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化学41_第1页
土壤环境化学41_第2页
土壤环境化学41_第3页
土壤环境化学41_第4页
土壤环境化学4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土壤酸化、盐碱化、土壤污染土壤酸化、盐碱化、土壤污染 土壤沙漠化(石漠化)土壤沙漠化(石漠化) 陆地植被破坏陆地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 全球范围的土壤环境问题全球范围的土壤环境问题 土壤土壤-是指是指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 部分,部分,是地球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地是地球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地 方方. . 土壤层很薄土壤层很薄, , 但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 生长繁殖的能力,被称为生长繁殖的能力,被称为土壤圈。土壤圈。 土壤的上界面直接与大气圈和生物圈相接土壤的上界面直接与大气圈和生物圈相接, ,下界面与岩石圈和下界面与岩石圈和 地下水相连

2、地下水相连, , 是是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图之间的过渡地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图之间的过渡地 带带, , 是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的是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的桥梁桥梁。 土壤是各种污染物最终的土壤是各种污染物最终的“宿营地宿营地”世界世界 上上90%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里。土壤中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里。土壤中 的的 污染物会向水体中迁移或流失,附着其上的污染物会向水体中迁移或流失,附着其上的 污染物能够进入大气,并通过大气环流在全污染物能够进入大气,并通过大气环流在全 球范围内进行传播。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不仅球范围内进行传播。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不仅 通过食物和水体影响人体健康,

3、还会附着在通过食物和水体影响人体健康,还会附着在 土壤颗粒上,通过呼吸直接进入水体土壤颗粒上,通过呼吸直接进入水体。 (1)(1)培育植物培育植物 土壤是植物挺立生长的支持体土壤是植物挺立生长的支持体, , 是粮食等农作物的生产基地是粮食等农作物的生产基地; ; 土壤具有肥力土壤具有肥力, , 能为植物生长提能为植物生长提 供水、空气和养分供水、空气和养分. . (2) (2) 推动物质循环推动物质循环 土壤是地球表层中介入元素循环土壤是地球表层中介入元素循环 的一个重要圈层,由岩石风化产生的所的一个重要圈层,由岩石风化产生的所 有物质都有可能进入大气和水体,又可有物质都有可能进入大气和水体,

4、又可 能通过地球化学循环归入土壤。能通过地球化学循环归入土壤。 。 土壤污染的特点土壤污染的特点: : 隐蔽性和潜伏性。隐蔽性和潜伏性。 比较隐蔽比较隐蔽, , 往往不容易立即发现往往不容易立即发现, , 通常是通过地下水受到污染、农产品产通常是通过地下水受到污染、农产品产 量质量下降量质量下降, ,以及人体健康状况恶化等以及人体健康状况恶化等 方式显现出来。方式显现出来。 土壤污染的特点土壤污染的特点: : 不可逆性和长期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土壤一旦被污染土壤一旦被污染, , 不像大气和水不像大气和水 体那样容易流动和被稀释体那样容易流动和被稀释,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 很难恢复。很难恢复

5、。 天然源天然源: : 富含有某元素的矿床富含有某元素的矿床, ,由由 于矿物自然分解或风化于矿物自然分解或风化, , 使附近土壤使附近土壤 中该元素的含量超标。火山喷发的岩中该元素的含量超标。火山喷发的岩 浆和降落的火山灰也会不同程度地污浆和降落的火山灰也会不同程度地污 染土壤。染土壤。 土壤污染的来源土壤污染的来源: : 人为源人为源: : 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 ; 污水灌溉农田污水灌溉农田; ;农用薄膜残留农用薄膜残留; ; 工矿工矿 企业的废渣排放、城市垃圾的堆放和企业的废渣排放、城市垃圾的堆放和 填埋填埋; ;大气和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迁大气和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迁

6、 移、转化移、转化, ,进入土壤。进入土壤。 土壤污染的来源土壤污染的来源: : 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 生活垃圾的污染生活垃圾的污染 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 建筑垃圾的污染建筑垃圾的污染 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 工业废弃物的污染工业废弃物的污染 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 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的污染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的污染 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 燃油管道泄漏造成的污染燃油管道泄漏造成的污染 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 含重金属

