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课后习题答案_第三版_郁有文._第1页
11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课后习题答案_第三版_郁有文._第2页
11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课后习题答案_第三版_郁有文._第3页
11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课后习题答案_第三版_郁有文._第4页
11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课后习题答案_第三版_郁有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习题答案第1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1 3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的压力传感器测量 140kPa的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解:已知:真值 L = 140 kPa测量值x= 142kPa测量上限=150kPa测量下限=50kPa绝对误差 = x-L=142-140=2(kPa)实际相对误差、;=二=- 1.43%L 140一也 2标称相对误差-= =: 1.41%x 142引用误差=测量上限-测量下限150 ( 50)1 10 对某节流元件(孔板)开孔直径d20的尺寸进行了 15次测量,测量数据如

2、下(单位: mm):120.42 120.43120.40120.42120.43120.39120.30120.40120.43 120.41120.43120.42120.39120.39120.40试用格拉布斯准则判断上述数据是否含有粗大误差,并写出其测量结果。解:对测量数据列表如下:序测量值残余误差残余误差号d20(mm)Vi =(d20i d20)(mm)V =(d20i -d20(M7)(mm)1120.420.0160.0092120.430.0260.0193120.400.0040.0114120.420.0160.0095120.430.0260.0196120.390.0

3、140.0217120.300.1048120.400.0040.0119120.430.0260.01910120.410.0060.00111120.430.0260.01912120.420.0160.00913120.390.0140.02114120.390.0140.02115120.400.0040.011d20 = 120.404mmL5 2I 22 y壬Vicrd = U =0.0327mmd - 0.0161mmd20(i 工 7) =120.411mmd20U 15120 V141Ger% =0.0788(mm)G%。=0.0382(mm)当n= 15时,若取置信概率 P

4、= 0.95,查表可得格拉布斯系数G= 2.41。则 G%2。=2.41x0.0327 = 0.0788(mm) c v7| =|-0.104 ,所以d7为粗大误差数据,应当剔除。然后重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当n= 14时,若取置信概率 P= 0.95,查表可得格拉布斯系数G= 2.37。则 Gbd2 =2.37x0.0161 =0.0382(mm) a y,所以其他14个测量值中没有坏值。 cr .0 0161计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二纭二 二=._=0.0043(mm)20 Vn 0.455一L = x =0.182HCyQ455 =2.2(F)1,则:C10.8 =5x + y510.

5、2 = 2x y2一0.3 二 x ya11_5ai2所以,系数矩阵为a22a32貝1则,由(1-39)式决定的正规方程为la1a1 l.a1a2 ly = a1l 1 | la2a1 l.a2a2 ly -la2l 1其中,aa1 丨=ana1a21 a21a3a31 = 522 12 -3011Iaa2 1 = *h a2a21a22a3a32 = 5 2 1 13522*1 1 = aan322*2102*31 = 3r i“a2a2ai2ai2a22a22a32a32 :5二2丿12丿21 =1.29也1 1 二 anh a2*2 a31l =5 0.8 2 0.2 1 (-0.3)二

6、 4.11 1喝2老小匕O.8石2 104所以,30x 3y =4.13x 1.29y 二-0.04所以,x =0.18y = -0.455所以,L =x =0.182HC 1 =2.2F y第2章传感器概述(P38)2 5当被测介质温度为11 ,测温传感器示值温度为t2时,有下列方程式成立:t-t+i dkL12di当被测介质温度从 25 C突然变化到300 C时,测温传感器的时间常数.=120s,试确定经过300s后的动态误差。已知:t “2.0dt2 + 25 (t 0) , .0 =1208d.300 (t 0)求:t=350s 时,b _t2 二?解:灵敏度k=l时,一阶传感器的单位

7、阶跃响应为y(t)=1_e。类似地,该测温传感器的瞬态响应函数可表示为:t2(J=25 (300-25) (1-e_釣。当.=350s时,t2 = 25 (300 - 25) (1-e50120) = 285.15(。所以,动态误差 t1 -t2 =300-285.15 =14.85(:C)。*2 6已知某传感器属于一阶环节,现用于测量100Hz的正弦信号,如幅值误差限制在 5 %以内,时间常数.应取多少?若用该传感器测量 50Hz的正弦信号,问此时的幅值误 差和相位误差各为多少? 解:“ 1一阶传感器的幅频特性为:A 二1 +仲f因为幅值误差限制在土 5 %以内,即 A 2 0.95当 f

