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PLC控制系统研究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PLC控制系统研究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PLC控制系统研究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PLC控制系统研究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PLC控制系统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网络高等教育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 plc控制系统研究学习中心: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 级: 学 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内容摘要在可编程控制器诞生之前,继电器控制系统在传统的工业生产中曾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以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构成的微机化可编程控制器得到了惊人的发展,使之在概念上、设计上、性能价格比等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可编程控制器具有了高速计数、中断技术、pid 控制等功能,同时联网通信能力也得到了加强,这些都使得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

2、扩大。本文从可控编程器plc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出发,首先讨论了plc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接着,详细讨论了plc的定义和各种优点,plc控制系统的特点和生产厂家,进而研究了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主要步骤,最后,列举了plc控制的注塑料机控制系统的具体实现过程,熟悉了整个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及硬件和软件系统,文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可控编程器;plc;设计;注塑机控制系统目 录内容摘要i1 绪论1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11.2 发展现状及趋势21.2.1 发展现状21.2.2 发展趋势21.3 本文的主要内容32 plc简介52.1 plc的定义和特点52.2 plc控制系统的构成6

3、2.3 plc工作原理82.4 plc主要生产厂家93 plc控制系统应用研究113.1 plc控制系统设计原则及步骤113.2 plc控制系统应用举例154 结 论32参考文献33附 录341 绪论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plc是现今最常用的控制设备,几乎可以完成工业控制领域的所有任务。其实,现在的plc对模拟量也有很强的处理能力。所以在大多数工业控制系统中,plc已取代工控机(ipc)作为主控器来完对成复杂的工业自动控制任务。目前世界上着名的plc生产厂家有美国的ab通用电气公司、日本的三菱、欧姆龙、德国的西门子以及法国的施耐德等等。plc自产生后,生产厂家不断涌现,品种不断翻新,为控制

4、行业带来了新一轮的革命。20世纪20年代起人们把各种继电器、定时器、接触器及其触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连接起来组成控制系统,控制各种生产机械,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由于它结构简单、容易掌握、价格便宜,在一定范围内能满足控制要求,因而使用面甚广,在工业控制领域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但是以各种继电器为主要元件的电气控制线路可能需要成千只继电器来构成,需要使用成千上万根导线来连接,安装这些继电器需要大量的继电器控制柜,且占据大量的空间。运行时,又产生大量的噪声,消耗大量的电能。为保证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安排大量的电气技术人员进行维护。系统出现故障,排除故障又非常困难。尤其是在生产工

5、艺发生变化时,可能需要增加很多的继电器或控制柜,系统改造的工作量极大。所以通用性和灵活性较差1。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小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大规模生产及多机群控的发展,人们曾试图用小型计算机来实现工业控制的要求,但由于价格高,输入、输出电路不匹配和编程技术复杂等原因,一直未能得到推广应用。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的汽车制造业竞争激烈,各生产厂家的汽车型号不断更新,它必然要求加工的生产线亦随之改变,以及对整个控制系统重新配置。为抛弃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束缚,1968 年美国通用汽车制造公司(gm)公开招标,对控制系统提出具体要求,归纳其要求,其核心是:该设备要使用计算机技术,能让以前的

6、电气技术人员很容易掌握的编程语言,该设备与被控制设备连接方便,不需要使用特别的供电方式。根据这些要求,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 公司)于 1969 年研制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 pdp-14,并在 gm 公司的汽车生产线上首次应用成功。当时人们把它称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 plc,可编程序控制器由此诞生。由于它主要用来取代继电接触器逻辑控制,系统功能仅限于执行继电器逻辑、计时、计数等。plc 诞生不久即显示了其在工业控制中的重要地位,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也相继研制成各自的 plc.plc 自问世以来,经过近 40

7、年的发展,在美、德、日、法等工业发达国家已成为重要的产业之一。世界总销售额不断上升、生产厂家不断涌现、品种不断翻新。产量产值大幅度上升而价格则不断下降。1.2 发展现状及趋势1.2.1 发展现状 目前,随着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技术的发展,plc已由最初一位机发展到现在的以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构成的微机化pc,而且实现了多处理器的多通道处理。如今,plc技术已非常成熟,不仅控制功能增强,功耗和体积减小,成本下降,可靠性提高,编程和故障检测更为灵活方便,而且随着远程i/o和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以及图象显示的发展,使plc向用于连续生产过程控制的方向发展,成为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一大支柱

