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祖父的园子 萧红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
2、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
3、子。”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蜒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蜒了。蜻蜒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蜒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
4、,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
5、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说:“家园是人类诗意的栖居地”。“祖父的园子”就是作家萧红精神的栖息地。我和祖父的园子 讲述的
6、是作者童年的故事,那份在祖父的园子里随心所欲,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的自由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我试图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觉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了解先辈的一段生活历史,初步感觉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在对教材的多次研读后,我们发现整篇课文的第13自然段概括了主题。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快乐。教学时,我紧扣情感线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在朗朗的书声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整节课以自由、快乐为
7、线索,“四读”13自然段,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学生的认知得以升华:一读13自然段,初步感受园子里的一切是自由、快乐的;二读13自然段,学生感知园子里的一切的快乐是因为我是快乐的,引导孩子们在字里行间中徜徉,感受“我”的快乐;三读13自然段,学生懂得了“我”的快乐是因为有祖父的疼爱,重点品读对话,感悟浓浓的祖孙情;四读13自然段,体悟写作技巧,掌握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了解作者生平,升华对作者的情感认识,感悟作者追寻精神家园的那份执著。教学这堂课,我感觉思路是清晰的,教材的把握是准确的,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激情碰撞,学生灵动、智慧的语言,声情并茂的朗读充分展示了我
8、们东台实小孩子厚实的语文素养。课堂节奏的把握也比较到位,开课的欢快,课尾的伤感,感染着孩子。如果把这样一篇课文仅仅解读为自由、快乐,那肯定是片面的,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出作者对自由、快乐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资料的呈现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再三推敲,最终选择了课中的简短介绍,却字字给学生以引导和启示,因此学生的感悟是深刻的,也是水到渠成的。这堂课留给我很多的思考:一切设计应由学情出发,并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做作者的知音,真正走进作者的心,才能正确把握文本。面对丰富的课程资源,教者如何取舍、选择,从而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到最优。教学中,一节课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怎么去指导孩子们乐学乐思,并学有所获
9、。五下第十九课我和祖父的园子第2课时教学设计执教: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 朱海红总体设想:抓住一个“趣”字,学习一个“写”字,激发一个“读”字。趣:抓小作者在园子里生活的“趣”、园子的“趣”。写:指导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朴实自然、生动形象,进行随堂小练笔。读:通过学习本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3、 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复习导入
