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202009210333.doc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6科6份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5页/共28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2976370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32.20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5-25 上传人:扣*** IP属地:宁夏
6
积分
关 键 词:
河北省 张家口市 宣化 第一 中学 2020 _2021 年高 上学 期期 考试 试题
资源描述: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6科6份,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_2021,年高,上学,期期,考试,试题
内容简介: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1. 下列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夏朝取代的史料是()a. 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尘,禹杀而戮之”b. 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c. 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d. 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2.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 财产继承的原则b. 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 任人唯才的要求d. 兄终弟及的传统3. 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4.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一变化反映了()a. 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走向统一b.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c. 战国时周天子无法控制诸侯d. 春秋战国分封制走向瓦解5.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yn)谷,直通之。”这一举措()a. 加强北部边防b. 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c. 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d. 使“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6.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 交通的发展b. 疆域的拓展c. 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7. 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是()a. 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 中央设三公九卿c. 地方推行郡县制d. 颁布秦律,严刑峻法8.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9.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 建立中央集权制b. 实行三公九卿c. 开创皇帝制度d. 统一度量衡、货币10.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反映出西周政治()a. 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b. “家天下”开始取代“天下为公”c. 具有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d. 实行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11. “宰相”两字的古文注解揭示了中国古代从“王国”转换成“帝国”后所形成的相权的本质。“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目接物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a. 统帅百官以及协调政务b. 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c. 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d. 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12. 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世官制(夏商周)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宋)()a. 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 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 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d. 血缘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13. 西汉时,主父偃提出的“令请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的办法非常高明,被武帝立即采用。汉武帝此举意在()a. 加强中央集权b. 加大反腐力度c. 削弱宰相权力d. 缓解皇族矛盾14. 汉武帝期间,丞相权位受到严重打击,以致人们视相职位畏途。下列属于削弱丞相职权的措施是()a. 设立“内朝”和“外朝”b. 创设刺史制度c. 颁布“推恩令”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5. “欲天下之治,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国小则亡邪心”(贾谊治安策)。这段话反映了贾谊的治国观点是()a. 再次实行分封制b. 夺取王侯的爵位c. 削弱和分散王国实力d. 剥夺王国的权利和封地16. 下列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a. 唐代中央官吏日益增多b. 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c. 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 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17.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隋唐时期该“发明”创设的出发点在于()a. 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 弘扬儒学正统,选拨优秀人才c. 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d. 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18. 关于明朝内阁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在明初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设立后地位日益提高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a. b. c. d. 19. “(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材料意在表达()a. 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b. 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c. 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d. 大学士是宰相20.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a. 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 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c. 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 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21. 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政治意义在()a. 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b. 改变了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c. 创立了新的赋税制度d. 加强了中央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控制22.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之处是()a. 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b. 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c. 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d. 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23. 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都出现过内阁制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两国内阁都对君主负责明朝内阁是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英国内阁是对议会负责的最高行政机构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英国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a. b. c. d. 24.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室,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的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真正的领袖”是因为()a. 唐朝设政事堂b. 元朝设中书省c. 明朝废除丞相制d. 清朝设军机处25. 北京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军机处一日日程接近(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a. 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 奉旨笔录,上传下达26.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称:“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下列史实可以为此观点的成立提供依据的是()a. 秦朝推行郡县制b.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c. 北宋文官任知州d.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27. 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有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a.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b.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军机处c.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d. 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军机处28. “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以上描述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 秦代的三公九卿制度b. 唐代的三省制度c. 元代行省制度d. 明代的内阁制度29. (题文)元史百官志称:“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据此可知,元行省()a. 最初是中央的派出机构b. 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c. 极大地削弱了中央集权d. 