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qus傻瓜教程2_第1页
abaqus傻瓜教程2_第2页
abaqus傻瓜教程2_第3页
abaqus傻瓜教程2_第4页
abaqus傻瓜教程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机实验2平面问题有限元解得收敛性1 实验目的和要求(1) 在abaqus软件中用有限元法探索整个梁上x,y的分布规律。(2) 计算梁底边中点正应力x的最大值;对单元网格逐步加密,把x的计算值与理论解对比,考察有限元解得收敛性。(3) 针对上述力学模型,对比三节点三角形平面单元和8节点四边形平面单元的求解精度。2 操作步骤2.1创建部件 启动abaqus/cae,进入module/part: (1)创建部件 点击,name:beam,modeling space:2d planar,approximate size:2000。 (2)梁平面应力模型 选择左侧工具栏中的绘图工具,绘制如图1所示矩

2、形框。如尺寸符合要求,点击屏幕下方的done,得到梁的平面应力模型。图1 绘制矩形框2.2创建材料和界面属性 module/property: (1)创建材料 点击,弹出create material对话框。 name:steel,点击mechanicalelasticityelastic。youngs modulus:210000, poissons ratio:0.3。 (2)创建界面属性 点击,弹出create section对话框,点击continue,保持默认参数不变(materia:steel;plane stress/strain thickness:1),点击ok。 (3)点击

3、图标,给部件赋予截面属性。2.3定义装配件 module/assembly: 点击,instance type默认参数为:independent(mesh on instance),点击ok。2.4设置分析步 module/step: (1)点击,弹出create step对话框中,name:pressure load,procedure type:general;选中ststic,general,点击continue。在弹出的edit step对话框中,保持各参数的默认值。 (2)点击窗口顶部工具栏中的保存模型,命名为xiti_beam。2.5定义边界条件和载荷 module/load: (

4、1)先将梁模型的左右两边界从中点分为两段。按住图标不放,从中选择。左单击平板左边界,然后左单击左边界的中点,中键确认。类似方法分割右边界。 (2)施加载荷 点击,types for selected step:pressure,其余参数保持默认值,点击continue。点击平板的上侧边界线,中键确认,弹出edit load对话框,设置magnitude:1,其余保持默认参数。 (3)定义简支梁的左边界条件 点击,弹出create boundary condition对话框,在name后面输入fix-left,types for selected step 选择displacement/rota

5、tion,点击continue,点击左边中点,点击鼠标中键弹出edit boundary condition对话框中,选中u1和u2,点击ok。 (4)定义简支梁右边界 再次点击,在name后面输入fix-right,点击continue。点击平板的右边中点,点击鼠标中键,选中u2,然后点击ok。视图中的模型如图2所示。图2 创建边界条件后的图形显示2.6划分网格 module/mesh: 在窗口顶部的环境栏中把object选项设为assembly。 (1)设置边上的种子 点击左侧工具栏中的,在弹出的对话框中approximate global size:50,点击ok确认。 (2)设置网格控

6、制参数 点击左侧工具区中的,弹出mesh controls对话框,将element type设为tri,techniques设为structured,点击ok。 (3)设置单元类型 点击左侧工具区中的,弹出element type对话框。将geometric order设为liner,其余参数保持默认值,看到对话框中提示当前单元类型为cps3,点击ok。 (4)划分网格 点击,窗口底部的提示区显示“ok to mesh the part instance?”,点击yes,得到如图3所示的网格。图3 三角形网格的生成2.7提交分析作业 module/job: (1)创建分析作业 点击,弹出cre

7、ate job对话框,点击continue,在name后面输入beam-cps3,点击continue,弹出edit job对话框,各参数保持默认值,点击ok。 (2)提交分析 在job manager对话框中点击submit。看到对话框中的status提示一次变为submitted,running和completed。点击此对话框中的results,自动竟入visualization模块。2.8后处理 (1)查看模型x方向应力(x) 主菜单resultsfield output,在弹出的对话框列表中选择s输出,component中选择s11。点击,显示出s11应力图(见图4)图4 x方向应力

8、云图 (2)查询底边中点x最大值 在主菜单中选择toolsquery,找出底边中部x的最大值(15.8446mpa)。参照通过x应力理论公式计算的应力值18.95mpa,参考本次计算有限元解得精度。 (3)绘出底线上各点x方向的应力曲线 (4)点击窗口顶部工具栏中的保存模型。2.9细化网格验证收敛性 (1)复制模型 回到mesh模块,在主菜单点击modelcopy modelmodel-1,在弹出copy model对话框中输入model-refine-1,点击ok。在主菜单中点击meshdelete instance mesh,提示栏中点击yes。然后主菜单中点击seedinstancesi

9、ze,将单元尺寸设为20。然后meshinstanceyes。其它步骤不变,在job模块中创建新的任务(beam-cps3-20),求解细化网格后的模型。并按2.8节中的后处理过程记录x和y数据。并考察x收敛于理论解得程度。单元尺寸20时x方向云图此时底边中部x的最大值为18.478mpa单元尺寸20时x方向的应力曲线 (2)重复(1),将单元尺寸变为10,记录计算结果,继续考察最大应力点x收敛于理论解得程度。单元尺寸10时x方向云图此时底边中部x的最大值为18.8778mpa单元尺寸10时x方向的应力曲线2.10高阶单元分析与收敛 参考2.6和2.9节,将单元尺寸分别改为100、50、20,

10、单元类型均设置为cps8,计算3次。对每一次计算,要求绘制x和y云图,query底边中点x最大值,并作记录,将该结果与2.8和2.9中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体会高精度有限元网格的精度和收敛性能。query模型中部从上至下y应力值。单元尺寸100时x方向云图此时底边中部x的最大值为18.94mpa单元尺寸100时y方向云图单元尺寸50时x方向云图此时底边中部x的最大值为18.9336mpa单元尺寸50时y方向云图单元尺寸20时x方向云图此时底边中部x的最大值为18.946mpa单元尺寸20时y方向云图3 实验内容分析:a)根据计算得到应力云图,分析本简支梁模型应力分布情况和规律,主要考察x和y。并

11、讨论y的有限元解与材料力学解的区别。分析: x主要分布在上下两边界上,上边受压,下边受拉,且应力由中间向两侧逐渐减小。y主要分布在左右两边中点受约束处,梁其余部分受y较小且差距不大。b)对照理论解,对最大应力点的x应力收敛过程进行分析,列出各次计算应力及其误差的表格,绘制误差-计算次数曲线,并进行分析说明。分析:单元类型单元尺寸xmax误差cps35015.8446mpa16.39%cps32018.478mpa2.49%cps31018.8778mpa0.38%cps810018.94mpa0.053%cps85018.9336mpa0.087%cps82018.946mpa0.021%三角形单元随着单元尺寸的减小,误差逐渐减小。而四边形单元的精度显然比三角形单元的精度高。随着四边形单元尺寸的减小,误差变化无明显规律,但总体上误差成减小趋势。c)对3节点三角形平面单元和8节点四边形平面单元的求解精度和收敛性进行对比分析。答:对于此梁结构,四边形单元的精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