10、,品味乐趣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第一段,谁来说说这个园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2、指名回答:(板书:美丽)生机勃勃、有声有色、快乐、充满生机、鸟栖虫居、色彩斑斓、童话般的3、带入情境:祖父的园子给大家留下了如此丰富的印象,咱们先欣赏一下吧!(院子图片欣赏)4、那在这样一个童话般的园子里,小萧红跟着祖父都做了些什么呢?(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菜)她是正儿八经的跟祖父学干这些农活吗?书上是怎么写的?5、过渡:萧红说自己在玩,在瞎闹,(相机板书)她是怎么玩闹的,请你默读课文3-12自然段,把有意思、有趣的地方找出来,再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来。二、细读品味,体会文意(一)走进“园
11、子”,感受童年的趣事1、学生读书,思考:哪一自然段写得最有趣?2、交流,品析,指导朗读A预设小节3:(详)(1、说说你发现的乐趣。(2、老师听出来了,你是发现作者在溜土的时候很有趣,你注意到哪几个表示动作的词?(3、用你的朗读表达这种乐趣吧!【注意,这里用了这样的句式:“哪里反而”(点击)】(相机板书:快乐)B预设小节4:(略)(1、你怎么知道她不会使用锄头?(学生做锄地、铲地的动作)(2、噢,原来应该是锄的,她是在铲。而且哪里是铲,她整个人是站着的还是怎么样的?(3、是“趴”还是“爬”?(4、这哪里是在劳动【板“乱勾”。 该勾的没勾,不该勾这里又用了一个“哪里”】C预设小节12:(详)(1、
12、我是怎么浇菜的?读读课文,找找描写我动作的词。(2、这一大瓢水冲下来,浑身湿淋淋的,像落汤鸡,她心情怎么样?(看插图)把这种畅快读出来。(3、相机评价与指导:好像有拘束,不敢玩,还有谁能再大胆点,往天上浇哦!如果把下雨了,下雨了,读成什么更带劲啊?再指名读。(4、我们跟着小女孩一起做动作,齐读。D预设11小节:(略)(1、相机出示这一节内容,突出四个“又”,你联想到小时候听过的什么故事吗?(小猫钓鱼猴子下山学棋等)(2、是呀,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但这里谁又会去在意一个四五岁孩子的三心二意呢,唯一让你们感受到的是什么?(板书:自由)(3、谁来用你的朗读表现我的自由? 3、小结:不管
13、是栽花、拔草、溜土、铲地,还是浇水,小作者都是在瞎闹、乱勾、玩耍。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快乐、 自由、 无拘无束、 愉快、 有趣、 烂漫)4、想象说话:小萧红家的大园子里,装着许多可爱的昆虫,漂亮的花朵,各种蔬菜,还装着许多像浇菜、铲地、种菜这样的童年往事。你能帮萧红再介绍一件吗?句式参考:祖父,我就(也)。其实哪里是也不过5、过渡:在这个园子里我拥有了这么多的快乐和自由,想想看,这些是谁带来的?(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1、请同学们再默读312自然段,找到描写祖父的句子,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感受。2、充分交流(重点体会祖父的“笑”,你从祖父的笑里能读出什么?)(
14、慈祥、宽容、疼爱,呵护、宽容(1祖父教育很有方法,不打不骂,)(2他叫他拿谷来对比一下(用事实来教育小孙女)(出示图片对照辨认狗尾草和谷穗)(3还发现什么?(有耐心)(4几次笑?三次(指名读)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三个笑中你发现了什么?(祖父很慈祥)(5下面同座的或前后的分角色朗读,咱把这一幕再细细地品味一下。特别提醒:把狗尾草远远地抛给祖父,那句话该怎么读?(6、除了笑,课文还有哪些细节描写让你们体会到祖父的用心?(萧红那时候五岁。在这样一个大园子里,如果不慢慢地,祖父担心什么?)(祖父把锄头的“头”下下来给我玩)(7、祖父的心非常细,请看插图:祖父的头上有一顶大草帽,我的头上有一顶谁为她
15、准备的?一顶小草帽,一个劳动工具,一声嘱咐让她“慢慢地”过来,这些细小的地方汇聚起来,让祖父的形象渐渐清晰。(8、请大家静静地看着,在心里暖暖地与萧红分享祖父那浓浓的爱。课件上出示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9、所以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他会给你造一座天堂(圈出课题中的“园子”一词)。祖父就用他的宽容、呵护,无限的爱为作者营造了这样一个自由、快乐的天堂。(三)走进园子,感受景物的自由1、迅速浏览第13自然段,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园子?2师生交流(1、预设一:自由自在,随
16、心所欲(你说得对,再看看课文,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这样的感受吗?)找得真准!读读这句话。你还能想到哪些表示自由的成语?读一组成语-(2、预设二:自由 你读懂了作者的内心。读读这句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读得真自由呀,你能想到哪些表示自由的成语?读一组成语-3、一切都活了?是什么活了?文中怎样写的?(引导生读)在“我”的眼里,为什么觉得它们是自由的呢?4、学习写法:作者笔下的事物如此的富有灵性,你有什么发现吗?(拟人、排比、反复的运用)她一口气用了十个“就”,想表达什么? (她在园子里很自由)5、借景物的自由来抒发自己的自由,这种写法叫什么?
