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pdf

江苏省常州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2974896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3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1-05-25 上传人:扣*** IP属地:宁夏
6
积分
关 键 词:
江苏省 常州市 2021 届高三 语文 上学 期期 试题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江苏省,常州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试题
内容简介:
江苏省常州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1928年,在安阳发现了甲骨文和大量物质文化遗存,第一次毫无争议地证实了殷商历史的真实性,标志着现代中国考古学的诞生。1930年,安阳的工作因国内战争暂停之后,发掘队转移到山东龙山镇的城子崖。城子崖出土的黑陶与仰韶文化的彩陶截然不同,而和安阳后冈发现的直接叠压在商文化遗迹之下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比较相似。来自东部地区的龙山黑陶文化也因此被认为是独立于西部仰韶彩陶文化的另一个系统。当发现仰韶文化的时候,安特生决定在中国西北地区寻找文化向东传播的路线。基于在甘肃地区的发现,安特生建立起一个陶器文化序列,根据这个序列,仰韶文化晚于中国西部的齐家文化,由此延伸,结果使仰韶陶器起源于更加遥远的西方似乎成为可能。但是国共战争期间,夏鼐在参加中央研究院在西北地区的考古活动中发掘获得的地层证据显示,齐家文化实际上晚于仰韶文化。而河南陕县庙底沟的发掘是一个重要突破,考古学家发现了一组陶器组合,将之命名为庙底沟二期文化,代表从仰韶到龙山之间的过渡阶段。20世纪50年代早期,在河南郑州附近的二里岗首次发现了早于安阳殷墟的物质文化遗存。接着在郑州发现了属于二里岗时期的由城墙围绕的商代城址。规模巨大的夯土城圈和丰富的遗迹显示,这可能是一处早于安阳的商代都城。接下来由徐旭生领导的考古调查,在河南西部的偃师县,揭示出一个更早且规模巨大的二里头遗址,它被认为是早期王朝的一个都城。中国南方地区几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尤为重要。长江下游的河姆渡遗址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水稻栽培证据,碳14年代测定为与仰韶文化同一时期。河姆渡文化似乎被马家浜、崧泽和良渚等一系列新石器时代文化所继承,它们在该地区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文化系列。近几十年来,有数不清的考古发现。其中发现于湖南的八十垱遗址是中国最早带有城垣的聚落。在长江下游随葬大量玉器的独具特色的贵族墓葬,首先在崧泽文化出现。在接下来的良渚文化时期开始流行。制作玉器和建造大型坟墓方面反映出的高超的工艺水平,使得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良渚文化存在早期国家。长江上游的四川三星堆出现了埋葬大量青铜雕像的祭祀坑,这些雕像与真人一样大小或更大一些,揭示出一个与中原早期王朝同时且不为人知的拥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的王国。在东北地区,辽宁和内蒙古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可以追溯至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晚期尤其是以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大型公共建筑和贵族墓葬显示,该地区似乎在公元前3500前后就已经进入复杂社会。中国东部包括山东和江苏北部考古工作者在山东后李发现了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其后则伴随北辛、大汶口和龙山文化的出现,形成另外一个文化发展的区域传统。这个区域也被认为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国家水平的社会。伴随着区域考古学文化知识的增加,学者们有了强烈的意愿,要在考古资料和历史记录相结合的基础上重建文化史。中国普遍使用“五千年文明”一语概括中国历史,考古学家则致力于追溯其起源并展示这个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国家主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将这一努力推向顶峰。