8、= 100Hz 时,有max 二 0.00052s。若用此传感器测量 f -50Hz的信号,其幅值误差为:=1 一 0.987 =1.3%1Jl +(2兀 50Hz 0.00052s)2相位误差为: arctg叫 i9.28*2 8已知某二阶系统传感器的固有频率为10kHz,阻尼比 =0.5,若要求传感器输出幅值误差小于3%,则传感器的工作范围应为多少?已知,n =2二 10kHz ,= 0.5, 1-A摂 卜;3%。求:传感器的工作频率范围。解:二阶传感器的幅频特性为:A()O当 =0时,A =1,无幅值误差。当0时,A、一般不等于1,即出现幅值误差。若要求传感器的幅值误差不大于 3%,应满

9、足0.97 乞 A ,乞1.03。解方程A()1 -+ 2:=0.97,得勺=1.03 n ;解方程A()2f心+ 2小 叫丿= 1.03,得,2 二 0.25 n ,3 二 0.97 n。由于=0.5,R1题3 6图根据二阶传感器的特性曲线可知,上面三个解确定了两个频段,即;:3;门。前者在特征曲线的谐振峰左侧,后者在特征曲线的谐振峰右侧。对于后者,尽管在该频段内也有幅值误差不大于3%,但是该频段的相频特性很差而通常不被采用。所以,只有02频段为有用频段。由2 =0.25 n =0.25 2- 10kHz可得f = 2.5kHz ,即工 作频率范围为02.5kHz。第3章应变式传感器(P60

10、)* 36题3 6图为等强度悬臂梁测力系统, R为电阻应 变片,应变片灵敏系数 K = 2.05,未受应变时,R =120。当试件受力F时,应变片承受平均应变 ;=800/ m ,试求: 应变片电阻变化量R1和电阻相对变化量.:R1/O 将电阻应变片 R置于单臂测量电桥,电桥电源电压为直流3V,求电桥输出电压及电桥非线性误差。 若要减小非线性误差,应采取何种措施?分析其电桥输出电压及非线性误差大小。已知:K = 2.05, R =120门,;: =800)m/m=8.00 10* , E =3V求:也R / R , A R , U 0 ,解:应变片的电阻相对变化量为厶R/R二K ; =2.05

11、 8.00 10, =1.64 10电阻变化量为= 120 1.64 10 0.1968 门设电桥的倍率n= 1,则电桥的输出电压为U。InEE =4L -2(1 + n )I R1 R1 J3 1.64 10”4= 1.23 10 V电桥的非线性误差为R AR 1 +n +、R1丿R2oo(b)若要减小非线性误差,可以采用差动电桥电路(半桥差动电路或者全桥差动电路)。此时可以消除非线性误差,而且可以提高电桥电压的灵敏度,同时还具有温度补偿作用。(a)如果采用半桥差动电路,需要在等强度梁的上下两个位置安装两个工作应变片,一个 受拉应变,一个受压应变,接入电桥的相邻桥臂,构成半桥差动电路。 此时

12、电桥的输出电压为Rl =- 1.64 10 =2.46 10 V,是单臂工作时的两倍。2 Ri2(b )如果采用全桥差动电路,需要在等强度梁的上下四个位置安装四个工作应变片,两个 受拉应变,两个受压应变,将两个应变符号相同的接入相对桥臂上,构成全桥差动电路。此 时电桥的输出电压为U0=E Rl =3 1.64 10 =4.92 10 V,是单臂工作时的四倍。* 3 7在题3-6条件下,如果试件材质为合金钢,线膨胀系数订=11 10-6/ C,电阻应变片敏感栅材质为康铜,其电阻温度系数=15 10/ C ,线膨胀系数=14.9 10”/ C。当传感器的环境温度从 10C变化到50C时,所引起的附

13、加电阻相对 变化量(.R/ R )为多少?折合成附加应变;t为多少?解:已知:试件合金钢的线膨胀系数飞=11 10“/ C ,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为K0= 2.05,电阻温度系数:=15 10/ C ,线膨胀系数亠=14.9 10/ C , :t =50 -10 =40( C),则由温度变化引起的附加电阻相对变化为:Rt - - 0 K0-s V-t = 15 10* 2.05 11-14.9 10妇 40 二 2.802 10,。 R0折合成附加应变为;t = :Rt/R0 二 2.802 10 =1.37 10。K。2.053 8 一个量程为10kN的应变式测力传感器,其弹性元件为薄壁圆筒

