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摘抄排序_第1页
危险化学品摘抄排序_第2页
危险化学品摘抄排序_第3页
危险化学品摘抄排序_第4页
危险化学品摘抄排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10)第1章 总则第2条 :消防工作的方针、原则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第2章 火灾预防第8条 :消防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讯、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城乡消防安全布局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应当调整、完善;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应当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第19条 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经营场所的设置要求 生产、储

2、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得与居住场所设施在同一建筑内,并应当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屋内的,应当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第二十二条: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位设置的消防安全要求生产、储存、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的设置,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应当设置在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位置,并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已经设置的生产、储存、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不再符合前款规定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单位限期

3、解决,消除安全隐患。第二十三条: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可燃物资仓库管理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必须执行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进行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必须执行消防安全规定。禁止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储存可燃物资仓库的管理,必须执行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第三十九条:单位建立专职消防队下列单位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2) 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大型企业;3) 储备可燃的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库、基地。第五十四条:消除火灾隐患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的应当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立即采取措施

4、消除隐患;不及时消除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照规定对危险部位或者场所采取临时查封措施。(0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第1章 总则第8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并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规划应当与城乡规划相衔接。第2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第3章 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第4章 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第5章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第6章 法律责任第7章 负责第一百一十二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重大危险源

5、,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第一百一十三条 本法规定的生产安全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规定。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制定相关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0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修正本)根据2013年12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第1章 总则第2条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的安全管理,适用于本条例。第3条 :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

6、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第4条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仿方针,强化和落实企业的责任。第2章 生产、储存安全第11条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乡规划,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按照确保安全的原则,规划适当区域专门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第14条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其铺设的危险化学品管道设置明显标志,并对危险化学品管道定期检查、检测。第二十七条: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妥善处置其危险化学品生

7、产装置、储存设施以及库存的危险化学品,不得丢弃危险化学品;处置方案应当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对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未依照规定处置的,应当责令其立即处置。第19条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或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除外),与下列场所、设施、区域的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居住区以及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二)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三)饮用水源、水厂以及水源保护区;(四)车站、码头(依法经

8、许可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机场以及通信干线、通信枢纽、铁路线路、道路交通干线、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以及地铁站出入口;(五)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渔业水域以及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生产基地;(六)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七)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场所、设施、区域。已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或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监督其所属单位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需要转产、停产、搬迁、关闭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决

9、定并组织实施。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的选址,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容易发生洪灾、地质灾害的区域。本条例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储存、使用或者搬运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七十六条:未经安全条件审查,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经安全条件审查,新建、改建、扩建储存、装卸危险化学品的港口建设项目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予以处罚。(0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10、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三、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范围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根据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范围如下:1贮罐区(贮罐);2库区(库);3生产场所;4压力管道;5锅炉;6压力容器;7煤矿(井工开采);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9尾矿库。附件一: 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 本次申报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

11、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1贮罐区(贮罐)贮罐区(贮罐)重大危险源是指贮存表1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贮罐区或单个贮罐。贮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贮罐区(贮罐)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贮罐区内贮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贮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式中,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贮存量。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表1 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类 别物 质 特 性临界量典 型 物 质 举 例易燃液体闪点2820 t汽油、丙烯、石脑油等

12、28闪点60100 t煤油、松节油、丁醚等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10 t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爆炸下限10%20 t氨气等毒性物质*剧毒品1 kg氰化钠(溶液)、碳酰氯等有毒品100 kg三氟化砷、丙烯醛等有害品20 t苯酚、苯肼等*注:毒性物质分级见表2。表2 毒性物质分级(GB152581999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分 级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mg/kg)经皮接触24h半数致死量 LD50 (mg/kg)吸入1h半数致死浓度 LC50 (mg/l)剧毒品LD50 5LD5040LC500.5有毒品5 LD505040 LD502000.5 LC502有害品(固体)50 LD50500

13、(液体)50 LD502000200 LD5010002 LC50102库区(库)库区(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3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库区(库)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库区(库)内贮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式中,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表3 库区(库)临界量表类 别物 质 特 性临界量典 型 物 质 举 例民用爆破器材起爆器材1 t雷管、导爆管等工业炸药50 t铵梯炸药、乳化炸药等爆炸危险原材料2