辖区广阔且权力较大30.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到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a. 知州负责管理地方行政b. 通判负责监督州郡长官,又名“监州”c. 参知政事行使中央监察权d. 通判的设置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31.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到战国时期已经瓦解,被郡县制取代。但是,汉高祖刘邦灭异姓王后,又大封刘姓诸王,“刑白马而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分封制的回潮说明()a.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表现形式b. 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政权的长期稳定c. 西周的分封制被后世普遍推崇d. 分封对象主要为同姓子弟32. 唐朝中期,唐政府都要在每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考试)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33. 有言:“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对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 东汉察举制度的流弊,推举出来的文人及武将多不胜任b. 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考上秀才的寒门子弟才识多平庸c. 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导致重文轻武,武将怯于外侮d. 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造成文人品性不端,武人不能打仗34.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35.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 分封制和法律制度b.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 奴隶制和封建制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6. 有学者在研究汉朝制度变革时指出:如果天下是块大奶酪的话,在一定时期内,奶酪的大小不变化,那么参与分这块奶酪的人越多,每个人得到的奶酪就越少,也就意味着参加分配的人实力就越小。这里所描述的制度变革是()a. 郡国并行制度b. 郡县制c. 推恩令d. 察举制度37. 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首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a. 三公九卿之间相互配合b. 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的特点c. 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d. 权力分工仍带有家国一体的特点38. 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 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 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c.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 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39.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刺史都察院御史台参知政事。a. b. c. d. 40.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与臣下讨论元朝灭亡的教训时说: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避免出现这一弊政,明太祖()a. 设参知政事以分相权b. 废丞相,权分六部c. 废行省,设三司d. 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顾问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41. 材料解析题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武帝施主父(即主父偃)之策,下,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摘自汉书诸侯王表材料三: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任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图一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取代了以往的什么制度?图二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材料二中省略号所代表的是哪一政治制度?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明朝和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皇权,在政治上分别采取了什么具有代表性的措施?列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国社会的两对最主要矛盾。42.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选举制度,在三代以前,是与世袭并行的。之后,由于上级的腐化和下级的进步,主持国政者,为求政治整饬起见,不得不逐渐引用下级分子。乡间的贤能,渐有升于朝廷的机会。汉代的用人,是比较没有什么阶级之见的。但是,贵族的势力,本来潜伏着;而是时的选举,弊窦又甚多。遂至激成九品中正之制,使贵族在选举上,气焰复张。结果,就酿成晋初刘毅所说的,“惟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进士科始于隋,科举之制兴于唐,在取士上,是比较公平的。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明经所重的是帖经、墨义。诗赋固然与政治无涉,经学在政治上,有用与否,自今日观之,亦成疑问。明清,考试关防,日益严密。此似不尊重人格,但利禄之途,应试者和试之者,都要作弊,事实上亦是不得不然的。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下列图片所示为唐代前后期高级官员中,贵族出身的“官二代”、“贵二代”以及平民出身的非“官二代”的比例情况。 -摘编自代谦、别朝霞土地改革、阶层流动性与官僚制度转型:来自唐代中国的证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汉代到唐代,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利与弊,并说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历史试卷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形成政权的标志是出现了公共权力,另一个是家天下,故d正确; a项说的是大禹已经有了残杀的特权,排除; b项说的是制造兵器,排除; c项是大禹的踪迹,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解题的关键是“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夏朝取代的史料”。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由于历史文献的记录者和撰述者,受到时代性、阶级性、个人见解、见识程度等多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各种文献资料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因此,在了解和认识史料的作用时需要引起注意。2.【答案】b【解析】材料中文字内容说明了宗法制度的继承原则是立嫡不立庶,即只有嫡子(正妻所生子女)才有继承权利,而庶子(正妻之外的其他妃子所生子女)则无继承权,这是宗法制的基本法则,故b项正确。 ac两项原则与此不符,应排除。 d项是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的补充形式,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宗法制。需要掌握嫡长子继承制。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宗法制的基本法则解答即可。本题以吕氏春秋的记载为背景材料考查对嫡长子继承制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可知,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形成众星拱卫的状态,体现了周王室天下共主的地位,故b项正确。 a项,为军事民主制时代的权力传递方式,排除。 c项,郡县制为秦朝所推行,排除。 d项,元代实行行省制,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分封制,根据题干“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进行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本题掌握分封制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4.【答案】d【解析】“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表明春秋战国分封制走向瓦解,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分封制,解题的关键是“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分封制,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5.【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九原郡位秦朝北部,秦朝修建直通云阳的道路有利于加强北部军事防卫与控制,故a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少数民族管理,排除b。 九原郡们于北方,排除cd。 故选:a。本题考查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根据题干“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yn)谷,直通之”进行分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本题掌握秦朝统一措施及意义进行分析解答。6.【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下地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容易出现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郡县制下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从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因此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地方制度。需要掌握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分封制的消极影响与郡县制的作用的识记与理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地方制度,考查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和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能力。7.【答案】a【解析】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裁。在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下,皇帝的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因此选abcd都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之一。 故选:a。本题考查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考查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知识分析即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8.【答案】b【解析】通过观察“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可知这些国家机构大部分仅仅为王室服务,这也体现了三公九卿家国同治的实质。 故选:b。本题考查的是三公九卿制,侧重于考查的是三公九卿的实质。三公九卿制的主要特点为:1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2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3丞相位高权重 4新的较完备的官僚制度。