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事业单位考试--林业常识介绍_第1页
林业事业单位考试--林业常识介绍_第2页
林业事业单位考试--林业常识介绍_第3页
林业事业单位考试--林业常识介绍_第4页
林业事业单位考试--林业常识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林业事业单位考试-林业常识介绍这是我从别人那里复制来的,觉得有用。,不属于我个人写的。1 林分调查森 林:以乔木为主的群落,是集生的乔木及共同作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气候等的总体林 分:根据森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临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林分调查因子:林分的起源、林相、树种组成、林分年龄、密度、立地质量、林木的大小(直径和树高)、蓄积量和出材量。林 班:是林场内具有永久性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小 班:小班是组织林业生产,开展森林经营的最小单位,也是伐区采伐调查设计和更新造林调查设计最基本单位。小 班调查:在小班范围内进行的测树因子、土壤植被、地形地

2、势等调查项目。标准地:用代表选样或随机、机械选样选取一定面积的林地作为调查样本,称为标准地。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苗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由于“森林病虫害”不能包括可对林业造成危害的杂草、软体动物、脊柱动物和其他植物,近年来改称为“林业有害生物”)。一 类调查:指国家森林资源清查,其原则是在短期内查清全国或省、自治区的森林资源数据变动消长情况,提供必要依据。二 类调查:指规划设计调查,其原则是使基层林业生产单位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其动态,分析检查经营效果,编制或修订经营方案,建立森林档案为制定规划和经营措施提供依据。三 类调查:是指伐区作业调查,其原

3、则是进一步查清某一作业区内的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生长状况、结构规律以确定采伐或抚育改造方式,采伐强度预计出材量以及更新措施,工艺设计和投资效益。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森林(包括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和枯立木林分)中,生长着的林木总材积(用立方米表示)。主要是指树干的材积。1.1 林分的起源(天然林和人工林或实生林和萌生林)(1) 天然林:由自然媒介的作用,树木种子落在林地上发芽生根长成树木,而由这些树木所形成的森林称作天然林。(2) 人工林:由人工直播造林、植苗或插条等造林方式生成树木,这些树木所形成的森林称着人工林。(3) 实生林:凡是由种子起源的林分称为实生林。(4) 萌生

4、林:当原有的林木被采伐或自然灾害破坏后,有些树种可以由根株上萌发或根蘖形成新林。1.2 林相或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所形成树冠层次。(单林层和复林层)林层的划分:(1) 各林层每公顷蓄积量小于30m2;(2) 相邻林层间林木平均高相差20%以上;(3) 各林层平均胸径在8cm以上;(4) 主林层郁闭度大于0.30,其他林层郁闭度大于0.20。1.3 树种组成 (1) 纯林: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量(株数)仍视为纯林。(2) 混交林:任何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量(株数)不到65%的乔木林地。(3) 树种组成系数:在混交林中,为表达

5、各树种在组成在林分中所占的成分,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量(或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通常用十分法来表示,如某一树种的蓄积量不足林分总蓄积的5%,但大于2%时,则在组成中用“+”号表示,若某一树种的蓄积量少于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表示。1.4 林地地类划分: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和辅助生产林地。(1) 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根据经营目标的不同分为五个林种、二十三个亚林种。(见附表二)。(2) 有林地: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0.20以上、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包括乔木林、红树林和竹林。a 乔木林:由乔木(含因人工栽培而矮化的)树种组成的

6、片林或林带。其中,乔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4m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m以上;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林带的带距8m时按片林调查。b 竹林:附着有胸径2cm以上的竹类植物的林地。(3) 疏林地:附着有乔木树种,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在0.10-0.19之间 的林地。(4) 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cm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目的或起防护作用,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其中,灌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2m;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

7、;两平行灌木林带的带距4m时按片状灌木林调查。(5) 未成林造林地:人工造林(包括植苗、穴播或条播、分殖造林)和飞播造林(包括模拟飞播)后不到成林年限,造林成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a 当年造林成活率85%以上或保存率80%(年均等降水量线400mm以下地区当年造林成活率为70%或保存率为65%)以上;b 成苗调查苗木3000株/hm2以上或飞播治沙成苗250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6)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储藏等设施用地。(7)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

8、的土地。(8) 生态 公益林: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种质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国家公益林(地)按照生态区位差异一般分为特殊和重点生态公益林(地),地方公益林(地)按照生态区位差异一般分为重点和一般生态公益林(地)。(9) 商品林:以生产木材、竹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10) 防护林:以发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11) 特种用途林:以保存物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用于国防、森林旅游和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经营目

