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关于黄鹤楼送别的作文.doc_第1页
工作报告 关于黄鹤楼送别的作文.doc_第2页
工作报告 关于黄鹤楼送别的作文.doc_第3页
工作报告 关于黄鹤楼送别的作文.doc_第4页
工作报告 关于黄鹤楼送别的作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黄鹤楼送别的作文关于黄鹤楼送别的作文黄鹤楼送别观后感艾寨丕介学校王文晓今天参加了武训实验小学精品课例观摩暨现场报告会,使我受益颇多,尤其是刘志国老师的黄鹤楼送别,更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新老师,自己在教学中对于小学语文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第一课时怎么教,怎样设计教学一直很迷惑,通过观摩本课,使我对语文教学中的这些疑点豁然开朗。下面我将浅谈一下我的收获和感想。1,从题目入手,品读感悟。题目是一篇课文的灵魂,刘老师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文章的题目,解析课题。“从题目中你明白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地点在哪?”通过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巧妙地让学生反复朗读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读得一次比

2、一次到位,学生的情感最终也通过朗读展现在大家面前,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阅读期望,有了读下去的欲望。2,读书整体感知刘老师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下“课文讲了什么事?”“什么时间?”“谁送谁?”“在哪送?”“去哪?”,接着又找学生分段朗读,逐句纠正错误,并侧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启发学生朗读就如同说话一样,不能又拖腔。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刘老师要求学生把“主人公与课题结合,概况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知,我觉得这点非常值得借鉴。4,字词教学刘老师指出“怎么练好字”的三步骤:a,读帖,字要看懂,记得牢,这很重要。b,描红,要一笔到位。c,临摹,要一看二写三对照,一遍

3、要比一遍好。这非常值得我学习。总之,能有机会听这次报告,真的很高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加油。篇二:定稿黄鹤楼送别黄鹤楼送別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二)重难点分析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三)设计理

4、念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通过“组词”“组句”“组段”的组块教学,为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这一“内核”这一教学目标服务。2以读为主,以诗为主,诗文对照,适当拓展。3按照“找划读想说”的线条指导学生学习。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三、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引出课文题目。1.课前播放烟花三月2.简介背景刚才那首歌啊,从同学们陶醉的神情中,我看出了大家非常喜欢,歌里有句歌词这样说道:“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知道谁牵着谁的手吗?(李白牵着孟浩然的手)说起李白和孟浩然还有一段

5、故事:话说,李白年轻的时候,风流潇洒,挎一把宝剑,带一个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李白路过湖北襄阳的时候,认识了当时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这孟浩然比李白整整大了十二岁,但年龄的差别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他们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整天在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天,孟浩然要去扬州做事,这对多愁善感的诗人来说,对于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来说,那可说难舍难分话别的场面非常的感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一下那个话别的场面好吗?好,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別3.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別老师:老师板书课题,大家伸出右手跟老师书写课题。书空,也要认认真真的写。这是写字的态度,也是做人的态

6、度。生书空。老师:边写边说:鹤字要写得紧凑一些。送字“走之”的“捺”,是平捺要一波三折。老师:来,一起读一下课题。学生读课题老师:嗯,还真有点送别的味道。老师:再读一遍(二)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1.老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轻轻地打开课本,自由的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明白了吗?学生自由读课文2.老师:读完了吗?大家读书的样子最好看,读书的声音最好听,读完以后能不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谁来说说?预设:学生:课文说的是晚春三月李白送孟浩然。板书:李白孟浩然老师评价:这位同学非常会抓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都明白了,送完了李白还做了

7、一件事?又一学生回答老师评价:非常细心的人,诗名叫?老师:有没有同学能把他们两个的回答完整地说一遍?学生回答老师:你,可以当领导,善于总结,非常不错。(三)理解词语,感悟诗歌意境1.好,我们知道了课文讲的大概内容。老师还想检查一下。上面有十个词语,你能不能读准。有谁愿意读一下。课件出示词语。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俯临长江飞檐凌空依依惜别浩浩荡荡按捺不住脍炙人口2.老师:一字一顿,有板有眼。读词语,字音不光要读准,还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老师和大家合作,读一下这些词语,老师读左边的,同学们读右边的,你可以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明白了吗?合作读3.老师:听大家读词语的感

