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片落料翻边复合模设计-带凸缘冲压模具【含15张cad图纸+文档全套资料】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2454020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8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4-29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孙**(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45
积分
- 关 键 词:
-
垫片
落料翻边
复合
设计
凸缘
冲压
模具
15
cad
图纸
文档
全套
资料
- 资源描述:
-
喜欢这套资料就充值下载吧。。。资源目录里展示的都可在线预览哦。。。下载后都有,,请放心下载,,文件全都包含在内,,【有疑问咨询QQ:1064457796 或 1304139763】
- 内容简介:
-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学生姓名郑胜男学 号111304252指导教师文秀海选题情况课题名称垫片落料翻边复合模难易程度偏难适中偏易工作量较大合理较小符合规范化的要求任务书有无开题报告有无外文翻译质量优良中差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好一般差工作进度快按计划进行慢中期工作汇报及解答问题情况优良中差中期成绩评定:所在专业意见: 负责人: 2014年 4月 16日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任务书系 部: 材料工程系 专 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 学生姓名: 郑胜男 学 号: 111304225 设计题目: 垫片落料翻边复合模 起 迄 日 期: 2013年11月2号-2013年11月8号 指 导 教 师: 文秀海 2013 年 11 月 8 日毕 业 设 计任 务 书1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及应达到的目的:本设计题目为垫片落料翻边复合模设计,通过对本塑件的模具设计,对冲压模结构有一定的掌握,能熟悉冲压模设计的一般流程,能熟练使用相关设计手册,撰写相应的设计说明书。同时能熟练应用有关软件绘制零件图和总装图,编制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2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原始数据:产品名称:垫片材料:Q245生产批量:大批量生产设计任务:(1)了解目前国内外冲压模具的发展现状;(2)分析垫片的冲压成形工艺并确定其工艺方案;(3)冲压设备的选用及校核;(4)模具的整体设计,绘制模具总装图与拆画非标准件零件图;(5)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6)编制主要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所在专业审查意见:负责人: 年 月 日系部意见:系领导: 年 月 日垫片翻边落料复合模第一章 概论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使用到的各种工具和产品,大到机床的底座、机身外壳,小到一个胚头螺丝、纽扣以及各种家用电器的外壳,无不与模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模具的形状决定着这些产品的外形,模具的加工质量与精度也就决定着这些产品的质量。因为各种产品的材质、外观、规格及用途的不同,模具分为了铸造模、锻造模、压铸模、冲压模等非塑胶模具,以及塑胶模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冲压加工技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模具成形已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1.2冲压模地位及我国冲压技术 1.2.1冲压模相关介绍 冷冲压:是在常温下利用冲模在压力机上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的加工方法。 冲压可分为五个基本工序:冲裁、弯曲、拉深、成形和立体压制。 冲压模具: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 冲压模按照工序组合分为三类:单工序模、复合模和级进模。 复合模与单工序模相比减少了冲压工艺,其结构紧凑,面积较小;冲出的制件精度高,工件表面较平直,特别是孔与制件的外形同步精度容易保证;适于冲薄料,可充分利用短料和边角余料;适合大批量生产,生产率高,所以得到广泛应用,但模具结构复杂,制造困难。 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1.2.2冲模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地位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冲模约占模具工业的50%,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特别是汽车、航空航天、仪器仪表、机械制造、家用电器、石油化工、轻工日用品等工业部门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据统计,利用冲模制造的零件,在飞机、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等机电产品中占60%70%,在电视机、录音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中占80%以上,在自行车、手表、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等轻工产品中占85%以上。在各种类型的汽车中,平均一个车型需要冲压模具2000套,其中大中型覆盖件模具300套。