8、。现在,世界上有200多家plc生产厂家,400多品种的plc产品,按地域可分成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三个流派产品,各流派plc产品都各具特色。其中,美国是plc生产大国,有100多家plc厂商,著名的有a-b公司、通用电气(ge)公司、莫迪康(modicon)公司。欧洲plc产品主要制造商有德国的西门子(siemens)公司、aeg公司、法国的te公司。日本有许多plc制造商,如三菱、欧姆龙、松下、富士等,韩国的三星(samsung)、lg等,这些生产厂家的产品占有80%以上的plc市场份额。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plc生产厂家约有三十家,国内plc应用市场仍然以国外产品为主。国内公司在开展pl

9、c业务时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如:需求优势、产品定制优势、成本优势、服务优势、响应速度优势。1.2.2 发展趋势 随着plc应用领域日益扩大,plc技术及其产品结构都在不断改进,功能日益强大,性价比越来越高。(1) 在产品规模方面,向两极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速度更快、性价比更高的小型和超小型plc。以适应单机及小型自动控制的需要。另一方面,向高速度、大容量、技术完善的大型plc方向发展。随着复杂系统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和微处理器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plc的信息处理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用户存储器容量也越来越大。(2) 向通信网络化发展plc网络控制是当前控制系统和plc技术发展的潮流。

10、plc与plc之间的联网通信、plc与上位计算机的联网通信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plc制造商都在发展自己专用的通信模块和通信软件以加强plc的联网能力。各plc制造商之间也在协商指定通用的通信标准,以构成更大的网络系统。plc已成为集散控制系统(dcs)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 向模块化、智能化发展为满足工业自动化各种控制系统的需要,近年来,plc厂家先后开发了不少新器件和模块,如智能i/o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和专门用于检测plc外部故障的专用智能模块等,这些模块的开发和应用不仅增强了功能,扩展了plc的应用范围,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4)编程语言和编程工具的多样化和标准化多种编程语言的并存

11、、互补与发展是plc软件进步的一种趋势。 plc厂家在使硬件及编程工具换代频繁、丰富多样、功能提高的同时,日益向map(制造自动化协议)靠拢,使plc的基本部件,包括输入输出模块、通信协议、编程语言和编程工具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化和标准化。1.3 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研究的是plc控制系统。全文共分为五章,各章内容简介如下:第一章绪论,简述课题的背景和意义、论题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第二章是plc的简介,主要介绍了plc的定义,优势以及plc可控编程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生产厂家;第三章是全文的重点,只要介绍了plc控制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主要探讨了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第四章举

12、出plc控制系统应用的一个例子,即plc控制的恒压无塔供水系统的具体实现过程,对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更加熟悉;第五章是全文的总结。本文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了研究课题的未来发展方向。2 plc简介2.1 plc的定义和特点根据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如下定义: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面向用户的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

13、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部设备,都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可编程控制器具有如下特点: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为确保一些极其重要用户使用在极其苛刻条件下,部分plc厂商采用硬件或软件冗余措施,使plc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更长。同时,现有plc通常都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提供用户使用。这样,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2)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电子技术的发展,plc厂商也大力发展plc

14、硬件和软件技术,形成了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不仅完善了逻辑处理功能,而且还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控制。同时,随着plc的功能单元大量完善,plc可用于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等各种工业控制场合中。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3)易学易用,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plc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接口简单,编程语言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接受,其梯形图语言的图形符号与表达方式和继电器电路图相当接近,只用plc的少量开关量逻辑控制指令就可以方便地实现继电器电路的功能,为不熟悉电子电路、不懂计算机

15、原理和汇编语言的人使用计算机从事工业控制打开了方便之门。4)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同时维护也变得容易起来。更重要的是使同一设备经过改变程序改变生产过程成为可能。这很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场合。5)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以超小型plc为例,新近出产的品种底部尺寸小于100mm,重量小于150g,功耗仅数瓦。由于体积小很容易装入机械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2.2 plc控制系统的构成plc控制系统由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组成。对于整个plc控制系统来说,其硬件部分不仅包

16、括选择符合控制要求的plc机型、存储器容量、电源模块、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和特殊功能模块等,还应当包括选择合适的可编程控制器外围装置、设备与接口,如输入设备(控制按钮、开关、传感器等)、执行装置(接触器、继电器等)和由执行装置控制的现场设备(水泵、鼓风机、阀门等)。其系统结构如图2.1。图2.1 plc的系统结构(1)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是plc的核心部分,它通过系统总线与用户存储器、输入/输出(i/o)、通信端口等单元相连。通过制造厂家预制在系统存储器内部的系统程序完成各项任务。其主要功能是由编程器写入控制程序和数据到存储器、调用系统程序对用户程序进行编辑

