的。即使采用多绳摩擦式提升机,也出现过不少尾绳事故。后来又出现了合适超深井的双绳缠绕式布雷尔式提升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矿井提升机的类型和结构形式等都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2 确定传动方案本课题的原始设计要求如下:提升重量(G)2000kg提升高度(H)240m提升速度(V)15m/min轨 距(L)600mm其中提升机主体部分,即减速器部分设计方案如图2.1所示:第 48 页 共 83 页图2.1 减速器原理示意图该减速器部分采取如此设计的优势就是减速部分位于卷筒内部,可以使整体布局紧凑,且采用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中的K-H-V形式,用较少的零部件就可以实现较大的减速比。缺点是对于减速器的制造和安装的精度要求较高,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本课题所设计的移动式提升机的工作原理同于一般的单绳缠绕式提升机,单绳缠绕式提升机的工作原理如图2.2。 滑轮采用如此形式,可以使钢丝绳承受的力减小一倍,同时可以降低钢丝绳的直径,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降低钢丝绳对于卷筒直径的要求。但省力滑轮必定不省功,该种布局导致钢丝绳绳长增加和提升速度增加一倍。图2.2 单绳缠绕式提升机的示意图因本课题中提升重量为2000KG,较小,采用此方案即能满足给定条件要求,更能降低钢丝绳对于卷筒直径的要求。3 工作装置的设计计算3.1 钢丝绳钢丝绳是起重机械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传动挠性件。其优点是:卷绕性好、承载能力大、自重轻、运行时平稳无噪音,适于高速传动;弹性好、强度高、过载能力强,工作时一般不会发生突然断裂,比较可靠。因而,获得广泛应用。3.1.1 钢丝绳的材料及制造钢丝绳是由许多直径为0.52mm高强钢丝绕编而成。钢丝的材料通常采用优质碳素钢,其含碳量约为0.15%0.18%,含硫磷量不大于0.03%,拉伸强度极限通常为14002000N/,特殊情况下可达2400N/。起重机中使16001800N/的较适宜。钢丝的品质根据内弯次数的多少分为特级、级及级。起重机采用级,特级用于载客电梯,级用于系物等次要用途。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其结构和绕编方式各不相同,起重机采用双重绕钢丝绳。3.1.2 钢丝绳的种类 钢丝绳根据不同的结构和编绕方式而有不同种类。1. 钢丝绳的捻绕次数(1)单绕绳 图3.1所示,单绕绳是由若干层钢丝绳依次围绕一根钢芯绕制而成。这种钢丝绳的构造最简单,其特点是刚性大,挠曲性差,不宜用作起重绳,可用作起重机的桅索、拉索和架空索道的承载索等。(2)双绕绳 图3.2所示,双绕绳是先由钢丝拧成股,然后再将股拧成绳。这种钢丝绳挠性较好,是起重机常用绳。 (3)三绕绳 图3.3所示,三绕绳是把双绕绳作为股,再由几股拧成绳。这种钢丝绳挠性特别好,但由于制造复杂,并且钢丝较细,容易磨损折断,起重机中一般不用。 图3.1 点接触股 图3.2 双绕绳 图3.3 三绕绳2. 钢丝绳的捻制方法(1)顺绕绳 图3.4a所示,钢丝绳绕成股与股绕成绳的方向相同。这种钢丝绳挠性好,表面光滑,使用寿命长,但容易自行松散和扭转。因此它只能用于经常保持张紧状态的地方,如小车运行机构的牵引绳。(2)交绕绳 图3.4b所示,钢丝绳绕成股与股绕成绳的方向相反。其挠性与使用寿命都较顺绕绳差。但由于股与绳的扭转趋势相反,克服了扭转和易松散的缺陷,故在起重机中使用较广。(3)混绕绳 图3.4c所示,即一半顺绕,一半交绕。因工艺复杂,极少应用。图3.4 钢丝绳的绕向a顺绕绳;b.交绕绳;c.混绕绳3. 股的形状(1) 圆股绳 图3.3所示,钢丝绳中的股为圆形。制造方便,一般常用。(2) 异形股绳 图3.5所示,钢丝绳中的股呈三角形、椭圆形及扁圆形等。这种钢丝绳与滑轮槽和卷筒槽接触良好,使用寿命长,但制造复杂。 图3.5 异型股钢丝绳a三角股钢丝绳;b.椭圆股钢丝绳;c.扁股钢丝绳(3) 多股不扭转绳 图3.6所示,钢丝绳中各相邻层股的捻向相反。这种钢丝绳在卷筒上接触表面较大,抗挤压强度高,寿命长,而且受力时其自由端不会发生旋转。特别适宜于用作起升高度特大的自升式塔式起重机的起升钢丝绳。图3.6 不扭转钢丝绳的构造与抗扭机理a.4种多层不扭转钢丝绳构造示意图b.不扭转钢丝绳内外层绳股的捻向及其抗扭特性形成的机理示意图4. 钢丝绳中钢丝与钢丝的接触状态(1) 点接触钢丝绳 图3.7a所示,绳股中各层钢丝直径均相同,而内外各层钢丝的节距不同,因而相互交叉形成点接触。缺点是接触应力高,表面粗糙,易破断,使用寿命低。但因其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曾广泛用于起重机中,先逐渐被线接触钢丝绳索代替。图3.7 二种接触的钢丝绳a.点接触; b.线接触(2) 线接触钢丝绳 图3.7b所示,绳股由不同直径的钢丝绕制而成。通过断面几个尺寸的适当配置,使每一层钢丝的节距均相等,并使外层钢丝位于内层钢丝绳之间的沟槽内,内外层钢丝互相接触在一条螺旋线上,形成线接触。这种钢丝绳消除了点接触钢丝绳所具有的二次弯曲应力,可降低工作时总的弯曲应力,承载能力高,而且挠性好,耐腐蚀,使用寿命长,在起重机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线接触钢丝绳根据绳股断面的结构又可分为三种形式:1) 西尔型 图3.8(a)所示,又称外粗式,代号为X。这种钢丝绳股中,外层钢丝粗,内层钢丝细,同一层钢丝的直径相同。其特点是耐磨性好,但挠性较差。2) 瓦林吞型 图3.8(b)所示,又称粗细式,代号为W。这种钢丝绳股的外层由不同直径的钢丝组成,配置的细钢丝同时保持与三根相邻钢丝接触,其断面填充系数高,挠性好,承载能力大,是起重机常用的形式。3) 填充型 图3.8(c)所示,代号为T。在股中内外层钢丝形成的沟槽中填充细钢丝,断面填充系数高,增加了承载能力。(3)点、线接触钢丝绳 图3.9(d)所示,这是一种混合结构的钢丝绳。如图所示其外面为西尔型,里面是是点接触。(a) (b) (c) (d)图3.8 线接触股 图3.9 点、线接触绳a西尔型;b.瓦林吞型;c.填充式钢丝绳3.1.3 钢丝绳的选用钢丝绳的选择包括钢丝绳结构型式的选择和钢丝绳直径的确定。1. 钢丝绳结构型式的选择绕经滑轮组和卷筒的机构工作钢丝绳应优先选用线接触钢丝绳。在腐蚀性环境中应采用镀锌钢丝绳。钢丝绳的性能和强度应满足机构安全工作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单根的钢丝绳右捻和左捻在使用上并无区别,但由于穿绕双联滑轮组时要求使用右捻,以使之正确的卷绕于同一卷筒上。顺向捻的钢丝绳表面较平整,也较柔软,具有良好的抗弯曲疲劳性能,因此比较耐用。其缺点是:绳股容易松开,绳头必须扎紧;悬吊重物时容易旋转,极易卷曲扭结,故在吊装中不宜采用。交互捻钢丝绳与顺向捻钢丝绳相反,虽耐用程度较差,但是使用方便。一般采用W型,耐磨性能较高。由于钢丝绳捻绕方向的不同,其特点和采用范围也有所不同,为了使用上的方便,避免使用过程中钢丝绳扭转纠缠,故在起重机、滑轮组等起吊装置中,多采用交互捻的钢丝绳为合适。2. 钢丝绳直径的确定根据国际标准则ISO4308-I:1986和我国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1983的规定。起重机用钢丝绳可以按下述两种方法确定钢丝绳的直径。(1) 按选择系数C确定钢丝绳直径d(mm)式中 C选择系数(mm); 钢丝绳的直径。C的取值与机构工作级别有关见表1-1:表1-1机构工作级别选择系数C值安全系数n钢丝公称抗拉强度(N/)155017001850M1M30.0930.0890.0854M40.0990.0950.0914.5M50.1040.1000.0965M60.1140.1090.1066M70.1230.1180.1137M80.1400.1340.1289(2) 按安全系数n选择钢丝绳直径式中 所选钢丝绳的整绳破断拉力(N); 钢丝绳最大许用静拉力(N);n表1-1取。查起重运输机械表2-2初选定多层卷绕、圆股线接触钢芯钢丝绳。其结构形式6W(19)+77。3. 钢丝绳校核根椐吊装工艺计算近似公式及应用可知,钢丝绳的容许拉力由下式有: /n(N)其中:钢丝绳破断拉力,如P采用破断拉力总和,则须乘以“折减系数”;N钢丝绳的安全系数。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主要由使用的工作性质而定,并考虑了材质的不均匀性、局部弯折以及受冲击等因素。由起重施工规范(HGJ201-83)和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等有关资料中已有规定。