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案_第1页
大学语文教案_第2页
大学语文教案_第3页
大学语文教案_第4页
大学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语文教案政治与行政学院周 萍2007年7月 修订目 录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讲 义绪 论大学语文与素质教育周 萍一、 蒹葭诗经二、 涉江屈 原三、 短歌行(其一)曹 操四、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五、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 白六、 秋兴八首(其一)杜 甫七、长恨歌白居易八、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理论专题怎样提高语文素养周 萍九、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 轼十、山园小梅林 逋十一、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十二、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十三、长相思纳兰性德十四、雨巷戴望舒十五、毛泽东词二首毛泽东十六、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 青十七、回答北 岛理论专题诗歌的人文关怀周 萍十八、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十九、苏

2、秦佩六国相印战国策二十、论语学而论语二十一、秋水庄 子二十二、学记三则学记二十三、谏逐客书李 斯二十四、垓下之围司马迁二十五、朋党论欧阳修二十六、谈读书朱光潜 二十七、爱尔克的灯光巴 金三十、论快乐钱钟书理论专题文学与人生周 萍三十一、席方平蒲松龄三十二、宝玉挨打曹雪芹三十三、离婚鲁 迅三十四、沉沦郁达夫三十五、风筝飘带王 蒙理论专题文学与审美周 萍三十六、长亭送别王实甫三十七、游园汤显祖三十八、屈原郭沫若三十九、茶馆老 舍理论专题戏剧与中国传统文化周 萍综合练习教学大纲课程编号:无课程名称:大学语文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政治与行政学院

3、、文法学院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大学语文是为继续培养大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而设置的一门通识教育课。其主要任务是: (一)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感和自信心。 (二)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绪论:大学语文与素

4、质教育。学习大学语文的目的、意义、方法。 第一编 诗歌 诗歌概述:了解诗歌的产生与发展、诗歌的特点、诗歌的欣赏、诗歌的意境、诗歌的创作。 1、蒹葭 了解诗经的大致情况;分析诗歌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掌握该诗语言运用和写景抒情的特点;背诵该诗。 2、涉江 了解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作品中流露出的悲愤苦闷情怀与强烈的爱国之情;分析该诗比喻和象征手法。 3、短歌行 了解曹操的基本情况;了解建安诗歌的特点。理解短歌行的主旨,分析善于使用典故表达情意。 4、春江花月夜 了解张若虚的大致情况和“吴中四士”的基本概念;分析该诗的段落和所传达的情感;分析该诗的艺术特点;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

5、云 了解李白的创作情况和创作风格;分析该诗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分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艺术手法。 6、秋兴八首 了解杜甫的创作情况和创作风格;分析该诗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征;了解七言律诗的押韵、平仄和对仗。 7、长恨歌 了解白居易的创作情况和创作风格;理解长恨歌主题的复杂性;分析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叙事、写景和抒情巧妙地结合。 8、无题 了解李商隐的创作情况和创作风格;分析该诗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艺术手法。 理论专题一大学语文与语文素养9、定风波 了解苏轼豪放派词的特点;理解作者乐观超脱的人生态度;体会风趣幽默的行文笔调;分析言在此而意在彼

6、的特点。 10、声声慢 了解李清照婉约派词的特点;理解作者国破家亡、饱经忧患的愁苦悲痛;分析通过描写残秋景色,创造性地运用叠字的艺术特点。 11、雨巷 了解戴望舒的创作生平;了解现代新诗发展的大致情况;了解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发展情况;分析该诗的意象和意境构造的特点;分析作品的象征手法和音韵特点;背诵全诗。 12、菩萨蛮黄鹤楼 了解毛泽东旧体诗词创作的特点;体会壮丽的景色中寄托了诗人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忧思;分析诗歌语言的表现力及动词的准确使用。 1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了解艾青的创作生平;理解作者对祖国、人民最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分析这首诗怎样形象地体现了艾青的诗歌理论。 14、回答 了解朦胧

7、诗的创作情况和基本特色;了解北岛的创作生平;分析作品意象组合的特点;分析作品深刻的象征意义。 理论专题一文学与人文第二编 散文 散文概述 :散文的产生与发展、散文的特点、散文的欣赏、散文的意境、散文的创作、文言虚词、文言句式 15、郑伯克段于鄢 了解左传的特色;了解“春秋笔法”;掌握郑伯克段于鄢的叙事特点;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特征。 16、苏秦佩六国相印 了解战国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分析作品的生动逼真的人物描写;抑扬相交、对照鲜明的手法。 17、论语学而 了解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积极影响。概括文中加强人格修养的主要观点。体会论语学而简朴的语言蕴含