17、或编译并把相应的操作数转存到内存中去、从存储器上读取和执行程序,还可以进行plc内部故障的诊断等。(2)存储器根据存储器存储内容的不同,把存储器分为:系统程序存储器:用来存放系统程序的存储器。系统程序相当于计算机操作系统,主要包括检查程序、编译程序和监控程序,是plc厂家根据选用的cpu的指令系统编写的,并固化到rom里,用户不能修改其内容。用户程序存储器:用来存放用户根据控制要求编制的程序。不同类型的plc,其存储容量也不一样。数据存储器:用以存放plc运行中的各种数据的存储器。因为运行中数据不断变化,所以这种存储器必须可读写。(3)输入/输出(i/o)单元输入/输出(i/o)单元是plc与

18、外部设备连接的纽带。输入单元接收现场设备向plc提供的开关量信号,经过处理后,变成cpu能够识别的信号。输出单元将cpu的信号经处理后来控制外部设备的。(4)电源部分不同型号的plc有不同的供电方式,所以plc电源的输入电压既有12v和24v直流,又有110v和220v交流。plc内部使用的电源是整体的供给中心,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plc的功能和可靠性,因此目前大部分plc采用开关式稳压电源供电。(5)通信端口plc的cpu模块上至少有一个通信端口。通过这个通信端口,plc可以直接和编程器或上位机相连。(6)编程器几乎每个plc厂家都有自己的编程器。用户通过编程器来编写控制程序,并通过编程器接口

19、将自己的控制程序输入到plc。它还可以在线检测程序的运行情况。软件部分主要包括对plc进行i/o点地址、内部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等的分配,plc控制程序的设计(梯形图、语句表、流程图等),还有一些技术文件等。2.3 plc工作原理当plc投入运行后,整个plc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plc的扫描工作过程如图2.2所示。图2.2 plc的扫描工作过程1) 输入采样阶段 在plc上电自检后进入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现场设备的输

20、入状态和模拟量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中的相应的锁存器单元内。2) 用户程序执行阶段 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cpu从第一条指令开始按指令步序号作周期性循环扫描,如果无跳转指令,则从第一条指令开始逐条顺序执行用户程序,直到遇到结束。在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刷新该逻辑线圈在系统ram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刷新该输出线圈在i/o映象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确定是否要执行该梯形图所规定的特殊功能指令。 即,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只有输入点在i/o映象区内的状态和数

21、据不会发生变化,而其他输出点和软设备在i/o映象区或系统ram存储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排在上面的梯形图,其程序执行结果会对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这些线圈或数据的梯形图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图,其被刷新的逻辑线圈的状态或数据只能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对排在其上面的程序起作用。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如果使用立即i/o指令则可以直接存取i/o点。即使用i/o指令的话,输入过程影像寄存器的值不会被更新,程序直接从i/o模块取值,输出过程影像寄存器会被立即更新,这跟立即输入有些区别。3) 输出刷新阶段当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plc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在此期间,cpu按照i/o映象区内对应的状

22、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设。这时,才是plc的真正输出。在输入采样、输出刷新的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2.4 plc主要生产厂家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30多年的时间里,plc的生产已发展成一个巨大的产业,曾出现plc生产厂家众多、plc品种繁多,而且与个人计算机(pc)相比,plc的硬件、软件的体系结构都是封闭的,在硬件方面,各厂家的cpu模块和i/o模块互不通用,在软件方面,各厂家的p

23、lc编程语言和指令系统的功能和表达方式也不一致,形成了互不兼容的现状。纵观生产plc的众多厂家中较有影响力的、在我国市场占有较大份额的公司及其产品主要情况如下:1)美国a-b公司。主推plc-5系列大型plc,其cpu模块主要有plc-5/10、5/11、5/12、5/15、5/20、5/25、5/30、5/40、5/60、5/250等。小型plc主要是slc-500。2)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主要优势在大型机s5-115u、s5-135u、s5-155u;其中机型s-100u也是很好的产品。历史上siemens的产品素以优良的品质和高昂的价格著称,为了改变其形象,占领新的市场份额

24、,近年来该公司相继推出了小型机s7-200和s7-300,已经给该公司带来了新的声誉。3)美国的ge fanuc公司。其有优势的产品是90系列plc:90-70、90-30、90-20和分布式i/o系统genius i/o等。4)日本omron公司。其产品主要有3个系列:属于micro机种的sp系列sp10、sp16、sp20;低档机p系列c20p、c28p、c40p、c60p和c20板式机;较p系列处理速度提高一个量级,有的还与上位机有通信联网能力的h系列机,如c20h、c28h、c40h、c60h、c200h、c1000h、c2000h。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omron公司又推出了全新

