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规划管理技术规定_第1页
太原城规划管理技术规定_第2页
太原城规划管理技术规定_第3页
太原城规划管理技术规定_第4页
太原城规划管理技术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太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太原市规划局印制二OO四年八月太原市人民政府令第27号太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2002年9月20日市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二OO二年九月十八日太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太原市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城市规划法、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太原市城市总体规 划和国家相关技术规定、规范,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太原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其它四县(市)政府所在地规划区范围内应参照执行。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

2、(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各项建设工程 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和 本规定执行。第四条各类专门性用地项目规划应符合已颁布的各类专业技术规范及规定的要求。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标准和适建范围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分类,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 建设用地标准(GBJ237-90)执行。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当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 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当按照城市分区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分类和本规定表一确定的建设用地 适建范围执行。凡表一未列入的用地类别

3、或建设项目,可以由市规划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用 地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一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意见,按法定审批程序批准后执 行。第三章建筑容量第七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下同)应按 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八条建筑用地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 实施;未编制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成片开发地区的详细规划,应先确定建筑总容量控制指标; 在不超过建筑总容量控制指标的前提下,成片开发地区内各类建设用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参照 本规定表二和表三的规定执行。第九条建筑用地

4、面积小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高、多层居住建筑用地和高、多层公共建筑用 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在经批准的详细规划中已确定的,应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批准详 细规划的,应当编制总平面规划,经批准后实施。其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应按表二的规定执行,其容 积率控制指标应按表三规定的指标折减。第十条表二规定的指标均为上限,适用于单一类型的建筑用地。对混合类型的建筑用地,其建 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用地按使用性质分类规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 筑用地和综合楼用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和不同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 综合控制指标。第十一条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

5、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幼托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有关专业技术规定、规范执行。第十二条建筑用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低层居住建筑为1000平方米;(-)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公共建筑为1500平方米;()咼层居住建筑为2500平方米;(四) 高层公共建筑为3000平方米。建筑用地未达到前款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确实不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规 划部门可予核准建设:(-)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它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 并的;(-)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第十三条原 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控

6、制指标已超出或达到本规定要求的,不得在原有建筑用地范围内扩建、加层。第十四条各类建设用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开放空间的,在符合消防、卫生、交通等有关规 定的前提下,可按表四的规定增加建筑面积,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批准总建筑面积的 20% o公共开放空间是指在建筑用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广场、绿地、通道、停车场(库)等 公共使用的室内外空间(包括平地、下沉式广场和屋顶平台)。开放空间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 件:(-)沿城市道路、广场留设;(-)任一方向的净宽度在6米以上,实际使用面积不小于150m=;(三)以净宽丄.5米以上的开放性楼梯或坡道连接地面或道路,且与地面或道路的高差在士 5.0米

7、以内(含5.0米);(四)向公众开放绿地、广场的应设置座椅等休息设施;(五)建设竣工后,应设置相应的标志,并交有关部门管理或经批准由建设单位代管;(六)常年开放,且不改变使用性质。第四章建筑间距第十五条根据对日照、采光、消防、管线埋设、减少视线干扰等要求的综合考虑和本市建设用 地的实际情况,多层居住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按照下列规定执行时,被遮挡居住建筑不再 考虑大寒日日照影响问题。(-)多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2. 朝向为南北向的(指正南方向并包括南偏东或南偏西0-15),其间距在旧区不小于南 侧建筑物高度的2.3倍,新区不小于南侧建筑物高度的1.54倍(见示意图2) o2. 朝向为

8、南偏东或南偏西方位角在15-60。的住宅正面间距,新区可按不同方位进行折减, 旧区不得折减(见示意图2)3朝向为东西向的(包括南偏东或南偏西在60度以上的),其间距新区不小于影响日照的建筑物高度的2.54倍,旧区不小于2.3倍(见示意图3)4. 新区建设多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建筑的最小间距,四层以下(含四层)不论建筑方位角 大小,不得小于18米;五层以上(含五层)按本款1-3项执行;多层与低层不得小于15米。5. 多层条式居住建筑,当阳台累计长度大于居住建筑长度的2/3时,按本款2-4项计算的建 筑间距,应自遮挡建筑物阳台边算起(见示意图4) o6. 位于南侧多层条式居住建筑长度超过60米时,