17、(板书: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6、自由朗读:捧起书,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这种自由和快乐。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坐着、站着、做动作、像对山歌一样两人配合读,朱老师都不管!(出示诗式的内容)7、欣赏园子景物,感受自由(图片出示,有动画感)8、只有自由的心灵,才能有自由的想象!现在让我们来发挥想象,仿照作者的写法,借助“要怎么样,就怎样”,写一写园子里其它植物的自由,你经历过的体验过的快乐和自由,也可以写你渴望的快乐和自由。9、学生练习写话,师巡视指导。10、指名读,师生点评。三、深化主题,延伸拓展1、小结: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园子,走进了萧红的文学语言,触摸到了萧红自由、跳荡的心,再读课题,园子还是
18、个普通的园子吗?(童年的乐园、爱园,永恒的精神家园)就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课题-2、现在小萧红在祖父那充满爱的乐园里睡着了,她做着一个梦,什么样的梦呢?这个答案你们就自由地到呼兰河传中去寻找吧。童年的自由和乐趣-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就是作家萧红精神的栖息地。我和祖父的园子讲述的是作者童年的故事,那份在祖父的园子里随心所欲、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的自由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我试图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受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初步感受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一、用心研读文本,解读出自己独特的
19、感受在教材研读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接着读,逐字逐句细细地读,读着读着,渐渐地主题清晰起来:因为有了祖父的爱,所以作者童年生活快乐和自由的。文章的思路也渐渐清晰起来,作者首先描写了祖父的园子是个五彩缤纷的昆虫的世界;接着写自己在祖父身边做的很多有趣的事:种白菜,除草,洒水,到处疯玩;结尾处借景抒情,升华自己的感受:祖父的园子是个自由的园子、更是个充满爱的园子。而从整篇课文来看,这种快乐自由和爱,不仅洋溢于作者各个生活场景片段里,更多的渗透在作者那平淡、质朴的特色语言里,更多的是流淌于作者那一次次反复句式里。有了这样的顿悟,教学重点也就明确了:引导学生在作者质朴、欢愉、反复的语言特色
20、中细细咀嚼,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二、以问题来引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中,全课围绕两个问题来组织教学流程。在第一环节中,我以“你觉得作者在哪一自然段写得最有趣?”为引领,组织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有趣的自然段,然后通过交流,指导朗读品“趣”,从而完成第一大环节的教学。在第二大环节中,我设计了“在这个园子里我拥有了这么多的快乐和自由,想想看,这些是谁带来的?”这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讨论,从而认识到我还更多的拥有祖父的“爱”。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再细心阅读文中语句,品味祖父爱的细节,再引导
21、学生通过阅读品味祖父的“笑”,更深刻地悟到所有的自由和快乐,都是源自祖父的“爱”。这“笑”中包含着慈爱、呵护、教育、宽容。三、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快乐和自由并尽情倾吐在备这一节课的过程当中,我一直思考: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在教学语言方面,要有趣,要能激趣,这一点我是用心设计的。其次是多媒体的运用。第一次是回忆五彩缤纷的园子,我播放一组漂亮的昆虫图片,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第二次是感受园中景物的自由,我又播放了一组植物自由生长的图片,再一次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所以,在我精心创设的情境当中,全班学生听讲认真,思维活跃。想象说话:请你帮萧红再介绍一件这样的趣事,孩子们的自由发言,天性一览无
22、余。四、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教学中,不是教学生学,而是教学生怎么学,所以我在潜移默化中教给他们一些读书的方法。如教学的第一环节,指导学生品“趣”的过程中,我相机指导学生采用抓关键词句读书、边读边想象、边读边联想等各种读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去品味“我”在园子里快乐和自由的生活。在第二环节里,我侧重于教给学生学会品读作者语言、关注作者表达的方式去读书,第十三自然段中把物当着人来写的写法、全文中反复手法的运用,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这种写法的语句形式,然后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反复品读,体会出这种写法的作用,最后我还渗透“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相信如果能长期对学生读书习惯、读书方法上加以指导
23、,学生肯定会在读书的质量上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这节课也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第一,时间没把握好,前面感受“趣”的部分有点拖沓了,学习第13节就显得仓促,有些环节落实不够到位。第二,读书指导还有些欠缺,少了一点时间,少了一点精彩。教学无止境,以后还要多多向各位老师们学习!一、 说教材我与祖父的园子选自国标本第十册,这篇课文节选于著名作家萧红写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课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通过蜜蜂、蝴蝶等的描写,来反映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 第二段(3-12自
24、然段):我和祖父在园子中劳作的情景,体现出祖父的园子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第三段(13-14自然段):作者记忆中的园子里一切都是鲜活的自由的。根据本课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赏读、积累优美句段。2.能力目标:能找出文中富有生趣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反复手法的运用。3.情感目标:A: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切感受祖父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B、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学习,了解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进而引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教学重点:我与祖父在园中劳作玩耍的情景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学难点:
25、反复手法运用的妙处二、 说教法、学法在这堂课中,从复习导入开始,让学生回忆文中的主要场景,从而明确文章学习的重难点,而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紧扣关键字词句,对文本进行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期间再付之相关的说话训练、句式对比训练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三、 说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回忆场景,唤醒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语文的学习是以课文文本为载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感知、领悟和运用来完成的。很多时候,通过第一课时的初读课文,我相信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到了第二课时教学时,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就显得比较零碎。如果这时教师直接进入对课文的教学,往往学生不能很好地容入对课文的学习中,因此,对
26、课文主要内容的复习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但唤醒了学生对文本的最初的感知,同时也能很好地关注到文本的整体性。鉴于以上想法,因此在导入时,我提了两个问题:1、说说通过第一课时对第二自然段的学习,祖父的园子留给你什么印象?(由于课时紧张,因此把这段对园子的直接描写安排在第一课时中,此时的提问,为的是还文本以整体性)2、在这个园子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回忆文中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有趣的场景。学生根据第一课时的感知,很快就能得出相应的答案: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园子,主要描写的场景有种白菜、锄地、浇菜和睡觉。知道了主要场景,就为我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无形中为学生接下来研读文本指明了方向
27、。小精灵儿童网站二、 以“趣”字为抓手,引领学生研读文本1、走入文本,静思默想,感受“趣”如今,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充溢着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的精彩纷呈。但在精彩的课堂中,学生的习得是否与之形成正比呢?非也!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中仍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如何能更好的关注文本呢?那就要带领学生真正走入文本。以什么为抓手引领学生研读呢?忽然想到有个专曾说过:教学时要关注文后的练习。文后有个问题是这样的“哪个自然段写得最有趣?先读读,再选一两段抄下来。”文中的几个主要场景不都透露出“趣”字吗?因此在回顾全文后,我让学
28、生细细品味这几个主要场景,在你感受到趣的字词、句下面圈圈画画,并写上你的感受。在读的形式上我采用默读,因为默读有助于学生用心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有助于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我深知这一环节对于整堂课的重要性,因此我会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2、结合文本,畅所欲言,倾吐“趣”陶行知先生曾倡导过“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通过阅读,所能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他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极富个性化的。
29、就拿一个“趣”字来说,不同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字、词、句中体会到,有的甚至可能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来体验。因此在让学生静思默想后,我将组织学生来交流自己的感受。在交流的过程中,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我想此时学生的思维将是最活跃的。3透过文本,触摸人物,升华“趣”文本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趣”字。这对于学生而言,更多的是停留在感知层面。如:我把种子踢飞了,把水撒向空中等等这些外在表现上。对于人物内在的情感以及文字内隐含的“趣”往往会忽视,因此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的过程中我会适当引导学生来说说文中两个人物的特点,而后,我还将设计这样一个说话练习:此时你认为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是一个给予作者欢乐的园子,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园子,是有着祖父和我的美好回忆的园子,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园子这样,这个“趣“字就不仅仅代表着有趣,更多的是欢乐和回忆甚至是亲情了。三、 进行句式比较,感受作者用语的精妙小精灵儿童网站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在语文阅读中。文本语言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载体,认识的工具,学生必须以它为凭借,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学习思想,接受熏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认识、学习的对象,阅读时不仅要接受信息,更要认识掌握载体本身。”这里说的载体就是语言文字。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披文得意”,在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管理自考本科专业发展与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的评价标准试题及答案
- 2025农业银行贷款合同范本
- 行政管理的社会超级结构研究试题及答案
- 2025合作伙伴(公司)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管理心理学考试注意事项试题及答案
- 现代管理学中业务流程再造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试题及答案
- 2025婚礼策划公司员工合同样本
- 2025家庭雇佣家政服务员合同
- 第四课:印巴战争
- 电气设备-开篇绪论汇编
- 武汉绿地中心项目技术管理策划书(48页)
- 婚无远虑必有财忧法商思维营销之婚姻篇74张幻灯片
- 红外图像处理技术课件
- 小学一年级人民币学具图片最新整理直接打印
- 投掷:原地投掷垒球
- 港口码头常用安全警示标志
-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技术PPT课件
- 电梯快车调试方法
- 主要材料损耗率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