1.2.3我国冲压模具市场情况 我国冲压模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度、复杂、长寿命的高档模具每年仍大量进口,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覆盖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一些低档次的简单冲模,已趋供过于求,市场竟争激烈。 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材料,2004年我国冲压模具总产出约为220亿元,其中出口0.75亿美元,约合6.2亿元. 根据我国海关统计资料,2004年我国共进口冲压模具5.61亿美联社元,约合46.6亿元.从上述数字可以得出2004年我国冲压模具市场总规模约为266.6亿元.其中国内市场需求为260.4亿元,总供应约为213.8亿元,市场满足率为82%.在上述供求总体情况中,有几个具体情况必须说明:一是进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高的大型精密模具,而出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中的中低档模具,因此技术含量高的中高档模具市场满足率低于冲压模具总体满足率,这些模具的发展已滞后于冲压件生产,而技术含量低的中低档模具市场满足率要高于冲压模具市场总体满足率;二是由于我国的模具价格要比国际市场低格低许多,具有一定的竟争力,因此其在国际市场前景看好,2005年冲压模具出口达到1.4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94.7%就可说明这一点;三是近年来港资、台资、外资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这些企业中大量的自产自用的冲压模具无确切的统计资料,因此未能计入上述数字之中。 我国冲模工业不能满足国内经济需要的原因主要有:1.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2.模具品种少,效率低,经济效益也差。3.制造周期长,模具精度不高,制造技术较落后。4.模具寿命短,新材料使用量不到10%。力量分散,管理落后。但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尤其是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大地提高了模具的商品化程度,推动了模具技术和模具工业的迅速发展,在CAD/CAM/CAE的运用、加工工艺手段、冲压件质量及模具性能方面,均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1.2.4 冲压模具水平状况 近年来,我国冲压模具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大型冲压模具已能生产单套重量达50多吨的模具。为中档轿车配套的覆盖件模具内也能生产了。精度达到12m,寿命2亿次左右的多工位级进模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能够生产。表面粗糙度达到Ra1.5m的精冲模,大尺寸(300mm)精冲模及中厚板精冲模国内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1. 模具CAD/CAM技术状况 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已有20多年历史。由原华中工学院和武汉733厂于1984年共同完成的精神模CAD/CAM系统是我国第一个自行开发的模具CAD/CAM系统。由华中工学院和北京模具厂等于1986年共同完成的冷冲模CAD/CAM系统是我国自行开发的第一个冲裁模CAD/CAM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开发的冷冲模CAD/CAM系统也于同年完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汽车行业的模具设计制造中开始采用CAD/CAM技术。国家科委863计划将东风汽车公司作为CIMS应用示范工厂,由华中理工大学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开发的汽车车身与覆盖模具CAD/CAPP/CAM集成系统于1996年初通过鉴定。在此期间,一汽和成飞汽车模具中心引进了工作站和CAD/CAM软件系统,并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效益。1997年一汽引进了板料成型过程计算机模拟CAE软件并开始用于生产。 21世纪开始CAD/CAM技术逐渐普及,现在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冲压模具企业基本都有了CAD/CAM技术。其中部分骨干重点企业还具备各CAE能力。 模具CAD/CAM技术能显著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八五”、九五“期间,已有一大批模具企业推广普及了计算机绘图技术,数控加工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并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CAD/CAM系统。如美国EDS的UG,美国Parametric Technology公司 Pro/Engineer,美国CV公司的CADSS,英国DEL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及space-E, 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 还引进了AutoCAD CATIA 等软件及法国Marta-Daravision公司用于汽车及覆盖件模具的Euclid-IS等专用软件。国内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了CAD/CAM技术/DL图的设计和模具结构图的设计均已实现二维CAD,多数企业已经向三维过渡,总图生产逐步代替零件图生产。且模具的参数化设计也开始走向少数模具厂家技术开发的领域。 