7、铅和镉的工业废水污染土壤含重金属铅和镉的工业废水污染土壤 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 大气粉尘污染大气粉尘污染 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 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污染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污染 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 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污染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污染 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 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岩浆污染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岩浆污染 表现如下表现如下: : (1) (1) 受风和水的侵蚀作用受风和水的侵蚀作用, ,引起土壤流失;引起土壤流失; (2) (2) 受酸雨或过多使用氨氮肥料受

8、酸雨或过多使用氨氮肥料, ,引起土壤酸化;引起土壤酸化; (3) (3) 灌溉水中含过多盐分灌溉水中含过多盐分, ,引起土壤盐碱化;引起土壤盐碱化; (4) (4) 干旱引起土壤板结、结构单元破坏干旱引起土壤板结、结构单元破坏, ,甚至荒漠化;甚至荒漠化; (5) (5) 水涝引起营养物浸出和流失等水涝引起营养物浸出和流失等. . 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土壤是由地壳岩石及矿物土壤是由地壳岩石及矿物 经过长期风化形成的。经过长期风化形成的。 在风化过程中,岩石、矿物变成碎屑(土在风化过程中,岩石、矿物变成碎屑(土 壤母质),它们在生物及其遗骸、微生物作壤母质),它们在生

9、物及其遗骸、微生物作 用下,通过腐殖质形成地表疏松层,它是陆用下,通过腐殖质形成地表疏松层,它是陆 生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一切农业的生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一切农业的 基础,除可生产食物外,也是外界同化和代基础,除可生产食物外,也是外界同化和代 谢物及大部分污染物的承受体,是维持全球谢物及大部分污染物的承受体,是维持全球 人口生存的重要因素。人口生存的重要因素。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物质组成。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物质组成。 固相固相: 包括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包括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 液相液相: 包括土壤中的水分和水溶物。包括土壤中的水分和水溶物。 气相气相: 指

10、土壤空隙中存在的空气。指土壤空隙中存在的空气。 根须根须 土粒上的吸附水土粒上的吸附水 土粒土粒 土壤空隙土壤空隙 被水饱和的土壤被水饱和的土壤 排入地下水排入地下水 中固、液、气相结构图(自中固、液、气相结构图(自S. F. Manahan,1984 ) 1 1土壤固相土壤固相 土壤中的固相物质主要包括土壤矿物土壤中的固相物质主要包括土壤矿物 质和土壤有机质。质和土壤有机质。 其中土壤矿物质占土壤固体总重量其中土壤矿物质占土壤固体总重量 的的90%90%以上,而土壤有机质占总重量的以上,而土壤有机质占总重量的 1 11010(可耕土壤中约占(可耕土壤中约占5 5,且,且 绝大部分在土壤表层)

11、。绝大部分在土壤表层)。 (1)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形成的。按其成因类型可以将土壤矿物质分形成的。按其成因类型可以将土壤矿物质分 为两类: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为两类: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原生矿物:各种岩石:各种岩石( (主要是岩浆岩主要是岩浆岩) )受到程度受到程度 不同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而形成的物质,不同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而形成的物质, 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都没有改变;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都没有改变; 硅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 氧化物矿物氧化物矿物 硫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 磷酸盐矿物磷酸

12、盐矿物 分布最广的是磷灰石分布最广的是磷灰石 CaCa5 5 ( PO ( PO4 4 ) ) 3 3 F F 和氯磷和氯磷 灰石灰石 Ca Ca5 5( PO( PO4 4 ) ) 3 3 Cl , Cl , 其次是磷酸铁其次是磷酸铁 ( FePO( FePO4 4 ) , ) , 磷酸铝磷酸铝( A1PO( A1PO4 4 ) )等等, , 它们是土壤中它们是土壤中 磷的主要来源。磷的主要来源。 土壤中只有铁的硫化物土壤中只有铁的硫化物, , 即黄铁矿和白铁矿即黄铁矿和白铁矿, , 两者是同质异构体两者是同质异构体(FeS(FeS2 2), ), 极易风化。极易风化。 如石英如石英(SiO