14、50 t硝酸铵等烟火剂、烟花爆竹5 t黑火药、烟火药、爆竹、烟花等易燃液体闪点2820 t汽油、丙烯、石脑油等28闪点60100 t煤油、松节油、丁醚等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10 t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爆炸下限10%20 t氨气等毒性物质剧毒品1 kg氰化钾、乙撑亚胺、碳酰氯等有毒品100 kg三氟化砷、丙烯醛等有害品20 t苯酚、苯肼等注: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3生产场所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使用表4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单元内现有的任一种危险物品的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单元内有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

15、物品的贮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式中,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现存量。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表4 生产场所临界量表类 别物 质 特 性临界量典 型 物 质 举 例 民用爆破器材起爆器材0.1 t雷管、导爆管等工业炸药5 t铵梯炸药、乳化炸药等爆炸危险原材料25 t硝酸铵等烟火剂、烟花爆竹0.5 t黑火药、烟火药、爆竹、烟花等易燃液体闪点282 t汽油、丙烯、石脑油等28闪点6010 t煤油、松节油、丁醚等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1t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爆炸下限10%2 t氨气等毒性物质剧毒品100 g氰化钾、乙撑亚胺、碳酰氯等有毒品10 kg三氟化砷、丙烯醛等有害品2

16、t苯酚、苯肼等注: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4压力管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1)长输管道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 MPa的管道;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 km且管道公称DN300 mm的管道。(2)公用管道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 mm。(3)工业管道 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的管道; 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

17、计压力4 MPa的管道; 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5锅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1)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 t/h。(2)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 MW。6压力容器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 MPam3的压力容器(群)。7煤矿(井工开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1)高瓦斯矿井;(2)煤与瓦斯突出矿井;(3)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4)水文地

18、质条件复杂的矿井;(5)煤层自然发火期6个月的矿井;(6)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1)瓦斯矿井;(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3)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4)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9尾矿库全库容100万m3或者坝高30 m的尾矿库。(05)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2012)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3号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在厂区外公共区域埋地、地面和架空的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以下简称危险化学品管道)的安全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七条 禁止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化学品管道穿(跨)越公共区域

19、。严格控制氨、硫化氢等其他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管道穿(跨)越公共区域。 第八条 危险化学品管道建设的选线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容易发生洪灾、地质灾害的区域;确实无法避开的,应当采取可靠的工程处理措施,确保不受地质灾害影响。危险化学品管道与居民区、学校等公共场所以及建筑物、构筑物、铁路、公路、航道、港口、市政设施、通讯设施、军事设施、电力设施的距离,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第二十二条 在危险化学品管道中心线两侧及危险化学品管道附属设施外缘两侧5米外的周边范围内,管道单位发现下列建(构)筑物与管道线路、管道附属设施的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应当及时向当地安

20、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一)居民小区、学校、医院、餐饮娱乐场所、车站、商场等人口密集的建筑物;(二)加油站、加气站、储油罐、储气罐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经营、存储场所;(三)变电站、配电站、供水站等公用设施。第二十四条 在危险化学品管道专用隧道中心线两侧1000米地域范围内,管道单位发现有实施采石、采矿、爆破等作业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无法处置时应当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06)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 156031995)4. 化学危险品储存的基本要求:4.1贮存化学危险品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的规定。4.2化学危险品必须储存在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化学危险品仓

21、库中,经销部门自管仓库储存化学危险品及贮存数量必须经公安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化学危险品贮存仓库。4.3化学危险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7)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危险货物的品名和编号。本标准适用于危险货物运输、生产、贮存和销售。第1类 爆炸品 1项 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2项 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3项 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4项 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 5项 非常不敏感的

22、爆炸物质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1项 易燃气体 2项 不燃气体 3项 有毒气体第3类 易燃液体 1项 低闪点液体 2项 中闪点液体 3项 高闪点液体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1项 易燃固体 2项 自燃物品 3项 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1项 氧化剂 2项 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1项 毒害品 2项 感染性物品第7类 放射性物品第8类 腐蚀品 1项 酸性腐蚀品 2项 碱性腐蚀品 3项 其他腐蚀品 (08)气瓶安全监察规定(2003年6月1日施行)总则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的气瓶,其设计、制造、充装、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检验等各项活

