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略论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美的事物,美的 实践,培养学生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能力,同时也有 助于学生德、智、体、美等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 亦称“审美教育”。世界文明史向我们生动地表明:真、善、美 是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人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物质享受的同 时,也在追求着美的享受。对美育( aesthetic education )与 艺术教育( art education )、技能教育( skill education )进 行概念的区分, 不仅是美育学科理论研究的需要, 更重要的还在 于美育实践的需要。 美育实践正是从人类改造自然、 改造社
2、会的 总体实践及其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美的本质、 美的存在和美的历史 发展规律。这也是我们进行美育理论研究的起点。一、美育与艺术教育首先,美育包含了艺术教育, 但艺术教育远不是美育的全部 内容。从美育的内容来说,它包括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科 学美等方面的教育。 由于艺术教育有它独特的语言和功效, 故而 在美育过程中有其它美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 在观念上将艺 术教育等同于美育,在实践上要么重“艺”轻“美” , 要么重 “美”轻“艺”。 一方面将美育的任务缩小到艺术教育范围, 导 致忽视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 提高人的素质教育活动中的 重要作用,无形中割裂了美育与包括德育在内的各门类教育
3、的联系,甚至在艺术教育中以其重“艺”轻“美”的倾向淡化甚至削 弱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这一美育重要功能,使艺术教育无法为素质教育服务。另一方面,重“美”轻“艺”,首先否定了艺术教 育在美育中的独特地位;其次,使美育流于一般的知识教育,歪 曲了形式美的作用,以至走向了“泛美”的泥潭, 使美育走向了 抽象的不可感知的概念,使其范畴的界定模糊,并使美育失去了 独特性和可操作性,最终将把美育排除在教育方针之外,亦或名存实亡。由于审美教育解决的是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因此,美育体现的是整体的相关性。审美教育的特殊性还在于它所运用的教育形 式必须具备可感性,这也是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的原 因。但是,这种可感
4、性并非是纯感性的,而是与人的本质力量密 切相联的感觉力。正如马克思所说已的“五种感官的形成是从古 到今的全部世界史的工作成果”那样, 五官是“证实自己为人的 本质力量”的感官。这种“本质力量”的真正体现,正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改造社会、自然的美育实践。就美育、艺术教 育、技能教育在美育实践中的关系来说,它们不是截然分开的, 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在美育的前提下,三者是同一范畴的 不同层次。从概念的界定讲,美育包含了艺术教育、技能教育, 艺术教育包含了技能教育。 总之,关于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区分和 联系,可以从内容与实施的范围、素质教育与艺能教育的区别、 一定的审美价值取向这三个方面来把握。
5、二、艺术教育与技能教育从概念的区分来讲,艺术教育包含了技能教育却又不同于技 能教育。其一,在艺术实践上,完美的、富有艺术魄力的音乐表 现和缺乏感染力的匠人式的技能炫耀显然是不同的。在艺术教育中,仅仅掌握了娴熟的艺术技巧,这不是艺术教育的使命,只有 当学生在掌握技巧的同时,赋予艺术的表现形式以生命,成为“有意味的”情感表现,有一定的文化含量,才算是达到了预期 的教育目的。这是就艺术表现与技能的区别而言。其二,艺术教 育还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 其中包括与音乐的审美鉴赏 密切相关的各种音乐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美学修养,这些对音乐风格的理解以及表现,都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教育要注意技术、技能、技巧的