8、觉,就像喝饮料的感觉,有滋有味。一组词语可以呈现一个画面,一个词串可以讲述一个故事。那么这些词语,你能不能读出画面,读出故事,甚至,读出掌声来呢?大家自由练习一下,开始!课件出示部分词语变颜色。老师:我请两位同学来读,我们班读书最好的是谁?一个读红色一个读蓝色,大声点,让我们听出故事来。两个学生站起来读。老师:我是看到了画面,听出了故事,就是没听到掌声。学生鼓掌。关于黄鹤楼送别的作文.(四)诗文对照,理解诗歌意思。1.那脍炙人口的诗句能不能读好呢?我们来看: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老师:自己试着读读这首诗。学生读诗歌老师:大家练习的样子非常美,有些同学摇头晃脑的,很在行,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学

9、生读关于黄鹤楼送别的作文.老师:节奏感非常明快,谁愿意再读?学生读老师:这个同学读的时候,我觉得他身上具有诗人的气质,读得古色古香。看来读诗就要像他那样,读得慢一点,缓一点,悠扬一点。2.这首诗的意思你明白了吗?请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逐句谈自己的理解。3.老师:这些诗句的意思我隐隐约约都能在课文中找到,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这四句诗在文中相对应的地方画下来。把相对应的诗写在句子的旁边。找到它,画下来,写在旁边。学生在书上勾画,老师巡视。老师:前两句诗相对应的地方谁找出来了?学生: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对应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

10、月下扬州。老师:火眼金睛,找得准,读得好。后两句诗相对应的句子:学生: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对应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老师:找得准,读得也好,声情并茂。4.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幻灯)这是相对应的句子,文章写得很美,诗写得也美。接下来就请大家认真地,小声地读读文,再读读诗,揣摩一下,看眼前出没出现,这美丽的画面。自己读读诗,读读文?我们分组读一下?女同学读文,男同学读相对应的诗。女同学注意,要用你的声音把男同学带到诗的境界里去。女同学准备:暮春三月男女生合

11、作读老师:哎呀,配合得非常好,画面读出来了,诗的味道也读出来了。把我带到了诗的境界之中。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流向天边,读得特别的慢,看来要想把长江的奔腾不息,浩浩荡荡读出来就是给听众一点时间,对吧?读文如此,读诗读到这句的时候也应该,读得慢一点,缓一点,悠扬一点。让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开始!学生齐读诗(五)潜心品读,体会惜别之情。(一)1.老师:从大家朗读的声音里,从文字里,从诗里,我都感觉到一股浓浓的,浓浓的感情,那么诗人,作者是在抒发一种什么感情呢?板书:依依惜别在文中的哪一自然段找出来。学生:第二段出示这段课文老师:谁来读读这段?学生读2.老师:好奇怪呀,好朋

12、友相别,应该是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啊,这对好朋友倒好,离别的时候反面不说话了,怎么不说话了呢?预设:因为谁都不愿触动那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他们强忍住内心的不舍,一会儿一会儿(引读)他们真的是在赏景吗?这分明是借赏景在藏情啊!真是,千言万语心中藏,此时无声胜有声啊!(二)终于李白举起酒杯说道:来一起读,出示这段课文从李白这段深情的话中我们能体会到了什么?1.敬仰2.你从哪儿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抓住:您、夫子、兄长、老师夫子:古代对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1)李白号称“诗仙”,他基本上是一个狂得不着边际的人,大圣人孔子他看不上眼,说:“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皇帝给他下御旨,他也不

13、管,还耍酒疯,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那么孟浩然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让李白如此敬仰呢?(2)人品:孟浩然是一个不羡权贵的人,他宁愿在田里种菜,也不愿给皇帝当欺压百姓的官。李白曾写过一首赞美孟浩然的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出示“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就是说孟浩然的人品像高山一样,令人敬仰!(3)诗篇:诗圣杜甫称赞孟浩然的作品(出示“清诗句句尽堪传”)就是说他的诗清新优美,每一句都可以千古流传。一起读,这两句诗赞赞孟浩然(齐读)(4)这样一位人品崇高的孟浩然,这样一位诗篇誉满天下的孟浩然,叫李白怎会不敬仰呢?(齐读,读出敬仰)2.依依不舍从李白这段深情的话中我们还体会到了什么?

