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本15林黛玉进贾府文本导学学习重点1.认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特点及作用。2.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3.通过揣摩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1读准字音(1)单音字敕造(ch)阜盛(f)绾着(wn)盥沐(un) 嬷嬷(m) 宫绦(to)瞋视(chn) 商埠(b) 懵懂(mn)翠幄(w) 漱盂(sh) 敛声(lin)放诞(dn) 作揖(y) 蹙(c)罥(jun)(2)多音字 2理解词义(1)放诞:放纵,不守规范。(2)纳罕:诧异,惊奇。(3)风骚:文中指姿容俏丽。(4)惫懒:也作“惫赖”,涎皮赖脸的意思。(5)
2、懵懂:不明事理,糊涂。(6)瞋视:睁大眼睛看。(7)忖度:揣测,揣度。(8)结束:扎束。(9)乖张:偏执,不驯顺,与众不同。(10)韶光:美丽的春光,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11)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12)顾盼神飞:眼睛转动,神采飞扬。形容目光炯炯有神,神态动人。(13)敛声屏气:有意识地收住声音,抑制呼吸,形容人安静。敛,收拢;屏,抑制呼吸。(14)雕梁画栋:在栋梁等木结构上雕刻花纹并加上彩绘,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艺术。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3选词填空(1)委屈委曲我们总是只看见自己的委屈,总是只注意到我们在包容对方,却不去了解事情的委曲,也许别人以更宽广的心胸包容着我们。 解析“
3、委屈”指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感到心里难过。“委曲”指(道路、曲调、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又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2)荒诞不经不经之谈关于金字塔的各种议论五花八门,其中既有科学的考证,大胆的推测,又有神奇的假设,更多的是些不经之谈;还有一些庸人、巫师提出种种扑朔迷离,荒诞不经的说法,妄图把人们引入迷魂阵中,不知不觉地跟在他们后面,成为他们宗教迷信宣传的俘虏。 解析“荒诞不经”形容极其荒谬,不合情理。“不经之谈”指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两个词都有不真实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荒诞不经”强调不近情理,而“不经之谈”则侧重于言语没有根据。1林黛玉进贾府选自清代曹雪芹的著名长篇小说红楼梦的第三回。
4、通过黛玉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等一大批主要人物。作者介绍人物有详有略,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有实写,有虚写,虚写的人物有贾赦、贾政;有单独介绍,有集体介绍,单独介绍的有王熙凤、贾宝玉,集体介绍的有迎春、探春、惜春。2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梳理选文的情节发展。答:_答案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重要人物,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与地位,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初进荣国府(第1段)开端拜见贾母及众人(24段)发展初见凤姐(重点)(56段)高潮拜见两位舅父(未见)(711段)继续发展陪贾母吃晚餐(第12段)继续发展宝黛会面(重
5、点)(1314段)最高潮安排起居(1516段)结局(一)环境描写林黛玉的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那么在林黛玉的眼中,贾家有哪些不同呢?描写这一典型环境又有何作用?答:_答案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角度分析贾府与别家的不同。硬件主要有四个方面: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非凡的服饰。软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骄矜的气质,烦琐的仪节。这些都体现出贾府的富贵尊荣,等级威严。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通过环境
6、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如“敕造宁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禧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为书中的主要人物提供一个活动的环境,也间接地暗示了宝黛爱情悲剧性结局的社会必然性。(二)人物形象1王熙凤(1)请结合王熙凤的出场,从语言、动作和肖像等方面来分析她的性格。答:_答案出场描写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这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他
7、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对待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王熙凤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肖像描写穿着:与众姑娘不同华丽。头饰:头上、项上珠光宝气。裙饰: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容貌: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姿容俏丽。出场后的语言、动作a一笑“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语言简直是无懈可击,一直被当作经典。这也不能不说是王熙凤的本领。体现出她着意恭维,察言观色,机变逢迎,能说会道,投合贾母心意的特点,显示出她邀宠取幸的本领。b一哭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
8、的母亲,王熙凤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最后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王熙凤初次露面。作者就这样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的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也揭示了她有在贾府中得宠的条件。回王夫人和嘱咐黛玉表明她在荣国府的地位以及管家的才干,不仅深得贾母欢心也受到王夫人的赞许。(2)文中“凤辣子”的“辣”表现在哪些地方?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声音“辣”。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她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放诞无礼。体态容貌“辣”。如“三角眼”、“吊梢眉”及含春威不露的“粉面”。衣着“辣”。她浓妆艳饰,遍体锦绣,色调非常热烈。语言“辣”。心