6、训练。这是通向艺术殿 堂的必由之路。这不会陷入以汉斯立克为代表的西方“自律论” 美学思想的泥潭吗?只要以美育为大前提,强化美育的社会功能及其审美价值取向,肯定美育在包括德育在内的各育中的存在, 加强艺术教育在美育实践中与各育间的互渗关系,不但可以普及美育,而且可以使美育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黄河大合唱 艺术的技术含量不高吗?如果只重“美”而轻“艺”能创造出 这样的作品吗?如果人类只有审美的能力而没有立美的创造力, 美育的结果是人人都是“钟子期”, 而“俞伯牙”不复存在。 在 美育实践的前提下,技术的训练始终是必要的。 艺术本身就是技 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 技术训练在艺术教学中具有很强的
7、可操作性与实践性, 是一种基本功的训练, 也是美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因为技术训练本身也包含着发现艺术美构成的规律, 以 及对形式美的体验和表达。 从技术训练的内容看, 它必然是以中 外优秀的作品为材料,再现这种作品的过程就是二度创作的过 程,亦是审美的过程,必然以技术作为支持。有人以为技术训练 会导致艺术教育的机械重复, 甚至减弱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确 有这种现象出现。 但不要忘记任何艺术家的成功, 不都是从最基 础的技术训练开始的吗?达 ?芬奇从画蛋起步,莫扎特从弹奏音 阶开始,都说明艺术的表达和创建, 必须通过艺术特有的语汇 (如 同语言中的字、词、句)的有序表述方可建立。尽管列夫?托尔
8、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可以老泪横流, 不无感慨也说: “我 看到了饱受苦难的俄罗斯民族。”但是,从艺术的角度讲,托尔 斯泰是伟大的鉴赏家, 而不是伟大的音乐家, 更不是伟大的演奏 家和音乐创作家。 他掌握了语言文字的技术, 所以他可以用语言 文字表达他内心的情感。然而,他没有掌握音乐语言的技术,所 以他不能用音乐的语言表达他内心的同样情感。如果我们追问技术是什么, 那么我们也就在追问技术的本质 了。对于我们的追问,任何人都知道有两个答案。一个答案是: 技术是通达某一目的的一种手段。 另一个答案是: 技术是一种人 的活动。 关于技术的这两个定义是相互归属的, 因为设置目的并 采用达此目的的手段
9、就是一种人的活动。 一切都有赖于我们以正 确的方式去处理作为手段的技术。 为了能够获取技术的本质, 或 至少能接近此本质,我们必须沿着正确的这一途径去探求真理, 必须搞清楚手段本身又是什么。 所谓手段, 也就是某物因之出现 并因此而完成的那种东西。 凡有一个作为它的影响而产生结果的 东西即原因。 但是, 并不只是那种产生出别的东西的东西才 是原因。那种决定采取何种相应手段的目的,也被看作原因。一 句话, 凡在追求目的运用手段的地方, 也就是因果关系主宰的地 方。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告诉我们有四种原因:( 1)质料因, 即材质。(2)形式因,即形式,物质所采取的那个形状。(3) 目的因,即目的。(
10、 4)动力因,那种产生出结果的力量。当我 们从手段追溯到四重因果关系时, 表现为手段的技术便显示出它 是什么。技术决非单纯的手段。技术是一种揭示方式。这就是揭 示的领域亦即真理的领域,也是美的领域。曾经有过一个时候, 不只是技术才禀有techn e这个名称。当时,那种使真理朗现的 揭示也叫做techn e。曾经有过一个时候,真向美的转化被称为 techn e。美的艺术的产生(poi e sis )也叫做techn e。我们愈是 追问技术的本质,艺术的本质就愈是变得神秘。总之,技术是美 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三、艺术教育至美育的具体措施1. 普及合唱、乐器合奏教育。让立美主体在表演再创造的过程
11、中, 把握人类先进的审美意 识与对象化的手段之结合点,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与能力 如:少儿合唱团、少儿乐队的组织和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少儿的 音乐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及多种器官协调运动的能 力,还可以提高少儿的艺术修养、文化素质和群体协作水平。当 然,有教育意义的典范模式的应用,也有利于道德的教化,以及 对真理追求的信心和毅力的培养。2. 音乐与综合性艺术的结合。音乐与综合性艺术的结合不是一种创新, 它在我国远古时期 就以“百戏”的方式展现,是诗、歌、舞、杂技独白等的结合。 现今这种形势发展成多种多样的分支。(1)音乐与体态运动的结合。这既包括音乐与艺术体操的 结合、民族歌舞的复兴、
