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_第1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_第2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_第3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_第4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YUN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INFORMATION化 学课程教学大纲应用技术学部园艺系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应用技术学部园艺技术专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化学【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课 时】 68学时【学 分】 4学分【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原子分子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和四大平衡等有关的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学要求):由该课程的地位、性质、教学目的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所决定,在教学活

2、动中应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作业、答疑为辅。本课程计2 学分,68 学时,学时分配如下:章次课程内容(无机部分)课时备注(教学形式)1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8学时课堂讲授2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和电离平衡12学时课堂讲授3第三章 沉淀溶解平衡4学时课堂讲授4第四章 氧化还原反应 10学时课堂讲授5第五章 原子结构及分子结构6学时多媒体教学6第六章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平衡6学时课堂讲授7第七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2学时课堂讲授8第八章 酸碱滴定法4学时课堂讲授9第九章 配位滴定法4学时课堂讲授10第十章 其它滴定分析法 2学时课堂讲授11第十一章 分光光度法4学时课堂讲授实训内容课时备注(教学形式)12实

3、训一 缓冲溶液的配制2学时实验辅导13实训二 酸碱滴定法-混合碱的测定(选做)2学时实验辅导【教学内容要点】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一、 学习目的要求1熟练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概念及溶液组成的常用方法;2掌握溶液组成不同表示方法间的换算;3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在本专业中的应用。二、 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分散系第二节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1物质的量及其导出量;2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3几种溶液浓度表示方法间的转换;4等物质的量规则。第三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1溶液的蒸汽压下降;2溶液的沸点升高;3溶液的凝固点下降;4溶液的渗透压。三、 课堂讨论题例1-1 、1-2、1-3、1-4、1-5、1-6。四、

4、课外作业选题习题 p19:1、2、3、4、5、6、7、8、9、10、11、12。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一、 学习目的要求1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概念,Ki、pH、同离子效应、盐效应和缓冲溶液等;2掌握一元弱酸、弱碱溶液值的计算方法;3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pH值的计算、缓冲原理;4掌握盐类水解的原理及水解平衡的移动;5熟练掌握平衡常数的概念及有关计算;6掌握平衡移动的原理。二、 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 化学平衡及其移动1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2平衡常数及其意义;3化学平衡的移动。第二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2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3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4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第三

5、节 缓冲溶液1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溶液;2缓冲溶液Phd的计算;3缓冲溶液的配制。第四节 盐类的水解1盐的水解平衡和溶液的酸碱度;2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三、 课堂讨论题例2-1 、2-2、2-3、2-4、2-5、2-6 、2-7、2-8、2-9、2-10。四、 课外作业选题习题 p47: 3、4、6、7、8、9、10。第三章 沉淀溶解平衡一、 学习目的要求1掌握溶度积常数的概念;2掌握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3用溶度积原理判断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方向;4掌握沉淀的生成过程与沉淀溶解的方式。二、 主要教学内容1、第一节 溶度积原理1溶度积常数;2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3溶度积规则。第二节 沉

6、淀的生成和溶解1沉淀的生成;2沉淀的溶解。 三、 课堂讨论题例2-11、2-12 、2-13。四、 课外作业选题习题 p48: 9。第四章 氧化还原反应一、 学习目的要求1熟练掌握氧化数、氧化还原反应的功能基本概念;2掌握电极电势的概念;3掌握电极电势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次序方面的应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氧化数;2氧化与还原;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第二节 电极电势1原电池;2电极电势;3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势;4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第三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1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3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4判断氧化还

7、原反应进行的次序。三、课堂讨论题例3-1 、3-2、3-3、3-4、3-5、3-6、3-7。四、课外作业选题习题 p63-64: 1、2、4、5、9、13。第五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一、目的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波函数、概率密度等概念;2理解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含义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关系;3熟练掌握电子排布遵循的三个原理,能写出一些常见元素的电子排布;4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5熟悉元素周期表的分区、重要元素的位置。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电子的波粒二象性;2函数与原子轨道;3率密度和电子云;4个量子数;5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第二节 原子中电子的

8、排布 1基态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原理;2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排布。第三节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1周期与能级组;2族与电子层构型;3周期表元素分区。第四节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1有效核电荷(Z*);2原子半径(r);3电离能(I);4电子亲和能(Y);5电负性;6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7元素的氧化值。第六章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平衡一、目的要求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定义、组成、结构特征和系统命名;2理解配位化合物稳定常数的意义,理解酸度等因素对配位平衡的影响; 3掌握螯合物的结构特征和特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配合物的定义;2配合物的组成;3配合物的命名;第二节配位平衡1 配位平衡

9、;2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3 影响配位平衡的因素:a 酸度对配位平衡的影响;b 沉淀对配位平衡的影响;c 氧化还原对配位平衡的影响;d 配离子间的转化对配位平衡的影响;第三节螯合物1 螯合物的结构;2 螯合物的一般性质。三、课堂讨论题例5-1。课外作业选题:习题 p104: 3。第七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分析方法的分类内容摘要:1分析化学的任务;2分析方法的分类;第三节.定量分析的误差内容摘要:1误差的来源和减少误差的方法; 2误差和偏差的表示方法;第四节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内容摘要:1 有效数字; 2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第四节 滴定分析概述内容摘要:1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

10、;2 滴定分析的方法分类;3 滴定分析法对滴定反应的要求;4 常用的滴定方式;5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表示方法;6滴定分析的误差;第五节 滴定分析的计算内容摘要:1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 2计算示例;第八章 酸碱滴定法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内容摘要: 1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2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3 混合指示剂第二节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内容摘要: 1强酸与强碱的滴定 2 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 3 多元酸碱的滴定第三节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内容摘要: 1 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第四节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内容摘要: 1 铵盐中氮的测定 2 混合碱的测

11、定 3 生物试样中总酸度的测定第九章 配位滴定法第一节 乙二胺四乙酸的性质及其配合物内容摘要:1 乙二胺四乙酸的性质及电离平衡 2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第二节 影响EDTA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内容摘要:1 EDTA与金属离子的反应及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2 酸效应和酸效应系数 3 表观稳定常数第三节 EDTA滴定的基本原理内容摘要:1 滴定曲线 2 酸效应曲线及其应用第四节 金属指示剂内容摘要:1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2 金属指示剂必须具备的条件 3 金属指示剂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4 常用的金属指示剂第五节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第六节 配位滴定法应用示例;第十章其它滴定分析法第一节 氧化

12、还原滴定法内容摘要:1氧化还原指示剂; 2高锰酸钾法; 3重铬酸钾法; 第十一章 分光光度法第一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内容摘要:1 有色溶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2 光吸收基本定律第二节 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的选择内容摘要:1 选择显色反应的一般标准 2 显色条件的选择第三节 分光光度法的方法及特点内容摘要:1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方法 2 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3 分光光度计第四节 分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内容摘要:1 分光光度法的误差来源 2 测量条件的选择第五节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实训指导实训一 缓冲溶液的配制学会配制已知PH值的缓冲溶液实训二 酸碱滴定法-混合碱的测定(选做)【成绩考核方式】1、 成绩评定总则:总评成绩按照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50%计算,采用十一级记分制;2、 平时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和平时作业完成情况;3、 期末考核评定:采用闭卷理论笔试的方式考核,卷面成绩满分为100分。【教材参考书目】指定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 宁开桂主编 高等教育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