25、的模块式cmq1机。5)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mitsubishi)。主要是f系列和a系列两个系列。f系列是整体式结构的小型机,较新的产品有f1、f2、fxo、fxon、fx2、fx2c,其中主推fx2。a系列是模块组合式中大型plc,又分3个小系列,主要包括a1n、a2n(s1)a3n;a1s(s1)、a2s(s1)、a2as(s1)、a(s1)、a3a。3 plc控制系统应用研究3.1 plc控制系统设计原则及步骤3.1.1影响plc控制系统的因素plc控制系统通常由plc和生产现场设备组成。plc包括中央处理器、主机箱、扩展机箱及相关的网络与外部设备;生产现场设备包括继电器、接触器、各种

26、开关、极限位置、安全保护、传感器、仪表、接线盒、接线端子、电动机、电源线、地线、信号线等。它们当中任何一个出现故障都会影响系统正常工作。因此, 分析其对系统可靠性影响的程度, 是进行可靠性设计、提高控制系统工作可靠性的重要依据。就plc本身而言其工作可靠性是非常高的。以三菱的f1, f2, fx系列为例。据称其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可达30万小时。有资料表明, 在plc 控制系统故障中, plc 的故障仅占系统故障的5%, plc 控制系统的故障主要发生在生产现场设备中, 通常占系统故障的95%;与plc 相接的输入、输出设备的可靠性是影响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3.1.2 plc 控制系

27、统的设计原则对于一个电控系统来说,可靠性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预测和预防系统所有可能发生的故障,确定系统潜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通过设计预防和设计改进,有效地消除隐患和薄弱环节,使系统达到规定的可靠性要求。可靠性设计的方法通常包括: 制定和贯彻可靠性设计准则、元器件、零部件的正确选择与使用、降额设计、冗余设计、耐环境设计、热设计、电磁兼容设计、动态设计(健壮设计)等内容。plc作为一种高可靠性的控制装置,在其所组成的控制系统中,系统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与它的输入、输出端相连接,处于生产现场的输入信号元件、输出执行元件的可靠性。因此,采用高质量的元器件,对故障率较高的元器件进行状态监控和故障诊断,充分利用

28、plc内部丰富的软元件代替某些元器件或者屏蔽输入的误信号,对关键部位采用冗余设计以确保工作可靠等,都是提高plc 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措施5。(1)尽量使用成熟技术和高质量元器件, 防范和化解故障风险所谓“成熟技术”,是指所选用的plc和类似的系统设计,经历过一定的生产实践考验,设计人员对需使用的技术有经验或有掌握它的能力。一般来说,设计一个plc控制系统,使用的成熟技术要占75%以上。因为控制系统一旦投入运行,就很难有机会反复修改。在设计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中,如果存在某种欠缺,可能一直隐藏在系统中,不为人知。当遇到使其发生破坏作用的条件时, 后果就非常严重了。只有选择高质量的元器件,才能使

29、系统达到高的可靠性要求。元器件的可靠性分为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主要靠元器件的设计和制造来保证,使用可靠性则靠设计者正确的选择和使用来保证。因此,必须重视正确选择和使用元器件,优先选用经实践证明质量稳定、可靠性高、有发展前途且供应渠道可靠的标准元器件。(2) 设计故障检测程序, 提高系统工作可靠性控制系统工作循环各工步的运行一般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以这些时间为参数,在要检测的工步动作开始的同时,起动一个定时器,监测其工作状态。定时器的设定值, 为该工步动作所需要的最大可能时间。若动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发出一个完成信号,使定时器清零,表明监控对象工作正常;否则,发出报警信号,停止正常

30、工作循环程序。在plc 控制系统工作正常时,各输入、输出信号和中间记忆装置之间存在确定的逻辑关系, 一旦出现异常逻辑关系,必定是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因此, 可以预先编写一些常见故障的异常逻辑程序加到用户程序中。(3)利用plc内部定时器, 屏蔽输入的误信号plc经常用于控制生产机械的运动。有些机械的运动速度均匀, 运动行程与时间关系确切。以自动循环控制中某行程开关为例,在每一个循环中,它总是在同一时刻动作,发出信号。由于现场工作条件恶劣, 实际操作中可能因为振动等原因产生信号, 使系统误动作。如果编程时,用两个内部定时器,限定plc只在该开关正常发信号的时间内采样,屏蔽掉其他时间内可能发出的误信