在冲压成型CAE软件方面,除了引进的软件外,华中科技术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等都已研发了较高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并已在生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快速原型(RP)传统的快速经济模具相结合,快速制造大型汽车覆盖件模具,解决了原来低熔点合金模具靠样件浇铸模具,模具精度低、制件精度低,样样制作难等问题,实现了以三维CAD模型作为制模依据的快速模具制造,它标志着RPM应用于汽车身大型覆盖件试制模具已取得了成功。 围绕着汽车车身试制、大型覆盖件模具的快速制造,近年来也涌现出一些新的快速成型方法,例如目前已开始在生产中应用的无模多点成型及激光冲击和电磁成型等技术。它们都表现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优点。 2. 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状况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经过几十年努力,现在我国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包括信息工程和虚拟技术等许多现代设计制造技术已在很多模具企业得到应用。 虽然如此,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一些主要表现在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轿车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但总体上和国外多工位级进模相比,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技术正在不断地提高和完美,高精度、高效益加工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高性能的五轴高速铣床和三轴的高速铣床的应用已越来越多。NC、DNC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可以进行倾角加工超精加工。这些都提高了模具面加工精度,提高了模具的质量,缩短了模具的制造周期。 模具表面强化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工艺成熟、无污染、成本适中的离子渗氮技术越来越被认可,碳化物被覆处理(TD处理)及许多镀(涂)层技术在冲压模具上的应用日益增多。真空处理技术、实型铸造技术、刃口堆焊技术等日趋成熟。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技术也得到了应用。1.2.5我国冲模今后发展趋势根据我国冲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今后应朝着如下几个方面发展:1.开发、发展精密、复杂、大型、长寿命模具。2.加速模具标准化和商品化,以提高模具质量,缩短模具制造周期。3.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模具CAD/CAM技术,提高模具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4.积极开发模具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5.发展模具加工成套设备,以满足高速发展的模具工业需要。 1.3总结 冲压加工作为一个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加工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冲压成型工艺有了很多新的进展,特别是精密冲裁、精密成形、精密剪切、复合材料成形、超塑性成形、软模成形以及电磁成形等新工艺日新月异,冲压件的成形精度日趋精确,生产率有了极大的提高,正把冲压加工提高到高品质、新的发展水平。由于引入了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冲压成形已从原来对应力应变进行有限元分析而逐步发展到采用计算机进行工艺过程的模拟与分析,以实现冲压过程的优化分析设计。计算机在模具领域,包括设计、制造、管理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垫片落料翻边复合模第二章 工件工艺性分析及方案确定2.1工件工艺性分析2.1.1冲裁工艺性图2-1 零件图由零件简图2-1可见,该工件的加工涉及到落料、冲孔、翻边等工序成形。该零件的外径为80mm,属于小制件,形状简单且对称,适于冲裁加工。查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2.3冲压件内、外形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因制件形状简单、对称,冲裁件内外形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为IT12-IT13。查表2.5孔中心与边缘距离尺寸公差为0.5mm。查表2.7一般剪切断面表面粗糙度为3.2m.查冷冲模设计表23,得材料Q235号钢的力学性能如下表:表2-1 10号钢的性能抗剪强度310380MPa抗拉强度b375460MPa屈服点s235MPa伸长率25%材料Q235钢,其冲压性能较好,孔与外缘的壁厚较大,复合模中的凸凹模壁厚部分具有足够的强度。2.1.2翻边工艺性1. 翻边工件边缘与平面的圆角半径r=(13)t2. 翻边的高度h=61.5r=1.53. 翻边的相对厚度d/t=31.3(1.72),所以翻边后有良好的圆筒壁4. 冲孔毛刺面与翻边方向相反,翻边后工件质量没大影响。 总体看来:该制件均满足冲裁工艺性和翻边工艺性,适于冲裁加工。2.1.3判断能否一次性翻边成形由预冲孔公式可以得到翻边高度H的表达式:H=+0.43r+0.72t (2-1)或H=(1-)+0.43r+0.72t = +0.43r+0.72t若将Kmin带入上式,则可得到许可的最大翻边高度HmaxHmax=(1-Kmin)+0.43r+0.72t 其中 D翻边后的中经(mm) Kmin极限翻边系数 r翻边圆角半径(mm) t材料厚度(mm)查冷冲模设计,表7-1低碳钢圆孔极限翻边系数 这里凸模采用圆柱形平底型式 孔的加工方式为冲孔 因 相对厚度d/t=31.3 得Kmin= 0.6 于是Hmax=41/2(1-0.6)+0.431+0.721 =9.35(mm)因工件高度H Zmax Zmin因此在这里采用单配方法加工。