8、深刻的哲理。 18、谏逐客书 了解李斯散文特点;分析本文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以事明理的特点;学习说服的技巧;分析铺陈的手法,磅礡的气势。 19、垓下之围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创作;了解史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分析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叙事详略得当,行文疏密有致,场面描写具有浓烈的抒情气氛的特点。 20、朋党论 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及创作;了解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理解作者有胆识、有历史眼光的观点;分析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层层深入论证的方法。体会运用对偶句、排比句,增强说理气势的特点。 21、谈读书 了解朱光潜的生平及创作;理解作者所论述的读书的道理和方法;分析重点突出,

9、条理井然,正反论述,说理透彻,逻辑严密的论证特点。 22、爱尔克的灯光 了解巴金的生平及创作;理解本文的主旨及现实意义;分析“灯光”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和抒发感情的写作技巧。 23、论快乐 了解钱钟书的创作概貌及特点;分析论快乐所体现的学者散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阐述的人生哲理。 24、都江堰 了解余秋雨的创作概貌;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理论专题文学与社会第三编小说 小说概述: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小说的特点、小说的欣赏、当代小说批评 25、宝玉挨打 了解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分析本文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刻画性格鲜的人物形象,将不同的人物置于同一矛盾冲突中,展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26、

10、离婚 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创作;通过作者精心提炼的故事情节,理解爱姑的悲剧的深刻思想意义;分析爱姑性格的特点及典型意义,分析爱姑斗争失败的原因。 27、沉沦 了解郁达夫的生平及创作;理解作品中性苦闷的描写所折射出的时代病;分析主人公“零余者”的典型形象及典型意义 28、风筝飘带 了解王蒙的创作概貌;了解“意识流”创作手法;体会文中形象的象征意义;分成就析杂文笔调的运用。 30、苦恼 了解契诃夫的创作概貌,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就。专题三文学与审美第四编 戏剧 戏剧概述:戏剧的产生与发展、戏剧的特点、戏剧的欣赏、影视剧批评 29、西厢记(节选) 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特点;了解西厢记全剧情节;分析作品中刻画

11、人物心理的特点;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背诵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30、茶馆(节选) 了解老舍创作生平概貌;分析王利发形象;阅读全剧,分析作品的艺术成就; 31、雷雨 了解曹禺创作生平概貌;分析严密的戏剧结构,个性化的典型性格;体察作者矛盾安排错综复杂而循序渐进,戏剧冲突张弛得体,戏剧人物语言的动作性和富有内涵韵味的特点。专题四戏剧与中国传统文化语言(二)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48学时,课内学时分配如下表: 教学环节课程内容 学时讲课作业小 计绪论22诗歌概述22诗歌作品欣赏66专题一22作品欣赏交流会课堂活动2散文概述22散文作品欣赏66专题二22语言应用评析课堂讨论2小说概述22小说作

12、品欣赏66专题三22戏剧概述22戏剧作品欣赏66专题四22综合练习课堂练习2合计42648(三)课程重点、难点:1重点:文学作品鉴赏。课程带有鉴赏的性质,充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并初步掌握文学鉴赏和文学作品评析的方法,养成文学鉴赏的良好习惯。介绍学界不同学术观点,进一步拓展创新思维。同时提供一些推荐书目,供不同要求的学生进行扩展性阅读。 2难点: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应用。语言知识,主要是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知识。对语言知识的教学,应从阅读、理解作品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辨识、说明作品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13、不要求学生作语法方面的分析。三、课程特色与改革:本课程最大的特色在于建设了模块化的教学内容;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建设了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网络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1)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大学语文课程按理论知识、作品分析、拓展训练三大模块组织课程内容体系结构。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简明扼要,突出文学的人文性。经典作品分析,知人论世,突出作品的审美性。拓展训练,提供情景,突出语言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用创建多种教学法与训练方式。理论讲授融演讲、示范、讨论、问答、辩论、评析等方法为一炉,相互配合。作品分析古今中外对比、深入剖析,增强学生

14、的文体感。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显示出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的双重优势。(3)网络化的资源建设。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师课堂教学,网络课程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延伸和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网络课程既有系统的理论又有丰富的案例,还有精当的案例分析和试题库,在校内局域网上供本校学生学习。四、教材及参考书:教 材:周萍主编大学语文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参考书:徐中玉等主编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威廉w韦斯特著提高写作技能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年5月出版。蒹 葭一、重点难点1 重点:以景起兴,借景抒