31、号, 就可提高plc输入信号的可靠性。(4) plc内部定时器与外部元器件结合, 对某些关键部位进行双重保护为了提高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对关键的故障或关键的部位要在硬件和软件上设置双重保护。以某自动焊接机的燃烧供气系统控制为例,燃气(乙炔或丙烷)的关火顺序(先关燃气,后关氧气)不能颠倒,否则可能回火,引起爆炸。通常氧气延时关断的时间由外接的时间继电器k来调定。但是, 如果该时间继电器本身故障或操作失误导致氧气关断延时太少,就可能颠倒关气顺序。为确保燃烧供气系统安全可靠, 可设定一个plc内部定时器t0 作氧气延时关断的双重保护。正常时,氧气电磁阀由外部继电器kt控制,若kt发生故障或设定时

32、间太短, t0 会自动使氧气电磁阀延时关断,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5) 合理配置plc及其硬件和软件资源冗余在设计中、大型plc 控制系统时,可能要采取多种方式的冗余,以确保系统运行可靠。如在核电站、有毒有害的化工生产环境,中央处理器的双机热备、冷备冗余,是最常见方式。另外,双系统冗余即中央处理器和全部输入/输出、组网通信完全冗余,有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设计的新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不能占用耗尽,硬件上至少保留15%左右的冗余。在编制软件时,同样要注意估计用户软件对plc和计算机资源的需要与用量。尤其是中间继电器、中间数据,如计数器、定时器的使用, 要留有余地。因为程序在调试运行后,难免会提出

33、修改、补充意见,有时甚至重新编写。在plc本身可靠性很高的情况下,影响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是与plc 接口的输入信号元件和输出执行元件。通过采用成熟技术和高质量元器件,充分利用plc 内部软元件,设计plc 控制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程序, 屏蔽输入元件的误信号, 防止输出元件误动作,对关键元器件实行软、硬件双重保护, 合理配置plc 及其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冗余等措施,就可以确保控制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3.1.3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一)分析被控对象并提出控制要求详细分析被控对象的工艺过程及工作特点,了解被控对象机、电、液之间的配合,提出被控对象对plc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

34、案,拟定设计任务书。(二)确定输入输出设备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确定系统所需的全部输入设备(如:按纽、位置开关、转换开关及各种传感器等)和输出设备(如:接触器、电磁阀、信号指示灯及其它执行器等),从而确定与plc有关的输入/输出设备,以确定plc的i/o点数。(三)选择plcplc选择包括对plc的机型、容量、i/o模块、电源等的选择,不同型号的plc,其结构形式、性能、容量、指令系统、编程方式、价格等也各有不同,适用的场合也各有侧重。因此,合理选用plc,对于提高plc控制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有着重要意义。(四)分配i/o点并设计plc外围硬件线路(1)分配i/o点画出plc的i/o点与输入输出

35、设备的连接图或对应关系表,该部分也可在第步中进行。(2)设计plc外围硬件线路画出系统其它部分的电气线路图,包括主电路和未进入plc的控制电路等。由plc的i/o连接图和plc外围电气线路图组成系统的电气原理图。到此为止系统的硬件电气线路已经确定。(五)程序设计(1)程序设计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来设计plc程序。程序要以满足系统控制要求为主线,逐一编写实现各控制功能或各子任务的程序,逐步完善系统指定的功能7。除此之外,程序通常还应包括以下内容:1)初始化程序。在plc上电后,一般都要做一些初始化的操作,为启动作必要的准备,避免系统发生误动作。初始化程序的主要内容有:对某些数据

36、区、计数器等进行清零,对某些数据区所需数据进行恢复,对某些继电器进行置位或复位,对某些初始状态进行显示等等。2)检测、故障诊断和显示等程序。这些程序相对独立,一般在程序设计基本完成时再添加。3)保护和连锁程序。保护和连锁是程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它可以避免由于非法操作而引起的控制逻辑混乱。(2)程序模拟调试程序模拟调试的基本思想是,以方便的形式模拟产生现场实际状态,为程序的运行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根据产生现场信号的方式不同,模拟调试有硬件模拟法和软件模拟法两种形式。1)硬件模拟法是使用一些硬件设备(如用另一台plc或一些输入器件等)模拟产生现场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以硬接线的方式