对于落料,先做凹模,并以它作为基准配做凸模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表2-4查出其极限偏差为: mm查冷冲模设计表3-5磨损系数 取X=0.5则 D凹= (5-1)=mm =mm落料凸模的尺寸按凹模尺寸配制,其双面间隙为0.100.14mm 5.2冲孔刃口尺寸冲孔部分:凹=+0.025mm 凸=-0.02mm |凹|+|凸|=0.025+0.02mm =0.045mm|凹|+|凸|= Zmax Zmin对于采用分别加工时,应保证下述关系:|凹|+|凸|Zmax Zmin (5-2)但对于形状复杂或料薄的工件,为了保证凸、凹模间一定的隙值,必须采用配合加工。因此在这里采用还是采用单配方法加工对于冲孔,先做凸模,并以它作为基准配做凹模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表2-4查出其极限偏差为:mm 查冷冲模设计表3-5磨损系数 取X=0.5则 d凸= (5-3) = = mm冲孔凹模的尺寸按凸模尺寸配制,其双面间隙为0.100.14mm5.3翻边工作刃口尺寸5.3.1翻边间隙 如图5-1,由于在翻边过程中,材料沿切向伸长,因此其端面的材料变薄非常严重,根据材料的统一变形情况,翻边凹模与翻边凸模之间的间隙应小于原来的材料厚度。 图5-1 翻边间隙查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5-5平板毛坯翻边时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得Z/2=0.85mm5.3.2翻边刃口尺寸1. 翻边凸模的刃口尺寸计算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表2-4查出其极限偏差为:mm查冷冲模设计表3-5磨损系数 取X=0.5则 d凸= (5-4)=2.翻边凹模的刃口尺寸计算根据翻边间隙和翻边凸模的刃口尺寸来确定翻边凹模的刃口尺寸D凹= (5-5) = =mm 19垫片落料翻边复合模第六章 凸模、凹模及凸凹模的结构设计及校核6.1落料凹模结构设计6.1.1最小壁厚冲孔落料复合模的凸凹模其刃口平面与工件尺寸相同,这就产生了复合模的“最小壁厚”问题。冲孔落料复合模许用最小壁厚可按表6-1选取,形式如图6-1表示,表值为经验数据。表6-1 凸凹模最小壁厚a数值 (单位:mm)部分如下材料厚度0.80.91.01.2最小壁厚2.32.52.73.2最小直径1518图61 最小壁厚为了增加凸凹模的强度和减少孔内废料的涨力,可以采用对凸凹模有效刃口以下增加壁厚或将废料反向顶出的办法如图61所示。 6.1.2模具材料的选择从众多模具材料中选出Cr12Mov钢,该模具钢是一种综合力学性能比碳素工具钢好的低合金工具钢,它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淬火时变形较小,淬透性很好。由于钢中含有一定量的钒,细化了晶粒,减小了钢的过热敏感性,同时碳化物较细小和分布较均匀。9Mn2V钢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分别如表6-2和表6-3所示表6-2 Cr12Mov钢化学成分(GB/T 12992000)W%CSiMnVPS0.850.950.401.702.000.100.250.0300.030表6-3 临界温度临界点Ac1AcmAr1Ar3温度(近似值)730760655690 表6-4 综合性能耐磨性耐冲击性淬火不变形性淬硬深度中等中等好浅红硬性脱碳敏感性切削加工性差较大较好所以这里不管是凸模、凹模还是凸凹模,材料都选用Cr12Mov钢这里的落料凹模的热处理硬度为5860HRC6.1.3确定凹模外形尺寸确定凹模外形尺寸的方法有多种,通常都是根据零件的材料厚度和排样图所确定的凹模型孔壁间最大距离为依据,来求凹模的外形尺寸。凹模的刃口形式,考虑到本例生产批量较大,所以采用刃口强度较高的凹模,故采用阶梯形直壁式。凹模的外形一般有矩形与圆形两种,凹模的外形尺寸应保证凹模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凹模的厚度还应考虑修模量。凹模的外形尺寸一般根据冲材料的厚度和冲裁件的最大外形尺寸来确定。查冷冲模设计,第101页,凹模厚度和壁厚公式为凹模厚度 H=Kb(15mm) (6-1)式中 K系数,考虑板料厚度的影响b冲裁件的最大外形尺寸凹模壁厚 C=(1.52)H(3040mm) (6-2) 查冷冲模设计,表4-3 系数K值 因 b=80 mm 取K=0.22故 H=0.2280 =17.6mm C=1.535 =52.5mm 考虑到翻边高度6mm 和保证H17.6mm,最后取H=35mm凹模形状简图如图6-2图6-2 落料凹模6.1.4凹模的强度校核查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第三卷,表20.1-18 凹模强度计算公式Hmin= (6-3)式中 Hmin凹模的最小厚度(mm)F冲压力(N) wp许用弯曲应力(MPa) d、do凹模刃口与支承口直径(mm)这里F= F落=114296(N) wp= 500MPa d=79.77mm do=80mmHmin= =10.72mm而真实的凹模厚度为35mm,所以凹模的强度满足要求。6.2凸凹模外形尺寸1.凸凹模的高度落料、翻边凸凹模的高度满足翻边高度和凸、凹模之间安全距离外,还考虑翻边间隙,保证强度要求,即凸凹模壁厚大于最小壁厚。这里落料、翻边凸凹模的高度为55mm。2.凸凹模的强度校核Lmax (6-4)式中 Lmax冲孔凸模许用的最大自由长度(mm) E冲孔凸模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d凸模或冲孔直径(mm) 冲件材料的抗剪强度(MPa) t冲件材料的厚度(mm)这里E=2.2 MPa d=40mm t=1mm =350 MPa于是Lmax = =6342.6mm而实际的冲孔、翻边凸凹模厚度为55mm,所以强度完全满足要求。材料同样选用Cr12Mov钢,其热处理硬度为5860HRC落料、翻边凸凹模简图如图6-3图6-3 落料、翻边凸凹模6.3冲孔凸模外形尺寸1.冲孔凸模的形式采用类似直通式的形式,少了阶梯形式的复杂,主要受上顶杆孔和凸模孔的影响,避免出现最小壁厚。2.冲孔凸模的长度冲孔凸模的长度=冲孔凸模固定板的厚度+落料、翻边凸凹模的高度+超出落料、翻边凸凹模的2mm则冲孔凸模的长度=18mm +35mm +27mm =80mm 冲孔凸模简图如图6-5图6-4 冲孔凸模3.