当用于张拉(即拖拉绳)时,n3.5。当作为滑车组串绕绳(或称跑绳、走绳)即卷扬机(绞车)牵引绳时,手动:n4.5;电动:n5。当作为捆绑吊索时,n=68。在有护绳轮、圆形吊耳或曲率半径较大时,可采用低限,同时还要考虑吊索分支数的多少,吊索根数多,受力后每一个分支不易串动均匀,则应取上限。由整条钢丝绳破断拉力与钢丝绳全部钢丝绳破断接力总和的关系知 = 式中 整条钢丝绳的破断拉力; 钢丝绳全部钢丝的破断拉力总和; 钢丝绳捻制折减系数。对于6W(19)+7X7的钢丝绳,取 =0.85。全部钢丝的破断拉力总和为(认为钢丝的材质是均匀的)= 式中 钢丝的抗拉强度,单位N/;钢丝绳的净截面面积,单位。由机械安全手册公式(5-12)可知,净截面面积占毛截面面积的47%,则=0.47 式中 0.47折减系数。钢丝绳毛截面面积为: = 式中 d钢丝绳公称直径,单位mm。由式可得:整条钢丝绳的破断拉力为:=0.47=0.369对于6W(19)+77的钢丝绳的有:另本次设计中,滑轮组采用省力滑轮组中的单联滑轮组,即绕入卷筒的绳索分支数为1根,=1,那么该滑轮组的传动倍率=,其中为滑轮组中承载绳索的分支数。由于该滑轮组的重量相对于提升重物的重量较轻,所以在计算中忽略不计。在传动过程中,定滑轮由轴承与支撑相连,考虑到传动过程中轴承的效率和卷筒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取滑轮组的传动效率为=0.95,则钢丝绳所承受的最大静拉力为:式中 所提升物体的重力,单位Kg。查起重机械设计手册,知该起重机为中级工作类型,取安全系数n=6.0由式 有:=10526.36 N=63157.8N代入上式可得: 因抗拉强度未有明确要求,故可选择为1550 N/的钢丝绳,则有:=11.23(mm)圆整为标准规格,取定d=12.5mm,公称抗拉强度为1550MPa满足要求。故钢丝绳的标记为:钢丝绳 6W(19)+77-12.5-光-右交 GB1102-743.1.4 长钢丝绳使用寿命的途径所谓钢丝绳的寿命,就是达到报废标准的使用期限。钢丝绳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首先是表面的钢丝被磨损及产生疲劳破断。根据使用规范规定,钢丝绳任何一股的捻距破断钢丝达到规定的数值时,钢丝绳就应该报废,换用新的钢丝绳。为了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除了选用合适的钢丝绳构造型式外,可以采取下述几方面的措施:(1) 高安全系数n,也就是降低钢丝绳的应力;(2) 用较大的滑轮与卷筒直径;(3) 轮槽的尺寸与材料对于钢丝绳的寿命有很大的影响。理想的滑轮槽半径约为R=0.53d,R太大使钢丝绳与滑轮槽接触面积减小,R太小有将钢丝绳卡死的毛病。滑轮及卷筒的材料硬度过高,对于钢丝绳寿命不利。铸铁较铸钢有利,但用硬度过低的铸铁又会使滑轮或卷筒容易磨损,磨损下来的粉末会使钢丝绳受到研磨,缩短钢丝绳的寿命。近年来有在滑轮槽底镶以铝或卡普龙衬垫的,据说可以大大延长钢丝绳寿命。(4) 量减少钢丝绳的弯曲次数,即不要使钢丝绳通过太多的滑轮(在选用滑轮组的型式及倍率时予以考虑),并且尽量避免使钢丝绳反向弯曲,因为反向弯曲对钢丝绳寿命更为不利。此外,仔细的维护保养,例如定期润滑,对于延长钢丝绳的寿命(石墨和凡士林的混合物)。润滑前需用钢丝刷去绳上污物,并用煤油清洗,润滑时要将润滑油加热到80摄氏度以上,使油容易渗到钢丝绳的内部。一般情况下,禁止将两根钢丝绳接起来使用。3.1.5钢丝绳端头的固结方法钢丝绳在使用时必须与其他零件联接才能传递载荷,常用的联接方法有如下几种:1) 编结法 图3.10(a)所示,将钢丝绳末端绕过心形套环后,绳头打散,分别编插入工作分支各股中,然后用细钢丝绳扎紧。捆扎长度l=(2025)d,d为钢丝绳直径。同时不应小于300mm。这种方法对直径大的钢丝绳效果较好。联接处的强度约为钢丝绳自身高度的75%90%。2) 楔形套筒法 图3.10(b)所示,用特制的钢丝绳斜楔块固定,方法简便。联接处的强度约为钢丝绳自身强度的75%85%。3) 灌铅法 图3.10(c)、(d)所示,将钢丝绳末端拆散,穿入锥形衬套内后弯成钩状,然后灌铅固结。此法联接强度高,与自身强度大致相同,但操作复杂,较少采用。4) 绳卡固定法 图3.10(e)所示,钢丝绳绕过心形套环后用专用的钢丝绳卡固定。绳卡底板须扣在钢丝绳的工作段上,U形螺栓扣在钢丝绳的尾段上,联接处得强度约为钢丝绳自身强度的80%90%。当d15mm时,可用三个绳卡;16d20时用四个;20时用五个;d26时用六个。绳卡的型号及安装间距可查阅有关手册。5) 铝合金压头法 图3.10(f)所示,将钢丝绳端头拆散后分为六股,各股留头错开,留头长度不超过铝套长度,并切去绳芯,弯转后将其插入主索中。然后套入铝套,在气锤上压成了椭圆形,再用压模压制成型。此法加工工艺好,重量轻,安装方便,一般常做起重机固定拉索用。图3-10 钢丝绳端头的固定方法a.编结法;b.楔形套筒法;c、d.锥套灌铅法;e.绳卡固定法;f.铝合金压头法3.2 滑轮滑轮是用来改变挠性件(钢丝绳)运动方向并平衡挠性件(钢丝绳)分支拉力的承载零件。其作用是:用来导向和支承,以改变钢丝绳的走向;组成滑轮组,达到省力或增速的目的。3.2.1 滑轮的种类在起重机中滑轮按用途分类,一般可分为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导向滑轮和均衡滑轮等。 (1)定滑轮 (图3.11a)装在固定心轴上的滑轮。主要用以改变钢丝绳作用力方向,亦可用作平衡滑轮和和导向滑轮。 图3.11 各式滑轮及滑轮组 (2)动滑轮 (图3.11b)装在移动心轴上的滑轮。工作时随载荷的起落而升降,同时又绕自身的心轴移动。用以达到省力的目的,但不改变钢丝绳作用力方向。(3)滑轮组(图3.11c)钢丝绳依次绕过若干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装置称滑轮组。用来改变倍率,达到省力及减速的目的。(4)导向滑轮(图3.11d)用以改变钢丝绳方向并可沿心轴滑动的滑轮。可起到排绳器的作用。(5)平衡滑轮(图3.11e)平衡两支钢丝绳拉力的滑轮。可使各钢丝绳受力相同。3.2.2 滑轮的材料根据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铸造滑轮和焊接滑轮。滑轮一般由轮缘、轮辐和轮毂三部分组成,其构造如图3-12所示。图 3.12滑轮的结构( a.铸造滑轮;b.焊接滑轮)滑轮的材质影响钢丝绳的寿命,如果滑轮急速磨损在绳槽上产生压痕就表明钢丝绳压在滑轮上接触压力过大,滑轮上一旦产生压痕,将会加剧别处绳的磨损,为了防止产生压痕,可通过加大直径、增加滑轮数目、采用较硬的耐磨件及性能较好的金属制造的滑轮来改善其工作状况,滑轮材料一般有以下几种: 铸铁(如HT150)滑轮 价格便宜,易于加工,并且由于它的弹性模数较低,使挤压应力较小,有利于延长钢丝绳寿命。主要缺点是轮缘易破碎,寿命短。因此在工作繁重、冲击大及不便检修的地方不宜采用。1) 铸钢滑轮 目前多用,常用材料有ZG230450和ZG270500等,强度和冲击韧性都很高。2) 球墨铸铁 (如QT140015)滑轮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不易脆裂,有利于提高钢丝绳使用寿命,可用来代替铸钢,但铸造质量不易保证。3) 焊接滑轮 钢材可选用焊接性能浩的Q235钢。焊接滑轮重量轻,仅为铸造滑轮的1/4.近年来,大尺寸单件生产的滑轮愈来愈多的采用焊接代替铸造,焊接滑轮轮缘可用扁钢或角钢压成,由两块或几块拼接。4) 铝合金滑轮 重量轻,硬度低,有利于延长钢丝绳使用寿命,但是价格较贵,用在要求滑轮重量很轻的地方,如臂端滑轮采用铝合金还是比较经济的。5) 塑料滑轮 目前国外已采用多种不同材质的聚合材料制造滑轮,形成了系列标注。这种滑轮重量轻、耐磨性好,制造工艺简单,造价较低,很有发展前途,其缺点是受温度影响,硬度、刚度较小,刚度变化比较大,容易变形。本次设计采用铸钢滑轮。3.2.3 滑轮主要尺寸的确定滑轮的主要尺寸为滑轮槽底部直径D(即滑轮的名义直径),如图3-13所示,D值的大小直接影响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因而设计时应合理选用。一般情况下滑轮直径不应小于允许的最小值。即:图3.13 滑轮主要尺寸式中 按钢丝绳中心计算的滑轮(或卷筒)的最小卷绕直径,单位(mm); H与机构工作级别和钢丝绳结构有关的系数,按表3-2选取; D钢丝绳的直径,单位(mm)。表3.2 系数h(GB/T3811-1983)机构工作极别h值M1M314M416M518M620代入数据有 (20-1)12.5=237.5(mm)根据非标准机械设备设计手册表6-7,滑轮代号可选WJ06201,具体尺寸如表3-3所示:表3-3 滑轮的主要尺寸滑轮代号钢丝绳直径d/mm主要尺寸推荐轴承型号参考质量/kgRbWfBWJ062011014.545052112.5544210951089021933.73.3 卷筒3.3.1 卷筒的构造卷筒是卷绕和容纳钢丝绳的部件。