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家校合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1页
中职教育“家校合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2页
中职教育“家校合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3页
中职教育“家校合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4页
中职教育“家校合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职教育“家校合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三字经中讲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辩证地看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相互关系。 苏 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 “生活 向教育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 以致如果没有社会, 那么不管对 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满意的效果。” 随着人类文明 的发展与进步, 信息时代带来的文化多元化和观念意识的日新月 异等都在促使教育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 作不仅仅是为了弥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足的前提, 更是为了 应对现代社会的急剧发展对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 “家校合作” 的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的

2、认可、重视和支持。然而, 对于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一员的中职类学校而言, “家校合作” 的研究显然落后于中小学校,本文基于对中职教育特殊性的理 解,对中职教育中“家校合作”现状的观察与分析, 尝试对中职 教育“家校合作”的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一 中职教育的特殊性与“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中职教育由于学生年龄的特殊性、 生源的特殊性、 育人目标 的特殊性,在教育方式、管理模式上明显区别于中小学教育,这 种特殊性也使中职教育“家校合作”成为一种十分必要的行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特殊性中职类学生往往只有十五六岁,是人生第二个重要的发育 期,也是心理发展最为矛盾的时期。 荷

3、尔蒙的分泌不仅促进身体 加速成长, 其心理也在不断向成人化迈进。 身心的急剧变化伴随 着的是一种不安和心灵的悸动, 这种身心的不平衡状态往往使学 生变得要么多愁善感,要么沉默寡言,要么容易激动暴躁。内心 的孤独寂寞渴望着朋友亲人、 师长的关心和理解, 而往往表现出 来的却是对这一切的不屑一顾。 因此, 对这一年龄的青少年如果 不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交流与沟通, 及时让家长与老师的教育达成 共识,形成有效的教育理念, 往往对学生的成长与发育是不利的。2从生源上看 当前选择入读中职学校的学生除一部分是学习成绩好, 积极 向上,基于对职业的认识和理想而自觉选择入读中职类学校的 外,也不乏不爱学习,调皮捣

4、蛋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往往在中小 学就被老师视为“学习无能”者或已经被中学劝退者。 学校、 家 长皆视为“无药可救”的“问题少年”, 他们往往不容易服从家 长、学校老师的管理,性格粗暴或放荡不羁,有说谎、抽烟、喝 酒、打架、斗殴、沉迷网络、早恋等问题行为。个别学生家庭教 育存在问题,如单亲家庭、父母管理方式粗暴或过分溺爱、娇宠 等。因此,加强学校与家庭对学生的监管,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 行为,对学生良好身心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3从教育目标看 中职类学校直接以社会输送合格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 注重学生的理论实践和锻炼, 与中小学相比, 没有更多的考试或 升学压力。但往往也因为没有学习压力而放

5、任自流。因此,学校 与家庭共同管理学生的学习, 家校合作,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 业目标,积极参与实践,对学生将来的就业有积极的促进意义。4从学校管理模式上看当前的中职类学校, 由于生源来自不同的地区、 市甚至是省 份,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寄宿学校。 家庭对孩子的监管存在 一定的困难, 但是空间距离的产生并不能说明家庭因此可以完全 抛开对孩子应当承担的教育责任, 恰恰相反, 寄宿学校的学生由 于缺乏独立生活经验往往对学校生活和学习中产生的各种矛盾 和问题而感到不知所措, 则更需要来自家庭的关心和理解。 因此, 对于寄宿学校的学生, 加强家庭与学校的交流和沟通, 家校合作, 及时对学生遇到的问

6、题进行引导和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 展,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有着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中职类学校生源的特 点以及学校教育管理方式的特殊性, 在中职教育中积极开展“家 校合作”是十分必要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二 中职教育“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中职教育必须加强“家校合作”, 但是在认识水平上、 教育 观念上以及具体的行为实践上, 一些学校和家庭却存在着一定的 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观念认识存在不足(1)家庭方面认识的不足。一些家长认为正是由于家庭无 法教育孩子, 所以才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托管”; 有些家长认 为教师更具有专业教育水平,而家长自身学历、能力水

