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段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过渡段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过渡段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过渡段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过渡段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过河钢筲沉管施工 swwr集团有限公司 方安路基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专项施工 中国如 编帝U: 审核: 批准: 日期: 13 过河钢筲沉管施工 目录 1. 编制依据1 2. 工程概况1 3. 适用范围3 4. 资源配置3 4.1人员配置3 4.2填料来源4 4.3机械配置4 5过渡段采用形式4 5.1隧路过渡段4 5.2桥路过渡段5 5.3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6 6. 施工参数8 7. 施工方案8 7.1现场准备8 7.2材料实验8 7.3施工放样8 7.4 基底处理9 7.5搅拌运输9 7.6过渡段平整9 7.7碾压9 7.8监控锻测9 8. 质疑控制措施10 劳动主体控制10 13 过河钢

2、簣沉管喷工 8.2工程工艺控制10 (8)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施工图第四篇路基 (9)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 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2工程概况 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FPZQ-4标位于平潭县境内,其中三分部施工范 围:DK76+901.095DK88+099.55,正线全长11.2km,管段内有隧道1道, 桥梁2座,框架涵9座,框架桥23座。我分部路基过渡段有多种形式,有 隧路过渡段、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过渡段主要形式及 工程数量见下表lo 表1过渡段主要形式及工程数量 序号 里程及位置 类型 填筑材料 1 苏澳隧道 隧道+路堑过渡 段 级配碎石

3、+3%水泥 2 DK78+950框架涵两侧 路堤+横向结构 物 级配碎石 3 DK79+048框架涵两侧 路堤+横向结构 物 4 DK79+210框架小桥两侧 路堤+横向结构 物 5 DK79+361.8框架涵两侧 路堤+横向结构 物 6 DK79+590平原桥福州台 路堤+桥台过渡 段 级配碎石+3%水泥 7 平原桥平潭台DK80+615.74 路堤+桥台过渡 段 级配碎石+3%水泥 8 DK81+190框架涵两侧 路堤+横向结构 级配碎石 13 过河钢筲沉管施工 9 DK81+391框架涵两侧 物 10 DK81+854.9框架涵两侧 11 DK82+167.5框架小桥两侧 12 DK82

4、+671框架中桥两侧 13 DK82+865洋中桥福州台 路堤+桥台过渡 段 级配碎石+3%水泥 14 洋中桥平潭台DK84+662.68 路堤+桥台过渡 段 级配碎石+3%水泥 15 DK85+383.7框架桥两侧 路堤+横向结构 物 级配碎石 16 DK85+550框架桥两侧 17 DK85+570框架涵两侧 18 DK86+446.5框架桥两侧 路堤+桥台过渡 段 级配碎石+3%水泥 19 DK86+920.21框架涵两侧 路堤+横向结构 物 级配碎石 20 DK87+261框架桥两侧 路堤+桥台过渡 段 级配碎石+3%水泥 21 DK87+436框架涵两侧 路堤+横向结构 物 级配碎石

5、 22 DK87+455框架桥两侧 路堤+桥台过渡 段 级配碎石+3%水泥 23 DK87+975框架桥两侧 路堤+桥台过渡 段 级配碎石+3%水泥 24 DK88+166.7框架桥两侧 路堤+桥台过渡 段 级配碎石+3%水泥 25 DK88+210框架桥两侧 路堤+桥台过渡 段 级配碎石+3%水泥 26 DK88+481框架桥两侧 路堤+桥台过渡 段 级配碎仃+3%水泥 27 DK88+676框架桥两侧 路堤+桥台过渡 段 级配碎仃+3%水泥 3.适用范围 此方案适用于福平铁路FPZQ-4标三分部,里程DK76+901.095 DK88+099.55管段线下所有的过渡段填筑施工。 4、资源配

6、置 4.1人员配置 主要管理人员配备表 13 过河钢筲沉管施工 姓 名 职务 职责 许宏伟 分部项目经理 对施工质量进度安全负总责 陈 光 分部项目总工 技术总负责人 夏明干 副经理兼安全检察 对现场施工组织协调负责 石常康 丄程部长 现场组织工作 曹浩军 物资部部长 负责调配施工机械并保证良好 运转 咼 星 试验室主任 试验负责人 豆永春 安质部长 安质负责人 周 木 测量队长 负责现场施工测量 王 晶 路基工程师 施工现场技术协助、指导 左润胜 架子一队队长 负责施工总体安排 陈继府 一队技术主管 负责施匸过程中技术控制 施工作业人员配备表 施工人 员 人 数 作业内容 挖掘机 司机 2