15、情;重章叠句,一唱三叹。2 难点:“伊人”所指何人。二、背景材料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305篇。诗经本名诗,或诗三百。后世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故称诗经。1诗经的分类。诗经按音乐性质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民谣、土乐,有十五国风,106篇,大多数为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根据音节、律吕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多采用庙堂祭祀舞曲,有商颂、周颂、鲁颂,共40篇。2、诗经的题材。 诗经的题材十分广泛,它以形象的手法反映了周的建国、周初的经济制度、生产状况以

16、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不少民间创作还揭露了统治阶层的剥削丑行,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感情,再现了青年男女爱情和婚姻的悲喜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从整体上来看,它也可以说是华夏民族的史诗。3、诗经的艺术。诗经的艺术手法,前人曾概括为赋、比、兴。据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一书中的解释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说,赋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比就是比喻;兴是先借用别的事物或所见的眼前之景起头,然后引出要歌咏的人或事。赋、比、兴是前人对诗经艺术手法的总结,其实诗经的艺术手法远不止这三方面。 诗经以四言为主,节奏简约明快;常用重

17、章叠句,情致回环往复;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灵活地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写景抒情极富艺术感染力。语言质朴优美,韵律和谐悦耳。4、诗经的流传。 先秦古籍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楚汉相争的战火之后,散佚很多。但由于诗经是口头讽诵的诗,因此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即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前二者取其国名,后二者取其姓氏。毛氏说诗,以左传、尔雅为依据,被称为“古文经学”,其余三家被称为“今文经学”。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使毛诗盛行,鲁、齐、韩三家诗于魏晋后亡佚。现在我们读到的诗经,就是毛诗,即汉代毛公讲解和流传下来的本子。5蒹葭是十首秦风

18、中的第四首。秦,国名,其地即今天陕西、甘肃部分地区。关于国风,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朱熹还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歌,各言其情者也。”三、作品串讲蒹葭1蒹葭苍苍2,白露为霜3。所谓伊人4,在水一方5。溯洄从之6,道阻且长7。溯游从之8,宛在水中央9。 1 蒹(jin):荻,像芦苇。葭(ji):芦苇。蒹葭:芦荻,芦苇,皆水边所生。 2 苍苍:茂盛的样子。“萋萋”、“采采”义同。 3 为:凝结成。 4 伊人:那个人,指诗人所追寻的人。伊,指示代词。 5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一方:那一边,指对岸。 6 溯洄(s hu):逆流而上。从:靠近,追寻

19、。 7 阻:难,指路险难走。长:遥远。 8 溯游:顺流而下。9 宛:宛如,好像。中央:中间。这儿指水中间的小洲,小岛。翻译: 芦荻一片苍苍,白露已凝成霜。所说的那个人,在水的另一方。逆流而上去寻他,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去寻他,他仿佛就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10。所谓伊人,在水之湄1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12。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13。10 晞(x):干。11 湄(mi):水草交接之处,即岸边。12 跻(j):升高,指地势渐高。13 坻(ch):水中高地,小洲。翻译: 芦荻弥弥漫漫,白露晶莹未干。所说的那个人,在小河的岸边。逆流而上去寻他,道路险阻又难攀。顺流而下去寻他,他仿佛就在水中

20、间。蒹葭采采,白露未已14。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5。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6。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7。14 已:止,干。15 涘(s):水边。16 右:向右拐弯,这里指道路迂回弯曲。17 沚(zh):水中小洲,小岛。翻译: 芦荻密密稠稠,白露尚未全收。所说的那个人,在水的岸头。逆流而上去寻他,道路险阻又弯陡。顺流而下去寻他,他仿佛就在水中洲。四、内容分析蒹葭是诗经中历来备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1主要内容。蒹葭写抒情主人公在一个结着霜的秋晨,沿着河水去追寻所仰慕思念的人,可是不管他怎样努力也没法接近。道路艰难而遥远,河水迂回而曲折。“伊人”一会儿在水那边,一会儿又像在水中央,一会儿又似在水之岸。总

21、是扑朔迷离,可望不可即。2层次分析。蒹葭共分三章。每章均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每章前四句。首两句借景起兴,三四句点明主题,隔河企望,追寻“伊人”。第二层,每章后四句。描述追寻伊人而不可得的境况:道阻且长;幻象迷离。全诗流露出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失望、惆怅心情。“伊人”所指何人?关于“伊人”之所指,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秦之君子隐于河上,秦人慕之而作;有的认为是想念朋友之词;有的认为是贤人隐居不仕之作;有的认为是一首思慕恋人的情歌。据毛传说:此诗为针对秦襄公在取得西周自岐山以西的土地后,未能寻求深明周礼之贤才来协助自己治理国政而作。作诗的目的,是“劝君求贤人使之”。按史记

