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 rfid关键性技术研究 院系名称: 国际高等技术学院 专业班级: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0904 学生姓名: 赵远 学 号: 200938930422 指导教师: 韩琳 教师职称: 讲师 2012年 3 月 10 日文 献 综 述一、引言进入21世纪,人类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使得我们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充分处理和传递得以实现。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出现和发展为计算机处理系统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方法和手段。该技术是一种基于射频原理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可以对静止的和移动的目标进行自动识别,并且高效的捕捉到
2、目标信息数据。作为一项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rfid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军事等众多领域,在生产管理与控制、交通管理与控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防伪与安全控制等众多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并提升了现代制造与服务业、商业物流业、军事国防、医药卫生、邮政、煤炭等诸多领域的效率和效益。通过同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其最终将形成一个无所不在的传感器互联网络,由此我们不难推测出射频技术将会成为21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技术,非常值得深究和探讨。二、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自动识别方法在许多服务领域、在货物销售与后勤分配方面、在商业部门、在生产企业和材料流通领域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推广。自动识
3、别方法的任务和目的是提供关于个人、动物、货物和商品的信息。几年前,条形码纸带在识别系统领域引起了一场革命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今天,这种条形码纸带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己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条形码虽然很便宜,但它的不足之处是存储能力小以及不能改写。一种技术上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将数据存储在。块硅芯片里。在日常牛活中,具有触点排的ic卡(电话lc卡、银行卡等)是电子数据载体的最普遍的结构。然而,对ic卡来说,存许多情况下,机械触点的接通是不可靠的。数据载体与一个所属的读写器之间的数据进行非接触传输将灵活得多。电子数据载体工作时所需要的能量通过读写器非接触地传输来获取。根据使用的能量和数据传输方法,我们把
4、非接触的识别系统称作射频识别系统(rfidradjo frcquencyidentification)。近年来,非接触识别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跨学科的专业领域。这个专业领域与任何传统学科都不相同。它将大量来自完全不同专业领域的技术综合到一起:如高频技术、电磁兼容性、半导体技术、数据保护和密码学、电信、制造技术和许多专业应用领域。三、rfid技术简介 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常见的rfid系统由标签、读写器和中央信息处理系统组成。它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并获取数据,整个过程无须人工
5、干预。rfid技术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防水、防磁、耐高温、无机械磨损、寿命长、读取距离远、数据可以加密、存储容量大、信息更改自如等。rfi技术的工作原理其实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范围内,接收读写器发出的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激活标签内部电路,发送存储在芯片中的信息数据(无源标签),或者主动发送特定频率的信号(有源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rfid系统至少包含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两部分。电子标签是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载体,电子标签由标
6、签天线和标签专用芯片组成。依据电子标签供电方式的不同,电子标签可以分为有源电子标签(active tag)、无源电子标签(passive tag)和半无源电子标签(semipassive tag)。有源电子标签内装有电池,无源射频标签没有内装电池,半无源电子标签(semipassive tag)部分依靠电池工作。 电子标签依据频率的不同可分为低频电子标签、高频电子标签、超高频电子标签和微波电子标签。依据封装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信用卡标签、线形标签、纸状标签、玻璃管标签、圆形标签及特殊用途的异形标签等。 rfid阅读器(读写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
7、读出或写入操作。典型的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阅读器天线。 四、rfid发展历程rfid技术发展的历程表。在20世纪中,无线电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最重要的成就之一。rfid技术的发展可按10年期划分如下: 1941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rfid技术,1948年奠定了rfid技术的理论基础。 19511960年。早期rfid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19611970年。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11980年。rfid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rfid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
8、rfid应用。 19811990年。rfid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 19912000年。rfid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rfid产品得到广泛采用,rfid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1今。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rfid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 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 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rfid正在成为现实。五、rfid应用分析rfid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 1、物流:物流过程中的
9、货物追踪,信息自动采集,仓储应用,港口应用,邮政,快 递 2、零售:商品的销售数据实时统计,补货,防盗 3、制造业: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质量追踪,自动化生产 4、服装业:自动化生产,仓储管理,品牌管理,单品管理,渠道管理 5、医疗:医疗器械管理,病人身份识别,婴儿防盗 6、身份识别:电子护照,身份证,学生证等各种电子证件。 7、防伪:贵重物品(烟,酒,药品)的防伪,票证的防伪等 8、资产管理:各类资产(贵重的或数量大相似性高的或危险品等) 9、交通:高速不停车,出租车管理,公交车枢纽管理,铁路机车 识别等 10、食品: 水果,蔬菜,生鲜,食品等保鲜度管理 11、动物识别: 训养动物,畜牧牲口,
10、宠物等识别管理 12、图书馆: 书店,图书馆,出版社等应用 13、汽车: 制造,防盗,定位,车钥匙 14、航空: 制造,旅客机票,行李包裹追踪 15、军事: 弹药,枪支,物资,人员,卡车等识别与追踪 16、其它六、参考文献1.robert a.gardenghi baltimore solid-state high 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 19682.李锦涛.郭俊波.罗海勇.曹岗.冯波.陈益强 射频识别(rfid)技术及应用m 2004(11)4.王新梅.肖国镇 纠错码原理与方法r 20015.潘新民 计算机通信技术m 20026.曹志刚.钱亚生 现代通信原理m. 19927.罗伟雄.韩力.原东昌.丁志杰 通信原理与电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数学密卷试题及答案
- 软件设计师考试经验分享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件设计师考试资讯获取途径试题及答案
- 全面覆盖网络管理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设备采购合同简化版范本
- 车站安保措施与乘客安全管理计划
- 班级尊重与包容氛围的构建计划
- 国际法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分析试题及答案
- 员工上班的现评语
- 行政管理考试前的复习计划:试题及答案
- GB 4793-2024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终结性考核论文大作业参考答案
- DB35T 2032-2021 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
- 《证券投资学》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4节 问题解决策略:直观分析
- DLT5196-2016 火力发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设计规程
- DL∕ T 802.3-2007 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 第3部分:氯化聚氯乙烯及硬聚氯乙烯塑料电缆导管
- 穿越时空的音乐鉴赏之旅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CJT 511-2017 铸铁检查井盖
- 活动执行实施合同范本
- 24春国开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实训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