通过对钢丝绳的收放,可把原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钢丝绳,并将原动机的回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卷筒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筒壳、支轮及支环。筒壳是卷筒的直接承载部件;支轮是支撑筒壳和传力的部件;支环是为了增加筒壳的稳定性。(一) 卷筒的形式卷筒的形状一般为圆柱形,特殊要求的卷筒也有制成圆锥形或曲线形的。在起重机械中主要是采用圆柱形的钢丝绳卷筒。按钢丝绳在卷筒上卷绕层数可分为单层卷绕卷筒和多层卷绕卷筒。单层卷绕卷筒表面通常切有螺旋形绳槽,钢丝绳依次排列其内(图3.14a)。绳槽节距比钢丝绳直径稍大,绳槽半径也比钢丝绳半径稍大,这样既增加了钢丝绳与卷筒的接触面积,又可防止在卷绕过程中相邻钢丝绳间的相互摩擦,从而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卷筒绳槽尺寸已有标准,可查阅相关手册。多层卷绕卷筒(图3.14b)容绳量大。主要用于起升高度很大,卷筒长度又受到限制的提升机构。采用尺寸较小的多层卷绕卷筒对于减小机构尺寸十分有利。多层卷绕的卷筒多采用不带螺旋槽的光面卷筒,卷筒的两端必须带有侧板,以防钢丝绳侧向滑移。侧板的高度应比最外层钢丝绳高出12.5d。但多层卷绕卷筒的钢丝绳所受的挤压力大,相互间摩擦力大,钢丝绳寿命降低,也容易产生乱绳现象。此外,当卷绕层数较多时,在绳索张力不变的情况下,卷筒的载荷力矩将随卷筒上钢丝绳层数的多少而变化,从而使机构载荷力矩不稳定。 图3.14 钢丝绳卷筒 图3.15 焊接卷筒a.螺旋槽卷筒;b.光面卷筒按制作方式可分为铸造卷筒(图3.14)和焊接卷筒(图3.15)。(二) 卷筒的材料和制造铸造卷筒一般采用不低于HT200的灰铸铁铸造,重要的卷筒可用不低于QT450-10的球墨铸铁铸造。采用铸钢时应不低于ZG230-450,铸钢卷筒并不能使壁厚减少很多,且工艺复杂成本高,因而较少采用。焊接卷筒主要用于大直径的卷筒,多用Q235钢板弯成筒形焊接而成。小直径的卷筒也可采用无缝钢管制造。焊接卷筒与铸造卷筒相比,自重可以大大减轻,也适用于单件生产。3.3.2卷筒的失效形式及其原因卷筒筒壳的损坏是矿井提升机普遍存在的问题。卷筒的失效形式主要有:卷筒筒壳的损坏是指筒壳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变形,并在局部地方开裂,以致不能正常工作。卷筒筒壳的开裂形式有(见图3.16)沿筒壳圆周方向局部开裂(占多数);沿卷筒的法兰盘(也称丈轮)或支环处局部开裂(占多数);沿焊缝开裂或开焊;沿筒壳上螺钉孔周围开裂;沿筒壳轴线方向局部开裂(占少数)等等。图3.16 筒壳的裂纹形式(示意图)a.沿筒壳圆周方向局部开裂b.沿焊缝或支环外局部开裂造成筒壳变形和开裂的主要原因有:理论计算中的误差过大;结构设计上的某些不合理,加工装配上的缺陷;使用利维护上的不合理,钢板材质上的缺陷等等。所以,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筒壳开裂问题,应对下列情况进行分析: 产品的技术性能、结构形式和有关的设计计算资料; 加工装配质量和安装质量; 产品使用的历史情况和现状,特别是使用过程中的负荷变化情况,如未满负荷使用的时间,满负荷使用的时间,是否有超负荷使用的现象,超负荷程度和使用时间的长短,非常载荷出现的次数;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情况; 筒壳在开裂前的征兆(如变形和发响等)和开裂过程,等等。3.3.3卷筒的计算1、卷筒的几何尺寸单层绕卷筒表面通常切出导向螺旋槽,绳槽分标准槽与深槽两种形式。一般情况都采用标准槽。当钢丝绳有脱槽危险(例如抓斗起升机构卷筒,钢丝绳向上引出的卷筒)以及高速机构中,采用深槽。图3.17卷筒槽形钢丝绳的寿命不仅与钢丝绳张力大小有关,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它所绕过的卷筒和滑轮的直径(即弯曲应力的大小)。本次设计采用光筒,不用开槽。因此,对卷筒和滑轮的最小直径提出如下要求:1) 卷筒的名义直径D D式中 D卷筒和滑轮的名义直径,即槽底直径(mm);d钢丝绳直径,即其外接圆直径(mm); e=轮绳直径比,由查表2-4(起重运输机械)可得;=D+d 卷筒的计算直径(钢丝绳缠绕圆截面的中心直径)。本次设计选取e=18。则有: D=12.5=212.5(mm)按标准初选D=630mm,=642.5mm 。2) 卷筒的长度L图3.18 卷筒长度示意图 单层单联卷筒 式中 P(24)d(无槽时 p=d);H起重机最大起升高度;M为滑轮组倍率; 钢丝绳附加安全圈数,一般取1.53圈; 卷筒的计算直径(钢丝绳截面中心距),即=D+d。 多层卷绕卷筒 (矿井提升机械设备公式3-7)式中 无绳槽的卷筒端部尺寸,按需要定;固定绳尾所需长度,3P;中间光滑部分长度;卷绕层数;错绳圈数,取24圈; 平均缠绕直径,=;绳圈间的间隙,取23mm,但应保证不咬绳。本次设计针对的是工作于矿井的提升机,工作环境狭小,必须尽量减小自身的体积,故采用多层卷绕。所以初选n=3层,计算和L。 =654.62 (mm) =472.78(mm)考虑到钢丝绳在卷筒上排列可能不均匀,应将卷筒长度增加10%,则取L=600.54mm。3) 卷筒的厚度钢卷筒dmm;铸造卷筒0.02D+(610)12mm。本次设计采用铸造卷筒,故有=0.02630+7=19.6mm,故符合要求。卷筒标记 A 630600-12.5-240 JB/T9006.2-1999。2、卷筒的强度校核卷筒强度计算根据受力情况来具体决定,卷筒壁主要承受钢丝绳缠绕所产生的压缩应力。此外,还承受扭转和弯曲应力。当L3D时,弯曲与扭转应力的合成应力不超过压缩应力的1015,故可以只按照压缩应力计算。=A(MPa)式中 A与卷筒有关的系数;表3-4 系数A的选择卷绕层数n1234系数A114182钢丝绳最大静拉力,单位N;P卷筒绳的绳距,单位mm(无槽P=d);卷筒的壁厚,单位mm;许用压应力,单位MPa;其中钢:=,屈服强度;铸铁:=,抗压强度。= A= 1.8 =146.94(MPa)=333.33MPa故有 卷筒强度满足要求。3.3.4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固定纲丝绳在卷筒上的固定必须十分可靠,便于检查和装拆,避免在固定处使钢丝绳受到过分的弯曲,目前采用的固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 用压板固定利用压板和螺栓同定绳尾,这种方法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便了观察和检查,安全可靠,目前最常用,在用于多层绕时,一般采用图(3.17a)的形式。2. 用长板条固定(图3.17c)在铸造卷筒的筒体上留有固定钢丝绳绳尾用的穿孔,在孔内装上凸头板条,板条下面有纵向绳槽,板条用螺钉压紧。这种方法可使卷筒缩短,但是卷筒构造复杂。3. 用楔子固定(图3.17d)钢丝绳绕在楔子上,并与楔子一起装入卷筒的楔孔内,在钢丝绳拉力作用下被楔紧。楔子的斜度般为1:41:5,以满足自锁条件。这种方法卷筒构造复杂。不便于钢丝绳更换,但可以用于多层绕。 图3.17 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固定3.4 制动器提升机的制动装置,通称制动器,是提升机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制动器由执行机构和传动机构两部分组成,它直接影响提升机的正常工作和安全,因此对提升机的制动器必须给予充分的注意。3.4.1 制动器的用途及结构分类提升机制动器的用途有四:1) 在减速阶段参与提升机的控制;2) 在提升终了或停机时,闸住提升机的卷筒或摩擦轮;3) 作为安全机构,在必要时进行紧急制动,对提升系统进行保护;4) 对于双卷筒提升机,在更换提升水平、更换钢丝绳和调绳,需打开离台器时,闸住游动卷简(有些制动器,如公共驱动的角移式制动,不具备此项功能)。矿井提升机制动器按其结构分类如下:角移式 卡钳式角移闸 块闸 半卡钳式角移闸 执行机构 平移式 老平移式闸按功能分 盘式闸 新平移式闸 制动器 驱动机构 以重锤作制动力源以油压松闸 按能源分 以重锤和压气作制动力源工作制动用压气 以弹簧作制动力源以油压松闸我国过去卷筒直径3m以下的提升机(K J 23)采用角移闸,配以用重锤作制动力源的油压制动驱动机构,它的两付间不能单独驱动,4m以上的提升机(K J 46)采用压气制动器,其闸为平移式;近年来已生改为以弹簧作制动力源的盘式闸制动器。3.4.2制动器的选用常用的制动器为压气制动器,其闸为平移式,其结构如图3.18。