9、建筑间距系数在原计算系数上增加0.2 ,长 度每增长20米,系数再增加0.05o(-)多层居住建筑垂直布置的间距2.山墙与朝向为南北向的多层居住建筑的北向(含北偏东,北偏西),其间距不得小于25 米,且不小于北侧建筑山墙的宽度Bn ;与南向(含南偏东,南偏西),其间距不得小于18米, 且不小于南侧建筑山墙宽度Bs的2.2倍(见示意图5) o2.山墙与朝向为东西向的多层居住建筑,其山墙与东西向居住建筑的间距不得小于25米(见示意图6) o3. 山墙宽度大于15米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间距控制。(三)多层居住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间距(见示意图7)1. 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30。时

10、,其最窄处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2. 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30。,小于或等于60。时,其最窄处间距南北向的应不小于南面建筑 物高度的1.2倍,东西向的应不小于影响日照的建筑物高度的1.0倍,且不低于垂直布置时的间距 要求。3. 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60。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四)多层居住建筑处于被遮挡位置,且底层有商店或其他非居住用房时,其间距计算可扣除 底层相应高度后再按本条(一)、(二)、(三)款规定计算,但不小于28米。(五)处于被遮挡位置的多层条形居住建筑与遮挡建筑平行且错位布置,或虽不平行但在被 遮挡建筑朝向方向有遮挡,其重叠部分小于6米时,其间距可不按

11、本条(一)规定执行,但不小于25米(东西向)或18米(南北向)(见示意图8) o(六)多层条形居住建筑的山墙之间,其间距一般不小于20米,旧区改造的不小于8米, 有规划道路的,间距不小于22米。山墙面不应开窗,已有窗洞的,不考虑遮挡因素(见示意图 9)。点式居住建筑的东(西)侧面有居室窗户的,其与相邻居住建筑东西向的间距不适用本款 规定的山墙间距,应按本条第(七)规定执行。(七)多层点式居住建筑(建筑高度与面宽比大于2)与其相邻多层条形居住建筑的间距, 按本条(一)执行;当作为被遮挡建筑时,与其东、西、南向遮挡建筑的间距要求,按本条()、(二)、(三)、(四)、(五)执行;多层点式之间建筑间距

12、按较高建筑的2.0 倍控制,最小间距不小于丄8米,且不小于南侧点式建筑的宽度(见示意图20) o点式居住建筑成组布置时,应保证其北侧点式居住建筑至少一个南向居室窗户满足大寒日2 小时日照时间;其东、西侧窗户不按大寒日日照时间考虑,而视具体情况考虑。第十六条除按规划划定的一类住宅用地、已有的干休所改造和村镇建设外,原则上不予审批低 层居住建筑。新建建筑与低层建筑的间距,按多层建筑间距的要求执行。第十七条南北朝向的中高层居住建筑(层数在7-9层)与北侧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间距, 旧区应不小于遮挡建筑物高度的2.3倍,新区应不小于2.54倍,同时应满足日照时间要求;其它方 式布置时按第十五条执行。第十

13、八条高层居住建筑(层数在20层以上含20层)与低层、多、高层居住建筑间距,应保 证被遮挡的低、多、高层居住建筑至少一个南向居室在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内满窗日照时间不少于 2小时,同时满足下列要求:(-)单座高层居住建筑与其北侧多、低层居住建筑(朝向为正南北,包括南偏东向或南 偏西向30度以内)平行布置的间距,旧区不小于36米,新区不小于45米;高层建筑与其东、 西侧多、低层居住建筑(朝向为东西向的,包括朝向为南偏东向或南偏西向30度以上)的建筑 间距应结合周围环境具体确定。(-)多、低层居住建筑在朝向方向受单幢高层居住建筑遮挡且二者平面有错位,遮挡面宽度 小于或等于6米时,间距可不按本条(一)规

14、定执行,但不小于高层建筑物高度的0.8倍,并不 小于24米(见示意图22) o24米;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山墙间距不小于18米。高层居住建筑山墙面宽度大于18米时按平行布 置控制(见示意图22) o(四)高层居住建筑之间平行布置时,朝向为南北向的旧区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8 倍,新区应不小于2.0倍,且不小于45米;朝向为东西向的旧区应不小于0.6倍,新区应不小于 0.8 且不小于30米。第十九条对托儿所、幼儿园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的主要居室、医院病房楼、休(疗) 养院住宿楼、大中小学教学楼等国家规范有特殊规定的其它建筑,应保证其在冬至日有效日照时间 内满窗日照时间新区不少于3小时;旧区