12、音乐诗朗诵的发展,也包括外国流行的 律动的推广, 交谊舞和现代舞的发展, 它实现了人类的实践器官 对审美进行把握的能力。这可以大大促进学生身心状态的主动 性、纪律性、协作性、规范性的协和均衡地自由发展。(2)是音乐与诗歌、戏剧、美术等艺术相结合。 音乐史中告诉我们浪漫时期的音乐作品要与诗密切结合, 让 学生自度曲难度较大, 但可以让学生把熟悉的旋律同中外优秀的 诗篇,以风格的不同分类,形成填词歌曲较容易。在创作排演舞 剧、话剧、歌剧时,也可把本民族的戏剧、民歌吸收其中。让学 生听音乐,根据其音乐对本体产生的意象以绘画或诗歌的方式予 以表达。 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艺术活动中, 由听觉表象引发语言表
13、象和其他感觉表象的有序运动,使听觉、视觉、动觉等多种器官 的综合运动协调一致并具有较强的联觉能力。(3)以美的音响环境、正确的鉴赏方法,培养主体高尚的 丰富的审美趣味, 发展主体感悟音乐美的听觉敏捷性, 构建主体 的审美心理结构。当今,声电技术高度与多种传媒的合作、竞争,使人们生活 在音响充斥的环境中。 所以音响环境的优化就变得重要起来。 这 需要增强音乐精品、 中外音乐经典在音乐氛围传播的浓度, 尤其 是要扩大中国的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和当代创作作品的影响。 学 校各种环境中的背景音乐应精心选择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 宣 传和传媒部门也要有效地防止音响环境的污染。 课外活动或业余 兴趣小组活
14、动时, 要启发学生用正确的鉴赏方法去听音乐, 应当 把参与、 听辨和鉴赏融合在欣赏的过程中, 并逐渐提高学生对音 乐作品的评判力,这是提高学生审美的有效途径。3. 让每位学生会一样乐器, 并在音乐的创造中发展创造思维 与创造实践能力, 是音乐实践中立美、 审美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 面。早在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考察一个人的音乐天赋,不是听 他演奏(唱)了谁的大型作品,而是看其音乐的即兴奏(唱)能 力创作能力。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 就要训练学生用多种表达 方式,用音响、作画、咏诗、体态语言等来抒发内在的情感。在 音乐实践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用音响动态表达内在感受的能 力和思维习惯。如:看画配乐,用音乐描绘动物、植物,或大自 然、生活中的一些情景;教师给出主导动机,学生以一定的方法进行发展音乐; 用西方复调音乐的卡农手法, 使自己熟悉的音乐 变形(变奏),体会其风格的变化美;把一个音乐主题用变奏的 手法加以发展,可以变节奏、变旋律、变速度、变力度、变音色 等。4. “双基”比赛和自由的音乐组合。自由地竞争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方式, 有了兴趣就向美迈出了 第一步。音乐实践中的二人组合(二声部的演唱,以三、六度平 托为主)、四人组合(可以唱四个声部或二个声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化工设备采购销售合同范本
- 2025企业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2025企业文具采购合同范本
- 食堂劳务补充合同协议
- 门面出售协议合同书
- 雇佣钟点工保姆合同协议
- 陵园营销聘用合同协议
- 门窗安装合同补充协议
- 随车吊货物转运合同协议
- 青岛社保代缴合同协议
-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标准
- 2025年农村商业银行往年招聘笔试试题
- 2025年保健食品从业人员培训考试试题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九章 机械和功 第一节 杠杆 第1课时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 救护车租赁合同模板
- 餐饮业供应链管理与采购策略
- 《家庭安全用电培训》课件
- 《胸腔积液》课件
- 风电基础施工方案
- ICD-10疾病编码完整版
- 肩关节超声检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