9、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12)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或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13) 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以生产纸浆材及特殊工业用木质原料为主要目的,按照工程项目管理,采取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14) 速 生丰产林:通过使用良种壮苗和实施集约经营,缩短培育周期,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森林生长指标达到相应树种速生丰产林国家(行业)标准的森林。(15) 一 般用材林:其它以生产木材和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16) 薪炭林:以生产热能燃料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17) 经济林: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他副特产品为主要经营 目的的森林、林

10、木和灌木林。(18) 优势树种:在乔木林、疏林小班中,按蓄积量组成比重确定,蓄积量占总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组)为小班的优势树种(组)。未达到起测胸径的幼龄林、未成林造林地小班,按株数组成比例确定,株数占总株数最多的树种(组)为小班的优势树种(组)。(19) 先锋树种:能在荒山瘠薄地等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最先自然生长成林的树种。如马尾松、油松、枫香、沙棘等。(20) 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表 树 龄:树木自种子萌芽后生长的年数。由于树木生长缓慢,确定比较困难,因此不用年作单位,而以龄级为单位,慢生树种以20年一个龄级,中生树种以10年一个龄级,生长较快的5年一个龄级,生长很快的2-3年一个龄级。在

11、同一个龄级内的树种可以视为同龄林。龄 组:对林木生长发育时期的年龄分组。有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之分。(常见树种龄级划分见附表二)幼龄林:指林分完全郁闭前的时期。中龄林:林冠郁闭后至林分成熟前的时期。成熟林:林木在生物学及工艺方面都已进入成熟,直径生长已非常缓慢或基本停止。过熟林:自然稀疏已基本结束,林木生长停止,开始心腐,病虫害侵染,部分立木由于生理衰退而枯立腐朽,林分经济价值和有益效能开始不断下降。(21) 地貌的划分极高山:海拔5000m(含)以上的山地; 高山:海拔为3500-4999m的山地; 中山:海拔为1000-3499m的山地; 低山:海拔低于1000m的山地;

12、 丘陵:没有明显的脉络,坡度较缓和,且相对高差小于100m; 平原:平坦开阔,起伏很小。(22) 坡度 级为平坡 0-5度;级为缓坡 6-15度; 级为斜坡16-25度;级为陡坡26-35度;级为急坡36-45度;级为险坡46度以上(23) 坡向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及无九个方位确定坡向。(24) 坡 位 分脊、上、中、下、谷、平地六个坡位。(25) 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与相同林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 之比。(标准林地:某一树种在一定年龄、一定立地条件下最完善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占空间的林分)。(26) 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在实际工作中

13、,通常在林地中机械设置100个样点,在各样点处采用抬头垂直仰视的方法,判断该点是否被树冠覆盖,统计被覆盖的样点数量)。(27) 森 林覆盖率:是指全国或一个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它等于:(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得出的数称森林覆盖率。2 森林培育2.1 立地条件:是指造林地作用于森林植物的地形地势和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的综合。2.2 适地适树:就是要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使一定的营林地段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达到较好的生产水平。2.3 苗 木良 种:经选优或生物技术培育出的具有丰产、优质和高效的繁殖材料。母 树:供

14、采种的树叫做母树。很多母树生长在一起就叫做母树林。优良母树:指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林木个体。种 源:种子的出产地。种子园:是用有性法或无性法繁殖人工精选的个体或综合育种法培育的新品种的植株而建立起来的林木良种繁育场。采穗圃:对于容易扦插繁殖的树种,用被选优树的种条(插穗)建立的采穗圃,作为往后常年采穗造林之用,它相当于种子园,只不过种条代替了种子实生苗:通过林木种子繁殖而成的苗木。无性系苗:用母体的细胞或部分器官作为繁殖材料,繁殖而成的苗木。苗木分级:根据苗木的长势、株高、地径和根系对苗木进行分类。2.4 造林的方式(植苗造林、直播造林和飞播造林)植苗造林:栽植苗木使它生长成林的造林方法。初植密