23、动,应当遵守本规定。第6章 运输、储存、销售和使用第四十三条:运输、储存、销售和使用气瓶的单位,应当制定相应的气瓶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并有专人负责气瓶安全工作,定期对气瓶运输、储存、销售和使用人员进行气瓶安全技术教育。第四十四条:充气气瓶的运输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危险品运输的有关规定 运输和装卸气瓶时,必须配戴好气瓶瓶帽(有防护罩的气瓶除外)和防震圈(集装气瓶除外)。第四十五条:储存充气气瓶的单位应当有专用仓库存放气瓶。气瓶仓库应当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气瓶存放数量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

24、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2. 规范引用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3. 术语和定义 3.3临界量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1.2危险化学品临界量的确定方法如下:)在表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其临界量按表确定;)未在表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依据其危险性,按表确定临界量;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

25、确定。表1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序号类别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临界量(T)1爆炸品叠氮化钡0.52叠氮化铅0.53雷酸汞0.54三硝基苯甲醚55三硝基甲苯56硝化甘油17硝化纤维素108硝酸铵(含可燃物0.2)59易燃气体丁二烯510二甲醚5011甲烷,天然气5012氯乙烯5013氢514液化石油气(含丙烷、丁烷及其混合物)5015一甲胺516乙炔117乙烯5018毒性气体氨1019二氟化氧120二氧化氮121二氧化硫2022氟123光气0.324环氧乙烷1025甲醛(含量90)526磷化氢127硫化氢528氯化氢2029氯530煤气(co,co和h2、ch4的混合物等)2031砷化三氢(胂)

26、1232锑化氢133硒化氢134溴甲烷1035易燃液体苯5036苯乙烯50037丙酮50038丙烯腈5039二硫化碳5040环己烷50041环氧丙烷1042甲苯50043甲醇50044汽油20045乙醇50046乙醚1047乙酸乙酯50048正己烷50049易于自燃的物质黄磷5050烷基铝151戊硼烷152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电石10053钾154钠1055氧化性物质发烟硫酸(浓硫酸)10056过氧化钾2057过氧化钠2058氯酸钾10059氯酸钠10060硝酸(发红烟的)2061硝酸(发红烟的除外,含硝酸70)10062硝酸铵(含可燃物0.2)30063硝酸铵基化肥100064有机过氧化物

27、过氧乙酸(含量60)1065过氧化甲乙酮(含量60)1066毒性物质丙酮合氰化氢2067丙烯醛2068氟化氢169环氧氯丙烷(3氯1,2环氧丙烷)2070环氧溴丙烷(表溴醇)2071甲苯二异氰酸酯10072氯化硫173氰化氢174三氧化硫7575烯丙胺2076溴2077乙撑亚胺2078异氰酸甲酯0.75表2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类别危险性分类及说明临界量(T)爆炸品1.1项爆炸品1除1.1项外的其他1.1项爆炸品10除1.1项外的其他爆炸品50气体易燃气体:危险性属于2.1项的气体10氧化性气体:危险性属于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且次要危险性为5类的气体200剧毒气体:危险性属

28、于2.3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1的毒性气体5有毒气体:危险性属于2.3项的其他毒性气体50易燃液体极易燃液体:沸点35且闪点0的液体;或保存温度一直在其沸点以上的易燃液体10高度易燃液体:闪点23的液体(不包括极易燃液体);液态退敏爆炸品1000易燃液体:23闪点61的液体5000易燃固体危险性属于4.1项且包装为类的物质200易于自燃的物质危险性属于4.2项且包装为或类的物质200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危险性属于4.3项且包装为或的物质200氧化性物质危险性属于5.1项且包装为类的物质50危险性属于5.1项且包装为或类的物质200有机过氧化物危险性属于5.2项的物质50毒性物质危险性属于6.1项

29、且急性毒性为类别的物质50危险性属于6.1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的物质500注:以上危险化学品危险性类别及包装类别依据GB12268确定,急性毒性类别依据GB20592确定。 4.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4.2.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4.2.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