14、(依依不舍)(1)你哪句话中感受到的?(“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还未出发,就等着再次相见。同学们,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这一别,不知何时再见啊!一齐来读。3、(1)满满的一杯酒,斟满的是李白对孟浩然的一片情意啊!此时的孟浩然也情不自禁,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出示孟浩然的话)请你来读。(指名读)(2)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话,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引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但是天长地久)孟浩然又何尝忍心与李白分别啊,作为兄长,他这是在安慰李白啊。4、让我们分组再来读读两个人临别时的这段对话,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1,2组的同学是李白,3、4组的同学是孟浩然,分角色读)(三)老师:多好的一对朋友,多么感人的画

15、面哪!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我想,此时此景就连岸边的花也会黯然落泪;就连江边的杨柳也在微风中摆动着枝条,好像在说“夫子啊,慢些走,慢些走;就连江上的沙鸥也在孟浩然的船头盘旋,久久不愿离开,就让我们也随同李白去江边送送他的好朋友孟浩然吧。请大家小声地读屏幕上面的这段文字,边读边思考文字的什么地方可以体会到李白与孟浩然的依依借别,出示第四段,音乐缓缓响起预设:老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李白对孟浩然的不舍?学生:李白依然站立在江边。老师:不错,他说出了站立,伫立有站立的意思。伫立是怎样站立?学生:直直地站立。老师:他就这样直直地站立,舍不得走。这是一处,还有吗?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这是写景

16、的句子,连杨柳,沙鸥都舍不得他走。这叫借景抒情。学生:凝视着远方老师:凝视比注视多了些什么?学生:长时间盯着一个方向看。老师:那就让我们陪同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这白帆一起去送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起立,一齐读。老师描述:友人乘坐的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一起读远眺江上景色,什么都看不到了,他伫立在那儿,还凝视着远方,此时的李白他会想什么呢?学生:真希望他不要走呀。学生:您走的时候要多多保重啊,学生:您一路平安学生:您就要走了,真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老师:我想,此时的李白,也可能像很多同学一样默默的祝福,衷心的祝愿,回首往事,展望未来,也可能千言万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但此时的李白再也按

17、捺不住自己的心情,随口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篇三: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评课稿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评课稿五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别评课稿今天,教师培训中心的四类优秀教师培训活动在上兴举行,我执教了黄鹤楼送别的第一课时。在昨天试教的基础上作了一些调整。培训中心领导和听课老师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中肯的建议。现摘录一二:A老师:1.课堂情趣盎然,老师幽默风趣的点评,毫不吝啬的鼓掌激励,让学生越上越有激情,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在玩玩乐乐中学到了知识。2.在理解词语上下足了功夫,过渡流畅自然,不留痕迹,方式多样,尤其是每小节指名读完后让学生提出词语的语言灵动多变,有:“这小节哪些词引起了你的思

18、考?”“这小节哪些词不理解?”“这小节哪些词吸引了你的眼球?”“这小节哪些词牵动了你的心?”就像一首小诗。3.课堂节奏明快,效率高,不仅检读了课文,理解了词语,归纳了主要内容,诗文对照初解了诗意,还默写了生词,完成了所有生字的描红和练习册上的一道练习。B:1.课堂上关注弱势群体,无论是同桌检读后对未得“”同学的询问:“你为什么不给他打五角星?你现在能读好吗?”还是生词默写后对未得100的同学的关注:“你哪个字错的,谁能给他些建议和方法?”都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后进学生。2.课前师生互动别有用意。领着学生背诵的几首诗母亲的恩情咏华山李广射虎每逢佳节倍思亲等都是文包诗的课文,为课堂上的同类