22、周本纪中记载诸侯叛周幽王,联合西部少数民族武装于公元前771年伐周,杀幽王于骊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作战有功。周平王因此在东迁时,封襄公为诸侯,“赐之以歧以西之地,襄公于是治国。”为此诗人切盼秦要摆脱文化落后状况,要渴求贤德之人振兴西周的礼乐教化,以巩固秦在西周旧址的统治。像这样把所怀之“伊人”,理解为国君应当渴慕、追求的能够安邦定国的贤才,亦可备一说。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一般来说,研究者都认为蒹葭确系怀人之诗。至于所怀何人,因年代久远而不可考。但从诗人所流露的情绪来看,全诗只有敬慕之意,渴望之思,而无亵慢之情

23、、儿女之私。显而易见,这个诗中的“伊人”是超凡脱俗、可钦可敬的人。五、写作特点1以景起兴,借景抒情。 以景起兴,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诗中所写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对于心中思慕的“伊人”,主人公知其地,而莫定其所。他就不断克服艰难险阻,希望与“伊人”一遇。诗的每一章开头都用“蒹葭”起兴,引出对“伊人”的追寻,用清秋萧瑟的景象来烘托主人公空虚和惆怅的感情。2重章叠句,回环往复。本诗所采用的重章叠句形式,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有一种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而且有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白露之“为霜”、“未晞”、“未已”,体现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

24、追寻时间的延伸;“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体现了空间的移动,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难觅,虽然只用了几个字来表现,但其间的微妙变化和幽深意蕴却十分耐人寻味。3、词汇丰富,富于变化。描绘蒹葭的繁茂,三章分别用“苍苍”、“凄凄”“采采”三个同义的叠词,表现道路的艰难。分别用“长”、“跻”、“右”,描述道路的遥远、陡峻、迂曲,表现“伊人”的可望不可即。分别用“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以及“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等句子,显示“伊人”位置的移动。在重复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重复。 4意境矇眬,含蕴不尽。蒹葭主旨含蓄,意境矇眬。“伊人”飘忽不定,给人

25、以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其实,如果把“在水一方”视作一种象征,它就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这样,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怅惘,乃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等心灵的回响,也就都可以从蒹葭矇眬的意境中得到感应。六、作品争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境界,究竟是“幻觉”,还是“象征”? 对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写境界,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黄中松诗疑辨证说:“细玩所谓二字,意中之人难向人说;而在水一方,亦想象之词。若有一定之方,即是人迹可到,何以上下求之而不得哉?诗人之旨甚远,固执以求之抑又远矣。”郭沫若提出“所表现的疑是一种幻觉”;陈子展

26、则认为:“诗境颇似象征主义,而含有神秘意味。”钱钟书则博举中外作品,认为此篇所赋,即企慕之象征。我们认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超越写实,进入象征领域。读者从渺茫追寻的矇眬中既能唤起相似的追寻仰慕之人的生活体验,又能由此及彼,唤起某种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人生体悟。七、参考资料1 褚斌杰中国文学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9月版。2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大学语文自学辅导,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版。练 习 1有人认为蒹葭“是一首怀念情人的诗,诗中的情人望之而不可即,求之而不可得。”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我们认为蒹葭是一首怀人的诗。将此诗简单地理解为“怀念

27、情人”的诗,失之主观偏颇。至于所怀何人,因年代久远而不可考,但从诗人所流露的情绪来看,全诗只有敬慕之意,只有渴望愿见之思,而无儿女之私。显而易见,这个“伊人”是超凡脱俗、可钦可敬之人,又是难求之人。对于此诗,理解为怀人之作即可。如“固执以求之”,就会失之于穿凿附会。 2诗中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对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诗中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对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有以下作用:(1)形成缠绵婉约的基调。全诗由三章组成,每章分别由“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起兴,造成一种迷茫、矇眬的氛围。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使诗歌形成缠绵婉约的基调,恰到好处地配合了诗人缠绵情感的抒发

28、,具有委婉动人的艺术魅力。(2)显示了情感的逐层加深。诗歌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与思念之情的流动。章法的重叠也显示了情感的逐层加深,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使诗人的情感抒发显得更加浓郁。涉 江一、重点难点1 重点:作品中流露出的悲愤苦闷情怀与强烈的爱国之情;比喻和象征手法。2 难点:屈原的爱国与忠君。二、背景材料1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曾任楚怀王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他博闻强记,少年时代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高尚的人格。明于治乱,敏于应对。在兼并战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主张修明法度