15、应保证冬至日有效日照时间内满窗日照时间不少于2/J 时。第二十条非居住建筑(第十九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外)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非居住建筑北侧为居住建筑时,按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居住建筑间距要求执行。(-)高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南北向的,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8倍,且 不小于30米;东西向的,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6倍,且不小于24米。(三)高层非居住建筑非平行向布置的,其最窄处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0.5倍,且不小于20米。(四)高层居住建筑与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间距不小于20米;非平行时的最窄处间 距不小于丄8米。(五)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

16、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2.2倍,且不小于25米; 非平行布置时最窄处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1.2倍,且不小于12米。(六)低层非居住建筑与多、低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20米。 第二十一条非居住建筑南邻居住建筑时,其建筑间距应综合考虑消防、防震、管线敷设、视线干扰 等因素确定。第二十二条市区道路规划红线宽度在30米(含30米)以上的道路两侧沿路同侧同向布置 的建筑山墙之间的间距,按相关规范执行。第二十三条在居住建筑间距内,不宜再建设任何其它建筑。第五章建筑物退让第二十四条沿建筑基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 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日

17、照、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 章的规定。(-)新建或改建建筑物时,建筑物应从用地界线后退相应的距离,满足表五规定。高层南 向用地界线后退距离按满足日照间距要求退距确定。表五退地界用数建筑 (米)数低层多层中高层30-50 米高层50-90 米高层90米以上高层山墙0.25HM0.25H三 0.25H工4且V9且13且15长边M0.8HM0.7H 且M0.7H 且且味61215三 0.6HM0.5HM0.4H注:H为建筑物高度有围墙的应满足消防规定。(-)界外是居住建筑或者第十九条所列建筑时,高层、多层、低层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须 符合第十五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原有

18、建筑未退足地界时,新建建筑应按其高度退足四周 全部间距。第二十五条在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最小距离,按表六规定确表六用宽叢齊常無低层多层中高层30Hw50m50Hw70m7090m短边长边短边长边短边长边LW20 米3335581010122020 米VLW30 米3335581012152030 米VLW40 米33585101215182540 米VLW50 米555881015182035注:短边:小于等于15米,长边:大于25米; 多层以下建筑底层或裙房向道路开门的,其门厅、台阶退红线距离不得小于5米,并按建筑使用性质留出相应的停车场地。 建筑主体高度(H)在2

19、4mH30m范围内的公共建筑按中高层标准执行。第二十六条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 中作为大型商场的裙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方向的建筑控制线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 离,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25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且与城市道路相连。传达室、警卫室、书报亭、公共厕所等建筑物的退线要求,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确 定。第二十七条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控制线退让道路规划红线距离,在表六规定的基础上,中 高、多、低层建筑增加2米,高层建筑增加5米(均自道路规划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算 起)。沿街建筑物的台阶

20、、平台、窗井和除用地范围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它地下管线(包括管沟、管井等构筑物),均应在划定的道路红线范围外建设。建筑物的阳台、雨篷、挑檐、凸形封窗,不应突出道路红线。第二十八条在村镇、城镇范围之外的公路规划红线两侧应划定隔离带,隔离带宽度的具体规定如下:(-)国道、快速公路两侧各50米;(二)主要公路两侧各20米;(三)次要公路两侧各丄0米。公路规划红线和隔离带内,不得新建、扩建、改建任何建筑物,但可耕种或绿化造林;经城市 规划管理部门批准,也可开挖沟渠、埋设管道、架设杆线、开辟服务性车道等。沿穿越村镇、城镇的公路两侧兴建建筑工程,可按村镇、城镇规划进行管理,但建筑物后退公 路规划红线的距

21、离不得小于5米。第二十九条沿河道规划蓝线(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长期保留的河边规划 线)两侧新建建筑物,其后退河道规划蓝线的距离除有关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6米。建筑控制线退让道路隔离带控制线、绿地绿线的距离不得小于3米(不包括居住小区级及以 下绿地)。第三十条沿铁路两侧新建建筑工程应符合以下规定:(-)铁路干线两侧的建筑工程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20米;铁路支线、专用线两 侧的建筑工程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5米;铁路两侧的围墙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 20米,围墙的高度不得大于3米。(-)铁路两侧的高层建筑、高大构筑物(水塔、烟囱等)、危险品仓库和厂房与轨道中心

22、线的距离须经铁路主管部门审核后确定。(三)在铁路道口附近进行建设的,须符合铁路道口管理的有关规定。第三十一条在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电力线路保护区的范围按相关规范执 行。第六章建筑高度第三十二条建筑物的高度除必须符合日照、建筑间距、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第三十三条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它无线电通讯(包括微波通道)设施周围的新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的规定。第三十四条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保护单位周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 制高度应符合建筑和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并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