30、1+q2/Q2+qn/Qn1(1)式中: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注:表格中出现的红色部分为:主要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名称。(10)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1999) 本标准是为规范化学危险品中毒害品的储藏管理,保证毒害品在储藏过程中的安全而指定的。3.2安全条件 3.2.1仓库应远离居民区和水源。(11)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附录二 全国主要城镇气候参数表全国主要城镇气候参数表三(1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替代GBZ1-2002)3术语和定义

31、3.7卫生防护距离从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边界到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边界道居住区的范围内,能够满足国家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相关标准规定的所需的最小距离。 3.8全年(夏季)最小频率风向即:全年(或夏季)各风向中频率出现最小的风向。 3.9夏季主导风即:累年夏季各风向中最高频率的风向。5. 选址、总体布局与厂房设计 5.1选址 5.1.1工业企业选址应依据我国现行的卫生、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标准和拟建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生产过程的卫生特征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状况,结合建设地点现状

32、与当地政府的整体规划,以及水文、地质、气象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而确定。 5.1.2工业企业选址宜避开自然疫源地;对于因建设工程需要等原因不能避开的,应设计具体的疫情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5.1.3工业企业选址宜避开可能产生或存在危害健康的场所和设施,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气体输送管道、以及水、土壤可能已被原工业企业污染的地区;建设工程需要避开的,应首先进行卫生学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设计单位应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制定施工期和投产运行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预案。 5.1.4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设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并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

33、防护距离要求(参照附录B),以避免与周边地区产生相互影响。对于目前国家尚未规定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的,宜进行健康影像评估,并根据实际评估的结果做出判定。 5.1.5在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的工业企业时,宜避免不同有害因素产生交叉污染和联合作用。 5.2总体布局 5.2.1平面布局 5.2.1.4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 6.4 防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 6.4.1 产生工频电磁场的设备安装地址

34、(位置)的选择应与居住区、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保持一定的距离,使上述区域电场强度最高容许接触水平控制在4kV/m。6.4.2 对有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设计时,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1. 总则 1.0.2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1)厂房 2)仓库 4)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5)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3. 厂房和仓库 3.1火灾危险性分类 3.1.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的划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类,并应符合表3.1.1的规定。表3.1.1 生

35、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3.1.3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储存物品的性质和储存物品中的可燃物数量等因素划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类,并应符合表3.1.3 规定。表3.1.3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3.3.2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仓库的层数和面积应符合表3.3.2的规定。注:2,石油库区内的桶装油品仓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注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的规定。 3.3.4甲、乙类生产场所(仓库)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3.4.4高层厂房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材料堆场(除煤和焦炭厂外)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四章的规定,切不应小于13M。 3.5仓库的防

36、火间距甲类仓库之间及与其他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5.1的规定。表3.5.1 甲类仓库之间及与其他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 3.5.2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乙、丙、丁、戊类仓库之间及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5.2的规定。表3.5.2 乙、丙、丁、戊类仓库之间及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4. 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4.2.1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4.2.1的规定。表4.2.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乙

37、、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 4.2.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2的规定表4.2.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 4.2.9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9的规定。表4.2.9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 4.3.3注:2,氧气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直径的1/2。 4.3.4 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医用液氧储罐气源站的液氧储罐应符合下列规定: 6.3.6可燃、助燃气体储罐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3.6的规定表4.3.6 燃、助燃气体储罐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 4.4液化石油气储罐(区

38、)的防火间距 4.4.2液化石油气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14)石油化工企业总体布置设计规范(SH/T3032-2002替代SH3032-1992)4. 一般规定 石油化工企业总体布置应符合以下原则:a) 当地城市(镇)规划、区域规划、工业区规划的要求;b) 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保护附近城市(镇)和居住区的环境质量,有利于人参和生产安全。e)因地制宜充分适应气象、地形、工程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f)近期应与远期相结合,应考虑企业远景发展的可能性;h)场外管道宜沿道路敷设,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布置可与绿化带的规划相结合。4.3石油化工企业位于军事禁区、机场等重要设施附近时,应符