29、,举贤授能,联齐抗秦,使楚立于不败之地。尔后通过改良政治,逐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初时甚得怀王信任,由于同阶上官大夫的谗毁,竟被疏远流放。怀王昏庸,屡受张仪欺骗,外交失利,兵败地削,最后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屈原又受令尹子兰为首的亲秦派排挤,再度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拔郢都。屈原目睹国土沦丧,民众流徙,遂于次年五月五日以身殉国,自投汨罗江而死。鲁迅充分肯定了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他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屈原“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2楚辞。“楚辞”又名“骚体诗”,按其名称本义来说,是指楚地歌辞的意思,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它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在语言风格以及声调

30、节拍上都有着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是屈原在吸收民间语言和南方歌谣的形式与韵律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楚辞”在汉代一般又被称作“赋”,在文学史上有“屈赋”、“骚赋”以至“楚赋”等名称。实际上,汉人把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体作品称为“赋”,把楚辞和汉赋混淆起来是不恰当的。“楚辞”是战国时代产生于楚国地区的一种新诗体,而“汉赋”却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带韵散文之类的作品。3“楚辞”也受到诗经的影响,但与诗经相比,“楚辞”所表现出来的进步也是很明显的。第一、诗经是我国历史早期的作品,主要属群众性集体创作,有浓厚民歌色彩。楚辞由屈原创造,是诗人吸取民间文学的营养并加以创造性

31、提高的结果。第二、诗经多以四字句为定格,篇章比较短,风格比较朴素。楚辞的篇幅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更富于变化。第三、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文学,是我国当时南方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4涉江大约是屈原于逝世前一年(公元前277年)所作。在此前一年,楚国郢都为秦兵攻陷,顷襄王只好迁都避难。就在楚王室去陈途中,令尹子兰向顷襄王进谗言中伤了屈原,以致他又被贬到湘西山区。屈原到湘西以后,就写了这首纪行兼抒愤的涉江。三、作品串讲涉江1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2。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3。被明月兮珮宝璐4。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弛而不顾5。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

32、游兮瑶之圃6。登昆仑兮食玉英7,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8。1 选自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九章是屈原先后完成的九篇作品的汇辑。2 奇服:与众不同的服装。兮:语气助词,用于韵文语句中间或末尾。相当于现代汉语“啊”。既: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完结。3 长铗(ji):长长的宝剑。铗:原意是剑柄,这里指剑。陆离:长貌。冠(gun):戴,名词用作动词。切云:冠名。崔嵬(wi):形容高。4 被:同披。明月:夜光珠。珮:同“佩”。璐:美玉名。5 溷(hn)浊:肮脏。莫余知:就是“莫知余”,没人知道我。6 驾青虬(qi)兮骖(cn)白螭(ch)吾与重(

33、chng)华游兮瑶之圃:用有角的青龙驾车,两边配上没有角的龙,我同重华一道去游仙宫。骖:在两旁驾车的马,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虬,螭:都是龙类。重华:虞舜的名字。瑶之圃:指仙宫。瑶:美玉。圃:园。7 玉英(yang):玉树的花,一说玉苗,传说吃玉英可以长寿。8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但余济乎江湘:可悲啊,楚国人不了解我,天一亮我就要渡过长江和湘江了。南夷:指楚国。江:指长江。湘:指湘水。翻译:我自幼就爱好这奇特的服饰,年纪已老但这种爱好并不衰退。佩带的长剑身后摇曳,戴着切云冠高高耸起,披着的明月珠、佩上的璐玉光泽熠熠。世俗混浊没有谁了解我,我将要在高处驱驰而不顾世人的非议。驾驭着青龙以白龙为骖,我和

34、舜帝一同游览天帝的花园。登上昆仑山以玉树的花为食,我与天地寿命相同,与日月的光辉一般。哀叹楚国没有谁了解我,明早我将要渡过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9。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10。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11。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12。朝发枉陼13兮,夕宿辰阳。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14。9 乘鄂渚(zh)而反顾兮,欸(i)秋冬之绪风:在鄂渚登岸,回头遥望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乘:登。鄂渚:地名,在现在湖北省武昌县。欸:叹声。绪:残余。10 步余马兮山皋(go),邸(d)余车兮方林:让我的马慢慢地走上山岗,让我的车来到方林。邸:到。山皋:山岗。方林:地名。1