7、负责将填料装入自卸车内 压路机 司机 1 负责填料的碾压 自卸车 司机 5 负责将填料运输至施工现场 洒水车 司机 1 负责填料洒水及便道洒水 辅助人 1 负责施工现场观测桩埋设、协助试验人员检测压实度,操作 员 3 小型打夯机,修整边坡、路基面 4.2填料来源 原材料来源于我分部燎原山挖方段及狼山取土场,所开挖岀的土 石方经山下芦洋碎石场、狼山碎石场破碎、解小而成,加工的填料经试验 室检验合格后用于过渡段填筑。 13 过河钢筲沉管施工 4.3机械配置 名称 单位 数量 型号 挖掘机 台 2 CAT330、 323 压路机 2 / 振动打夯机 台 1 / 自卸车 辆 5 陕汽奥龙 级取淬石 I

8、SI 级醉石樓3刚泥 I X ap 土际全風伐 亦翩化岩石烙堑 Hr O CJ 隧路过渡段纵向示意图 洒水车 辆 1 / 5 过渡段釆用形式 5.1隧路过渡段 当隧道与土质、全风化及强风化岩石路堑连接时,在路堑基床范 围内设置过渡段。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基床底层采用水泥稳定级 配碎石(掺3%水泥)过渡,厚度可采用由2m阶梯式渐变至0.6m,也可根 据隧道和路堑的长短和地质条件,以及隧道的仰拱具体条件确定。单侧最 小长度不小于20m o 隧路过渡段示意图见下图1。 5.2桥路过渡段 (1)路堤与桥台连接处应设置倒梯形桥路过渡段,长度:L=n(H-hl) +A (n为过渡段纵坡坡率,n22;

9、 H为台尾路堤填高,hl为基床表层厚度; A为过渡段常数,取5m)o (2)桥路过渡段路堤基床表层填料与压实标准应与相邻基床表层 相同,表层以下可用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K30N 150MPa/m 和孔隙率 n28%。 (3)过渡段桥台后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或碎石分层填筑压实,并 做好排水。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 (4)在软土地基上,可在台后设置钢筋混凝土搭板,搭板长度一 般与路堤高度相同。 (5)过渡段应与其相连的路基按一体同时施工。 (6)在台背不易碾压的2m范围内应掺3%的水泥。 13 过河钢筲沉管施工 桥路过渡段示意图见下图2。 I 902一 级配碎石

10、掺3%水泥、 “鼻200 5.3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1)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结构物,上部有填土) 连接处应设置正或倒梯形过渡段,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分层填筑(注意与 过渡段后部路基填料的衔接过渡),材质及压实标准需满足有关要求。 (2)路堤路基而距横向结构物顶的垂直高度小于等于1.5m时, 基床表层及表层以下至涵顶填级配碎石(见图a);大于1.5m时,涵顶以 上不作特殊处理(见图b)。 (3)当涵洞轴线与线路中线斜交时,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斜交三角 形部分,然后按要求设置过渡段,使级配碎石与路堤填料间接触而与线路 走向正交。 (4)过渡段路基填筑前,应充分压实,距边墙较近时采用小

11、型振 动碾压机碾压密实。 (5)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堤同时施工,按大致相同的高度 进行分层填筑、分层碾压。 (6)涵路过渡段的填筑必须待涵洞等结构物的混凝土或砌体砂浆 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地基加固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方能施工。 (7)长度:当结构物顶距路基面L=a+ (H-0.6) Xn;当 结构物顶距路基面L=a+h2Xn; (a为常数,a=2m; H为填高,h2 为结构物距地面高度;n为坡率2)。 13 过河钢筲沉管施工 路堤与橫向结构物连按处过渡段(结构物顶距路基面v 15m)设置示意图(皤 L【I基床表层? / / 基床底层V 级配碎石亠产 加产基床以下路握 填健廉土或碎石 j 路堤与横

12、向结构物连接处过渡段(结构物顶距路基面兴1湎)设置示意图 個匕) 6 施工参数 路基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参数表 填筑试验项 II 路基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 机械配置情 况 挖掘机2台、压路机1台、振动打夯机1台、自卸车5辆、洒 水车1辆 人员配置情 况 施工队长1人、技术主管1人、技术员1人、试验人员1人、 测量人员1人、各种机械司机10人、辅助人员13人。 含水量 7% 13 过河钢筲沉管施工 松铺厚度 20cm (振动打夯机)、35cm (压路机) 爪实厲度 18cm (振动打夯机)、30cm (压路机) 满足压实质 量要求的碾压组 合及行车速度 压路机碾压组合:静一弱一强一静,共4遍;行