9、思“辣”。恭维黛玉,其实是讨好贾母,获得“特权”。2贾宝玉(1)小说对宝玉的描写,主要有哪几点?试分析这几个点,揣摩宝玉的性格。答:_答案出场前的侧面勾勒。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对贾宝玉作侧面描写的。一是王夫人在嘱咐林黛玉时,说贾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意思是说贾宝玉是给全家人带来灾害的祸根。还说“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意思是说贾宝玉喜怒无常。二是林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贾府内外这些贬斥贾宝玉的话,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出场后的肖像描写。作者首先从黛玉眼中所见来着力描写宝玉的外貌,先写衣着打扮,后写神
10、态表情。在黛玉看来,宝玉并不是什么“惫懒人物”,而是一个眉目清秀、英俊多情、温柔敦厚的年轻公子,并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西江月二词的总结。这两首词模拟封建正统人物的口吻,似贬实褒,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宝玉进行赞颂。表面上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被人们看作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因此被人们看作是“行为偏僻性乖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因此被人们看作是“富贵不知乐业”“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
11、主要性格特征。摔玉的情节。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的通灵宝玉,贾宝玉自己却全不放在心上,这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不满和反抗的一种形式,摔玉的情节也表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人物形象小结:强烈的叛逆性,追求平等自由,尊重欣赏女子,追求爱情自由。(2)当宝玉见到黛玉后,宝玉问对方有没有玉,黛玉说:“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你怎样理解宝玉的摔玉行为?答:_答案(观点一)这反映了宝玉的平等意识。在一个有着崇拜玉石文化的国度,玉是一种形象装饰,也是一种健康图腾,承载着如意、长寿、平安、吉祥之类的复杂寓意。玉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晶莹、明洁、美丽的,许多美好
12、的东西都用“玉”字来形容。而对于这位衔玉而生的“混世魔王”,玉该如何定义?那是生命与身份的象征啊!然而,宝玉恰恰是一个不重身份与出身的人,他希望与所有的人平等相处,而最不愿意别人对他高看一眼。(观点二)暗示了小说的悲剧性结局。在“金玉”配与“木石”配之间,玉作为一种道具、一种符号,诠释着一种玉石俱焚的命运为守护一份爱情,黛玉死了,宝玉出家了。宝玉的摔玉行为,暗示着他和黛玉之间的差异,暗示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不般配的,注定要以悲剧收场。(观点三)表现了宝玉的叛逆精神。玉在小说中具有象征意义,贾政等人希望儿子走“经济仕途”之路,承载补救封建社会之天的希望,成为一个对国家社稷有用的“宝玉”。但是宝玉对
13、功名利禄的厌恶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他的所为与父亲的希望背道而驰。摔玉表现了他对封建政治观念、正统观念的叛逆。3林黛玉(1)选文中最能体现黛玉心理特点的一句话是什么?这一心理特点表现了黛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答:_答案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通过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及细节等展现了一个气质脱俗、美貌多情、多愁善感、弱不禁风、体弱多病但又能应对有度、举止有礼、孤高自尊、行为谨慎、寄人篱下、敏感细心的孤女形象。(2)小说对王熙凤、贾宝玉两人的服饰均作了描写,为什么没有对林黛玉的服饰作描写?答:_答案只字不提黛玉的服饰,乃是为了突出其
14、不俗的才情气质。林黛玉的容貌主要是通过贾宝玉的眼看出来的,宝玉看黛玉,自然不会注重她的穿着打扮,而是重在她不俗的才情气质。本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哪些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答:_答案作者介绍人物有详有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有实有虚。有的单独介绍,有的集体介绍。不同人物,出场不同。有的是在人物出场之后再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来表现其性格特点,如贾母;有的则是在人物出场之前就作了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在人物出场之后再作正面直接描写,刻画其性格特点,如贾宝玉。有的人物是只见其形不闻其声,如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有的则是未见其形而先闻其声,如王熙凤。个性鲜明的外貌描写(肖像、衣着),个性化的语言,
15、情态、行为动作描写,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充分运用对比手法。人物描写上有主要人物出场的对比,显示了人物的地位和身份。肖像描写上有贾氏三姐妹与王熙凤的比较(“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也有宝玉、黛玉肖像的对比;人物服饰上有三春姐妹、王熙凤、贾宝玉之间的对比;人物语言上有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体现各自身份的对比;等等。学后自评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敕造(ch)绾着(un)内帏(wi) 敛声屏气(bn)B阜盛(b) 忖度(cn)宫绦(to) 放诞无礼(dn)C簇拥(c) 戏谑(xu)瞋视(chn) 不经之谈(jn)D纨绔(k) 两靥(yn)憨顽(hn) 鬓发如银
16、(bn)答案C解析A项“绾”读wn。B项“阜”读f。D项“靥”读y。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形体和容貌)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诧异,惊奇)B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举止轻佻)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不明事理,糊涂)C那管世人诽谤(无中生有,说别人坏话)众人忙都宽慰解释(宽解安慰)D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方便)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放纵,不守规范)答案B解析风流:风韵。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空缺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