35、1 乘舲(lng)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ti):坐着船沿着沅水向上流前进,船夫们一齐摇桨划船。舲船:有窗的船。余:这里用法同“而”相通。沅:沅水,在湖南省。吴榜:吴地制造的船桨。击汰:拍水,指划船。汰:水波。12 容与:慢慢地行动的样子。淹:停留。回水:回漩的水流。凝滞:停滞不前。13 枉陼:同下面的“辰阳”都是地名,在现在湖南省境内。陼:同“渚”。14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只要我的心是正直的,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悲伤什么呢?僻远:偏僻遥远。这里指处在偏僻边远的地方。翻译:登上鄂渚回顾已跋涉的行程,感叹着秋冬的寒风使我心绪不宁。让我的马儿在依山傍水的高地上缓缓行走,让我

36、的车子在大树林稍停。乘坐有窗的小船上沅水,船桨齐举击打着水波前行。船行缓慢而不前进,淹留于回旋的水流之中像是停滞了一样。清晨出发于枉陼,晚上住宿于辰阳。只要我的心正直,即使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对我又有什么损伤。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15。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16;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17;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18。15 入溆(x)浦余儃佪(chn hui)兮,迷不知吾所如:进入溆浦,又迟疑起来,心里迷惑着,不知我要到哪里去。溆浦:地名,在现在湖南溆浦县。这里的“余”,用法同“而”。儃佪:徘徊。所如:所往。16 深林杳(yo)以冥冥兮,乃猿狖(yu)之所居:树林幽深

37、而阴暗,这是猴子居住的地方。杳:深。冥冥:暗。狖:黑色的猿。17 下幽晦以多雨:山下阴沉沉的,常常下雨。18 霰(xin)雪纷其无垠(yn)兮,云霏霏(fi fi)而承宇:雪花纷纷飘落,一望无际,浓云密布,好像压着屋檐。霰:雪珠。无垠:无边。霏霏:云气浓重的样子。承宇:同屋檐相接。翻译:进入溆浦我徘徊犹豫,因为迷茫不知道我该往哪里去。茂密的森林深远昏暗,是猿猴居住的地方。山岭高耸遮蔽了太阳,山间阴暗经常降雨。小雪珠纷飞无边无际,云气浓重一直与天空相连。哀叹我平生没有什么欢乐,凄冷孤独地住在山中。我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而随从世俗,我一定要经受住忧愁痛苦而终身穷困。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19。

38、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20。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21。忠不必用22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23兮,比干菹醢24。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25。19 幽独处乎山中:寂寞孤独地住在山里。20 从俗:意思是跟着世俗的人走。终穷:终生不得志。21 接舆髡(kn)首兮,桑扈臝(lu)行:接舆剪去头发,桑扈裸体走路。接舆、桑扈都是古代的隐士。传说他们对当时的社会的不满,才有这种异乎寻常的行为。古人都留长发,去掉头发是反常事情。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22 用:同下面的“以”都是被任用的意思。23 伍子逢殃: 伍子遭到灾祸。伍子:伍子胥,春秋时代吴国的

39、大臣,他劝吴王夫差杀死越王勾践,以免除后患,吴王不听,他坚决地同吴王争论,最后被迫自杀。24 比干菹醢(z hi): 比干遭到残杀。比干是商朝的大臣,他力谏纣王不要虐待人民,被纣王剖心而死。菹醢:剁成肉酱。25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我要遵守正道,毫不犹豫,当然难免终身处在黑暗之中。董:正。重昏:一再陷于黑暗的环境。翻译:哀叹我的生活没有快乐,我孤独寂寞的住在山里,我不能改变志向,同流合污,这样将会愁苦无穷,并且终生不得志。接舆为避世不仕而剪去头发,桑扈为不与世人合作而裸体行走。忠臣不一定被任用,贤士也不一定被任用。伍子胥因直谏遭到杀身之祸,比干因忠贞而惨遭杀害,整个前代都是这样

40、,我又为什么对今天的人怨恨!我要坚守正道而毫不犹豫,那必然会使自己终身处于黑暗环境之中。乱26曰:鸾鸟、凤凰,日以远兮27;燕雀、乌鹊,巢堂坛兮28。露申、辛夷,死林薄兮29;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30。阴阳易位,时不当兮31。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32!26 乱: 歌曲的尾声。27 鸾鸟、凤凰,日以远兮: 鸾鸟、凤凰一天比一天飞远了。鸾鸟、凤凰都是高贵的飞禽,这里比喻贤臣。28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燕雀、乌鹊在厅堂和庭院里做窝。这里比喻许多坏人在朝中作官。巢:做窝。堂:殿堂。台:祭台。坛:这里指庭院。29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露申、辛夷死在荒野里。这里比喻贤人被放逐在山野,以致困顿而死