14、轴向受力,外径为 20mm,内径为18mm,在其表面粘贴八个应变片,四个沿轴向粘贴,四个沿周向粘贴,应变片的电阻值均为120Q,灵敏度为2.0,泊松比为0.3,材料弹性模量 E =2.1 1011 Pa。要求: 绘出弹性元件贴片位置及全桥电路; 计算传感器在满量程时各应变片的电阻; 当桥路的供电电压为10V时,计算电桥负载开路时的输出。解:已知:F = 10kN,外径 D = 20mm,内径 d = 18mm ,R = 120 Q , K= 2.0 ,E =2.1 1011Pa , Ui = 10V。圆筒的横截面积为 S D2-d2 1=59.7 106mm34弹性元件贴片位置及全桥电路如图所

15、示。(C)应变片1、2、3、4感受轴向应变:v h;:2 h;:3 h;:4 = .;:x应变片5、6、7、8感受周向应变:;5二;6二;7二;8二;y满量程时,a) F(b)二& -:R2 -:R3 -厶R4 = K lx R = K R = 2.0SE冲;120,0.19159.7 10 mm3 2.1 10Pa.R5 =只6 二 R7只8 =K ;yR -R1 =-0.3 0.191 - 0.0573门电桥的输出为:,-(R1+ 嫌1)+(R3+心R3)(R6+心R6)+(R8 +朋8)1 因此,无论电源电压Uj的正负如何,输出电压Uo的大小反映.7的大小,Uo的正负极性反 映-:Z的正

16、负情况(例如衔铁的移动方向)。图(b)图(a)* 4 8已知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铁芯截面积A = 1.5cm2,磁路长度 L = 20cm,相对磁导率=5000,气隙、0 = 0.5cm,: 二-0.1mm,真空磁导率=4二 10H/m,线圈匝数W =3000,求单端式传感器的灵敏度丄/.。若将其做成差动结构形式,灵敏度将如何变化? 解: 已知:A0= 1.5cm2, J0 =4二 lOH/m , W =3000。单端式传感器的灵敏度为也 L = W2%A-2-02= 33.9 H /m300024二 107 1.5 1042 汇(0.5 汇102 f若将其做成差动结构形式,则灵敏度为单线圈式的

17、两倍,且线性度也会得到明显改善。第5章电容式传感器(P99)5-3图57为电容式液位计测量原理图。请为该测量装置设计匹配的测量电路,要求输出D二 Co电压Uo与液位h之间呈线性关系。2二h( ;!-;)D1n d解:电容式液位计的电容值为:2兀h(%客)2础HC 二 CoD,其中 Co 二D。1nD1nDdd可见C与液面咼度h呈线性关系。可以看出,该结构不宜做成差动形式,所以不宜采用二极管双T形交流电桥,也不宜采用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另外要求输出电压Uo与液位h之间呈线性关系,所以不宜采用调频电路和运算放大器式电路。电阻R的并联,R上的电压为Uo,则有:可以采用环形二极管充放电法,具体电路如图所

18、示。 可将直流电流表改为直流电压表与负载U。二 RI 二 Rf :E(Cx O其中,Cx为电容式液位计的电容值,f 为方波的频率, E=E2-Ei为方波的幅 值,Cd为平衡电容传感器初始电容的 调零电容。当 h=0 时调节2聴HCd =C d,则输出电压U o与1n 一d液位h之间呈线性关系。环形二极管电容测量电路原理图5 5题55图为电容式传感器的双T电桥测量电路,已知R = R2二R=40k,R =20k,e =10V,f =1MHz,Co =10pF , Ci =10pF , lCi = 1pF。求 U l 的表达式及对于上述已知参数的解:R(R+2Rl)UlMRLUfG-C。)(R + Rl)40 (402 20)220 i0 i40 20-0.i8 VU L值。UlR2RiRiR258题58图为二极管环形电桥检波测量电路,u CiIirl容传感器,c。是固定电容,其值 C。Ci,U p为恒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