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时滞问题探微_第1页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时滞问题探微_第2页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时滞问题探微_第3页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时滞问题探微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时滞问题探微 一、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概念与发生的原因 1、基本概念。西方理论界对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基本概念有两种解释,即狭义货币政策时滞效应和广义货币政策效应时滞。 狭义的货币政策效应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实施新的货币政策,到该项政策通过传导机制作用于微观经济组织和个人,并表现出明显效果为止的时间距离。 广义的货币政策效应时滞是指从经济运行中产生影响货币政策目标的事件或趋势起,到新的货币政策表现出明显效果的时间距离,即货币政策从反应、制定、实施、传导到生效的全部过程。广义货币政策效应时滞显然包含了狭义货币政策效应时滞,能更真实的反映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货币政策效应时滞发生的

2、原因。 (1)货币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载体,它的综合性同经济的多层次性并非完全一致。经济变化是多层次的实物变化,各种因素交互作用既有相互抵消又有相互激励;货币变量变化是综合的价值变化,价值变化对实物变化总有一个传递过程。 (2)政策制定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政策制定者对经济现象的发生,从分析判断趋势到对症下药都需要时间,即使再先进的信息收集、传递技术装备,再精明的管理者,也同样需要时间去处理这些问题。 (3)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从西方货币政策有效性来看,无论是凯恩斯所认为的通过利息的影响而间接地作用于经济,还是货币学派所设想的影响各种资产的相对价格和收益直接作用于经济,他们都承认社会各界对于货币政策

3、变化有一个心理预期过程。 二、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分类 1、内在时滞。内在时滞是指以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需要采取政策行动开始,到中央银行实际采取行动即改变货币政策为止的这一过程。内在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经济信息的传递速度、管理当局的预测能力以及政策选择的决策效率。内在时滞有一定的主观意向性,与管理体制和工作效率有关,受控性较强。 2、中间时滞。中间时滞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到这些工具对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产生实际效果为止的时间距离。中间时滞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反应能力与金融市场的敏感度,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等。 3、外在时滞。外在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变动导致社会信用

4、活动发生变化,到该变化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最大实际影响的时间距离。外在时滞是货币政策效应时滞中最受注意部分。外在时滞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企业行为等多重因素综合决定的复杂变量,其稳定性不强,它的长短取决于货币传导机制,市场的构造和经济控制与管理的程度,以及整个经济和金融系统的运行及其效率本身等。外在时滞有一定的客观性,受控性较差。 三、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时滞表现特点 1、随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更为密切,货币因素对经济周期产生了重要影响。1978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5次周期,相应地,我国货币供应也同样经历了5次

5、周期,并且波动的方向与经济周期的方向(上升与下降)是基本一致的。 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差,内在时滞偏长。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独立性强的中央银行能有效、迅速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其货币政策效应内在时滞较短。我国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对国务院负责,每项货币政策的制定都要国务院批准,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又受到政策工具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政策工具的选择上,需要较长的时间。 3、资本市场不发达、货币传导机制不畅使中间和外在时滞偏短。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融资渠道少,资金供给主要通过信贷规模。企业的自有资金率普遍偏低,企业的运营资金需求高度依赖于银行的信贷资金。只要商业银行改变信用的配置

6、,企业则难有其它选择。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商业银行自成体系,利率还未成为货币传导机制中的重要中介指标,在发生重大经济事件时,经常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这使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中间时滞、外在时滞有过短的特征。 四、影响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决定因素 1、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使货币政策效应内部时滞延长。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它必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相当的权威性,才能迅速有效地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缩短货币政策效应的内在时滞。另外,央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时间尚短,缺乏娴熟地驾驭货币政策的经验,这些都会延长货币政策的决策时间,使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内在时明显长于西方发达国家。 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7、不完善导致传导阻滞。完善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应该是中央银行能够及时地灵活有效地使用和变换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及其流向,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但在我国,中央银行可以自如运用的、能够有效调控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尚不具备。另外,我国利率市场化尚未完成,发挥不了带动基础货币变化的作用。因此,我国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发挥,严重影响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顺畅,造成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中间时滞延长。 3、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使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缺乏应有的回旋余地。我国货币政策从实施到对实物经济发挥作用之间缺少金融市场这样的缓冲地带。当中央银行紧缩或扩张政策出台时,商

8、业银行在变动其贷款规模之前可以通过抛售或吸纳相应的有价证券减缓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冲击影响。这样,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到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变动之间存在金融市场的时滞过程,金融市场的时滞延长了货币政策发挥效应的时间。因此,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外在时滞要比西方发达国家偏短。 五、政策与建议 1、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的采集、加工、处理体系,准确把握和判断时滞变动,提高决策人的认识水平和决策能力,利于当局识别时滞、决策时滞,缩短内部时滞时间。 2、提高货币政策目标的透明度。中央银行能够提高货币政策目标透明度,保证货币政策决策和执行过程的前后一致,投资者和消费者就不会产生通

9、货膨胀偏差。有利于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3、加速国债市场的发展,提高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国债市场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基本依托,也是国债的货币政策效应发挥作用的基本通道。国债是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操作工具,作为公开市场业务主体的国债发行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点,它为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及其效果产生影响。 4、加速利率机制市场化,提高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效率。中央银行决定的利率机制不能反映真正的资金供求状况,难以灵活有效地带动经济主体行为调整,大大降低了对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另外,中央银行利率调节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破坏了利率调

10、节经济的内在机制。这些方面都降低了利率的作用效果,阻碍了对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 总之,在研究货币政策效应时滞问题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搬国外的现成的货币理论;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货币理论。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 范从来:论通货紧缩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m,经济研究,2000(7)。 3 黄达:货币银行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 刘斌:货币政策冲击识别及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1年(7)。 5 王聪、汤大杰: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时滞分析与对策思考j,特区经济,1996(12)。 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