41、。露申、辛夷:都是植物,花很香很美。林薄:草木丛生的地方。30 腥臊(so)并御,芳不得薄兮: 腥的、臭的都用上了,芳香的却不能接近。这里比喻坏人得势,好人被排挤。臊:臭气。御:用。薄(p):接近。31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阴阳颠倒,时运不好。阴阳:比喻邪正。当:合适。32 怀信侘傺(ch ch),忽乎吾将行兮: 怀着忠信而不得志,我就要飘然远行了。信:忠诚。侘傺:失意的样子。忽:恍惚。翻译:概括起来可以这样说:鸾鸟凤凰,一天天已经远远离去,燕雀乌鹊却筑巢于殿堂、祭坛上。露申辛夷之类的芳香花木,枯死在草木丛生的地方。腥臊的东西都得到进用,芳香的东西却不能被人接近。阴和阳交换了位置,时不合令使

42、我心伤。怀抱着忠诚却失意忧郁,我飘飘忽忽地将要远行。四、内容分析涉江着重记述了诗人被放逐的历程和心情。从诗中,我们可以具体了解到诗人这次被放逐的地区和所行的路线。从具体的描写中,可以看到诗人所到达的流放地区十分僻远、荒凉。作者的处境十分悲惨。但诗中所表现出的矢志不渝、坚持理想的精神感人肺腑,动人心魄。涉江分四个层次。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表现诗人高远的志行。开始写诗人自幼就酷爱“奇服”,腰佩着“陆离”的长铗,头戴“崔嵬”的切云冠,身披着缀满明月珠与宝玉的服饰,显示出自己的独立不群,不同凡俗;继而写诗人因为不为“溷浊”之“世”所“知”,而要“高驰”,去游瑶之圃,登昆仑,从而达到与天地比寿,与日月

43、齐光的境界;最后写自己高远的理想不能实现,在不为“南夷”之人所“知”的情况下,自己被排挤、被流放,不得不“济乎江湘”远行。第二层(第二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记叙诗人流放旅途的艰辛,抒发了诗人对郢都的怀念之情。屈原这次流放的行程,始于安徽省青阳县南的陵阳,终于溆浦,中间经过长江、湘水(洞庭湖)、沅水等江、湖,经过鄂渚、枉陼,辰阳等地。在鄂渚时,诗人忽而“反顾”,忽而“欸”叹,忽而“步余马”,忽而“邸方林”,眷恋之情,溢于言表。溯沅水而上时,突出写船的“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既是写船在逆水与漩流中难以前进的状态,更是为了表达诗人对郢都的怀念之情。入溆浦后,诗人的徘徊不进,人迹罕至、山峻林密

44、、气候恶劣的地理环境,突出了孤寂之情,并为下文的直舒胸臆作了铺垫。第三层(第四自然段):诗人以接舆、桑扈、伍子、比干四个历史人物自况,说明自己虽身处劣境,但甘愿“重昏而终身”,“将董道而不豫”。第四层(第五自然段):是全诗的结语。诗人以“阴阳易位,时不当兮”之语对楚国的现实作了入木三分的概括,表达了对楚国“怀信”的感情。涉江真实地反映了诗人被放逐的经历,处境和悲愤苦闷的情怀。诗人所抒发的感情,或为对高远理想的向往与憧憬,或因对理想的无法实现而悲愤,或对郢都的眷恋,或因独处深山而感叹哀伤,或为引古代志士忠臣以自况,或为对奸佞小人的谴责,或为对坚持正道的严正申明,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感情,具有感人肺腑

45、的力量。五、写作特点 1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涉江描写了诗人放逐之后的凄凉景象,作者善于将写景与抒情交织,融情于景。写“秋冬之绪风”,是为了写国破的悲伤。写“山皋步马,方林邸车”,是为了写反顾郢都、眷恋郢都,徘徊而不忍去的情怀。写“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是为了表达诗人对郢都的依恋与怀念。写“深林杳以冥冥”、“山峻高以蔽日”,写纷飞的霰雪,写承宇的霏霏的云,是为了表达诗人孤寂、凄冷、悲痛的心情。这些写景的诗句,揉进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写景与抒情是浑然一体的。2驰骋想象,运用比喻的手法。诗人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写人状物。“鸾鸟凤凰”、“露申辛夷”、“芳”(之物)用来比喻贤臣君子,“燕雀乌鹊”