37、连到plc系统的输入端,其时效性较强。2)软件模拟法是在plc中另外编写一套模拟程序,模拟提供现场信号,其简单易行,但时效性不易保证。模拟调试过程中,可采用分段调试的方法,并利用编程器的监控功能(六)硬件实施硬件实施方面主要是进行控制柜(台)等硬件的设计及现场施工。主要内容有:1) 设计控制柜和操作台等部分的电器布置图及安装接线图。2)设计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电气互连图。3)根据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接线,并进行详细检查。由于程序设计与硬件实施可同时进行,因此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周期可大大缩短。(七)联机调试联机调试是将通过模拟调试的程序进一步进行在线统调。联机调试过程应循序渐进,从plc只连接输入设备

38、、再连接输出设备、再接上实际负载等逐步进行调试。如不符合要求,则对硬件和程序作调整。通常只需修改部份程序即可8。全部调试完毕后,交付试运行。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如果工作正常、程序不需要修改,应将程序固化到eprom中,以防程序丢失。3.2 plc控制系统应用举例注塑机是一种能一次成型外型复杂、尺寸精确或带有金属嵌件的质地密致的塑料制品的塑料生产设备,它是将粒状或粉状塑料加入机筒内,并通过螺杆的旋转和机筒外壁加热使塑料成为熔融状态,然后机器进行合模和注射座前移,使喷嘴贴紧模具的浇口道,接着向注射缸通人压力油,使螺杆向前推进,从而以很高的压力和较快的速度将熔料注入温度较低的闭合模具内,经过一定时间和

39、压力保持(又称保压)、冷却,使其固化成型,便可开模取出制品,从而得到所需的成品。注塑机示意图如下:它主要由注射部分、合模部分、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3.2.1 注塑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一、 plc选型的方法随着plc的推广普及,plc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且功能也日趋完善。plc的品种繁多,其结构形式、性能、容量、指令系统、编程方法、价格等各不相同,适用场合也各有侧重。因此,合理选择plc,对于提高plc控制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起着重要的作用。二、机型选择的原则机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控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保证系统工作可靠、维护使用方便及最佳的性能价格比。具体应考虑的因素如下所述:(1

40、)结构合理对于工艺过程比较固定、环境条件较好、维修量较小的场合,选用整体式结构的plc;否则,选用模块式结构的plc。(2)功能强、弱适当对于开关量控制的工程项目,若控制速度要求不高,一般选用抵挡的plc。对于以开关量控制为主、带少量模拟量控制的工程项目,可选用含有a/d转换的模拟量输入模块和含有d/a转换的模拟量输出模块,以及具有加减乘除运算和数据传输功能的低档机的plc。对于控制比较复杂、控制要求比较高的工程项目,如要实现pid运算、闭环控制、通信联网等,可根据控制规模及复杂程度的程度,选用中档机或高档机。其中高档机主要用于大规模过程控制、全plc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和整个工厂的自动化等。当系

41、统的各个控制对象分布在不同地域时,应根据各个部分的具体要求来选择plc,以组成一个分布式的控制系统。(3)机型统一plc的结构分为整体式和模块式两种。整体式结构把plc的i/o和cpu放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并封装在一个壳体内,省去了插接环节,因此体积小、价格便宜。但由于整体式结构的plc功能有限,只适合于控制要求比较简单的系统。一般大型的控制系统都使用模块式结构,这样功能易扩展,比整体式灵活。(4)是否在线编程plc的特点之一是使用灵活。当被控设备的工艺过程改变时,只需用编程器重新修改程序,就能满足新的控制要求,给生产带来很大方便。(5)plc的环境适应性由于plc是直接用于工业控制的工业控制

42、器,生产厂家都把它设计成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可靠地工作。尽管如此,每种plc都有自己的环境技术条件,用户在选用时,特别是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对环境条件要进行充分的考虑。一般plc及其外部电路(i/o模块、辅助电源等)都能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可靠工作:温度 工作温度055储存温度 -40+85温度 相对湿度5%95%(无凝结霜)振动和冲击 满足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电源 交流220v,允许变化范围为-15%+15%,频率为4753hz, 瞬间停电保持10ms环境 周围空气不能混有可燃性、爆炸性和腐蚀性气体对于需要应用在特殊环境下的plc,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三、 plc容量选择plc容量包括两

43、个方面:一是i/o的点数;二是用户存储器的容量(字数)。plc容量的选择除满足控制要求外,还应留有适当的裕量,以做备用。根据经验,在选择存储容量时,一般按实际需要的10%25%考虑裕量。对于开关量控制系统,存储器字数为开关量乘以8;对于有模拟量控制功能的plc,所需存储器字数为模拟内存单元数乘以100。通常,一条逻辑指令占用存储器一个字。计时、计数、移位及算术运算、数据传输等指令占用存储器两个字。各种指令占存储器的字数可查阅plc产品使用手册。i/o点数也应留有适当裕量。由于目前i/o点数较多的plc价格较高,若备用的i/o的点的数量太多,将使成本增加。根据被控对象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总点数,并