7、平不够, 所以对学生的教育应全权交给教师; 个别家长认为“家校合作” 是学校减少负担, 推托教育责任的行为, 而不能积极合作和配合; 少数家长由于对孩子的彻底失望而丧失教育的动力, 对孩子实行 “不管”、 “不问”、 “不出现”的原则, 除了必要的生活费用, 很少关心孩子; 有些家长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情况不能以客观的心 情对待,甚至有个别家长到学校大吵大闹,合作更无从谈起。(2)学校方面认识的不足。“家校合作”的前提是基于家 庭和学校两方面处于平等位置的认识而开展的活动, 一些学校未 能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缺乏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单 方面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 开家长会成为学校单向传递

8、信息的工 具,也成为学校、班主任的控诉会,导致一些家长消极对待此类 的活动。而组织召开一次家长会必然占据了学校老师的正常休息 时间, 需要付出一定的财力物力, 所以有些学校老师也认为少开 或不开家长会更好。此外,由于认识的不足,“家校合作”也往 往流于形式, 一些学校虽然成立了家长学校, 但有家长学校之名 却无家长学校之实。2具体操作方式存在不足( 1)真正的“合作”少, 解决问题的层面多。 “家校合作” 更加强调的是“合作”, 同时调动两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教育合 力,有效教育学生。 但目前存在的情况是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更多地发生在学生学习或思想出现异常之时, 家校合作还更多地 停留在“问

9、题解决式”的层面上, 只有“问题”出现才能触发家 长和教师的合作需求。 而且家长会一般都由学校提出, 很少有家 长主动提出要求召开家长会。(2)合作内容狭窄。“家校合作”中,教师和家长更多地 只关注学生在校的纪律表现和学习成绩, 较少谈及学生的性格特 点、兴趣爱好等。对于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长来说开 家长会就是一种心理的煎熬, 回家必然把满腔怒火转移到学生身 上。教师很少对家长给予教育方法上的引导, 家长也较少关注学 校的发展、办学模式、教育特点、教学计划等。(3)合作形式单一。目前的“家校合作”更多地保留了传 统的“开家长会”形式, “开家长会”成为学校与家庭沟通交流 的主要依托。此

10、外,学校还发放一些书面通知、打电话等方式也 是较常使用的方法。(4)合作频率低。由于学校教学任务繁重,家长工作繁忙, 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市等客观原因。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学校召 开家长会的频率一般为每学期一到两次, 有些学校甚至是一年只 召开一次或两年只召开一次。 由于开家长会次数较少, 往往累积 了大量问题需要解决, 导致每次开家长会时间都比较紧张, 领导 讲话占据了大部分时间, 而老师与家长的深入沟通时间较少, 让 家长与老师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三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1历史原因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学校为主体的单一教育模式, 学校在学 生的教育方面承担主要的教育任务。 大部分家长认为正是由于自

11、 身缺乏专业的教育知识和能力才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专业人 员教师的教育。因此,家长一般不直接参与学校教育活动, 只是配合学校老师的要求起监管作用, 对于“家校合作”不以为 然。学校也认为只要在学校管好学生就尽到教育责任, 对于学生 在家庭中父母如何教育持以一概不参与、 不介入态度。 传统的观 念和习惯影响和制约了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和合作, 削弱了家庭与 学校的教育功能的发挥, 导致“合作”不能真正展开, 内容简单、 形式单一等问题。2现实原因(1)家庭的原因。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 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存压力。 更多的家庭忙于谋求更高的 经济利益, 获取多的生活资源。 为了事业或生

12、计家长无暇花费更 多的时间在孩子身上, 虽然当代的家长较之以前更加重视对孩子 的教育和投资,但更多的是加强了对孩子各种技能的实践和培 训,真正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少之又少,孩子则成为学习的工具, 而并非是以自身意愿而学习的。 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好成 绩好,不需要“家校合作” , 一些家长认为“家校合作”除了加 重家长的负担,也是学校在故意推卸教育责任。此外,由于学校 离家庭较远的缘故, 也让家长疲于应付学校的各种活动。 家长的 积极性不能被调动起来, 潜能未被挖掘, 真正的“家校合作”便 很难展开。(2)学校的原因。教学是每个学校的首要的也是主要的任 务,教师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教学第

13、一线上。 “家校合 作”活动的开展, 必然也会影响一些教师的正常休息时间, 而一 些教师对召开家长会之类的活动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甚至产生厌 恶感。另外,“家校合作”活动大部分由学校牵头,学校必须投 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保障活动的正常开展, 而没有一定的活动经费 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学校的办学负担。(3)合作机制的缺失。“家校合作”的观念从提出到被理 解和接受,虽然有相当长的时间,但一直以来,“家校合作”更 多地成为了学校自觉自发的一种行为,家长往往是被动地参与。 合作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管理保障和资金保障, 未能形成一种 制度化的合作机制,活动内容缺乏计划性、渐进性、系统性和前 瞻性,这必然导致了