15、度:也叫栽植密度。是指人工造林和迹地更新时单位面积上最初栽植的株数。直播造林:是将种子直接播于造林地上,使其发芽生长成林的一种造林方法。2.5 一般造林工序(1) 整地清理全面整地:全面翻耕整理造林地,彻底清除杂草、灌木。撩壕整地:又叫抽槽或沟带整地。是沿等高线从下而上开挖沟槽,把心土堆在下坡,筑成土梗的一种整地方式。带状整地:在所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生草带,以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的整地方式。块状整地:在种植点小块开垦,块与块的距离依造林的株行距而定。(2) 开穴 注意种植穴的大小、形状和株行距。 (3) 施肥回土 施基肥的种类、数量和回土量 施基肥 回土(4) 定植补植 定植时间、林木的配

16、置方式(块状配置、行状和簇状配置等)、定植技术规范和补植的要求。 (5) 抚育管理 除草的时间、程度,追肥的时间、数量和技术要求;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抚育坎草 挖追肥沟 施追肥2 林木的管护森林区划:为了便于森林调查和开展营林活动,按一定经营规模将林区划分成不同森林经营管理单位的工作。林 班: 一种永久性的林地区划,为便于经营管理,把林地划分为许多林班。因经营集约度的高低不同,林班的平均面积不一,由几十公顷到几百公顷不等。其界线或用人工伐开,或利用山脊、河流、道路等自然地形线而形成。用号码或地名命名。小 班: 是指在森林调查规划设计时将森林按不同的权属、土地类别、起源、森林类别、林种、优势树种

17、组、龄组、郁闭度等级、立地类型、经济林产期(经营集约度等级)和林业工程类别等划成不同的小区,每个小区称为小班。小班是森林区划的最小单位。总生长量:指树木自生长开始至调查时整个时间内的生长总量抚育采伐:根据森林生长和发育的规律,在不同龄期,伐除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更好地发挥其有益的效能。疏 伐:在林木向高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所进行的抚育方式。伐去过密的树木中品质较差的植株而保留较好的植株,以使林木形成良好的干形,并促进生长。生长伐:在林木生长最旺盛时期一直到主伐前一个龄级的阶段内所进行的抚育方式。目的是使林木得到更多营养空间以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卫生伐:为除去森林

18、中不健康的植株而进行的抚育方式。森林火险天气等级森林火险天气等级危险程度燃烧程度蔓延程度一没有危险不燃烧不蔓延二低度危险难燃烧难蔓延三中度危险能燃烧能蔓延四高度危险易燃烧易蔓延五极度危险极易燃烧极易蔓延森林灭火原则:实行“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实行保护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统筹兼顾,牺牲局部,保存全局的原则。要积极扑救,不要消极防守的原则。集中优势兵力作战的原则。捕捉有利战机的原则。 讲究经济效益的原则。森林火灾分类: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1公顷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不足100公顷的;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不足1000公顷的;特大森

19、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3 采伐年平均生长量:林木平均每年的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林木总蓄积量/生长年限。连年成长量: 林木当年的生长量,连年成长量=当年的林木蓄积量-上一年的林木蓄积量。经济成熟期: 年平均生长量或年平均经济价值达到最高的时期。数量成熟期: 林木蓄积量达到最大的时期。出材量与出材率:出材量是指实际采伐林分中生产的原条、原木、小规格材和薪材的数量。不包括枝桠、树皮、伐根等。出材率是指出材量与采伐蓄积量的比率。它是反映森林资源利用的重要指标,出材率高,表明林木资源利用好;反之,说明利用差。主 伐: 在成熟林中以取得木材收获为主要目的的采伐。更新采伐:在森林的有益

20、效能开始减退时所进行的一种采伐,这种采伐以不降低森林有益效能为前提,以保护防护效能和特种作用持续稳定的发挥。皆 伐: 整个林分一次伐除,通过人工植树或天然下种(自临近林分或伐倒的树木)达到更新目的。择 伐: 把林分中部分适合和应该采伐的林木进行采伐的方式,主要用于复层异龄林。渐 伐: 把成熟林分的林木在一个龄级期内分两次或数次伐除。 伐倒:剥皮(机械) 人工 造材附表一森林类别林种亚林种一、 生态公益林(地)(一)防护林11.水源涵养林12.水土保持林13.防风固沙林14.农田牧场防护林15.护岸林16.护路林17.其它防护林(二)特种用途林21.国防林22.实验林23.母树林24.环境保护林25.风景林26.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27.自然保护区林二、商品林(地)(三)用材林31.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32.速生丰产用材林33.一般用材林(四)薪炭林41.薪炭林(五)经济林51.果树林52.食用原料林53.林化工业原料林54.药用林55.其它经济林附表二 树种地区起源龄 组 划 分龄级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