强度校核1)凸模稳定能力的校核查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第三卷,表20.1-10 凸模稳定能力校核计算公式Lmax (6-7)式中 Lmax冲孔凸模许用的最大自由长度(mm) E冲孔凸模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d凸模或冲孔直径(mm) 冲件材料的抗剪强度(MPa) t冲件材料的厚度(mm)这里E=2.2 MPa d=31.3mm t=1mm =350 MPa于是Lmax = =4390.3mm2)承压能力的校核k=p (6-8)式中 冲件材料的抗剪强度(MPa) t冲件材料的厚度(mm)d凸模或冲孔直径(mm)k凸模刃口的接触应力(MPa)p凸模材料的许用压应力(MPa)这里=350 MPa t=1mm d=31.3mm p=1500 MPa则k= = =711.36MPap=1500 MPa即凸模稳定能力和承压能力均满足要求。第七章 主要零部件设计7.1模柄的设计查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第3卷,表22.5-24压入式模柄(JB/T7646.1-1994)选择B型材料:Q235热处理硬度:4348HRC模柄简图如图7-1图7-1 模柄7.2固定板和垫板的设计7.2.1冲孔、翻边凸凹模固定板的设计查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第3卷,表22.5-19固定板长宽LXB=160X160mm,厚度H=18mm材料:45 热处理硬度4348HRC冲孔、翻边凸凹模固定板的简图如图7-2图7-2 冲孔、翻边凸凹模固定板7.2.2冲孔凸模固定板的设计冲孔凸模的固定方式有直接固定在模座、用固定板固定和快换式固定三种固定方式,这里选用固定板固定,且采用台肩固定。将冲孔凸模压入固定板内,装配采用N7/h6 查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第3卷,表22.5-19圆形固定板长宽LXB=160X160mm,厚度H=18mm材料:45 热处理硬度4348HRC冲孔固定板的简图如图7-3图7-3 冲孔固定板7.2.3垫板的设计查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第3卷,表22.5-20圆形垫板长宽LXB=160X160mm,厚度H=8mm材料:45 热处理硬度4348HRC垫板的结构简图如图7-4图7-4 垫板31第八章 冲压设备的校核与选定第八章 冲压设备的校核与选定8.1 冲压设备的校核该模具的闭合高度由以下零件高度相加之和求的。该模具闭合高度: H闭=H上+H下+H垫+L+H-h (8-1) 式中:L-冲孔凸模长度; H-凸凹模厚度; h-冲孔凸模冲裁后进入凸凹模的深度h=2mm。根据公式(8-1)得模具的闭合高度为:H闭=H上+H下+H垫+L+H-h =40+50+30+8+53+55-5 =231(mm)可见该模具的闭合高度在所选模具闭合高度之间,则该模架可以使用,该模具的闭合高度小于所选压力机型号为J23-40的最大闭合高度为330mm,最大装模高度为265,高度调节量为65,可以使用。8.2 冲压设备的选用根据模具闭合高度、冲裁力等,压力机型号为J23-40,能满足各项要求,因此选取J23-40号压力机。35第九章 绘制模具总装图及零件图运用Auto CAD软件,按照上述几章设计的尺寸,绘制模具装配总图及各零件图。总装配图按照0#图纸绘制,零件图则按照其它型号的图纸绘制。图样幅面应符合国家(GB4457.1-84)。 先绘制装配草图,经指导老师认可,才进行正式图的绘制。绘图过程中严格按照国标制图标准绘制。9.1装配图绘制装配图应用足够说明模具构造的投影图及必要的剖面图、剖视图,一般主视图和俯视图应对应绘制。还要注明必要尺寸,如模具高度、轮廓尺寸以及装配保证的有关尺寸和精度。画出排样图,填写详细的零件明细表和技术要求。装配结构图如图9-1: 图9-1 模具总装图垫片落料翻边复合模致 谢在近一个学期的努力之后,我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在这几个月的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大力帮助,尤其是文秀海辅导老师,他的耐心教导及指点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在此,对辅导老师的教诲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这次模具设计课题中,有一定的绘图工作量。因此,我有不少的图纸需要老师来指导和检查。每次答疑时,老师更是仔细、耐心。认真的检查我的图纸的每个细节,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给我提出很好的改进方案。由于我们不能每时每刻找老师答疑,经常与同学进行讨论,他们的指点也给我很大的帮助。最后,由衷的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热忱鼓励,还要感谢帮助过我的同学们。37参考文献1 任海东、苏君.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 王丽霞、愈佳芝.计算机绘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 刘家平.机械制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 Yoshida K, Classific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of Sheet Metal Press Forming Process Sci. Pap.IPCR.Vol42,No. 1514,1959,1421595 Keeler S.P. Determination of Forming Limit in Automotive Stamping. Sheet Metal Industries,1965 Vol. 42. 6 康宝来、于兴芝.机械设计基础.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7 黄云清.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8 李云程 模具制造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19 孙凤勤.