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论文弹性退休制度论文:提高我国退休年龄思考_第1页
人口老龄化论文弹性退休制度论文:提高我国退休年龄思考_第2页
人口老龄化论文弹性退休制度论文:提高我国退休年龄思考_第3页
人口老龄化论文弹性退休制度论文:提高我国退休年龄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人口老龄化论文弹性退休制度论文:提高我国退休年龄思考摘 要: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提出了现行退休制度的弊端,研究了延长退休年龄的原因并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调整退休年龄的实施方案,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并给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退休年龄;弹性退休制度1 有关退休年龄的研究背景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龄化给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但是我国的退休制度是19世纪50年代制定的,而今却给国家如何应对老龄化提出了挑战。因此,社会各界学者纷纷提出延迟我国法定退休年龄这一议题。李珍认为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规定的退休年龄在当时是合理的,当时中国人口的

2、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40岁,女性为42.3岁。但是到200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和女性分别增长到69.0岁和72.4岁,今天仍沿用以前的退休年龄,则显得不合适了。符齐华认为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加大了老年赡养比,开支更多的退休金,增大养老保险所面临的风险,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冲击,所以应该延迟退休。以往的文献从人口预期寿命、养老金支付压力、企业竞争力、生命周期理论等角度论述了延迟退休年龄的合理性。许多专家建议政府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状况,逐步调整退休年龄,并提出了不同的退休年龄的调整方案。笔者认为,提高退休年龄已是大势所趋,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合理化的提高退休年龄的方案,弹性退休年龄的提出无疑是一个良

3、好的选择。2 延长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2.1 延长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1)现行退休政策的弊端:现行退休制度导致退休年龄;低龄化男女职工退休年龄不一,导致各方面的不平等;法定退休年龄缺乏弹性;对养老金产生不利影响。(2)调整退休年龄的原因:延长退休年龄是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的重要措施之一;提高退休年龄可以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推迟退休年龄是降低老年抚养比的迫切需求。2.2 延长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为延长退休年龄提供了生理上的保证;劳动力市场不均衡,脑力劳动不断增加,在某些行业内提高退休年龄是具有可行性的;中国的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高学历群体的初始劳动年龄推后

4、的现状,为中国推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提供有力论据;国外提高退休年龄的改革为我国延长退休年龄提供经验。3 关于提高退休年龄的实施方案3.1 弹性退休制度对于提高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讨论纷争,学术界表述不一,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弹性退休制度是延长退休年龄的可行方案。弹性退休制度指允许劳动者在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具有某种弹性的较为灵活的退休制度。(1)弹性退休年龄是指劳动者在达到或满足法定年龄前后允许有一定的浮动期间,在一定范围和幅度内,适应不同收入背景条件下劳动者的不同退休决策需求,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做出选择。(2)弹性退休方式是指允许劳动者在退休方式上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劳动者可以在达到

5、法定退休年龄前后,由部分退休、部分工作的弹性退休方式逐步过渡到完全退休。(3)弹性退休收入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弹性制度的贯彻执行,如果提倡延长退休,那么同时退休收入具有增加的弹性,有利于提高退休年龄政策的实施;反之亦然。3.2 实施弹性退休制度的具体措施(1)立法内容的保障及政府政策的支持。国家对有关弹性退休制度的规定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并且政府各部门出台响应的政策贯彻执行立法内容。确定弹性区间,退休年龄具有灵活性,员工可以根据自身工作性质以及身体状况做出选择。女性在55周岁至65周岁之间,男性在60周岁至65周岁之间,可以在任何时间提出退休的要求,任何企业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员工享有此项

6、权利。在未来时间里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实现男女同龄退休。(2)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提高退休年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实施弹性退休制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许多困难。奖励参与制度的人是十分有效的,如延迟退休一个月,养老金相应增加。同时监督企业与员工是否存在提前退休的现象,一经查到将会受到惩罚。有利于保证弹性退休制度的顺利执行,同时减少提前退休。(3)社会保障制度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将社会福利、待遇享受分别与退休年龄、缴费相挂钩。若依法定退休年龄,女55周岁,男60周岁领取福利水平的100%,如果提前退休则只能领取低于100%的福利,延迟退休者可以获得高于100%的福利。不断完善个人账户养老基金所有制,加快进行个人账户基金的资本化管理运营及监督。(4)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