44、考虑到今后的调整和扩充,通常i/o点数按实际需要的10%15%考虑备用量。四、 i/o模块的选择plc是一种工业控制系统,他的控制对象是工业生产设备或工业生产过程他的工作环境是工业生产现场。他与工业生产过程的联系是通过i/o接口模块来实现的。通过i/o接口模块可以检测被控生产过程的各种参数,并以这些现场数据作为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依据。同时控制器又通过i/o接口模块将控制器的处理结果送给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被控设备,驱动各种执行机构来实现控制。外部设备或生产过程中的信号电平各种各样,各种机构所需的信息电平也是各种各样的,而plc的cpu所处理信息只能是标准电平,所以i/o接口模块还需实现这种转换。

45、plc从现场收集的信息及输出给外部设备的控制信号都需经过一定距离。为了确保这些信息的正确无误,plc的i/o接口模块都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根据实际需要,plc相应有许多种i/o接口模块,包括开关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入及模拟量输出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使用。标准的i/o模块用于同传感器和开关(如按钮、限位开关等)及控制(开/关)设备(如指示灯、报警器、电动机起动器等)进行数据传输。典型的交流i/o信号为24240v(ac),直流i/o信号为010v(dc)。i/o点数的确定要充分的考虑到裕量,能方便的对功能进行扩展。对一个控制对象,由于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或编程水平不一样

46、,i/o所用的点数就可能有所不同,现具体分析如下:(1)开关量输入模块输入电压的选择 输入模块的输入电压一般为dc24v 和 ac220v。直流输入电路的延迟时间较短,可以直接与接近开关、光电开关等电子输入装置连接。交流输入方式的触点接触可靠,适合于在有油雾、粉尘的恶劣环境下使用。(2)开关量输出模块的选择 继电器型输出模块的触点工作电压范围广,导通压降小,承受瞬时过电压和过电流的能力较强,但是动作速度较慢,寿命有一定的限制。如果系统的输出信号变化不是很频繁,选用继电器型。 选择时应考虑负载电压的种类和大小、系统对延迟时间的要求、负载状态变化是否频繁等,还应注意同一输出模块对电阻性负载、电感性

47、负载和白炽灯的驱动能力的差异。输出模块的输出电流额定值应大于负载电流的最大值。本系统设计中根据实际选用的是ac220v开关量输入模块和继电器型输出模块。以此为依据,本系统的设计选用三菱公司的fx2n系列(见表3.1)可编程序控制器。fx2n是fx系列中功能最强、速度最高的微型可编程序控制器,完全符合此设计的要求。表3.1 fx2n 系列基本单元型 号输 入点 数输 出点 数扩展模块可用点数继电器输出可控硅输出晶体管输出fx2n-16mr-001fx2n-16msfx2n-16mt882432fx2n-32mr-001fx2n-32msfx2n-32mt16162432fx2n-48mr-001

48、fx2n-48msfx2n-48mt24244864fx2n-64mr-001fx2n-64msfx2n-64mt32324864fx2n-80mr-001fx2n-80msfx2n-80mt40404864五、 确定i/o点及选择plc(一)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i/o点数估计输入设备用以产生输入控制信号(如按钮、指令开关、限位开关、接近开关、传感器等)。本系统中包括双向选择开关4个,按钮开关5个,光栅开关2个和接近开关5个。输出设备由plc的输出信号驱动的执行元件,如继电器、接触器、电磁阀、指示灯等。该系统中有中间继电器5个,接触器2个,电磁阀5个,指示灯1个。本系统中实际需要输入点17点,

49、输出点8点,根据输入输出点数,以及考虑到今后对系统的维护和扩充使用,要保留一定的裕量,因此我们选用的plc型号为三菱公司的fx2n系列,其选择如下:基本单元:fx2n-48mr(输入点24点,输出点24点)功能模块:fx2n4ad-tc模块1个、fx2n4da模块1个、fx2n-422-bd通信口1个在确定了控制对象的控制任务和选择好plc的机型后,即可安排输入、输出的配置,并对输入、输出进行地址编号。分配i/o地址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 设备i/o地址尽可能连续;(2) 相邻设备i/o地址尽可能连续;(3) 输入/输出i/o地址分开;(4) 每一框架i/o地址不要全部占满,要留有一定的余量