13、车速度:W4km/h 7 施工方案 7.1现场准备 (1)从己复测后并被批准可使用的导线点和水准点上,利用全站 仪在碎石垫层路基上放出路基中桩和边桩,并测量出中桩、边桩位置、高 程控制桩。边桩位置按照设计值加宽0.5m布设。 (2)做好复测和放样记录,并整理好这些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认可。 (3)该路段排水沟挖在路基两侧,并保证路基排水沟畅通。 72材料实验 涵路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分部试验室与试验监理联合对填料进 行取样,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颗粒密度、颗粒分 析、黏土团、其他朵质含量等试验。 7.3施工放样 回填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测量队根据设计的过渡段填筑大样图计 算出过渡

14、段坡脚线,放出过渡段填料的填筑区域线。 7.4基底处理 过渡段施工前,按设计做好纵向和横向排水,并清除表而腐植土、 种植土、结构物施工时产生的垃圾等,所有清表杂土外运至弃土场。对基 底进行平整,使基底自路基中线向两侧不小于2%的横向排水坡。 7.5搅拌运输 (1)级配碎石采用搅拌站集中拌和,根据试验室的参数进行拌和。 (2)运输设备采用自卸汽车运输。 7.6过渡段平整 卸料完毕,采用人工进行平整,确保填料均匀、平整。在结构物 壁用红油漆标出每层松铺厚度控制线,在结构物2m范围内松铺厚度按每 层20cm以严格控制松铺厚度,结构物2m范围外按压实厚度30cm进行控 制。 7.7碾压 摊铺整平后开始

15、碾压,涵路过渡段采用两台压路机在涵洞两侧对 称进行碾压施工。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 轮迹重叠的原则,采取从两侧向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碾压行驶 速度开始时用慢速(宜为2-3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各区段交接处 13 过河钢筲沉管施工 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轮迹重叠不 小于0.4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0m,以保证无漏压,确保碾压 的均匀性。靠近结构物的部位在纵向碾压后改为平行结构物背壁而进行横 向碾压。在结构物2m范围内采用小型振动夯机配合人工进行夯实。 7.8监控量测 基地沉降监测:距离涵洞等结构物l

16、m处、过渡段与路基交界处 各设一个监测断而。路堤填筑前,与路堤中心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过渡段 范围在地基位置沿线路方向斜向对角线可选择布设剖面沉降管,设置水准 观测点。 过渡段用碎石级配范围表 配编 号 通过筛孔重量百分率 1 0 40 0 2 5 20 1 0 5 2.5 0.5 0. 075 1 00 95 200 60 90 30 65 20 50 20 30 2 10 根据新建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4)8号,其中2.6节过渡段规定:级配碎石填筑时应保证桥台、 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其压实质量应采用双指标控制,地基系数大于 等于150MPa/m

17、,孔隙率小于28%。 8质量控制措施 建立三全控制措施,即全过程质量控制、全而质量控制、全员参 与控制。具体质量保证控制措施如下: 8.1劳动主体控制 包活所有参与工程各类人员的生产技能、文化素养、生理体能、 心理行为等方而的个体素质以及经过合理组织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的群体 素质。通过择优录用、加强思想教育及技能方面教育培训,合理组织、严 格考核,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使职工在施工过程中其潜在能力得到最 好的组合和充分的发挥,从而保证劳动主体在质量控制系统中发挥主体自 控作用。 8.2工程工艺控制 制订和采用先进合理可靠的施工工艺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 节,分部工程开工前,全面正确地分析工程特

18、征、技术关键及环境条件等 资料,明确质量目标、验收标准、控制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 计,制定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合理选用施工机械设备, 合理布置施工总平而图和各阶段施工平而图,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严格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编制施工方案,科学组织施 13 过河钢筲沉管施工 工。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落实情况,以确保 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8.3施工操作控制 施工操作者具有相应操作技能,特别是重点部位工程及专业性很 强的工种工程,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工种岗位的实践技能,做到考核合格 持证上岗。施工操作中,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

19、;所有 工序坚持样板制;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 户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按己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操 作者的落实情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挂牌制度,促进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 施工质量的意识。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 化,贯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法, 确保施工质量。 8.4施工设备控制 对施工所用设备根据工程需要从设备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及使用 操作要求等方而加以控制,对施工方案选用的机械等进行专项设计,在使 用前须经专业管理部门验收。 8.5施工环境控制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水文状况,气象变化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 以及施工现场的照明、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等劳动作业环境等内容,要消除 其对工程的影响主要采取预测预防的方法,对地质水文方而影响根据设计 要求采取降水排水加固等技术方案,对天气气象等方面在施工方案中制订 专项施工方案,如冬雨季及高温季节明确施匚措施,落实人员、器材等方 面各项准备以紧急应对。 8.6进度和质量关系的控制 在实施工程工区施工与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质与量的关系。生 产指标(任务)、进度(任务)完成后,必须检验质量是否合格。坚持好中 求快,好中求省,严格按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组织、指导施工。 9.安全及环水保施工措施 9.1安全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