13、(SiO2 2 ) )、赤铁矿、赤铁矿(Fe(Fe2 2O O3 3) ) 、金红石、金红石(TiO(TiO2 2) ) 等等, , 相当稳定相当稳定, , 不易风化。不易风化。 如长石如长石(KA1Si(KA1Si3 3 O O8 8 ) )、云母、云母(KSi(KSi3 3A1)AlA1)Al2 2O O10 10(OH) (OH)2 2, , 辉石辉石(MgSiO(MgSiO3 3 ) , ) , 闪石闪石CaCa2 2MgMg5 5SiSi8 8O O22 22(OH) (OH)2 2 、橄榄、橄榄 石石(Fe(Fe2 2 SiO SiO4 4 ) )等。它们属于容易风化的成岩矿物。等

14、。它们属于容易风化的成岩矿物。 原原 生生 矿矿 物物 次生矿物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 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 结构都有所改变。结构都有所改变。 次生铝硅酸盐是由原生硅酸盐矿物风化后形成的次生铝硅酸盐是由原生硅酸盐矿物风化后形成的, , 是构成土壤黏粒的主要成分是构成土壤黏粒的主要成分, ,故又称故又称黏土矿物黏土矿物。 土壤中的次生铝硅酸盐可分为如伊利石、蒙脱土壤中的次生铝硅酸盐可分为如伊利石、蒙脱 石和高岭石三大类。它们是长石等原生硅酸盐石和高岭石三大类。它们是长石等原生硅酸盐 矿物在不同风化阶段的产物。矿物在不同风化阶段的

15、产物。 如方解石如方解石(CaCO(CaCO3 3 ) )、白云石、白云石CaMg(COCaMg(CO3 3 ) )2 2 、 石膏石膏(CaSO(CaSO4 42H2H2 2O),O),泻盐泻盐(MgSO(MgSO4 47H7H2 2O)O)、芒硝、芒硝 ( Na( Na2 2SOSO4 4,10H10H2 2O)O)、水氯镁石、水氯镁石(MgCl(MgCl2 26H6H2 2O)O)等等, , 它们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它们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 ,属于属于 水溶性盐,易淋溶流失水溶性盐,易淋溶流失, ,常见于干早和半干旱地常见于干早和半干旱地 区的土壤中。区的土壤中

16、。 如针铁矿如针铁矿(Fe(Fe2 2O O3 3HH2 2O),O),褐铁矿褐铁矿(2Fe(2Fe2 2O O3 33H3H2 2O)O)、 三水铝石三水铝石(Al(Al2 2O O3 3 3H 3H2 2O)O)等等, ,它们是硅酸盐类矿它们是硅酸盐类矿 物彻底风化的产物物彻底风化的产物, ,常见于湿热的热带和亚热带常见于湿热的热带和亚热带 地区的土壤中。地区的土壤中。 简单盐类简单盐类 三氧化物三氧化物 次生铝硅酸盐次生铝硅酸盐 次次 生生 矿矿 物物 (2)(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 -是土壤中含碳有机化合物是土壤中含碳有机化合物 的总称的总称. .主要由进入土壤的植物、动物及微主要由

17、进入土壤的植物、动物及微 生物残体经分解转化逐步形成的生物残体经分解转化逐步形成的. . 在微生物作用下在微生物作用下, , 由植物残体中稳定由植物残体中稳定 性较大的木质素等部分氧化形成的。性较大的木质素等部分氧化形成的。 包括富里酸、腐殖酸和腐黑物三个部包括富里酸、腐殖酸和腐黑物三个部 分分, ,约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约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60%-70%.60%-70%. (2)(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 非腐殖质非腐殖质- 腐殖质腐殖质- 是组成生物残体的各种有机化合物是组成生物残体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 包包 括糖类、蜡质树脂、脂肪、含氮化合物、括糖类、蜡质树脂、脂肪、含氮化合物、 含磷化

18、合物等含磷化合物等, ,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3030 -40-40. . 3. 3.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 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地下水和灌溉。不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地下水和灌溉。不 同土壤的保水能力不同;土壤水分实际上是土同土壤的保水能力不同;土壤水分实际上是土 壤溶液。壤溶液。 土壤水分既是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也是进土壤水分既是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也是进 入土壤的各种污染物向其他环境圈层迁移的媒介。入土壤的各种污染物向其他环境圈层迁移的媒介。 土壤溶液的重要意义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土壤溶液的重要意义早已被人们所认识 19331933年年JoffeJoffe就将土壤溶液比喻成就将土壤溶