图3.18 平移式制动器1-安全制动重锤;2-安全制动气缸;3-工作制动气缸;4-制动立杆;5-辅助立柱;6-三角杠杆;7-立柱;8-制动杠杆;9-顶丝;10-制动梁;11-横拉杆;12-可调节拉杆;13-闸瓦; 平移式制动器的驱动,采用压气系统,如图3.18,3为工作制动气缸,制动时气缸充气,活塞上升,以A为支点使杆4上抬,进行制动。2为安全制动气缸,当气缸放气时进行制动,实际上在安全制动时先工作制动缸进气,结出第一级制动力,经过一定的时间,安全制动气缸的气压降低而不足以平衡重锤重力,重锤下降以工作制动气缸为支点给出第二级制动力。这种制动过程称为二级制动,制动力矩的特性如图3.19所示。图3.19制动力矩特性图4 动力装置的设计计算起重及冶金用三相异步电动机是用于驱动各种形式的起重机械和冶金设备中的辅助机械的专用系列产品,它具有较大的过载能力和较高的机械强度,特别适用于短时或断续周期运行、频繁起动和制动、有时过负荷及有显著的振动与冲击的设备。YZ系列为笼型转子电动机,YZR系列为绕线转子电动机。起重及冶金用电动机大多采用绕线转子,但对于30kW以下的电动机以及在起动不是很频繁而电网容量又许可满压起动的场所,也可采用笼型转子。4.1 电动机的工作制根据负荷的不同性质,电动机常用的工作制分为S2(短时工作制)、S3(断续周期工作制)、S4(包括起动的断续周期性工作制)、S5(包括电制动的断续周期工作制)四种。电动机的额定工作制为S3,第一个工作周期为20min。电动机的基准负载持续率JC为40%。这4种工作制简要特性如下: 连续工作制(S1) 电动机在恒定负荷下连续运行至绕组达到稳定温升,这种工作状态称为电动机的连续工作制,发热曲线见图4.1a的曲线。从图可见,当电动机通电之后绕组温升按指数曲线上升,随着电动机运行时间的增加,温升逐步接近于稳定温升,在稳定温升下电动机发出的热量基本上等于电动机向周围介质中散出的热量。对同一台电动机,负荷越大,稳定温升就越高。稳定温升不应高于该电动机绕组允许的温升,这就是这种电动机热容量选择的依据。图4.1 各工作制下的温升曲线 短时工作制(S2) 图4.1a的三条曲线表示同一台电动机在不同功率下长期连续运行时的温升曲线,若电动机的允许温升为,那么从图可见,这台电动机能够以功率长期连续运行;若电动机运行时间达之后长时间停歇,以使电动机绕组的温度能降到与周围介质温度相同,那么同一台电动机的允许功率为,;若运行时间缩短为,允许功率可提高到。以上情况说明了短时工作制电动机的工作特点。显然,同一规格电动机在短时工作制下运行时允许的功率比长期连续工作制时大,运行时间越短,允许功率越大。短时工作制电动机的选择也很简单,只要使实际需要的功率小于电动机在规定短期运转时间下的允许功率即可。短时工作制电动机允许功率在电动机产品目录上也有标注(在一定时间下)。和连续工作电动机一样,这种电动机的允许功率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短期工作制的发热和冷却曲线示于图4.1b。 断续周期工作制(S3) 这种运行方式的特点是,电动机较短时间恒负荷运行后,有一段停歇时间,但停歇时间不长,以至于绕组还为冷却至周围截至二温度,电动机又开始恒负荷运行,以后就周而复始重复这种断断续续的运行。在这种运行方式下,设启动电流对电动机绕组的温升无明显的影响,则电动机温升曲线如图4.1c表示。从图可见,这种电动机允许功率在连续工作制和短时工作制之间。 考虑启动电流影响的断续工作制(S4), 这种方式与S3类似,但在每段负荷运行的启动时间内,启动电流对电动机温升有较大影响,必须给予考虑。这一工作制的温升曲线见图4.1d。S3,S4工作制的电动机,一个循环时间包括一次运行和一次停歇,时间一般在10min以内。显然,在相同循环时间下,运行时间占循环时间的比率较大,同一电动机的允许功率小。这个时间比率称为接电持续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符号为JC(%);当用小数表示接电持续率时,为书写方便可记为。提升机构的负荷特点是,启动时间较短(约1s左右),只占等速运动时间很小的比例,启动时惯性载荷较小,只有满载起升静转矩的10%20%,电动机平均启动转矩约为电动机额定转矩的1.31.6倍,而且远小于电动机的倾覆转矩,因此提升机构电动机可以认为是S3工作制。4.2 电动机的选择与校验提升机所需的稳态功率,即静功率按下式计算: 式中电动机计算功率,单位kW;提升物的最大重量, 单位N;提升速度,单位m/min; 电动机的效率,查手册为0.85。代入数据,可得:= =5.88(kw)根据工作条件,查机械设计手册初选YZ系列的电动机,型号YZ160M2-6在基准工作制(即JC=40%)时功率为7.5 kw,转速为948r/min,效率3) 电动机的发热校验由于起重机并不总是在满载状态下工作,各种起重机的载荷情况又各不相同,国内选择起重机起升机构电动机容量时,对工作级别较低的机构,有时选择电动机S3时额定输出功率略小于满载提升所需功率。实践证明这样选择是正确的。现对所选电动机进行发热校验: = 式中稳态平均功率(KW);稳态负载平均系数,查手册选取0.8;提升速度,单位m/s; Q提升重量,单位N;M电动机数量; 机构总效率。代入数据有:= =4.82(kw),校验通过。4) 电动机过载能力校验式中 电动机转矩的允许过载倍数,查机械设计手册表16-1-14;H考虑电压降及转矩允差及静在试验超载的系数,绕线异步电机为2.1;笼型电动机为2.2;直流电动机为1.4。代入数据有: =4.52P,校验通过。故所选电动机型号为YZ160M2-6,其主要参数如表4-1下:表4-1型 号额定功率/ kw满载转速(r/min)同步转速(r/min)转动惯量/kg转子绕组开路电压/vYZ160M2-67.594810000.1433805 传动装置的设计计算减速器作为独立部件装在卷筒的内部,减速器的输入轴经多片盘式制动器与电动机相连。减速器的输出轴与卷筒固接。减速器用于各种电机及液压驱动的臂架起重机的起升机构和钢丝绳滑轮组变幅的变幅机构,在其它各种提升、牵引的卷扬设备中,也获得广泛应用。51 确定总的传动比由公式: i=其中:为电动机转速;为卷筒转速。有: =948r/min=7.58r/min式中 D卷筒直径,单位mm; 提升速度,单位r/min。故提升装置总的传动比: i=125.066已知该提升机预计使用寿命11年,每天工作少于4小时(每年工作300天,一班制)。减速器与卷筒配套使用,且配置在卷筒内部,总减速比为i=125.066。经分析拟选用二级减速:第一级采用2K-H(A)型行星齿轮传动,如图5-1所示;第二级采用K-H-v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图5.1 2K-H(A)型行星轮系机构简图52 多级复合轮系减速器的设计计算5.2.1 确定2K-H(A)型传动的基本参数1. 2K-H(A)型传动比的计算初定第一级2K-H(A)型传动比=8, 采用非变位行星齿轮传动。根据总的传动比,则第二级K-H-v型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比为=15.633。采用角度变位齿轮传动中的正传动,可以凑合中心距、避免轮齿根切,减少齿轮机构的尺寸;减少齿面磨损和提高寿命,以及提高其承载能力。经分析图5.2减速器传动示意图,可知第一级采用2K-H(A)型行星齿轮传动,内齿轮3固定不动,齿轮1输入时,转臂H输出,则有: 式中:齿轮1的转速,单位为r/min; 行星架的转速,单位r/min ; 齿轮3的转速,单位为r/min。代入数据,由算得: = 2. 选择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1)按如图6.1所示的传动方案,选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2)提升机为一般的工作机器,速度较低,故选用7级精度(GB 10095-88)。3)材料的选择由表10-1选择齿轮1材料为40(调质后表面淬火),硬度为280HBS。齿轮2材料为45钢(调质后表面淬火),硬度为240HBS;内齿轮的为45钢(调质后表面淬火),硬度为200HBS,二者材料相差2040HBS。4)在行星齿轮传动中,一般情况下,小齿轮的最少齿数范围z=1418,故初选齿轮1的齿数=24。3. 确定内齿圈、行星轮的齿数由式可得:=由上式可知,当选定最小齿数时,便容易求得内齿轮3的齿数值。 =724=168据同心条件可求得行星轮2的齿数为:=72对于2H-K(A)型齿轮传动必需考虑其安装条件:式中 代表行星轮的个数;所以=,即满足安装要求。4.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1) 各轴转速1轴转速 (r/min) 2轴转速 118.5 (r/min)H构件转速 2) 各轴功率1轴功率 =7.35(KW)2轴功率 =6.22(KW)卷筒轴功率 =5.82(KW)3) 各轴转矩电动机轴转矩 7.56(N.mm)1轴转矩 7.40(N.mm)2轴转矩 5.01(N.mm)5.