夏商周断代工程又催生了一系列研究项目,这就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使用多学科研究方法,该工程旨在早期王朝的溯源和最早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揭示。(摘编自刘莉、陈星灿中国考古学:过去、现在和未来)注:安特生: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1921年发掘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发现仰韶文化。后到甘肃、青海进行考古调查,发现遗址近50处。提出过中国文化西来说。材料二:文化谱系,就是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和演变传承。就是说一定时间居住在特定自然环境里的人们共同生活、密切交流,会形成共同习俗甚至语言,而血缘关系则应当是远古人类共同生活、形成社会的天然纽带。因此,理论上考古学文化和强调血缘认同的“族”就存在相互对应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建立了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考古学文化谱系,也建立了晚商以前各时期的族属谱系,以谱系对谱系,就如同两张网的对应,一旦基本吻合,那确定性就会高很多。如果对甲骨文、金文所包含的丰富的族属信息进行研究,大致确定晚商阶段的族属谱系,再前溯建立晚商以前较为详细的族属谱系,那就能和文化谱系进行更好的拟合,离勘破古史真相就会更近一步。近年分子生物学在考古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人类dna序列、y染色体、线粒体dna的分析,推断祖先的dna类型,建立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家族之间的遗传距离,建立晚商以前的基因谱系,不再只是一个梦想。要减小考古学和古史传说局部拟合的不确定性,文化巨变和中心聚落巨变这些关键点的确定至为重要。巨变的原因往往是大规模迁徙和大规模战争。以考古学文化上的重大变迁来证实传说中的重要战争或迁徙事件,由此确立若干基点,并进而探索其他细节,就有可能大致把握五帝时代中国古史的基本脉络。(摘编自韩建业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研究方法)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20世纪20年代在安阳的考古发现有力证实了关于商王朝的历史文献为信史,第一次通过考古证据证明了中国古代本土文化的存在。b. 龙山文化的发现动摇了从仰韶文化彩陶得出的中国文化起源于西方的推论,并证明中国文明源自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c. 中原地区的考古研究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文化发展脉络:仰韶龙山殷商,证明中原地区是中国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唯一中心。d.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目的就是要在把考古资料和历史记录相结合的基础上,将中国文明史向前追溯到五千年前。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夏鼐的考古结论推翻了仰韶文化西来说的理论,捍卫了中国文化起源于本土而非外来的信念。b. 由于河南偃师二里头的物质文化遗存早于安阳殷墟,不难推测该遗址应该是夏王朝的一个都城。c. 新石器时代的中原以外地区并非蛮荒之地,这意味着要重新考虑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单中心起源的观点。d. 文化、族属和基因谱系研究,文化和聚落巨变研究,是传说时代古史研究的重要方面,其成果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有重要意义。 3. 下列各项表述中,与材料二观点不符的一项是(3分)()a. 若从整理传说史料本身来说,史前考古资料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最可靠的参照系。b. 即便暂时出土不了晚商以前的文献,根据已有后世文献和考古学材料的对证,也还是有可能逐步推进传说时代考古研究的。c. 利用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等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对证,可以解决传说时代古史脉络问题。d. 传说时代古史的考古学研究需要跨学科融合,需要培养一批考古和古史兼通的人才。 