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金色年华七 幼时记趣》研讨课教案_23_第1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金色年华七 幼时记趣》研讨课教案_23_第2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金色年华七 幼时记趣》研讨课教案_23_第3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金色年华七 幼时记趣》研讨课教案_23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幼时记趣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的朗读文言文。2读懂全文,自学自悟几种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3体会本文简朴、自然、生动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物外之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意识。教学重点1读懂全文,自学自悟几种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2感受作者的“物外之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意识。教学难点1. 读懂全文,自学自悟几种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2. 体会本文简朴、自然、生动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和想象是很重要的,它能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情趣。尤其是天真活泼的儿童,更能从丰富的的想象中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充满想象力的文章幼时记趣。二、学会正确的朗读“书读百

2、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可以解决文言文语言上的问题。1先请大家齐读,注意读时要字正腔圆。所谓“字正”,就是字音准确;所谓“腔圆”,就是发音饱满。(生齐读)2朗读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先听老师读第1段。(教师范读)你们认为应怎样读才会有抑扬顿挫的效果?明确: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还要读出感情。请学生试着注意停顿和轻重,读给大家听。(3个学生分读24段)情感式朗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要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来。就本文而言,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明确:读出愉悦、自豪的感情。请一位感情丰富、声音甜美的同学为我们朗读这一篇文章。三、小组合作,解决译文1全文共有4段,每个小组合力译读一段,要注

3、意:读懂文章写的内容;你是怎么读懂的?你用了什么方法?(学生小组合作译读。教师巡回参与。)2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吧!附:老师提示重点内容一词多义。观: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鹤观(景象、景观)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神:定神细视(精神、注意力) 神游其中(感受、想象力)时:余忆童稚时(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以:徐喷以烟(用)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为:项为之强(因为) 以丛草为从(当做)之:昂首观之(代词,它,指蚊子) 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 心之所向(主谓之间) 项为之强(代词,指“昂首观之”)观之正浓(代词,指“二虫”) 驱之别院(代词,指“蛤蟆)其:使

4、其冲烟飞鸣(代词,代蚊子) 常蹲其身(代词,代自己) 神游其中(代词,代想象中的山林)而:拔山倒树而来(连词,修饰作用)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承接)省略句。“鞭数十”应是“鞭之数十”,省略宾语。“使与台齐”应是“余使目与台齐”,省略主语、宾语。固定句式。作观:当作看以为:把当作为所:表示被动,译为“被”3在大家的合作解读过程中,我们自己发现了很多方法,如查看法(查看注释、工具书)、换加法(换词、加字)、对照法(对照上下文进行推断)等等。可见,文言文是不难学的。现在,让我们充满自信,再读一遍课文。(生齐读)四、小组合作,探究物外之趣1.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哪些事情?2.怎么理解“物外

5、之趣”?说说作者这种“物种之趣”是怎么样产生的?3.鞭打蛤蟆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4.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作者的“物外之趣”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观察联想、想象玩赏。板书 作者“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脖子都酸了,可见其观察是多么专注,时间多么长久。作者善于联想、想象、玩赏,怀着极大的热情创造着种种属于自己的世界。正因如此,在他的眼中,才会出现“夏蚊成雷”“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等等景象,使他获得自我满足,产生“物外之趣”。 5.品味语言特色,分析写作特点。 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请举例说明。蚊子、癞蛤蟆比起人来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为什么童年的“我”会觉得它是“鹤”“庞然大物”

6、“拔山倒树而来”呢? 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交流 (相关理解: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吐”“吞”两个动词,表现了癞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生动传神。“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里连用“捉”“鞭”“驱”三个动词,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此外,有些词语用得也很准确。如“冲烟飞鸣” 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鹤唳云端”的“唳”字,仿佛使人听到鹤翔云端高亢地鸣叫;“拔山倒树”,形容蛤蟆扑来的气势和力量,虽然在成人看来有违事理,但以儿童的眼光看却是自然、贴切,所以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第二问,“我”有观察事物的好眼力,“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我”又特别爱好观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我”能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出发,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事物,进而进行想象和联想,“心之所向”,所以“我”能观蚊如鹤,“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把微不足道的癞蛤蟆看成“庞然大物”,把癞蛤蟆扑向小虫说成是“拔山倒树而来”。)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