17、个字,岂不两妙A,“,“。”!” B:“:。”!C,“,。!” D:“:。!”答案D解析在直接引述别人的话语时,提示语后应加冒号,并用前后引号把有关话语“引”起来。如果引号内又引述他人之话,则应用单引号将之“引”起来。完全引用时,引语的句末符号应放在引号之内。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B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C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D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答案C解析所谓比喻,是指用某些有
18、相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另一事物,以便说得更为生动鲜明,即本体与喻体应不是同类,但有相似性。而C项只属人物外貌上的比较。5下列对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选自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作者为清朝作家曹雪芹。B红楼梦全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C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一大批主要人物,初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D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介绍人物笔法多变,疏密相间,有详有略,虚实结合。如详写贾母、凤姐、宝玉、王夫人,虚写贾赦、贾
19、政等等。答案D解析文中着力描写了凤姐、黛玉、宝玉等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等,当属详写,而对王夫人没有作详细描写。所谓虚写,即侧面描写,它与实写(正面描写)是相对的。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刘姥姥初进荣国府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的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
20、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
21、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
22、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
23、也未必信罢了。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串钱来,都送到刘姥姥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
24、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计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D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就是以一个外人的眼光来描写贾家的奢华,自鸣钟,凤姐珠光宝气的打
25、扮,传来的一桌子饭,都写出了荣府的豪富奢华。E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答案AD解析B项“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不当,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C项“设计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不是为了说明“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这与主题不符。E项“行乞的幌子”评价不当,最多是“求助”,第二年刘姥姥即带着“头一茬摘下的瓜菜”,二进荣国府,以感谢贾家的关照;“话语那么突兀”之说不当。7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粗俗;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8小说第一
26、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为引入正文做铺垫;烘托或反衬人物的情感或情绪;渲染环境氛围。这一细节描写十分高明,它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王熙凤的出场。这个自鸣钟就是挂钟,这个不要说在乾隆中期,就是在解放前,谁家里面有一个自鸣钟,那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财产,由此可见贾府之盛极一时。9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答:_答案观点一:凤姐接待刘姥姥傲慢无礼。运用“不接茶”、“不抬头”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运用了“忙欲起身,犹未起身”
27、等动作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运用了“嗔怪周瑞家的”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观点二:凤姐接待刘姥姥比较得体。运用了满面春风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热情;运用了“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运用了多处语言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三、语言表达10下面是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对红楼梦的评价,请你以陈述句开头,重写这一段话,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书?归根结底,应称之为“中华文化之小说”。因为这部书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却表现为“通之于人众”的小说形式。答:_答案红楼梦这部书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却表现为“通之于人众”的小说形式。因此,归根结底应称之为“中华文化之小说”。11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房屋买卖合同印花税税率
- 2025年智能仓储机器人任务分配策略创新推动仓储智能化发展
- 2025代理销售合同范本
- 2025未来科技园租赁合同
- 2025年卫浴产品代理合同范本
- 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数学
- 第四节 跨学科实践: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024)北师大版(2024·李春密)
- 网络安全培训尚硅谷课件
- 中班英语考试题目及答案
- 质量管理岗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地安全员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文明有礼+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供水设备运行维护与保养技术方案
- 木雕工艺课件
- 2025年2个清单28个问题查摆整改措施
- 摩擦力影响因素实验报告范本
- 教育系统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基坑防护课件
- 2025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25版
- 2025年医护人员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