4. 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影响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四个要素。(4分)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二)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在工地甫跃辉阿爸在县城干活,离学校不远,一路找过去,在楼下喊,阿爸,阿爸。不记得喊了几声,搅拌机的轰鸣声停歇了,阿爸从一栋盖到一半的红砖楼里走出来,听我说钱用光了,他从兜里翻出钱,一张一张捻出,递给我。不记得拿了多少钱,只记得阿爸转身,朝红砖楼里走去。搅拌机的轰鸣声复又响起,轰隆轰隆轰隆。这一年我读高一。再次和阿爸到建筑工地,我已经读大一。天不亮起床,打着呵欠,很快,困意全无,多少有些兴奋。我和阿爸在昏暗的院子边,洗脸,刷牙,各自推出单车,跨上去,叮铃叮铃打响车铃,拐出还在沉睡的村庄,朝大公路骑行。路两边的作物静默着,绿色还没从黑暗里剥离出来。说话间,来到镇上一处建筑工地。此时,太阳正慢慢拱出东山,照得西山顶一片红。不一会儿,建筑工地也一片红。散落的红砖,成堆的红砖,砌到一半的红砖墙,在朝暾的映照下,愈发显出红来。周边的水稻、玉米和山药藤,绿叶闪动着柔嫩的光。我摘下眼镜,擦一擦镜片,又戴上。那年我刚戴上眼镜,镜框比较松,稍微出汗,就会往下滑脱。我不时会下意识地伸手扶一下。阿爸在二楼砌墙。砌墙看上去很简单,抹一点儿沙灰,搁一块砖头,然后用瓦刀敲一敲。但真做起来,也是很需要技术的。建筑队可不敢把砌墙的重任交给我这戴眼镜的“书生”。那我负责什么呢?负责搬砖。从一楼搬到二楼,一块红砖重四五斤,每只畚箕里放不了几块。扁担压在肩头,汗水流了满头,走了才两趟,肩上的肉已是又酸又痛,汗水流到眼镜片上,前路一片模糊。和我一起挑砖的,是几个女人,三十岁到五十岁不等,她们一看就是干惯了这活的,粗手大脚,每趟挑的砖都比我的多,走得还比我轻快。她们纷纷拿我开玩笑,怎么大学生会来搬砖啊,戴着眼镜看不看得清路啊。她们说到眼镜时,眼镜似乎忽然意识到了我脸上的汗水,立时变得沉重,不可阻遏地往下滑。终于,在我歪头耸肩蹭脸上的汗水时,眼镜掉了,跳跃两下,落在脚后。此时,我正走在一段楼梯的中间。世界,瞬间起了一场大雾。已近中午,目之所见,只是一片耀眼的朦胧的光。我一时踌躇,乱糟糟的逼仄楼梯上,要放下担子,有可能砖头会滑脱,我便一手撑住墙,一手扶扁担,前脚立稳,后脚下伸,勾起眼镜,慢慢抬起,同时腾出扶扁担的手,探下去,终于,手和脚在空中成功会师。幸好眼镜没摔坏,擦一擦镜片,重新戴上,世界复归原位。没人看到我刚才的狼狈样。女人们见我许久才上来,又说了些什么,并没丝毫恶意,只是为了调剂无聊的劳作吧。但那时候我实在内向,只顾低头搬砖。她们便在自说自话里,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笑声。我在她们的笑声里,扔下砖头,逃也似的下了楼。楼边装了个滑轮,从楼下拉沙灰上楼。砖垛离和沙灰的地方不远。我站在砖垛边,抬起头看头顶的滑轮,一桶沙灰正摇摇晃晃地往上拉。天真是蓝,装满泥水的沙灰桶摇摇晃晃,不时有几坨沙灰掉下,捎带着灰暗的光芒。我知道,这问题没法问,不用问我也知道答案:如果能多一个滑轮运砖头,还需要我们这些挑砖头的人么?时间像是陷在了沙灰里,极其艰难地挪动着。一天,竟然可以这么漫长。不记得午饭是什么时候吃的,吃了些什么,只记得饭后几乎没有休息,又开始了下午的劳作。阳光更加猛烈,肩膀的疼痛趋于麻木,脚步的挪动也趋于麻木。女人们对我调笑的热情,似乎也减了许多。只一个上午,她们已然习惯了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跌跌撞撞、默默无语地跻身她们中间。想起自己正在读大学,大学毕业后,是不会做这样的工作的,不由得有些庆幸,转而又想,阿爸他们呢?五六个蹲在脚手架上打砖的男人,拿砖头,抹沙灰,放砖头,举手投足,犹如机器;那些女人们呢?她们对我的调笑或许让单调的劳作多了一抹异样的色彩,也让工地短暂地有了一份快活的空气,可现在她们沉默了,沉默地挑着扁担,上楼下楼,下楼上楼。天是怎样黑下来的?不知是谁喊:“收工了,收工了!”更多的人喊:“收工了,收工了!”男人们跳下脚手架,掏出烟点上;女人们扔下扁担,一屁股坐在红砖堆上。我卸下最后几块砖头,挑着空空的畚箕朝楼下走。西山坡顶,漫天云霞,缓卷慢舒。田野里的水稻、玉米、山药藤,静滞在浓稠的绿色里。我们坐拢在工棚里的一盏灯下。饭菜端上来了,一大一小两只铁盆,大盆里装满水煮青菜,小盆里装满白切五花肉。从来不知道米饭这么香,从来不知道白切五花肉这么香,从来也不知道水煮青菜这么香。男人女人们,吃到半饱了,方才舒缓了动作,轻松地谈笑,灯光下看,每一张脸都格外生动。就在这一瞬间,我和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了一种亲人似的感觉。太阳早已落山,坝子四面亮起灯火。我和阿爸一前一后骑着单车,穿过蚊子织成的罗网,哪怕戴着眼镜,哪怕眯了眼睛,仍然有两三只蚊子射进眼中。阿爸告诉我,我一天的工钱是十二块钱。他的呢?