50、,便于系统扩展和工艺流程的改,但不宜保留太多,否则会增加系统成本;(5) 充分考虑控制柜与控制柜之间、框架与框架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信号联系,合理地安排i/o地址,减少它们之间的内部连线。(二) plc的i/o分配表表4.2 plc的i/o分配表序号名称元件符号备注输入x0电机启动sb1启动按纽x1电机停止sb2停止按纽x2复位开关sb3x3手动模式选择sa1手动/自动双向选择开关x4自动模式选择x5手动开/合模sa2开模/合模双向选择开关x6手动射台进/退sa3射进/射退选择开关x7手动注射sb4x10手动预塑sb5x11手动顶出sa4x12模间安全光栅sq1光栅x13合模到接近开关sq2

51、接近开关x14射台进接近开关sq3x15射台退接近开关sq4x16预塑完接近开关sq5x17开模到接近开关sq6x20产品计件光栅sq7光栅输出y0电机开km1接触器y1电机停km2接触器y2开/合模ka1中间继电器y3射台进/退ka2中间继电器y4注射ka3中间继电器y5预塑ka4中间继电器y6顶出ka5中间继电器六、器件选型(一)注塑机控制系统的接线图图3-3注塑机控制系统的整体接线示意图(二)plc的i/o系统配置图 图3-4 plc的i/o系统配置图3.2.2 注塑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一、系统工艺流程图注塑机的工作过程为:按下电源开关液压油泵启动,系统进入准备状态,此时可选择手动或自动

52、操作模式。当选择自动模式时,按下启动按钮,当确认合模安全时合模电磁阀动作,合模/开模油缸在油压力的作用下驱动导杠动作,使动模板向上面与定模板快速地闭合。合模完毕后,合模到接近开关动作,整进/整退气缸在油压力的作用下驱动拉杆动作,使射台向前移动。射台整进到后,接近开关动作,射胶电磁阀得电,螺杠在液压力的推动下完成射胶并保压一段时间。当射胶时间到达设定值时,射胶电磁阀断电自复位,预塑电磁阀得电,预塑液压马达完成预塑的同时,螺杠退回原来的位置。预塑完后接近开关工作,整进电磁阀断电自复位,射台在液压的作用下退回。射台退回后,射台退到位接近开关动作,合模电磁阀断电自复位,电源开关运行准备运行模式选择手动

53、自动合/开模整进/退射进/退预塑顶出启动合模合模完整进整进完注射时间到预塑预塑完整退整退完开模开模完顶出计数顶出完完成启模动作。启模完后,顶出油缸动作将制品顶出,落下的制品使计件光栅动作,产品计数,便完成一个生产周期。图3-5 注塑机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当选择手动操作时,分别打开各个转换开关,即可使各个电磁阀得电工作或断电自复位,使油缸在液压力的作用下驱动导杆分别进行合模/开模、整进/整退,射胶,预塑,顶出等动作,完成调机工作。二、系统的程序设计(一)注塑机的温度控制生产的过程中,螺杠筒温度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温度过高,螺杠筒中的塑料会发生分解而变质;如果温度过低会使塑料塑化不良,流动性变差,

54、制品成型不好。注塑机中通常采用pid控制的方法,一般能达到1的精度要求。温度传感器将螺杠内的动态的温度转化为标准的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标准的电信号通过a/d转换送入plc中与温度的设定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在plc内进行pid调节,pid调节的输出经d/a转换后直接作为交流调功器的输入控制信号,及时的调整负载的输入功率,使实际温度与设定相同。其温度过程控制原理框图如图52所示。plcpid调节d/a转换交流调功加热器热电偶a/d转换图36温度过程控制原理框图注塑机的温度控制一般要求都在400以内,而fx2n-4ad-tc的摄氏温度的测量范围为-100+1200,其相对应的数字量范围为-1000+12000,它的测温精度为0.1。从热电偶传来的温度信号在0+400的范围内,所以经fx2n-4ad-tc输入到plc中的数字量的范围应为0+4000。从触摸屏设定到plc的实际温度值应该转换为对应的数字量才能使系统正常的工作,具体的转换方法是:plc内的数字量=温度实际设定值*10而将plc中的数字量换算为实际温度在触摸屏上加以显示也必须经过相应的转化,具体的转换方法是: 实际温度值=plc内的数字量/10fx2n-4da采用dc+4+20ma电流输出是对应的数字量为0+1000,所plc的pid运算时采用上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