23、详细规划 的,应先编制城市设计或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视线分析,提出控制高度和保护措施,并经批准后执 行。第三十五条沿城市道路(宽度在30米以上)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时,建筑物除必须满足 用地地块规定的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以外,其中沿路建筑的控制高度一般按下式计算H1.2 x (W+S)H为建筑物的控制高度;W为道路规划红线宽度;S为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第三十六条建筑物临接两条以上道路的,可按较宽的道路规划红线计算其控制高度。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第三十七条太原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实施绿地率指标控制。各类用地的绿地率必须符合表七的规定,对于表七以外的其它用地的绿地率由市规划部门按有 关规范执行。第

24、三十八条一个街区内的公共绿地按规定的指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综合平 衡。第三十九条居住(小)区内公共绿地的控制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280- 93)执行。第四十条在建筑用地内,必须建设一定比例的集中绿地,其用地面积不应小于建筑用地面积的5%o第八章停车场及出入口设置第四十一条太原市城市规划区建设项目实施停车场面积指标控制。本规定中停车场面积系指 各类建设项目必须配建的最小车辆停放面积。停车场面积包括室外停车场和室内停车库,且室外停 车场面积不得低于总配建停车场面积的1/3 o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各类建筑,必须配建相应的停车场(库)。配建的停车场(库)应在 本建设项目所属

25、用地范围内O太原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停车面积按表八执行。在太原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未出台前,按表八规定执行。第四十二条建筑用地机动车出入口应当符合下列规定:(-)应在用地周边较低级别的道路上安排,如需在不同等级的道路上开设二个或二 个以上的机动车出入口时,应当按照道路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安排;(-)距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直线段起点不应小于70米;(三)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米;(四)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米;(五)距人行过街天桥、人行过街地道、人行横道线不应小于20米;(六) 距铁路道口、桥梁、隧道、引道端点等不应小于50米;(七)

26、应有良好通行条件;当用地出入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用地外道路连接。第九章附则第四十三条在城市规划区内,对用地规划和建筑管理有特别要求的地区,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 行。第四十四条本规定施行前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按原批准内容执行。第四十五条本规定的具体应用由太原市规划局负责解释。第四十六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序号用她类别1丄居性用堆公共设施用地TW用地仓侑用i%m *M类RI第 =v办公6C2教科文 卫C3C6Ml9M2Wl危 能 o 口口 w 2GlG21低启居住Jt筑V00 1X1 OXXXXXXXX2多层居拄建氛XVX00XXXKXXX3n层居性建筑XVVXr

27、o0XXXXXXX4单身宿舍XJVXVJ0Xo7X0XX5居佚小区載育设削中小学血托机梅)VJVX00XXXXXXX61居住小区高业WE旁陂緬VJVO000X0XXXX7居住小区文化设雄(育少年和老年活动室、文化馆等)1VV00 :0XXx2XXX8堵住小区体育设施! VVVXL o0KXXXXX09居注小区医疗卫生设筈(卫生站、费道院等)V* VVX00XXXXXXXno居It小区市政公用役績(含出租汽车站VJVO0000000X0Lil居牲小区打政杠理设倉(据出所、居晏会尊)jJV00 00X0X0XX12居拄小区R用品修耶次加工场XVVt000X0XXXX13小型农ftm%XJVXXV0

28、X0XXXX14小吏品市场XvV00V,H0X0XXXX15居注区圾以上(含層住区级尸同)行政办公建筑X0OV00LOXXXXXX16居注区级以上商业服务设施X.0LOVX00X0XXXX17禧隽嘗敎拓子化设施(图书馆、博掬馆潢术馆,音乐X000VXXXXXXXX18居桂区级以r編乐设ku|3%剧院、游乐场*僭乐部、薛XXXFo00XX0XX冥X19居住区蠻以上体育设施X00XV0XXXXXXX20腭住区级以上陵疗卫生设施X00XVbXXXXXXX21特殊購院(稱神羁院*传SSjfi院)斋单选址XXXX0XXXXXXXX表 续)耳地一序号XIJ/V lfjlv第类第二类R2第三类R3T8第一类