记得是二十块钱。这一夜,梦里我都感到浑身酸痛。迷迷糊糊,听到楼下开门声、刷牙声、泼水声。我知道,是新的一天了。隐约听到妈说:“不喊阿辉了?”阿爸说:“让他多睡会儿吧。”我仄身在现实和梦境的缝隙,听到阿爸推出单车,出了大门,叮铃叮铃打响车铃。(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以时间为序,描绘建筑工地的劳动场景,呈现了勤苦而又善良的底层劳动者坚忍中透着乐观的精神状态。b. “我”对去建筑工地打工“有些兴奋”,既是因为第一次去工地打工的新鲜感,也是因为能够稍微分担父亲养家的压力。c. 女人们对大学生的“我”来搬砖的调笑,是她们繁重劳动的调剂,调笑的减少,也反映了劳动艰辛使她们无暇他顾。d. 同样是在砖垛和沙灰中穿梭,只有“我”能对滑轮进行一番思考,这个细节暗示了读书能改变人生格局的意涵。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描写阿爸一张一张捻出钱,递给“我”,表现阿爸挣钱不易,与结尾处阿爸告诉“我”一天工钱的数目,前后呼应。b. 文章运用排比描写“我”在工地上吃晚饭的感受,表现“我”的饥饿感,暗含辛苦劳作后“我”对生活有了新认识。c. 文章借贯穿全文的自然环境描写来体现时间的流逝,从侧面烘托工地劳动的漫长和辛苦,助推了“我”的精神成长。d. “我仄身在现实和梦境的缝隙”一语双关,既是描写“我”早晨似醒非醒的状态,又表现“我”对生存压力的真切感受。 8. 作品中多次写到“我”的“眼镜”,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描写“眼镜”的用意。(4分) 9. “就在这一瞬间,我和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了一种亲人似的感觉”中“亲人似的感觉”如何理解?(6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道传字贯之,隆州井研人。父舜臣,尝为宗正寺主簿。道传少庄重,稍长读河南程氏书,玩索义理,至忘寝食,虽处暗室,整襟危坐,肃如也。擢庆元二年进士第,调利州司户参军,徙蓬州教授。嘉定初,召为太学博士,迁太常博士兼沂王府小学教授。会沂府有母丧,遗表官吏例进秩,道传曰:“有襄事之劳者,推恩可也,吾属何与?”于是皆辞不受。迁秘书郎、著作佐郎,见帝首言:“忧危之言不闻于朝廷,非治世之象。今民力未裕民心未固财用未阜储蓄未丰边备未修将帅未择风俗未能知义而不偷人才未能汇进而不乏。而八者之中,复以人才为要。至于人才盛衰,系学术之明晦,今学禁虽除,而未尝明示天下以除之之意。愿下明诏,崇尚正学,取朱熹论语孟子集注、中庸大学章句、或问四书,颁之太学,仍请以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张载五人从祀孔子庙。”时执政有不乐道学者,以语侵道传,道传不为动。兼权考功郎官,迁著作郎。时薛拯、胡榘等皆以新进用事,贿赂成风,道传言:“今名优儒臣,实取材吏,刻剥残忍、诞谩倾危之人进矣。”遂求补郡,于是出知真州。城圮弗治,道传甓之,筑两石坝以护并江居民,益浚二壕,又堤陈公塘,有警则决之以为阻,人心始固。除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公事。与漕臣真德秀振饥,道传分池、宣、徽三州,穷冬行风雪中,虽深村穷谷必至,赖以全活者甚众。道传自蜀来东南,虽不及登朱熹之门,而访求所尝从学者与讲习,尽得遗书读之。笃于践履,气节卓然。一日以疾谒告,真德秀造焉,卧榻屏间,大书“唤起截断”四字,知其用功慎独如此。居官以惠利为本,振荒遗爱江东,人久而思焉。(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五,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今民力未裕/民心未固/财用未阜/储蓄未丰边备/未修将帅/未择风俗/未能知义而不偷人才/未能汇进而不乏b. 今民力未裕/民心未固/财用未阜储蓄/未丰边备/未修将帅/未择风俗/未能知义而不偷人才/未能汇进而不乏c. 今民力未裕/民心未固/财用未阜/储蓄未丰/边备未修/将帅未择/风俗未能知义而不偷/人才未能汇进而不乏d. 今民力未裕/民心未固/财用未阜/储蓄未丰/边备未修将帅/未择风俗/未能知义而不偷/人才未能汇/进而不乏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教授,古代学官名,一般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负责掌管典籍、教授生徒、监督科举考试等。b. 太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c. 道学,是宋元明时期思想学说的通称,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是其主要流派。d. 