5皇帝拥有最终决策权。9.【答案】a【解析】抓住题干要求“从政治上看”,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历代王朝所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故a正确; d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bc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从属于a项,故排除。 故选:a。本题关键信息是“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强调的是秦朝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结合秦朝的重要集权制度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格局。10.【答案】c【解析】材料“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体现的是家国一体的结构,c选项符合题意; 西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选项排除; 家天下出现是在夏朝,b选项排除; 西周对地方的管理属于间接统治,d选项排除; 故选:c。本题关键信息是“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结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材料强调的是血缘和国家政权紧密结合。11.【答案】c【解析】a“统帅百官以及协调政务”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 b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皇权至上,宰相的权力来自于皇权。 c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可知“宰”的地位由皇帝决定;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可知相为皇帝服务。 d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皇权至高无上,宰相的权力受到皇权的制约。 故选:c。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解答本题需要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中“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古代中国的皇帝制。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世官制以血缘世袭为依据,察举制注重品德才能,九品中正制以门第出生为依据,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故c项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结合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选官标准的变化进行分析。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本题掌握古代选官制度的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推恩令,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此举目的在于打击地方王国势力,增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 多设立侯国,与反腐问题无关,b项错误; 王国问题的解决与中央的宰相权力削弱无关,c项错误; 增多王国数量,在不激化皇族的矛盾的情况下,削弱王国实力是主要目的,其目的不是缓和皇族矛盾,d项错误; 故选:a。本题关键信息是“令请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结合推恩令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推恩令的实行,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了王国问题。14.【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削弱相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设立内朝与外朝相对,分割宰相权力,故a正确; 刺史制度和推恩令都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b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加强对人们思想控制,以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d。 故选:a。本题考查西汉主要政治制度。主要考查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出加强专制主义和加强中央集权的区别。15.【答案】c【解析】a与“少其力”不符,排除。 c贾谊的意思是想要天下太平,莫过于多封诸侯并减弱诸侯的力量,符合题意。 bd过于片面,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制的演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国小则亡邪心”。本题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制的演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6.【答案】b【解析】本题材料提到,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为加强君权,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因此两图最能说明的是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因此选b。 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央官制,考查学生根据题意结合已学知识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17.【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是考试成绩,主要是为了选拔人才,适应了庶族地主兴起的要求,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选项符合题意。 选拔人才也是为了维护统治,b选项排除。 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科举制属于君主专制的表现之一,d选项排除。 故选:a。本题关键信息是“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结合科举制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科举制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18.【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起源于明太祖设置的殿阁大学士,其地位提高来源于皇帝的信任,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 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机构,不对皇权起制约作用,错误,bcd选项排除; 故选:a。本题为较易题,考查的是明朝的内阁,结合内阁的特征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朝的内阁,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内阁的特点: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是皇帝的助理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统帅六部百司;阁臣的升降、职权大小皆有皇帝决定;阁臣的票拟权是否采纳最终决定于皇帝的批红;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对皇权不起制约作用。19.【答案】a【解析】a依据材料“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时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可知大学是权力无制度保障,正确; b材料并未体现设立大学是有利于限制皇权,排除; c材料中并未体现大学是擅长玩弄权术,排除; d明代大学士不是名义上的宰相,排除。 故选:a。本题考查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大学是权力无制度保障。本题以内阁大学士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20.【答案】a【解析】军机处的设立使得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 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因此选a。 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b错误; 明代已经废除了丞相,c错误; 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d错误。 故选:a。本题考查清朝的军机处,具体考查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本题考查军机处的主要职能,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军机处设立的背景及影响以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21.【答案】d【解析】a是经济影响,排除; 改土归流是地方官制的变化,与改变人民生活风俗无关,排除b; 改土归流改变的是地方官制,不是赋税制度,排除c; 改土归流是指废除原有的具有世袭特点的土司制度而改任流官进行管理,这加强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d正确。 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主要考查“改土归流”的认识。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土归流对政治的影响是加强中央集权。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22.【答案】a【解析】明初废丞相制度以后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为了解决政事繁多的问题而设置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职责与功能就是辅政的;清初军机处初名军需房,是雍正年间为了方便对西北用兵而设置的,地点在隆宗门内,成员都是皇帝亲信的臣子,或手握重权的人,军机大臣只对皇帝一人负责,皇权大大的得到加强。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正确。 bc说法错误,故排除。 d是军机处的职能,故排除。 故选:a。本题考查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相关知识。对明朝内阁制度和军机处相关知识的正确掌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23.【答案】c【解析】英国的责任内阁不需要对君主负责,只需要对议会负责。 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而英国的责任内阁是最高行政机构,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明朝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而英国责任内阁则是民主权利的象征。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东西方的内阁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明朝内阁和近代英国责任内阁的特点来分析。解答问题只要了解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征和明朝内阁制度的内容特征,就可以准确的回答,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辨析材料的能力。24.【答案】c【解析】材料中内阁是明朝时期才设置的,故ab项排除; 明太祖时期废除了丞相,明成祖时期设置了内阁,故c项符合; 清朝的军机处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了解明清在加强专制统治方面的措施,并理解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 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影响: 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 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 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盛行; 造成个人自然权利的流失,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妨碍社会进步等。