46、、“腥臊”(之物)用来比喻奸佞小人。“奇服”用来比喻不同流俗的高远的志行。“陆离”的“长铗”、“崔嵬”的“切云”、熠熠生辉的“明月”与“珮宝璐”的“奇服”,比喻诗人的卓然独立,出污泥而不染。正因为黑暗的现实使诗人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作者在诗中驰骋瑰丽的想象。“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等句,就是写诗人想象中的理想境界。诗人大量运用的比喻句以及创造性的想象塑造了诗人自己鲜明的艺术形象,写出了诗人高远的志行。 3“兮”字的大量运用。 楚辞体诗歌形式的特点之一,就是大量运用“兮”字。本章仅三百六十一字,“兮”字的运用竟达三十四个。这些“兮”字,

47、有的用在句中,表示一个句子中间的延长音,但不可读断,如“被明月兮珮宝璐”、“驾青虬兮骖白螭”等;有的用在一个完整的意思之后,有时具有感叹意味,如“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等;有的用在上一句话末尾,表示语意未尽,须待下一句补足,如“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等。这些“兮”字句型,既整齐匀称,又参差错落,极富有韵味,有助于诗人表达思想感情。六、作品争鸣屈原的忠君与爱国屈原的爱国是与忠君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君王的“忠”是屈原爱国主义思想的一部分,这是不是反映了屈原爱国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呢?会不会影响我们对其爱国主

48、义思想的评价呢?我们认为:1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他关心国家和人民,直到今天仍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受到高度评价。2虽然他的爱国和忠君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点上,他并不能背离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3屈原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并不把自己看作君主的奴仆,而是以君主从而也是国家的引路人自居。4他对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有坚定的信念,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与自身所属社会集团的大多数人对抗,宁死不渝。在忠君爱国的公认道德的前提下,保持独立思考、忠于自身认识的权利。所以,尽管屈原的爱国与忠君联系在一起,我们仍然高度评价其爱国主义精神。八、参考资料 1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大学语文自学辅导,

49、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练 习 1诗中“兮”的用法有几种?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1)用在句中,表示一个句子中间的延长音,但不可读断。例:“被明月兮珮宝璐”、“驾青虬兮骖白螭”。(2)用在一个完整的意思之后,有时具有感叹意味。例:“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3)用在上一句话末尾,表示语意未尽,须待下一句补足。例:“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2找出诗中的比喻句,并简要说明其意义。“鸾鸟凤凰”、“露申辛夷”、“芳”(之物)用来比喻贤臣君子,“燕雀乌鹊”、“腥臊”(之物)用来比喻奸佞小

50、人。“奇服”用来比喻不同流俗的高远的志行。“陆离”的“长铗”、“崔嵬”的“切云”、熠熠生辉的“明月”与“犻宝璐”的“奇服”,比喻诗人的卓然独立,出污泥而不染。3涉江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第一,诗人在叙述自己流放的经历和悲惨遭遇时,表现了反抗现实的叛逆精神和对理想的强烈追求,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情升华为一种善与恶,美与丑,光明与黑暗的不可调和的斗争。正因为黑暗的现实使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诗人于是驰骋瑰丽的想象,“高驰”去追求理想。“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明兮齐光。”等句,就是写诗人想象中的理想境界。第二,诗人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想象写理想境界,

51、用鲜明生动比喻表现自己的不同流俗,用象征手法来表现对光明的追求,对黑暗的揭露,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鲜明的艺术形象,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上 邪一、重点难点1 重点:率真自然的爱情表白,表现了对理想爱情的执着追求。2 难点:杂言体形式。二、背景材料 1乐府原指汉代为采集民间歌词和乐曲所建立的机关。后来,人们便把这个机关所采集的民间歌诗称作乐府或汉乐府。汉代另有一类用于郊庙祭祀的歌诗,也称乐府或汉乐府。汉乐府歌诗都可以入乐歌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将汉至唐的乐府歌诗分作十二大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

52、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1)反映民生疾苦,有些作品还表现了民众的斗争和反抗精神。(2)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3)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的抗议,有些作品也表现了妇女对爱情的热烈渴望。汉乐府民歌以叙事诗为主,它们往往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所写的人物有其个性,而这种个性又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示的;语言朴素又带有感情;形式活泼多样;有些作品还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三、作品串讲上邪1上邪!我欲与君相知2,长命无绝衰3。山无陵4,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5,天地合6,乃敢与君绝7!1 本篇选自郭茂倩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华书局1979年版。上邪是汉乐府饶歌十八曲之一。篇名取自首句二字。上邪(y):天啊。上:指天。邪:同“耶”,语助词,表示感叹。2 君:你,指情人。相知:相爱。3 长命无绝衰:要使爱情永远不断绝、不衰竭。长:长久、长远。命:使、让。4 陵:山头。山无陵:高山化为平地。5 震震:雷声。雨(y):用作动词,降落,下。6 合:合并。7 乃: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