漕臣,管理漕运的官员,漕运指历代王朝利用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的运输方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李道传慎独修己,为人庄重严肃。他虽处暗室,正襟危坐;在卧榻边屏风上书“唤起截断”四字,在生活小节上也有严格的规矩。b. 李道传淡泊名利,坚持直道正行。任职王府时,不愿意接受无功之禄;不满新进当权者的腐败习气,请求补任地方官职。c. 李道传笃于践履,为官惠利百姓。在真州知州任上修缮城墙,疏浚护城河;在池、宣、徽三州赈灾时,深入穷乡僻壤,许多百姓赖以全活。d. 李道传玩索义理,坚持道学正统。少时研读河南程氏书废寝忘食;向皇帝提议祭祀孔庙时让周敦颐、程颢、程颐等理学大家随从。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有襄事之劳者,推恩可也,吾属何与?(2) 虽不及登朱熹之门,而访求所尝从学者与讲习,尽得遗书读之。14. 请简要概括李道传有关人才的主要观点。(3分)(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外甥范勉赴任常州长史兼觐省钱起怜君展骥去,能解倚门愁。就养仍荣禄,还乡即昼游。橘花低客舍,莼菜绕归舟。与报垂纶叟,知吾世网留。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外甥赴任常州长史,既能施展才华又能纾解家人的思念,是一举两得的事。b. 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营造出公务之余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c. 尾联叮嘱外甥告诉家乡的长辈诗人的近况,照应了标题中的“觐省”二字。d. 这首诗技巧纯熟,风格清淡,内容和口吻贴合长辈对晚辈临别赠言的情境。16. 概括诗中隐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6分)(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认为屈原“,”,因而心中满怀怨愤,于是通过离骚来抒发感情。(2) 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借用“五丁开山”的故事介绍了蜀道的来历。(3)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用“,”来描写女子缓缓起身、慢慢理妆的情态。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对盛宣怀莫名陌生的人,我的这位作家朋友远不是最后一个。我步履艰难地穿行在常州的大街小巷中,那景况便如同走进了一座原始部落去探寻火星人的遗迹。面对我的打听,不同身份的人都表现了几乎同样的疑惑:“叫盛什么没听说过。”一个从常州走出去的,中国近代史上三井三菱式的经济巨擘,常州人没听说过。可能是因为常州出的名人太多了,光是清代以后,这里就走出了恽南田、赵翼、段玉裁、刘海粟、华罗庚等一批巨匠。历史上的常州学派、常州画派、常州词派和阳湖文派都曾经“各领风骚数百年”。这里的文章和书画档次相当高,称得上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龚自珍本身不是常州人,他对常州的这两句赞语应当是由衷的。但,这些人大都是文化圈子里的。常州自古文风,走出几个文化巨子并不奇怪,就连一个杂货铺里的跛脚学徒也曾进行过名震世界的数学运算。像瞿秋白、恽代英这样以政治活动的常州人,也都带着很重的文人气质,他们逐历史潮流,擎时代大纛,抬手风雷,落笔华章,即使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们的名下也该有一段令人钦羡的书记。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不依不饶显而易见峻峭闻名遐迩b. 不屈不挠显而易见腾蔚载入青史c. 不依不饶有目共睹腾蔚闻名遐迩d. 不屈不挠有目共睹峻峭载入青史19.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叫盛什么没听说过。”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b. “三井三菱式的经济巨擘”运用借代来突出盛宣怀在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地位。c. “各领风骚数百年”,引用常州名人的诗句,赞扬常州文化艺术流派的影响力。d. “杂货铺里的跛脚学徒也曾进行过名震世界的数学运算”,对比强调成就不易。20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江苏省常州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2974896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