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由设计计算公式(10-9a)进行试算,即:1) 试选载荷系数(1.21.4);2) 计算小齿轮1传递的转矩;根据已知条件H输出、中心轮1输入,则中心轮1的转矩为式中 : 输入功率,单位kW; 行星轮数目 ; 齿轮1的转速,单位; 载荷分布不均匀系数,故 。 3) 由表10-7选取齿宽系数=0.6(悬臂布置);4) 由表10-6查得材料的弹性模量=189.8;5) 由图10-21d按齿面硬度查得齿轮1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740;齿轮2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680;齿轮3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580。6)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因为齿轮1同侧同时与三个轮齿啮合,所以循环次数为3。由式10-13得: 3609601(1430011)=2.28齿轮2同侧同时与二个轮齿啮合,所以循环次数2 。齿轮3同侧同时与三个轮齿啮合,所以循环次数3。7) 由图10-19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0.90;=0.98;=0.95;8)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 ,由式(10-12)得=0.9740=666 (MPa)=0.95680=646 (MPa)=0.98580=568.4 (MPa)6计算1) 试算齿轮1分度圆直径; =52.322)计算圆周速度;经分析可知,在行星齿轮传动中,其圆周速度应取相对于转臂H的相对圆周速度(m/s),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小齿轮的节圆直径,单位; 小齿轮的转速,单位; 转臂H的转速,单位。由前面可知=118.5,节圆直径=d(中心距为标准中心距)故=2.273) 计算齿宽; 0.652.32=31.394) 计算齿宽与齿高之比;模数 2.18齿高 4.905 =6.415) 计算载荷系数;根据=2.27,7级精度,由表7-3查得动载荷数=1.15(行星齿轮机构设计)直齿轮,=1由表10-2查得使用系数=1.5由表10-4查得7级精度、齿轮1相对支承悬臂布置时,=1.350。由=6.40,=1.350查图10-13得=1.31;故载荷系数1.51.1511.350=2.336) 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圆直径,由式(10-2a)得:=63.557) 计算模数;2.657. 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由式(10-5)得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为(1)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1) 由图10-20c查得齿轮1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620MPa;齿轮2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580 MPa;齿轮3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550 MPa。由图10-18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0.88,0.92,0.98。2) 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S=1.4,由式(10-12)得:=389.71(MPa)=381.14(MPa)=385(MPa)3) 计算载荷系数K = 2.244) 查取齿形系数由表10-5查得 2.65; 插值得2.236,2.1335) 查取应力校正系数由表10-5查得 1.58;插值得1.754,1.8436) 计算齿轮1、2、3的并加以比较0.0107440.0102900.0102107比较可知,齿轮1的数值最大,故取0.010744(2) 设计计算 =1.705由上对比可知,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m 大于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又齿轮模数m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弯曲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直径有关。所以取弯曲强度计算的模数1.705,圆整为标准值m=2。 =,取=32=(8-1)32=2248. 几何尺寸的计算(1) 计算分度圆直径 (mm) (mm) (mm)(2) 计算中心距 (mm)(3) 计算齿轮宽度 =38.4(mm) 取=46(mm), =40(mm), =46(mm)9. 齿轮1、2、3尺寸参数如表5-1:名 称代 号齿轮1齿轮2齿轮3齿 数Z3296224模 数m/mm2压力角202020分度圆直径d/mm64192448齿顶高/mm222齿根高/mm2.52.52.5齿全高h/mm4.54.54.5齿顶圆直径/mm68196444齿根圆直径/mm59187453齿距p/mm6.283齿厚s/mm3.142齿槽宽e/mm3.142顶隙/mm0.25中心距a/mm128传动比8表5-15.2.2 确定K-H-V型传动的基本参数1 K-H-V型传动比的计算经分析图6-1减速器传动示意图,可知第二级采用K-H-V型行星齿轮传动,构件V固定不动,转臂H输入,内齿轮5输出时,则有: 2. 选取齿轮类型、精度等级、零件的材料及热处理1) 按如图6-1所示的传动方案,选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2) 提升机为一般的工作机器,速度较低,故选用7级精度(GB 10095-88)3) 由表10-1查得行星轮4 38SiMnMo 调质及表面淬火,HRC50;内齿轮5 40Cr调质,HBS280;销轴GCr15淬火,HRC633. 选取啮合角和变位系数1) 计算两齿轮的齿数在K-H-V型行星齿轮传动中,其齿数差4,本次设计取=3。式中 代表内齿轮; 代表行星轮。根据传动比计算公式算得:考虑装配方便,内齿轮的齿数大都取偶数;行星轮齿数为奇数或偶数。故取=48,=45。 查表14-5(行星齿轮机构设计),根据齿数差=3,初选啮合角=,取齿轮高系数=0.8,顶隙系数=0.45。2) 初选齿轮4的变位系数=0.8,根据无侧隙啮合方程式可求得内齿轮5的变位系数,即: = =1.0123) 验算总传动比误差第一级行星减速器的总传动比为 : 第二级行星减速器的总传动比为 : 则总的传动比为: 所以减速器的传动误差为: 显然,所以齿数选取合理。4. 计算几何尺寸1) 内齿轮5分度圆的直径受到卷筒外形尺寸的约束,故取,可取模数=10。2) 标准中心距取=16.621。3) 中心距分离系数和齿顶高降低系数=0.8+1.012-0.16=1.6524) 啮合角(精确值) 5) 分度圆直径 6) 基圆直径7) 齿顶圆直径和齿根圆直径 8) 节圆直径=498.63=531.879) 齿顶压力角5. 验算两个主要限制条件1) 验算重合度 =1.12311 2) 验算齿廓不重迭干涉条件 又 = = 所以 = =6. 校核齿根弯曲强度对于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仍可用一般齿根弯曲强度公式(1)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1) 计算齿轮的圆周速度经分析可知,在行星齿轮传动中,其圆周速度应取相对于转臂H的相对圆周速度(m/s),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小齿轮的节圆直径,单位mm; 小齿轮的转速,单位; 转臂H的转速,单位。由式可求得:=121.28()节圆直径= (中心距为非标准中心距)故=2) 计算齿宽由表10-7选取齿宽系数=1.2 (两支承相对于小齿轮做对称布置)1.2450=540(mm)取=803) 计算齿宽与齿高之比模数 齿全高 =3.904) 计算载荷系数根据=,7级精度,由表7-3(行星齿轮机构设计)查得动载荷数=1.35。直齿轮,取=1。由表10-2查得使用系数=1.5。