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侧面描写的方法来提高写作能力_第1页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侧面描写的方法来提高写作能力_第2页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侧面描写的方法来提高写作能力_第3页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侧面描写的方法来提高写作能力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侧面描写的方法来提高 写作能力侧面描写的特点是不直接描写文章对象, 而是描写由对象所 引起的反响, 或是描写和对象有关系的能够表现它的事物, 使读 者从这一些描写中产生联想和想象, 由此来认识所要描写的主要 对象。侧面描写也称为间接描写。写女子的美貌,她有“沉鱼落 雁之容, 闭月羞花之貌”, 说的是这位女子的美貌能使鱼和雁惊 得或“沉”或“落”, 使皎洁的月亮和美丽的鲜花也因自愧不如 而或“闭”或“羞”,这是用拟人手法写美丽女子所引起的反 响,但那女子究竟容貌如何,则全凭读者自由想象,这便是一种 侧面描写的方法。红楼梦 里的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美丽女子, 贾府下人兴儿向尤

2、二姐说起林薛二人: “这两位姑娘都是美人一 般的呢,又都知书识字,或出门上车,或在院子里遇见,我们连 气儿也不敢出。 ”当被问到为什么不敢出气时, 他的回答是“是 怕气儿出的大了, 吹倒了林姑娘; 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 ” 这是从兴儿的语言中写林、薛姑娘。试想,呼吸的气儿竟会吹倒 林姑娘,她该是多么的娇弱;呼吸的气儿又会吹化了薛姑娘,她 的肌肤该是多么的细嫩。 像这样运用对话, 写他人的感受来表现 描写对象,也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乐府双璧的陌上桑, 描写一位名叫秦罗敷的佳人,“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 见罗敷,脱帽着 ?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这几句描写,自然不是为了表现“行

3、者”、“少年”等,而是从对他们神情态度的描写上来表现罗敷的漂亮, 这又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 是 由描写对象所引起的旁观者的反响上来进行描写的。侧面描写能够引起联想,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文章的容量因而增大,文章 也能因此而显得富于变化。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 侧面描写的方法和妙处,要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多作多向思维, 从多方面作观察,从多方面挑选可以用来进行描写的材料,从多方面构想表现描写对象的方法, 加强学生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 训练,让学生逐步学会作一些侧面描写, 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大有益处。林嗣环的口技,以准确笔触描述各种声音,再现了口技 艺术家的表演情况和高超技艺外, 还恰

4、当地运用了侧面描写的衬 托方法,表现了口技艺术家的技艺高超。 其一是道具的侧面描写, 文章的首段和末段,前后呼应地写出表演者凭借进行表演的道 具,只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连续运用四个“一” 字,渲染出了道具的简单;间隔反复地写出“一桌、 一椅、一扇、 一抚尺而已”, 从而表明表演当中所发出的万千声响,都来自 于简单道具和口,别无它物。所再现的日常家庭生活背景和紧张 失火救火场面,并未凭借什么外物,完全出自表演者的一张口, 衬托除了口技艺术家技艺的高超。其二是听众反应的侧面描写, 作者写听众的反应更有独到之处。他不只是写听众对表演称绝叫 好,而且具体描写了听众在聆听表演过程中的动作

5、、神态、情绪的反应。全文的中心部分,则是正面写“善”。形象而逼真地描 述口技艺人精心模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所构成的三个场景,先正面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 再侧面描写听众的情绪变化。 这种正 面描摹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深化了文章主题。文中三次描 写听众的反应,采用侧面烘托,表现口技之“善”的作用,第一 个场景正面描写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的喧闹情景后,侧面描写 观众竟如此出神:“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 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唯恐有所遗漏,“微 笑”,表现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 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听众的激动神情毕

6、现纸上,这一传神之笔,虽是状写全场听众,而意在彼,在 于反衬与赞美艺人之技高超。 第二个场景正而写闹而复静的情景 后侧面描写听众的情绪,”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 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渐渐”的意思, 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 说明听众随表演内容 而变化的心态,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难以自持。再一次 表现口技的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和艺术感染力。第三个场景正面写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后侧面描写听众异常激动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 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使听 众仿佛置身于火场,不禁以

7、假为真,完全进入口技表演所营造的 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 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景,使读者感到口 技表演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 这一侧面描写,不能不让读 者为之拍案叫绝。南宋作家周密的观潮一文,突出表现了钱塘江潮摄魂夺 魄的壮美景观,笔墨酣畅,气势宏大,匠心独运,作者以正面描 写(第一段)和侧面描写(第二、三、四段)的手法,从大处落 墨小处渲染,极耳目之所及,着力刻画了涨潮、水战、弄潮、观 潮四个场面。第二部分,写教阅水军演兵习武之情景,以“分列” 之形,突“分合”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 履平地”,神态各具,出神入化,场面变幻摄人魂魄,作者看似 写水军健儿的勇敢,实则是对钱塘

8、江水涨船高的暗托; 第三部分, 写“吴儿”弄潮的神勇,“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鲸波”写弄潮儿的矫健,抓住富于特征和表现力的情态, 作传神 的刻画,一气如注,目不暇接,旗尾不湿,技高至极,作者看似 对弄潮儿本领高妙称颂赞叹,实则表现钱塘江巨浪滔天的大潮; 第四部分写江岸观潮胜况,“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 车马塞途”,“十余里”,逶迤而去,路途长显出观潮胜,行文至此,作者犹觉不足以尽意,看棚之内,席地不闲,插足不得, 作者泼墨在饮食看棚上,运意却在人潮上,江心江岸,江潮人潮, 连成一片,而作者写观潮之胜又非目的,而实以人潮赞海潮,以 此反衬出江潮之美。如果江潮不壮美,怎能吸引如此多的观众 呢?这实在是兴发此而意在彼的精妙笔墨。 作者在本文大量运用 侧面描写,对比和映衬相间,水军操演映衬白浪滔天;弄潮儿本 领高映衬波翻浪滚;观潮盛况映衬出江潮壮伟。通过映衬,作者 所要描写的事物更加惹眼,一切视突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