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春补_第1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春补_第2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春补_第3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春补_第4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试卷(春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8-09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07春补)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装载(zi) 收束(sh) 踅摸(xu) 缔约(d)B敕造(ch) 粗糙(co) 辞呈(chng) 渣滓(z)C逡巡(qn) 愤懑(mn) 混沌(dn) 莞尔(wn)D逮捕(di) 咀嚼(ju) 睥睨(p) 积攒(z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传媒 琐碎 生杀予夺 绝口不提B芯片 喝彩 密而不宣 变本加厉C灼热 日晷 别出心裁 欢度春节D苛求 梦魇 生死攸关 难于启齿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

2、一组是为形成覆盖中心城区,方便市民出行的主要旅游路网,本市将_胜利路,中山路、广东路等9条道路的综合整治工程。动物世界这本书,不但印刷精美,而且把动物_得富于灵性,栩栩如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必须重视出口工作,在_国内市场新的增长点的同时,重视出口带动经济增睦的作用。A启动 临摹 培育B开启 描摹 培育C启动 描摹 培植D开启 临摹 培植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质量不过关,耗费巨资刚刚建成的大楼发生坍塌,造成严重损失,真是祸起萧墙。B北京奥运村是遵循国际奥委会的要求设计的,因此在硬件上和以往的奥运村平分秋色。C灾区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

3、的责任,我们一定鼎力相助。D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只满足于在网上搜集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粘贴,这并非杞人忧天。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昨天下午,市高新区管委会与北京大学高新区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展开全方位合作。B实现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目标要求,对天津当前和长远发展至关重要。C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全市各方面的共伺努力,举世瞩目的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取得圆满成功。D在地震中,蒋敏一共有10位亲人遇难,但她仍然强忍巨大悲痛,坚守工作岗位,多次昏倒在抢险救援现场。6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

4、昵? 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冰山露出了一角。其实,多媒体技术并不神秘,兴许您已见过她的芳踪了。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A反问 排比 比喻 夸张B反问 比喻 拟人 对偶C设问 比喻 拟人 夸张D设问 排比 比喻 对偶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自如冰雪,”完全正确;B假如他是一只不易满足的狐狸,这句话他对自己说,因为现实终“不够理想”。C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着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D道士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一个道士,何不在这里搞上几个天师、灵官菩萨?8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谢老,今奉上我的大作一篇,请您斧正。B

5、我校全体师生热烈欢迎教委各位领导莅临指导工作。C几位送来1000元慰问金,可说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D李老师,我有些问题想向您请教,明天上午10点我在家等您,请准时来。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地记下了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_。A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许很普通,因为他舍不得丢失,这是他自己的B这感触也许很普通,这境遇也许很平凡,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C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许很普通,然而这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D这感触也许很普通,这境遇也许很平凡,然而他舍不得丢失,这是他自己的10下列篇名、体裁、作家、作品中的人

6、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苏轼诸葛亮B雷雨戏剧曹禺周朴园c林黛玉进贾府小说曹雪芹王熙风D项链小说莫泊桑玛蒂尔德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7、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完成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同“缺”,损害12下列加点字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邻之厚,君之薄也B夫晋,何厌之有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1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B既来之,则安之C项伯杀人,臣活之。D越国以鄙远14下列文言句式与“夫晋,何厌之有”相同的是A是社稷之臣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身死人手,为他人笑

8、者15对这段文字表现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是A这段文字记叙了烛之武向秦伯分析形势,陈说利害,最后使秦伯撤军的史实。B这段文字充分表现了烛之武的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外交才能。C烛之武的说词中陈说“晋不可交”时,运用了对比,将晋曾受秦恩惠却很快背秦,与日后必将为秦所害相对比。D烛之武的说辞分三层:第一层陈说“亡郑”有害无益,第二层陈说“舍郑”有益而无害,第三层说晋不可交。三、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

9、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

10、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但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

11、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因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赛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做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

12、也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结果引以自豪。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完成16-20题16对第段划线句的表现手法及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运用比喻,说明马克思这一发现的重大意义和影响。B运用比较,说明马克思的发现和达尔文的发现具

13、有同样的意义和影响。C运用对比,说明马克思的发现与达尔文的发现有所不同。D运用类比,说明马克思的发现同达尔文的发现一样意义深远。17第段划线句中的“这样”,理解正确的是A马克思在历史科学上的发现。B马克思在经济学上的发现。C马克思的伟大理论贡献和马克思卓越的天才。D马克思在数学领域的发现。18第段划线句中“首先”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马克思先参加革命实践活动,然后才进行科学研究。B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比在科学研究方面贡献大。C马克思先成为革命家,然后才成为科学家。D马克思是一个科学家,但主要还是革命家。19对第段第二处换线句“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明马克思把斗争当

14、成“毕生真正的使命”。B强调马克思是一个革命家。C表明马克思是以革命为乐趣,把革命当成了生命。D指明了马克思吗自己的生命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20下列句子能准确、完整的概括上面语段的一句是A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B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C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D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将答案写入下列表格中!1611162712173813184914195101520四、本大题共6小题,第22、23题各2分,第2I、24、25、26题各4分,共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6题。莫高窟(节选)从哪一个人口