由表10-4用插值法查得7级精度、齿轮4做对称布置时,=1.308。由=3.90,=1.308查图10-13得=1.26;故载荷系数=2.55。5) 查取齿形系数由表10-5查得 2.35;插值得2.3326) 查取应力校正系数由表10-5查得 1.68;插值得1.6927) 计算齿轮4、5的=2.351.68=3.948=2.3321.692=3.9468) 计算行星轮4上的转矩根据已知条件内齿轮5输出、H输入,则行星轮4的转矩为 式中 输入功率,单位kW; 输入速度,单位r/min; 传动比,=; 行星轮数目; 载荷分布不均匀系数(=1.21.3)所以 。9)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因为齿轮4同侧同时与一个轮齿啮合,所以循环次数为1由式10-13得: 160133.33(1430011)=1.06齿轮5同侧同时与二个轮齿啮合,所以循环次数2 10) 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由图10-20c查得齿轮4弯曲疲劳强度极限620MPa;齿轮5弯曲疲劳强度极限580 MPa。由图10-18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0.98,1.07。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S=1.4,由式(10-12)得: =434 =44311) 弯曲疲劳强度验算验算合格,故设计符合要求。8. 齿轮4、5尺寸参数表如下: 表5-2名 称代 号齿轮4齿轮5齿 数Z4548模 数m/mm1010压力角分度圆直径d/mm450480齿顶高/mm32.2114.09齿根高/mm4.522.62齿全高h/mm36.7136.71齿顶圆直径/mm508.18434.76齿根圆直径/mm441514.42齿距p/mm31.42齿厚s/mm9.8824.05齿槽宽e/mm21.547.37顶 隙/mm0.80中心距/mm16.621传动比16图5.2减速器传动简图5.2.3 轴的设计、轴上零件的选用以及强度校核1.轴的设计以及强度校核1) 选择轴的材料减速器功率不大,工作类型中级,故轴、用常用的45钢并作调制处理。由表13-1查得毛坯直径时,硬度217255HBS,抗拉强度极限。2) 估算轴的最小直径由表13-3取得(轴受较大的弯矩)按照式式中计算常数,与轴的材料和承载情况有关(查表15-3);轴的传递功率;许用扭转切应力;轴的转速;输出轴的最小轴径处的直径显然是安装联轴器处轴的直径。因该段有键槽,应加大3%7%并圆整,取。为了使所选用的轴直径与联轴器的孔径相适应,故需同时选取联轴器型号。联轴器的计算转矩,查表14-1,考虑到转矩变化很小,故取=2.3,则:按照计算转矩条件,查手册选用HL2型弹性柱销联轴器,其公称转矩为3.15。3) 轴的结构设计根据估算所得的直径、轮毂宽及安装等条件,轴的初步结构及轴上零件尺寸。图5.3如图6-1所示,齿轮轴的输入端用HL2型弹性柱销联轴器,孔径为30mm ,孔长56mm ,取轴肩高5mm ,作定位用。轴的一侧分别安装一对6008轴承和单个6009轴承,其轴承宽度分别为15mm和16mm.轴承1左端用轴肩定位,右端用弹性挡圈定位;轴承2和轴承3的内圈用套筒定位,外圈分别用轴肩和端盖定位。联轴器与轴选用平键联接。(1) 计算齿轮受力由前面可知齿轮1所受转矩 (2) 圆周力 (3) 径向力(4) 轴受力的大小与方向如图5.3(b)所示(5) 计算轴承反力水平面 FNH=0垂直面 FNV=0(6) 绘制弯矩图水平弯矩图(图5.3(b)MH=0垂直截面弯矩图(图5.3(d)MV=0(7) 绘制转矩图(图5.3(e)由前知,又根据,查表13-4用插值法得和,故得=(8) 计算危险截面处的直径由图一显然可知齿轮轴输入端最危险,故:由前面可知齿轮轴输入轴的直径为30mm,故轴的强度足够。轴上的联轴器为HL2型弹性柱销联轴器,标记为:HL2联轴器;轴上的弹性挡圈均为A型孔用弹性挡圈,标记为: 轴用弹性挡圈 GB/T 893.1-1986 45;轴上所用的轴承为6008、6009型轴承,标记为:深沟球轴承 6008 GB/T276-1994;深沟球轴承 6009 GB/T276-1994;轴上的键为普通A型平键,标记为: GB/T 1096 键 。3) 轴的结构设计根据估算所得的直径、轮毂宽及安装等条件,轴的初步结构及轴上零件的尺寸如下: 图5.4如图二所示,轴肩取510mm ,作定位用。轴的一侧分别安装单个6013轴承、一对6020轴承、单个6016轴承和单个6018轴承,其轴承宽度分别为18mm、24mm、22 mm和24mm 。轴承1左端用固定轴定位,右端用套筒定位;轴承2和轴承3的内圈用套筒定位,外圈不用固定;轴承4左端用轴套定位,右端用挡圈定位;轴承5左端用挡圈定位,右端用转臂定位;轴与套筒、转臂选用平键联接。(1) 计算齿轮受力由前面可知齿轮4所受转矩 圆周力 径向力轴受力的大小与方向如图二(b)所示。(2) 计算轴承反力水平面 (5-1) (5-2) 由式(5-1)和(5-2)得:故: = 垂直面 (5-3) (5-4) 由式(10-3)和(10-4)得: (3) 绘制弯矩图水平截面弯矩图(图5.4(b)垂直截面弯矩图(图5.4(c)合成弯矩图(图5.4(d)(4) 绘制转矩图(图5.4(e)由前知,又根据,查表13-4用插值法得和,故得:=(5) 计算危险截面处的直径由图 5.4显然可知34轴段最危险,故: 由前面可知34轴段的直径为70mm,故轴强度足够。轴上的弹性挡圈均为A型孔用弹性挡圈,标记为: 轴用弹性挡圈 GB/T 893.1-1986 125;轴用弹性挡圈 GB/T 893.1-1986 140。轴上所用的轴承为6013、6020、6016和6018型轴承,标记为:深沟球轴承6013 GB/T276-1994;深沟球轴承6020 GB/T276-1994;深沟球轴承6016 GB/T276-1994;深沟球轴承6018 GB/T276-1994。轴上的键均为普通A型平键,标记为:GB/T 1096 键 ;GB/T 1096 键 。6 车轮、卡轨器部件的设计6.1 车轮设计起重机用圆柱车轮的设计包括选择基本结构型式、尺寸、踏面形状以及车轮与钢轨的匹配等,另外还有技术要求、检验标志和包装等要求。6.1.1 型式与尺寸1. 车轮代号车轮按其轮缘的形状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双轮缘车轮:代号为SL,其尺寸见图6.1a和表6.1 单轮缘车轮:代号为DL,其尺寸见图6.b和表6.1 无轮缘车轮:代号为WL,其尺寸见图6.1c和表6.1 图6.1 表6-12. 踏面形状和尺寸与钢轨的匹配 双轮缘车轮的踏面形状和尺寸与钢轨的匹配见图6.2a及表6.2; 单轮缘车轮的踏面形状和尺寸与钢轨的匹配见图6.2b及表6.2; 无轮缘车轮的踏面形状和尺寸与钢轨的匹配见图6.2c及表6.2。图6.2表6-26.1.2 车轮的材料及性能1. 力学性能 轧制车轮应选用力学性能不低于GB/T699中规定的60钢的材料 踏面直径不大于400mm的锻造车轮应选用力学性能不低于GB/T699中规定的55钢的材料;直径大于400mm的锻造车轮应选用力学性能不低于60钢的材料。 铸钢车轮应选用力学性能不低于GB/T11352中规定的ZG340-640钢的材料。2. 热处理任何加工方法制造的车轮都应进行消除内应力(譬如,影响使用性能的热应力)处理。铸钢车轮在机加工之前应进行退火以消除内应力,并要清砂、切割浇、冒口,检查质量缺陷。轮辋应进行表面淬火,淬火前进行细化组织处理。热处理后,车轮表面状态负荷表6-3的规定表6-33. 精度车轮踏面直径的尺寸偏差不应低于GB/T1801-1999中规定的h9.轴孔直径的尺寸偏差不应低于H7.车轮踏面和基准端面(其上加工出深1.5mm的V形沟槽作标记)相对于孔轴线的径向及端面圆跳动不应低于GB/T1184-1996中规定的8级。4. 成品车轮的质量 车轮的表面不应有目测可见的裂纹; 铸造车轮表面的砂眼、气孔、夹渣等缺陷应符合表6-4的规定;表6-4 车轮踏面和轮缘内侧面的表面粗糙度按GB/T1031-1995的规定为6.3,轴孔表面粗糙度为=3.2; 车轮踏面和轮缘内侧面上的缺陷不允许焊补; 车轮的切削加工表面应涂防锈油,其他表面均应涂防锈漆。5. 成品车轮的内部质量对于铸造车轮,其质量应符合JB/T5000.14-2007中2级得规定。对于锻造、轧制车轮,其质量应符合JB/T5000.15-2007中级的规定。6.2 卡轨器设计露天作业的起重机,必须安装可靠的防风卡轨器,以防起重机被大风吹走、吹倒,造成严重事故。在国内外,每年都有起重机被风吹倒的事故发生,这不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因此,规定凡在露天作业的轨道式起重机都必须安装防风卡轨器。夹轨器与机车是通过夹钳轴后端的孔连接,机车行走时,拖(推)动夹轨器同步移动时,导轮在夹轨器的重量压力下可沿蛇形轨道滚动,并经引导轮支架、导钳轴带动夹轨器整体在固定轴沿轨道面浮动。