39、合相应的规范、标准对布置的要求。5. 布置要求 5.1石油化工企业各功能区的位置应结合自然条件、生产性质、防火、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标准等因素统一安排,合理布置。 5.2石油化工企业与居住区在总体布置中应符合以下原则:a) 石油化工企业应布置在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b) 石油化工企业与居住区之间应设卫生防护带,其间距应符合国家标准GB3093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的规定;c) 石油化工企业与居住区之间的防火距离应符合国家标准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5.3石油化工企业与其相邻企业应符合以下原则:a) 石油化工企业与其相邻企业防火间距应符合GB50160石油化工企

40、业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b) 石油化工企业与其相邻企业的距离应符合相邻企业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c) 石油化工企业与其相邻企业之间有物流关系时,应符合物流原理,并宜在消防、运输等公用设施方面进行协作。(15)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1. 总则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陆上油气田工程、管道站场工程和海洋油气田陆上终端工程的防火设计。3. 基本规定 3.1.1 石油天然气火灾危险性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1)石油天然气火灾危险性应按表3.1.1分类。表3.1.1 石油天然气火灾危险性分类2) 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乙类液体应视为甲B类液体。3

41、)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4)在原油储运系统中,闪点等于或大于60、且初馏点等于或大于180的原油,宜划为丙类。注:石油天然气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附录A。 3.2 石油天然气站场等级划分 3.2.2 油品、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凝液站场按储罐总容量划分等级时,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表3.2.2 油品、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凝液站场分级注:油品储存总容量包括油品储罐、不稳定原油作业罐和原油事故罐的容量,不包括零位罐、污油罐、自用油罐以及污水沉降罐的容量。4. 区域布置 4.0.1 区域布置应根据石油天然气站场、相邻企业和设施的特点及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与风向等因素,合理布置。

42、 4.0.2 石油天然气站场宜布置在城镇和居住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在山区、丘陵地区建设站场,宜避开窝风地段。 4.0.3 油品、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凝液站场的生产区沿江河岸布置时,宜位于邻近江河的城镇、重要桥梁、大型锚地、船厂等重要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下游。 4.0.4 石油天然气站场与周围居住区、相邻厂矿企业、交通线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0.4的规定。 火炬的防火间距应经辐射热计算确定,对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火炬的防火间距,尚不应小于表4.0.4的规定。表4.0.4 石油天然气站场区域布置防火间距(m)注:1)表中数值系指石油天然气站场内甲、乙类储罐外壁与周围居住区、相邻厂矿企业、交

43、通线等的防火间距、油气处理设备、装缷区、容器、厂房与序号18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少25。单罐容量小于或等于50m3的直埋卧式油罐与序号112的防火间距可减少50,但不得小于15m(五级油品站场与其他公路的距离除外)。2)油品站场当仅储存丙A或丙A和丙B类油品时,序号1、2、3的距离可减少25,当仅储存丙B类油品时,可不受本表限制。3)表中35kV及以上独立变电所系指变电所内单台变压器容量在10000kV?A及以上的变电所,小于10000kV?A的35kV变电所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少25。4)注1注3所述折减不得迭加。5)放空管可按本表中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火炬间距减少50。6)当油罐区按本规范8.

44、4.10规定采用烟雾灭火时,四级油品站场的油罐区与100人以上的居住区、村镇、公共福利设施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7)防火间距的起算点应按本规范附录B执行。5 . 石油天然气站场总平面布置 5.1一般规定 5.1.1 石油天然气站场总平面布置,应根据其生产工艺特点、火灾危险性等级、功能要求,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1.2 石油天然气站场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场所和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2)甲、乙类液体储罐,宜布置在站场地势较低处。当受条件限制或有特殊工艺要求时,可布置在地势较高处,但应采取有

45、效的防止液体流散的措施。3)当站场采用阶梯式竖向设计时,阶梯间应有防止泄漏可燃液体漫流的措施。4)天然气凝液,甲、乙类油品储罐组,不宜紧靠排洪沟布置。8. 消防设施 8.2消防站 8.2.1 消防站及消防车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油气田消防站应根据区域规划设置,并应结合油气站场火灾危险性大小、邻近的消防协作条件和所处地理环境划分责任区。一、二、三级油气站场集中地区应设置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消防站。 8.2.4 消防站的装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消防车辆的配备,应根据被保护对象的实际需要计算确定,并按表8.2.4选配。表8.2.4 消防站的消防车辆配置注:1 表中“”表示可选配的设备。2 北方高寒地