19、迁移复习作了铺垫。3.在课堂上,老师抓住了学生的认知起点、知识基础、已有经验,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学生学有所得,学友所乐。C老师:注重了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学生理解“饯行”指设酒宴送行后,并没有到此停止,而是继续启发:那当那个人回来,设酒宴欢迎叫什么呢?(接风洗尘)。老师并不是就词语讲词语,而是更拓宽一步,着眼于与这个词相关的文化知识,使词语教学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2,当堂巧妙默写,改变了以往光讲不写的弊端,当堂巩固,当时巩固。3.从汉字的构字法的角度教学词语,还词语以本真,还文化以本位,学生不仅知道了这个词语的意

20、思,还知道了为什么有这样的意思。4.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春天将尽的时候叫暮春,那人的一生将尽的时候呢?(暮年)D老师:1.理解词语后少了回读课文概括该节内容的环节,问题导读的设计还可更巧妙些。2.学生概括出这类课文都属于文包诗的文体后,应进一步引导:文包诗的课文有什么共同特点?篇四:苏教版五语黄鹤楼送别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篇五:黄鹤楼送别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是“文包诗”,教学时是先学诗还是先学文,大家争论不少。笔者以为,学习古诗,进入诗的意境效果最佳。而进入诗的意境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意象的积淀,思维的投入,情感的叠加。而“文”的内容就将诗的意思、意境“还原

21、了其本来面目”。从这个意思上考虑,“文包诗”的教学应该先学文,再学诗。基于以上认识,本人紧紧抓住“文”的语言,在品味文本语言中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从而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情感。教学中,我按照文章的本来顺序,重点依次放在“不愿触动离别情”(第二自然段),“饮酒诚挚话友谊”(第三自然段),“目送天边仍不回”(第四自然段),在品味语言,适度补白,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再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层层推进,渐入佳境,效果良好。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3、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重、难

22、点: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读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出示下列词语,指名朗读,整体连贯朗读。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俯临长江飞檐凌空令人敬仰誉满天下浩浩荡荡永世不绝师问:这八个词语中,哪两个词是写暮春三月之景的?哪两个词是写黄鹤楼气势雄伟的?哪两个词是写李白赞美孟浩然的?最后两个词是写什么的?(既是写江水,又是写李白与孟浩然之间友情很深的)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读后教师板书“饯行”,并让学生说说“饯行”的意思(设酒食送行)。【所出示的八个词语是有用意的,一是突出了别景,二是突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23、三是突出了两人的情深,更主要的是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蕴含其中,同时勾勒了文章的意境。学生在连贯朗读中产生了整体感。】二、品语言,深层理解深厚情谊1师:李白为孟浩然饯行,在酒席之上当然要敬酒,可是第三自然段一开头却用了“终于”一词,难道这酒杯有千斤重,难道李白不愿意敬酒?你是怎样理解“终于”一词的?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见解。(不愿分别,不忍分别)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师:你从哪里知道他们不忍别?(1)从这段中“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到什么?(无心赏景)如果是在平时,他们在黄鹤楼上会做什么呢?(喝酒、赏景,吟诗,是多么潇洒,多么惬意)而今天就要分别了,真是:“眼前有景无心赏,惜别之情藏心上”;“他们的心不

24、在景,他们的心全在情”啊!(2)师:为什么都有意不去触动?(怕引起对方伤感)【将别时与平时两位诗人在黄鹤楼之上的不同表现进行强烈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离别之情,加深了学生对“依依惜别”的理解和感悟,为学习下文定下了情感的基调。】3指名再读第二自然段后,师:不忍别,终须别。酒还是要敬的,别言还是要说的。让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在自己感触深的地方做上记号,想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什么。(1)读后先组织交流“李白的话”。李白是怎样称呼孟浩然的?“夫子”,这是古代对男子的敬称。一连用了六个“您”,李白对孟浩然是何等的尊敬!“兄长、老师”,也是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孟浩然比李白年长12岁,在今天送别的5年之前,李

25、白曾经到襄阳拜访过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的诗大加赞赏,并留李白住了10多天,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讨论之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这种尊敬之情。你还体会到什么情?敬仰之情。“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孟浩然是个大诗人,写了不少好诗。李白对他十分敬仰,曾写过赠孟浩然,出示(在第一课时教师已引导学生进行了初步学习):赠孟浩然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学生读后,出示译文:孟夫子,我特别敬爱您,您飘逸洒脱天下闻名。您这一生远离官场,不羡权贵。您隐居山林,常在月色中把酒临风,至于沉醉,或在繁花丛中,流连忘返。您清幽芬芳的人