冲压与塑压设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810 吴兆祥.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211 许发越.模具标准应用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12 王芳.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10 13 李奇.江莹模具构造与制造.北京:青华大学出版社.2004.814 王秀凤.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5.415 成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716 杨玉英,崔令江.实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7 彭建生.模具设计与加工速查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18 徐政坤.冲压模具及设备.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题目: 垫片落料翻边复合模 系 部 材料工程系 专 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 级 模具112班 学生姓名 郑胜男 学 号 111304252 指导教师 文秀海 2014年04月20日 插图清单图1 零件图 6图2 排样示意图11图3 落料凹模21图4 冲孔凸模23图5凸凹模固定板26图6冲孔固定板27图7垫板28图8模具总装图30表格清单表1 10号钢的性能6表2 模具性能比较7表3 正装复合模和倒装复合模的比较9表4 凸凹模最小壁厚a数值19表5 临界温度20摘 要本次设计了一套冲孔落料、翻边的复合模模具。经过查阅资料,首先要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经过工艺分析和对比,采用冲孔落料翻边工序,通过冲裁力、顶件力、卸料力等计算,确定模具的类型。得出将设计的模具类型后将模具的各工作零部件设计过程表达出来。在论文中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冲压模具的发展状况,说明了冲压模具的重要性,接着是对冲压件的工艺分析,完成了工艺方案的确定。第二部分,对零件排样图的设计,完成了材料利用率的计算。再进行冲裁工艺力的计算和冲裁模工作部分的设计计算,对选择冲压设备提供依据。最后对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和标准件的选择,为本次设计模具的绘制和模具的成形提供依据。通过前面的设计方案画出模具各零件图和装配图。本模具性能可靠,运行平稳,能够适应大批量生产要求,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关键词:冲压;复合模;模具结构AbstractThe design of the compound die punching, blanking, a flanging. Through access to information, the first part to process analysis, through process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punching flanging die, punching through, the top pieces, such as the discharge of calculation, determine the type of die. The design of the mold type after the working parts mold design process of expression.In the first part, mainl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stamping dies,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stamping dies, then stamping process is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cess plan. The second part, the part layout diagram design, complete the calculation of material utilization. Then the blanking force calculation and design calculation of blanking die working parts,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stamping equipment. Finally the design and standards on the main parts selection, provide the basis for drawing and the mould forming the mold design. The design drawing mold parts drawing and assembly drawing.The die is reliable performance, stable running, able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 of mass production,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reduce labor intensity and production cost.Keywords: punching compound die; die structure机 械 加 工 工 序 卡 工序名称车工序号02零件名称落料凹模零件号00-07零件重量同时加工零件数1材 料毛 坯牌 号硬 度型 号重 量Cr12MoV设 备夹 具名 称辅 助工 具名 称型 号车床虎钳游标卡尺安 装工 步安装及工步说明刀 具量 具走 刀长 度走 刀次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