15、密集的城市到这里,都非常遥远。在可以想像的将来,还只能是这样。它因华美而矜持,它因富有而远藏。它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辛来换取报偿。我来这里时刚过中秋,但朔风已是铺天盖地。一路上都见鼻子冻得通红的外国人在问路,他们不懂中文,只是一叠连声地喊着:“莫高!莫高!”声调圆润,如呼亲人。国内游客更是拥挤,傍晚闭馆时分,还有一批刚刚赶到的游客,在苦苦央求门卫,开方便之门。我在莫高窟一连呆了好几天。第一天入暮,游客都已走完了,我沿着莫高窟的山脚来回徘徊。试着想把白天观看的感受在心头整理一下,很难;只得一次次对着这堵山坡傻想,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比之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山奇大塔,古罗马的斗兽

16、场遗迹,中国的许多文化遗迹常常带有历史的层累性。别国的遗迹一般修建于一时,兴盛于一时,以后就以纯粹遗迹的方式保存着,让人瞻仰。中国的长城就不是如此,总是代代修建、代代拓抻。长城,作为一种空间蜿蜒,竟与时间的蜿蜒紧紧对应。中国历史太长、战乱太多、苦难太深,没有哪一种纯粹的遗迹能够长久保存,除非躲在地下,躲在坟里,躲在不为常人注意的秘处。大凡至今轰传的历史胜迹,总有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秉赋。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别

17、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因此,我不能不在这暮色压顶的时刻,在山脚前来回徘徊,一点点地找回自己的感觉,晚风起了,夹着细沙,吹得脸颊发疼。沙漠的月亮,也特别清冷。山脚前有一泓泉流,汩汩有声。白天看了些什么,还是记不大清。只记得开头看到的是青褐浑厚的色流,那应该是北魏的遗存。色泽浓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得如同剑戟。那个年代故事频繁,驰骋沙场的又多北方骠壮之士,强悍与苦难汇合,流泻到了石窟的洞壁。这里流荡着一派力、一股劲,能让人疯了一般,拔剑而起。这里有点冷、有点野,甚至有点残忍;色流开始畅快柔美了

18、,那一定是到了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衣服和图案都变得华丽,有了香气,有了暖意,有了笑声。这是自然的,隋炀帝正乐呵呵地坐在御船中南下,新竣的运河碧波荡漾,通向扬州名贵的奇花。工匠们也随之变得大气、精细,处处预示着,他们手下将会奔泻出一些更惊人的东西;色流猛地一下涡漩卷涌,当然是到了唐代。人世间能有的色彩都喷射出来,但又喷得一点儿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纳入细密流利的线条,幻化为一种壮丽,这里不再仅仅是初春的气温,而已是春风浩荡,万物苏醒。这里连禽鸟都在歌舞,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这里的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这里的每一个场面,每一个角落,都够你留连长久。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

19、复。一到别的洞窟还能思忖片刻,而这里,一进入就让你燥热。这才是人,这才是生命。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唐代就该这样,这样才算唐代。我们的民族,总算拥有这么个朝代,总算有过这么一个时刻,驾驭如此瑰丽的色流,而竟能指挥若定;色流更趋精细,这应是五代。唐代的雄风余威未息,只是由炽热走向温煦,由狂放渐趋沉着。头顶的蓝天好像小了一点,野外的清风也不再鼓荡胸襟;终于有点灰黯了,舞蹈者仰首到变化了的天色,舞姿也开始变得拘谨。仍然不乏雅丽,仍然时见妙笔,但欢快的整体气氛,已难于找寻。大宋的国土,被下坡的颓势,被理学的层云,被重重的僵持,遮得有点阴沉;色流中很难再找到红色了,

20、那该是到了元代;这些朦胧的印象,稍一梳理,已颇觉劳累,像是赶了一次长途的旅人。据说,把莫高窟的壁画连起来,整整长达六十华里。我只不信,六十华里的路途对我轻而易举,哪有这般劳累?21 作者为什么说“中国的许多文化遗迹常常带有历史的层累性”?(4分)答:_ _2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喜爱莫高窟是因为莫高窟“远藏”于深山之中,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 B“鼻子冻得通红的外国人”由于不懂中文,无法欣赏莫高窟艺术。 C“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是因为它不是修建于一时,兴盛于一时。 D作者感到“颇觉劳累”,是因为连日跋涉,对六十华里的路程感到疲惫。23作者分析莫高窟各个历史阶段的雕塑和绘画特点时,选择的着眼点是什么?(2分) 答:_24请根据文章的描述,指出作者是从哪四个方面概括唐代洞窟艺术创作特点的。(4分)答:_ _ _ _25如何理解“这才是人,这才是生命”一句的含义?(4分) 答:_26综观全文对“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 】(4分)A看莫高窟,仿佛看到了中国历史的战乱频仍、苦难多艰。B看莫高窟,强烈感受着中华民族艺术的恒久魅力。C看莫高窟,仿佛听见了千年历史车轮的隆隆声。D看莫高窟,仿佛置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