26、品太令人敬仰了,我远比不上您,只能在此向您拱手行礼了。对照诗和译文,师问:李白爱孟浩然的哪些方面?(风流潇洒、流连山水、不羡权贵、品格高尚)你还体会到什么情?惜别之情。“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还没有分别就想着再见面,友情是多么深啊!)关于黄鹤楼送别的作文.再次朗读李白的话。读后,师: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饮下的仅仅是酒吗?这酒中包含了什么?(深厚的友谊、深沉的敬仰、深情的留恋)齐读李白的话。【李白的话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深沉。在学生自读自悟后,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深入理解这段话很有必要。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敬仰、惜别之情是学生凭借语言体会到的,而不是教师告诉学生

27、的。为了使学生的感悟更丰满,教学中补充了赠孟浩然这首诗,这首诗使学生对孟浩然的了解更形象了,对他们的友谊理解也更深刻了。有了这样的过程,读出情感才水到渠成。】(2)再组织交流孟浩然的话。关于黄鹤楼送别的作文.指名读孟浩然的话。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读后组织交流。要点有:一是“知己”。(说说“知己”的意思。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有哪些共同的地方?爱饮酒吟诗,爱流连山水,不羡权贵)二是宽慰。(是知己,就是相隔在天涯,也觉得是在近邻,所以不必难过)三是感情很深。(友谊就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对于“知己”的理解是具体独到的,这是两人友谊深厚的原因所在。这是建立在理解李白拜访孟浩然,吟赠孟浩然诗基础上的,这

28、个教学过程是实实在在的。】4在古典音乐声中朗读第三自然段。三、巧对白,真切体验依依别情学生读了第三自然段后,教师在音乐声中继续范读第四自然段,读后组织交流。1“伫立”是什么意思?(长时间地站立)在“伫立”前面还有一个词是“依然”,你体会到什么?(已经站了好长时间了,还将长时间地站下去)李白一直站到什么时候?(一直站到孟浩然所乘的船消失在天的尽头,还要长时间地站在那儿)2此时的孟浩然在干什么呢?3他们相互看着对方,一直到看不见对方了,还在看着,他们的心里肯定有许多话要向对方说。请用你的笔写下来。(分两大组,一组写李白对孟浩然说的话,一组写孟浩然对李白说的话。)数分钟后,在音乐声中,在教师的语言渲

29、染中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交流。(1)岸边繁花似锦,李白看着孟浩然的船渐渐远去,心里默默地说江上沙鸥点点,孟浩然望着岸边的李白,心里默默地说(2)岸边烟雾迷蒙,李白望着孟浩然的船越去越远,心里默默地说江上白云悠悠,孟浩然望着渐渐模糊的李白,心里默默地说(3)岸边杨柳依依,李白再也看不到孟浩然了,心里默默地说江上波涛汹涌,孟浩然同样看不到李白了,心里默默地说【由李白在岸上遥望想到孟浩然在船上同样的遥望,由外在的遥望想到两人内心的独白,加上古典音乐的渲染与教师语言描述的情境,学生就进入到了送别的美妙意境之中,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这样的体验是深刻的,也是久远的。】四、吟诗句,再次回味离情别景1师:

30、望着望着,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唯见长江天际流。”2师:这首诗你们读懂了吗?现在来考考你们。(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与“依依惜别之情”的“之”意思一样吗?(2)为什么是“西辞”?(结合第三自然段和地理位置理解)(3)为什么是“孤帆”?(江上船再多,但在李白的眼里,只有孟浩然的一条船)3在音乐声中再读这首诗。适时点拨:烟花三月的时节里,李白送孟浩然去了美丽的扬州,同样爱游山赏景的李白何尝不想去啊,这既可陪伴好友,又能赏景,多好的一件事啊。再读整首诗,下课。4布置作业:课后搜集送别诗,下一周将组织交流赏析。【“文”学好了,“诗”的意思自然会明白,重要的是检查“诗”中的一些关键字词的意思。“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