25.【答案】d【解析】从题目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军机处的大臣也就是奉旨行事,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虽参与其中,但没有任何决策的权力,只有执行传达的职能,故d正确。 故选:d。本题考查清朝的军机处,利用所学知识中军机处的特点,理解材料含义进行解答。材料型选择题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26.【答案】d【解析】材料的中心含义是君主专制的强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基本趋势,也是不利于社会进步的一大问题,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使得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需要掌握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对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含义的理解,结合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影响解答即可。本题考查对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7.【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因此可以说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明朝设置内阁制,内阁虽然不是正式行政机构,但是辅助皇帝,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需要掌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结合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的相关知识解答即可。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的出现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机构,但是却承担宰相的职责,没有宰相的权力,d选项符合题意; 秦朝的丞相制度权力仅次于皇帝,a选项排除; 三省制是分化相权的结果,b选项排除; 行省制是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c选项排除。 故选:d。本题关键信息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结合明朝的内阁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朝的内阁,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29.【答案】a【解析】材料“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体现的是行省在立国之初是中央的派出机构,a选项符合题意; 行省的长官由中央任命,b选项排除; 行省的出现是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c选项排除; 行省的权力行省受到中央政府的节制,d选项排除; 故选:a。本题关键信息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结合行省制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行省制,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行省制度是元代实行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对唐宋以来的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30.【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区、兵权、财政权,故“参知政事中央监察权”描述错误,合题意。 abd均描述正确,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关键信息是;到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本题考查宋朝君主专制演进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31.【答案】a【解析】“汉高祖刘邦灭异姓王后,又大封刘姓诸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表明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表现形式,故a正确; 分封制并不利于中央集权和政权的长期稳定,故b错误; 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本题考查分封制,解题的关键是“汉高祖刘邦灭异姓王后,又大封刘姓诸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分封制,分封制到了西周后期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及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3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工作程序是先由中书省决策,再由门下省审议,最后由尚书省负责执行,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由礼部负责考试。所以选b项。其它各项顺序错乱,故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主要考查三省的职能。唐朝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下发六部贯彻。三省六部分工协作,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通过三省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33.【答案】a【解析】材料中“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说明了汉代初期实行的察举制此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弊端,并未真正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官员,结合史实可知这一现象出现在东汉后期,答案选a; bcd是对科举制的评价,与察举制无关,排除; 故选:a。本题关键信息是“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结合察举制及其局限性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察举制,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察举制在后期选官权力集中在中央和地方官员之手,人为因素对选才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时被举者占四分之三是现任官吏,造成平民儒士中之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具有封闭性,民意无从体现,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扩大统治基础。特别在东汉后期,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流弊百出,察举制度的根本缺陷暴露无遗。34.【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一统一国”可以看出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在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国家统一方面。 故选:c。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切入,结合郡县制进行思考。本题考查了郡县制,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知识积累: 郡县制的作用: 1、积极作用: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作用: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35.【答案】b【解析】联系史实分析,“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的意思是说,西周之所以失国其原因在于分封制的弊端,而秦之所以灭亡不是他的郡县制度导致的,而是因为秦朝统治过于严酷,因此前后两个制代表的分别是分封制与郡县制,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分封制和郡县制,秦朝开创了郡县制,在封建王朝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巩固了统治。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天子都管不着,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36.【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王国实力,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推恩令,准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子弟,建立侯国,一个王国分出许多小侯国,直属领地小了,就无力再与中央对抗了,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a项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是汉代的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推恩令的目的和内容解答即可。本题考查对推恩令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7.【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三公九卿“均近于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首吏”说明皇室和政府的界限相当模糊,大臣就等于皇帝的私臣,这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征,故d项正确; 材料信息未涉及三公九卿之间的相互配合和互相牵制,故ac项错误; 材料信息是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不分,故b项错误; 故选:d。本题关键信息是“论其性质,均近于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首吏”,结合秦朝的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材料强调的是家天下的特点。38.【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 三省六部制下中书、门下分别掌管决策、审议,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有一个机构变为两个,体现了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故b项正确。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是科举制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分权制衡限制了相权,故d项错误。 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三省六部制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三省六部制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解答即可。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查对三省六部制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9.【答案】a【解析】提点刑狱公事,简称提刑官,是中国宋代特有的一种官职名称,主要掌管刑狱之事,并总管所辖州、府、军的刑狱公事、核准死刑等,也有权对本路的其他官员和下属的州、县官员实施监察。“提刑官”有监察之职,汉朝的刺史负责监察诸侯王和地方官员,御史台是东汉至元朝的中央监察机构,明清时期的都察院由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参知政事是宋朝的副相,掌行政之权,无监察之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6科6份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2976370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