46、区,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解冻锅炉消防车。3 为气田服务的消防站必须配备干粉消防车。2 消防站主要消防车的技术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重型消防车应为大功率、远射程炮车。2)消防车应采用双动式取力器,重型消防车应带自保系统。3)泡沫比例混合器应为3、6两档,或无级可调。10. 液化天然气站场 10.1 一般规定 10.1.1 本章适用于下列液化天然气站场的工程设计:1)液化天然气供气站;2)小型天然气液化站。 10.2 区域布置 10.2.1 站址应选在人口密度较低且受自然灾害影响小的地区。 10.2.2 站址应远离下列设施;1)大型危险设施(例如,化学品、炸药生产厂及仓库等);2)大型机场(包括军

47、用机场、空中实弹靶场等);3)与本工程无关的输送易燃气体或其他危险流体的管线;4)运载危险物品的运输线路(水路、陆路和空路)。附录A 石油天然气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 表A 石油天然气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注:石油产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以产品标准中确定的闪点指标为依据。经过技术经济论证,有些炼厂生产的轻柴油闪点若大于或等于60,这种轻柴油在储运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可视为丙类。闪点小于60并且大于或等于55的轻柴油,如果储运设施的操作温度不超过40,其火灾危险性可视为丙类。(16)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

48、存企业及有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的经营企业。5. 管理要素5.2.5.1企业应按照GB18218辨识并确定重大危险源,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17)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1. 总则 1.0.2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或者改建工程的防火设计。2. 术语 2.0.1石油化工企业以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运输各种石油化工产品的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石油化纤厂或其联合组成的工厂。 2.0.24罐组布置在一个防火堤内的一个或多个储罐。 2.0.25罐区一个或多个罐组构成的区域3. 火灾危险性分类 3.0.1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应按表3.0.1分类表3.0.1 可

49、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4. 区域规划与工厂总平面布置 4.1区域规划 4.1.2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宜位于临近城镇或居民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1.6公路和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严禁穿越生产区。 4.1.8地区输油(输气)管道不应穿越厂区。表4.1.9 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表4.1.10 石油化工企业与同类企业及油库的防火间距 4.2 工厂总平面布置 4.2.8罐区泡沫站应布置在罐组防火堤外的非防爆区,与可燃液体罐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20M。 4.3场内道路 4.3.5液化烃、可燃气体、可燃气体的罐区内,任何储罐的中心与最近的消防车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20M。 4.4场内

50、铁路 4.4.1场内铁路宜集中布置在厂区边缘。5. 工艺装置和系统单元 5.2装置内布置 5.2.11在甲、乙类装置内部的设置设备、建筑物区的设置应符合下类规定:2) 当大型石油化工装置的设备、建筑物区占地面积大于10000小于20000时,在设备、建筑物区四周应社环形道路,道路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设备、建筑物区的宽度不应大于120M,相邻两设备、建筑物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5M,并应加强安全措施。6. 储运设施 6.2.18事故存液池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 事故存液池距防火堤的距离不应小于7M。3) 事故存液池和导液沟距明火地点不应小于30M。 6.6场内仓库 6.6.2单层仓库跨度不

51、应大于150M。8. 消防 8.2消防站 8.2.1大中型石油化工企业应设消防站。消防站的规模应根据石油化工企业的规模、火灾危险性、固定消防设施的设置情况,以及邻近单位校消防协作条件等因素确定。(18)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1. 总则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石油库的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石油化工厂厂区内、长距离输油管道和油气田的油品储运设施的设计。 亦不适用于地下水封式石油库、自然洞石油库。2. 术语 2.0.1石油库 收发和储存原油、汽油、煤油、柴油、喷气燃料、溶剂油、润滑油和重油等整装、散装油品的独立或企业附属的仓库或设施。 2.0.13易燃油品 闪点低于或等于45的油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