14、活动形式的单一、 合作的不平等和内容的简 单,未能真正实现家庭与学校共同发挥作用, 形成教育合力的效 果。四 解决“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对策。1提高认识,明确“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1)提高家长和学校对“家校合作”的认识,积极参与合 作。正确的观念才能引导正确的行动。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信 息时代带来的观念的日新月异,都要求传统的教育观念必须更 新,“家校合作”不仅仅是为了弥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足的 前提,更是为了应对现代社会急剧发展对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 解决“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首要方面, 就是加强家长和学校对 该问题的认识水平,必须让家长意识到教育不仅是学校的问题, 更关系到一个家庭和

15、一个社会的未来。 学校也应充分认识到家长 参与学校教育所蕴涵的巨大价值 , 积极主动地争取家长参与学校 把家校合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2)统一家庭与学校教育理念,保持“家校合作”教育合 力的连贯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的效果取 决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 学校的教 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可见, 只有当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环境, 给孩 子正确的教育, 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 一致、不协调,势必使孩子教育不连贯、不完整,教育效果大打 折扣。更有甚者,如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

16、互矛盾或发生冲突, 则教育的效能降到最低, 孩子在矛盾的教育中成长, 不可能形成 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2加强研究,探索“家校合作”的途径和方法 (1)进一步开展和完善“家长会”制度。“家长会”是家 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校应进一步开展和完善 “家长会”制度,学校应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参加的“家长参 与”实施小组, 在每学期开学前请家长代表共同讨论家长会的主 题和参与次数, 学校在开展家长活动时, 一定要先调查家长的需 求,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确立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目标,并对 参与过程做出评价。另外,应充分挖掘家长的优势和潜能,请一 些具备一定素质的家长会讲座, 交流教育孩子的

17、心得体会, 促进 家长间的相互学习。(2)建立和完善“家长学校”,培养家长主动参与学校教 育的信心和能力。首先,政府或教育部门应该给予“家长学校”一定的政策和 资金保障,如配备专职和兼职教师,定期免费为家长开课,讲授 一些心理学、教育学、教育艺术的相关知识。其次,学校可以组 织师资针对学生年龄心理特征、 如何有效学习、 就业指导等方面 的实际编写专门的家庭教育教材, 使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既有 理论知识又有生活实践。再次,不定期举办教育专题讲座,聘请 教育专家为家长做主题报告。另外,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进一步提高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沟通能力。(3)丰富“家校合作”内容,开拓“家校合作”形式。

18、在 “家校合作”内容上, 不应只局限于学生的成绩和纪律表现, 也 不应只局限于老师的教学工作,而是应该还包括孩子的性格爱 好、身心发展、职业展望等一系列内容,包括学校活动的一切方 面,比如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管理与建设,从校内活动到 校外活动,让家长把参与学校活动纳入自己的活动计划而不是穷于应付在“家校合作”形式上, 首先, 除了可以阶段性召开家长会 外,还可以实行家长开放日。 每学期或学年向家长开放一天或半 天,展示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 家长通过 听课、参与主题班会、 观摩学生活动与学校联欢等各种形式的活 动,了解学校、了解老师、了解学生,增进与彼此间的感情。其 次,

19、学校每月可以实行家长接待日制度, 学校可以建立“家长访 问中心”, 促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与交流, 在校内给家长和教师 提供一个见面和沟通的场所, 以满足部分家长与学校联系的个别 需要。最后,在信息网络时代, 除了传统的开家长会、 书面通知、 发信息、 打电话等为合作途径外, “家校合作”应充分利用网络 迅速便捷的特点,通过网络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3完善“家校合作”机制,适当下放教育权 (1)完善合作机制,使“家校合作”具体化、制度化。制 度的完善是“家校合作”真正开展的重要保障, 虽然我国在 义 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全国家长学校工作指导意 见、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等法 律文件以及一些全国或地方的教育政策法规中都规定了家长有 权利和职责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 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缺乏对学校 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具体操作细则规定, 也缺乏相应的标准、 评定 及必要的考核制度。因此,要完善“家校合作”机制,不仅要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