自动夹轨器可自动将起重机锁定在轨道上,以防止受意外推力时而滑动。夹轨器在大车行走状态自动开启,其它状态自动夹紧。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PLC控制。在不改变原机操作动作的前提下,通过PLC系统将起重机行走机构的行走与停止、制动器的开启与制动、夹轨器的开启与夹紧等动作实行自动控制,提高了整机稳定性及安全性。自动夹轨器由机械夹轨钳、液压泵站、自动控制柜三部分组成。液压泵站提供液压油,借助油缸带动连杆,压缩储能弹簧,经夹钳臂将钢轨夹紧后自锁,并保持夹紧力始终在设计值。夹轨器在大车行走状态自动开启,其它状态自动夹紧。控制系统常采用西门子PLC控制(本设计不涉及PLC控制)。在不改变原机操作动作的前提下,通过PLC系统将起重机行走机构的行走与停止、制动器的开启与制动、夹轨器的开启与夹紧等动作实行自动控制,提高了整机稳定性及安全性。6.2.1 卡轨器构成及工作原理卡轨器与机车是通过夹钳轴后端的孔连接,机车行走时,拖(推)动卡轨器同步移动时,导轮在卡轨器的重量压力下可沿蛇形轨道滚动,并经引导轮支架、导钳轴带动夹轨器整体在固定轴沿轨道面浮动,因此夹轨钳与轨道的中心线及夹轨钳的最低点与轨道面的高度始终被控制在设计值内,行走中夹轨钳不会与轨道产生碰擦,从而使两只夹钳口的夹紧力是一致的。该装置在其钳口铁的下端设计了一个钩头,此钩头在夹轨钳夹紧钢轨后能扣住钢轨,可防止夹轨钳沿自身的滑道意外上移而将夹紧力释放。1机械夹轨钳(图6.3)图6.3 夹轨钳示意图技术参数每副夹钳夹紧力20t;钳口开度20;开钳时间7s;夹钳时间10s;开钳后夹钳最低处距钢轨面距离30mm;防风等级12级。2. 设计特点 夹轨器的夹紧机构是闭锁设计,夹紧后C点低于AB连线(图1),使夹紧力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保持在设计值内; 在可压缩蓄能连杆内设置了蓄能弹簧,连杆可以随弹簧的压缩变短,满足了过死点设计所需的技术条件,而且具有补偿功能; 一台门机上安装四副夹轨器,总夹紧力达80t,可抵御12级大风;同时夹钳钩头设计,可防整车倾翻; 夹轨器开钳后可向上升起100mm,使其最低处距钢轨面距离保持30mm,机车行走时夹钳与轨道不会发生干涉; 夹轨器的引导轮能克服钢轨平度及直度的缺陷,使夹轨器的中心线与轨道的中心线及钳口与钢轨面的高度保持在设计值内。3液压机构(自动控制中采用,本设计没有用到,可供了解)(1) 技术参数 液压泵站电动机功率5. 5kW;转速1440r/min;额定压力15MPa;工作压力1012MPa;额定流量25L/min;贮油量40L;油品型号H46抗磨液压油。(2) 原理与特点(图6.4)图6.4 液压控制原理图 YV1得电,YV3失电时,系统是高压状态。压力油经换向阀左位液压锁油缸上腔活塞杆伸出夹钳下行完成夹紧闭锁。YV2和YV3得电时,系统是低压状态。压力油经换向阀右位液压锁油缸下腔活塞杆收回夹钳上行完成松提钳,保持夹钳离轨面l00mm。如过载溢流阀动作。液压锁作用是封闭油缸,防止液压锁和油缸系统以外的油管渗漏,避免油缸因泵停止工作产生回位,特别是夹钳在开钳后的下坠。 4 . PLC控制系统(1) 控制系统特点 夹轨器各个动作由程序逻辑自动控制,减轻了大车行走机构启动时的冲击,设有故障自动检测功能和显示。 根据塔机大车运行控制技术要求,PLC的输入信号有11个,输出信号9个,共20个点。整个PLC控制系统程序有120步,而且不需要与上位机通信。因此选用中外合资华光电子有限公司的SM-24R型。(2) PLC控制流程PLC上电(包括停电后来电、电动机保护动作后恢复供电、上班送电),自检夹钳限位开关。如果无夹钳到位信号,PLC将启动警声灯和液压站,自动完成夹钳动作;有夹钳信号,则保持夹钳状态。 5系统工作流程(图8-5)图6.5 系统流程图自动控制夹轨器松开时,扳动行走开关的手柄,自动控制中心接到行走指令后,首先启动誓告装置,后启动液压泵,开启电磁阀,液压泵输出的油通过换向阀到油缸的下腔,活塞回缩,铰轴带动连杆在支架滑道上移动,再经连杆销拉动夹轨钳向内收拢,并绕导钳轴旋转开启夹轨钳,待钳口铁与钢轨完全脱开时,液压油缸将两只夹钳提高至上止点,闭合上止点行程开关,开启电磁溢流阀并将可以行走的信息反馈给自动控制中心,自动控制中心接到信息后先松开行走制动器,然后启动行走电动机,驱动行走机构使机车在轨道上移动。行走需停止时,将行走开关的手柄扳回中间位置,自动控制中心接到终止行走指令后,首先切断行走电动机电源,使机车进入自由滑行状态,当滑行基本结束时,自动制紧行走制动器,然后启动液压油泵、开启电磁换向阀,高压油液进人油缸的上腔,活塞外伸,推动铰轴在支架滑道中向下移动,夹轨钳依自身重量沿夹轨面在夹轨钳的滑道中下坠至夹轨钳滑道的上止点两侧;经连杆推动夹轨钳臂上端向外张开,同时绕夹钳轴旋转,使其下端向内收拢,在A、B连线上方将钳口铁与钢轨贴紧;此时液压油缸的活塞仍继续向外伸,而夹轨钳受夹钳轴的限制及钢轨的支撑,下端不可能再向内收拢,因此当液压油缸的巨大压力压迫连杆时,连杆则将设置在其内部的弹簧压缩,使A、C两点及B、C两点的长度缩短,并在A,、B连线的上方约10mm处将弹簧全部压缩,夹轨钳的钩头扣住了钢轨,此时的夹紧力已满足技术要求。尔后在液压油缸的推力下,将中间铰接轴推向下止点,使C点低于A、B连线进行机械式自锁,保持夹紧力不被释放。同时自动切断行走机构电源。6.2.2 使用情况自动夹轨器安装在三峡工地的四台SDTQ1800/60型高架门机上,常开式夹轨器安装在一台MQ540/30型门式起重机上。两种型号的夹轨器,经受了三峡三次大风的考验,性能良好,夹紧牢固。未安装夹轨器前,回转停止时,由于惯性力的作用,巨大的冲击力,常使台车联动轴扭断或减速器固定底盘脱裂。行车在钢轨上的滑移量在100400mrn。加装后,消除了上述现象。当前同类夹轨器,如丹麦KROLL塔式起重机夹轨器,开启后可升降,但只能扣住钢轨,不能夹紧,且受轨道固定螺栓影响,若遇螺栓必然被顶住,夹钳放不下去,因此扣不住钢轨。又如上海港机的液压夹轨器,开启后不能升降,只能在钢轨凸出轨基平面的轨道上使用,对于轨面与轨基高度一致的轨道则无法使甩,且夹紧力小。老式的手动夹轨器正常情况下不用,遇到大风预报后,由人工扳动夹紧,因平时用得少,造成锈蚀而无法工作。本文介绍的夹轨器,不受轨道形式限制,始终能自动夹紧、且夹紧力大,故障率仅为0.5。 7. ANSYS的启动与退出首先在此感谢安世亚太(ANSYSCHINA)公司(网址为:)提供的教学版的ANSYS10.0软件。在此使用的是ANSYS10.0 ED,当ANSYS10.0 ED版在微机上正确安装成功以后,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就可以找到ANSYS的安装程序:开始程序ANSYS ED 10.0,点击ANSYS选项后,会先后弹出ANSYS 10.0 Output Windows 和ANSYS 10.0 Notice两个窗口,点击ANSYS 10.0 Notice窗口下方的OK按键,即进入ANSYS ED Utility Menu 主菜单窗口。以后的建模分析工作主要在此窗口中进行。退出ANSYS程序有三种方法,其中一种即从ANSYS ED Utility Menu 主菜单窗口中选择FileExit将弹出一对话框,单击其中的OK按钮退出。由于ANSYS10.0 ED版属教学软件,因此使用时注意有以下的使用限制:节点数限制:1000(CFD分析2000)H单元数限制:500(CFD分析2000,DYNA 1000)P单元数限制:100关键点数:100线:100面:50体:107.1 菜单建模分析过程第1步:开始新分析,分析准备工作。(1) 清除内存,开始一个新分析:选取菜单Utility MenuFileClear & Start New弹出Clears database and Start New对话框,采用缺省状态,单击OK按钮弹出Verify确认对话框,单击Yes按钮。(2) 指定工作文件名:选取菜单Utility MenuFileChange Jobname弹出ChangeJobname对话框,在Enter New Jobname域输入jizhua,然后单击OK按钮。(3) 指定分析标题:选取菜单Utility MenuFileChange Title弹出Change Title对话框,在Enter New Title域输入This is my design,单击OK按钮。 (4) 重新刷新图形窗口:选择菜单Utility MenuPlotReplot,输入的标题字显示在图形窗口的左下角位置。第2步:ANSYS前处理器:创建有限元模型。(1) 进入前处理器并定义单元类型选取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弹出Element Types对话框,单击按钮Add弹出Library of Element Types对话框,在左边列表框中选择Structural Solid,在右边列表框中选择Quad 4node 42,单击OK按钮返回Element Types对话框,单击其上的Options按钮, 弹出Element Type Options对话框,在K3对应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Plane Strs w/thk,单击OK按钮, 返回Element Types对话框,单击Close按钮。 (2) 定义单元实常数选取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Real ConstantAdd/Edit/Delet弹出Real Constants对话框,单击Add按钮弹出Element Type for Real Constants对话框,显示Type 1 PLANE42,单击OK按钮弹出Real Constant Set Number l,for PLANE42对话框,THK处输入40,单击OK按钮返回Real Constants对话框,单击Close按钮。 (3) 定义材料属性选取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弹出Define Material Model Behavior对话框,在右边Material Models Available框中连续双击选择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弹出linear lsotropic Properties for Materi 对话框,在EX处输入2.06ell,在PRXY处输入0.3,单击OK按钮返回Define Material Model Behavior对话框,选择该对话框菜单Define Material Model BehaviorMaterialExit。(4) 直齿轮的建立1、渐开线的几何分析图7-1渐开线的几何分析 渐开线是由一条线段绕齿轮基圆旋转形成的曲线。渐开线的几何分析如图7-2所示。线段AB绕圆弧作纯摆动,其一端点A划过的一条轨迹即为渐开线。图中点(x1,y1)的坐标为:x1=r*,y1=r* 。(其中r为圆半径,ang为压力角与展角之和)渐开线上点A的坐标可以通过基圆上点B来表示,即:又发生线线段长度等于基圆上被过的弧长,故渐开线上任意点的坐标为: (1) (2)2、计算齿轮上力的大小本次分析齿轮齿轮参数为:模数m= 2、齿数z = 96、压力角、变位系数x = 0、齿顶高系数h、顶隙系数、齿宽b=40mm。法向载荷和单位齿宽上的载荷:法向载荷 单位齿宽上的载荷 = /b= 564(N/mm)水平载荷和垂直载荷分别为:= = =齿顶圆和齿根圆压力分别为:3、确定渐开线上点的坐标从齿顶圆压力角开始,以为基点,递减到齿根圆压力角,一共取18个点,点的坐标分别由(1)和(2)式计算可得。创建18个关键点:选择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 Keypoints In Active CS,弹出Create Keypoints in Active Coordinate System对话框,在Keypoint number项输入1,X,Y,Z Location in active CS依次输入0.9489,104.284,0,单击Apply按钮再次弹出Create Nodes in Active Coordinate System对话框,同理依次定义关键点218,输入数据如表7-1:表7-1 Keypoint numberX,Y,Z Location in active CS1X = 0.9489 Y = 104.2840 Z = 0.00002X = 1.1655 Y = 103.90146 Z = 0.00003X = 1.3126 Y = 103.5294 Z = 0.00004X = 1.4513 Y = 103.1677 Z = 0.00005X = 1.5820 Y =102.8162 Z = 0.00006X = 1.7051 Y = 102.4748 Z = 0.00007X = 1.8205 Y = 102.1448 Z = 0.00008X = 1.9293 Y = 101.8232 Z = 0.00009X = 2.0315 Y = 101.5113 Z = 0.000010X = 2.1273 Y = 101.2089 Z = 0.000011X =2.2169 Y = 100.916 Z = 0.000012X = 2.3007 Y = 100.6325 Z = 0.000013X = 2.3790 Y = 100.3582 Z = 0.000014X = 2.4518 Y = 100.0931 Z = 0.00015X = 2.5196 Y = 99.8370 Z = 0.000016X = 2.5826 Y = 99.5898 Z = 0.000017X = 2.6124 Y = 99.4690 Z = 0.000018X = 0 Y = 96 Z = 0.0000(5)创建截面选择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lines straight lines 和splinesThrough KPs依次拾取相应的关键点,得到一条渐开线,又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ReflectLines,拾取相关齿廓进行镜像。如下图:图 7.2 截面齿根圆半径为0.25m.(6) 创建面域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arbitraryby lines依次拾取图形中各线段,创建的面域图形如下所示:图 7.3 面域(7) 创建圆面选择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 CreateAreas Circle Solid Circle弹出Solid Circular Area对话框,WPX输入0,WPY输入0;Radius输入96,单击OK按钮。(8) 挖孔布尔运算(大圆面减去小圆面):选择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 Modeling OperateBooleansSubtractAreas, 弹出Subtract Areas 对话框,此时鼠标变成向上箭头,拾取(即对准并单击鼠标左键)大圆面的形心,弹出提示信息对话框Multiple_Entities,对话框中语句Picked Area is l表示当前选中大圆面,单击OK按钮执行大圆面减去齿轮面的操作。图 7.4 布尔运算(大圆面减去齿轮面) (9) 给面分配单元属性:选择菜单Main MenuPreprocessorMeshingMesh Tool弹出MeshTool 对话框,在Element Attributes下拉列表中选择Areas,单击其后的Set按钮弹出Area Attributes拾取对话框,单击Pick All按钮弹出Area Attributes属性分配对话框,在MAT,REAL,TYPE和ESYS分别选择1,1,1和0,单击OK按钮。(10) 控制单元大小尺寸:单击MeshTool对话框中Size ControlsAreas后对应的Set按钮,弹出Area Attributes拾取对话框,单击Pick All按钮弹出E1ement Size at Picked Areas对话框,SIZE处输入0.5,单击OK按钮。(11) 选择单元形状和网格划分器:首先,在MeshTool对话框中的Mesh下拉列表中选择Areas;然后,选择MeshTool对话框中Shape项选择Quad(划分四边形单元)和Free(使用自由网格划分器)。(12) 执行网格划分:单击MeshTool对话框中Mesh按钮弹出Mesh Areas拾取对话框,单击Pick All按钮执行网格划分操作。(13) 在齿轮齿廓单元边上进行网格加密处理:在MeshTool对话框中Refined at下拉列表中选择Lines,单击Refine按钮弹出Refine mesh at lines拾取对话框,拾取相关单元,单击OK按钮弹出Refine mesh at line设置对话框,在LEVEL Level of refinment下拉列表中选择1,单击OK按钮执行网格加密处理。所得图形如下:图 7.5 在受力单元边网格加密处理(14) 显示具有厚度壳体模型:首先,选择菜单Utility MenuPlotCtrlsStyleSize and Shape弹出对话框, 将Display of element shapes based on real constant descriptions项选中设置为ON,在Replot upon OKApply下拉框中选择Replot,单击按钮OK;然后选择菜单Utility MenuPlotCtrlsPan,Zoom,Rotate弹出Pan,Zoom,Rotate图形变换对话框,按顺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