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半期试题_第1页
高三历史半期试题_第2页
高三历史半期试题_第3页
高三历史半期试题_第4页
高三历史半期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宜四中新高11级高三上期历史半期考试题命题人:文震宇 审题人:陈子龙一、单项选择题(共48分)1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对该记载理解最准确的是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2. 汉书文翁传:“文翁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史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2、。”上述材料表明 汉景帝时开始在蜀设郡 文翁从教育入手,来改变蜀郡落后状况 汉代蜀郡创立选官的新型制度 中央政府推广文翁管理官学的经验发展教育A B C D3. 古代某田令规定:“丁男、中男给一顷,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给农民 B国家不再收回其中百分之二十的世田 C法令意在缓和古代土地兼并现象 D该法令造成了地权与劳动者分离4. 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刘炫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

3、。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相权的不断加强 A B C D5. 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到达的“西域”;西游记中玄奘取经中的“西天”;明清时期介绍的泰西技术、泰西制度中的“泰西”,分别是图中的哪些地区?请你选出图中三地的代码: A. B. C. D.6 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上述材料反映了:A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 B科举取士促进社会重学风气形成C科举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

4、要途径 D唐宋时期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7.宋史志第一百一十四_职官一记载:居其官不知其职,十常八九。其官人受授之别,则 有官、有职、有差遣。故仕人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以差遣 要剧为责途,而不以阶、勋、爵邑有无为轻重。这一现象说明了:A.科举考试使官员剧增B.社会腐败现象严重C.行政效率降低 D.中央集权削弱8 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说明明代:A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B商业较繁荣但是缺乏竞争C上海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城镇 D政府已调整重农抑

5、商政策9据道光七年版(四川)南江县志棉布谣:乾隆时“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鬟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歌谣反映的社会现象不包括:A四川地区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 B四川地区纺织品远销江浙地区 C四川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很发达 D四川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10有学者认为:“被满州人征服的震惊,使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政治合法性的整个基础。最惊人和富有创造性的是类似于西欧人民的主权思想的生发。”下列各项,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天下为主,君为客”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A B C D11. 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

6、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A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反封建思想产生, 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12.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二、主观题(共52分)13.(22分)阅读下列材料

7、:材料一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云:“今日学者已不再以(研究历史与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为笑谈。晚近历史学家与气象学家之研究,明示气温、气压与雨量曾不断变化,一遇变化辄影响及于树木、河流、冰川、海拔,以及稻米、玉米、橄榄、葡萄,以及人畜之生长。”布罗代尔文明与资本主义材料二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通过研究中国五千年来气候之变化,指出中国16世纪后半叶趋于寒冷,至17世纪最冷。自天启六年(1626年)至崇祯十三年(1640年),气候益转严厉,自然灾害频繁。材料三明末各地灾情情况选登崇祯元年(1628年)自四月至七月不雨,八月恒雨,霜杀稼,冬大雨雪、木冰,岁大饥。陕西饥,延巩民相聚为盗崇祯五至七年京师饥,御史龚廷

8、献绘饥民图以进崇祯十三年(1640年)两京、山东、河南、山西、陕、浙旱蝗。河南北数千里,白骨纵横,民父子相食据明史等资料汇编材料四内城陷。帝(崇祯)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 明史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了布罗代尔怎样的史学观点?(3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自然环境变化对明朝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3)崇祯皇帝认为明朝灭亡与“天咎”相关,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政治观?(4分)(4)自然灾害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试结合明朝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说明自然灾害与明朝灭亡之间的关系

9、。(9分)14.(30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材料一 秦汉时期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出现了多种人才选拔方式,选官办法有四种:一是“纳赀(买官)”,二是“任子(高级官吏可保子弟一人为官)”,三是“察举”,四是“征辟”。最有意义和影响的是“察举”。刘邦建国后,奉行“打天下者坐天下”原则,任用跟随自己的旧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科目很多,都以“德行”为先、学问上则以“儒学”为主。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对策)办法。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令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可能。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

10、科举制度”,成为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材料二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刘炫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材料三 贞观初年,唐太宗亲自查看考进士的情况。发榜时,他带着几个内侍,来到端门前,见许多新考取的进士,排成长队,一个接一个地走了出来。唐太宗高兴的对身边内侍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意为,天下的人才全都落到我的手中了。 材料四 唐宋到明清时期,通过科举考试的官员出身、来源情况对比时期两宋明 清任任官前出身50%以上的进士来自平民43%的进士来自贫寒家庭左边饼状图为唐书所载830进士出身分布比例;右表为两宋、明清官员任官前的出身情况比例 请回答:(1)据材料,秦汉时期的“任子”与先秦时期哪种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