29、M 三类M3危 ftaw2G-G2X0L0厶00二 LX0XIX1TX00二OO一XOXXXX0Q厶OOXXXXX25L/厶OOXXXXXX26XXXXXXXXX27和X00OQ0J XOXXXX0QLO0XXXXXX29X00KOX0XOXX30XXXXXOXOXOXXXXXXXXX7XXHXX二X-XXX06XXOXX33XXXXXXXXX厶rK1XXXXOOXOXXXX35X0OO0OOOOXXX由XOOO0OX0XX XL3Hr车XIX40OXOXXX38X亠XXXXOOXOXXX吴XXLXXXOOXOXJ*XLx 一XXXXOOXX44XXqO000LdL注允许设;X表示輪止设置Jo

30、允许戒萦止设,由規划部门根摒具体条件和规划要求确定。N本表中未列出的其它崖设用地不童没与 其用地性质不冏的建设項目*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表表二3筑容位内环线以内地区内环线与中环线之间地区中环线以外地区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容积率建銳密度(96)容积率低层独立式住宅其它低层居住 建筑25250.5M280.71 C28如0.70 Q居住建筑多层中高 层高层L72.0C 厂2724L61,9C 厂25221.5 L83.6一般办公建筑多层高层2.34.0352.133A02.0AS公寓式办公建筑、旅 馆38402.34035AA2.133202.0商业建筑多层高层502,75.0454

31、02.4A R402.1/I A商住综合楼a多层 层30综合换算28综合换算*2522综合换算工业建筑(一般通用 厂房)5040L22*045351.01.640301.01.4普通仓库5040L22.0* 145351.0E6o rx40351.01.4公共绿地按照建设部CJJ48 -92公园设计规范中公园内部用地比例的规定执行注:2、本表控制持标均为上限;2、内环线、中环线的解释见附图及附%-i3.综合换算的無释见附录二G建筑物配建停车面积控制指标A建筑类别计算单位机动车自行车高、中档旅悄车位佑房0,40.8普通旅馆(招待所)车位帝房0.20.5餐饮、娱乐车v %/|oom2建饭面积34阍

32、业办公楼(写字楼)车位/loom2建筑面积0.63普通办公楼车位ZiOOm2建筑面积0.54商业大Ift车lu/10Omz建筑面积0.68肉、菜、农贸市场车位/10OE建筑面积0.48大型体育场谊(馆大于4000座) (场大于15000座)车位Zloo座s 130小型协育场馆(馆小于4000座)(场小于】5000座)车位/100座3 !30%形剧院车位/100座640展览iS车位/100肿建筑面积0.85医院车位/100m2建筑面积0.45游泳区、渡假村车位/I公顷占地面积8-12L5城市公园车位/I公顷占地面积520火车站车位儁峰日每千旅客24中学车位/100学生0.660小学车位/100学

33、生0.620商品住宅车位/户0.81般住宅车位/户0+52工业厂厨区车位/100m2 %筑面积0.170附录术语、名词解释1. 建筑用地面积:规划征地范围内,除城市道路、河道、电力走廊、轻轨控制线、绿化隔离 带等城市规划控制用地外的净用地面积。2. 规划道路红线:般称道路红线,指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规划道路红线内指城 市道路路幅宽度内;规划道路红线外指城市道路路幅宽度外。3. 建筑控制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 线。4. 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5. 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6. 绿

34、地率: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7. 低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M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8. 多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LOM,小于、等于24M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9. 高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10. 低层住宅建筑:指层数为层至3层的住宅建筑。11. 多层住宅建筑:指层数为4层至6层的住宅建筑。12. 中高层住宅建筑:指层数为7层至9层的住宅建筑。13. 高层住宅建筑:指层数等于或大于10层的住宅建筑。14. 公寓式办公建筑:指单元式小空间划分,并在单元式办公室的基础上设置卧室、会客 室、厨房及厕所等房间的办公建筑。

35、15. 般办公建筑:指非单元式小空间划分,按层设置卫生设备的办公建筑。16. 商住综合建筑:商业和住宅混合的建筑。17. 旅游宾馆:指旅游、涉外饭店,是按国家有关标准可确定星级的旅馆建筑,或旅游度假 宾馆建筑C18. 封闭阳台:指依据专业设计规范,利用铝合金、铝塑、墙砖、玻璃等材料对挑阳台三面 或对凹阳台单面进行全封闭围合的阳台。19. 内环线以内的地区:建设路以西,和平路以东,南内环街以北,北大街以南的地区(见 附图一)。20. 内环线与中环线之间的地区:建设路以东,太行路以西,和平路以西,鼠流路以东;北大街以北,北中环线以南;南内环以南,南中环线(即原南外环线)以北的地区(附图一)21. 中环线以外的地区太原市规划区以内,太行路以东,嚴流路以西,北中环线以北,南中 环线(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