19、液比喻成“土体的血液循环土体的血液循环”。 土壤溶液是土壤与环境间物质交换的载体,是物质迁土壤溶液是土壤与环境间物质交换的载体,是物质迁 移与运动的基础,也是植物根系获取养分最基本的途移与运动的基础,也是植物根系获取养分最基本的途 径。由于土壤溶液与土壤固相构成了一动态平衡体系,径。由于土壤溶液与土壤固相构成了一动态平衡体系, 因此,土壤溶液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生在土因此,土壤溶液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生在土 壤中的各种反应。壤中的各种反应。 (1)(1)主要成分:主要成分:O O2 2、N N2 2、COCO2 2 4 4、土壤空气、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存在土壤空气存在 于相互隔离的

20、于相互隔离的 土壤孔隙中,土壤孔隙中, 是一个不连续是一个不连续 的体系;的体系; 含量差异:土壤空土壤空 气中气中COCO2 2含量比大气含量比大气 中高得多。这主要中高得多。这主要 由于生物呼吸作用由于生物呼吸作用 和有机物分解产生。和有机物分解产生。 氧的含量低于大气氧的含量低于大气 更高的湿度,更高的湿度, 土壤空气中水土壤空气中水 蒸气的含量比蒸气的含量比 大气中高得多。大气中高得多。 土壤空气中还含有土壤空气中还含有 少量还原性气体,少量还原性气体, 如如CHCH4 4、H H2 2S S、H H2 2、 NHNH3 3等。如果是被等。如果是被 污染的土壤,其空污染的土壤,其空 气

21、中还可能存在污气中还可能存在污 染物。染物。 按照粒径的大小将土粒分为若干组,称为粒按照粒径的大小将土粒分为若干组,称为粒 组或粒级。组或粒级。 粒级的划分标准粒级的划分标准: : 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划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划 分,即国际制、前苏联制和美国制。分,即国际制、前苏联制和美国制。 二、土壤的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二、土壤的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 (1)(1)石块和石砾:石块和石砾: 多为岩石碎块,直径大于多为岩石碎块,直径大于l mml mm。山区土。山区土 壤和河漫滩土壤中常见。壤和河漫滩土壤中常见。 (2)(2)砂粒:砂粒: 主要为原生矿物,大多为石英、长石、主要为原生矿物,大多为石英、长石、

22、 云母、角闪石等,其中以石英为主,粒径为云母、角闪石等,其中以石英为主,粒径为 1-0.05mm1-0.05mm。在冲积平原土壤中常见。在冲积平原土壤中常见。 2.2.各粒级的主要矿物成分和理化特性各粒级的主要矿物成分和理化特性 (3)(3)黏黏粒:粒: 主要是次生矿物,粒径小于主要是次生矿物,粒径小于0.001mm0.001mm。含粘。含粘 粒多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丰富,团聚能力较粒多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丰富,团聚能力较 强,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但土壤的通气和强,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但土壤的通气和 透水性较差。透水性较差。 (4)(4)粉粒:粉粒: 也称面砂,是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的混合体

23、也称面砂,是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的混合体。 原生矿物有云母、长石、角闪石等,其中原生矿物有云母、长石、角闪石等,其中 白云母较多。次生矿物有次生石英、高岭石、白云母较多。次生矿物有次生石英、高岭石、 含水氧化铁、铝,其中次生石英较多。含水氧化铁、铝,其中次生石英较多。 粒径为粒径为0.050.005mm。粉砂粒的物理及化。粉砂粒的物理及化 学性状介于砂粒与粘粒之间。团聚、胶结性差,学性状介于砂粒与粘粒之间。团聚、胶结性差, 分散性强。保水保肥能力较好。分散性强。保水保肥能力较好。 三、土壤的吸附性三、土壤的吸附性 土壤具有吸收并保持固态、液态、气态土壤具有吸收并保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能力,

24、称为土壤的吸附性(土壤物质的能力,称为土壤的吸附性(土壤 保肥能力)。保肥能力)。 土壤中最活跃的组分是土壤胶体和土壤微土壤中最活跃的组分是土壤胶体和土壤微 生物。它们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生物。它们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 化有重要的作用。土壤胶体以其巨大的比化有重要的作用。土壤胶体以其巨大的比 表面积、带电性等性质而使土壤具有吸附表面积、带电性等性质而使土壤具有吸附 性。性。 1、土壤胶体、土壤胶体 特性:特性: 具有较大的比具有较大的比 表面(单位重表面(单位重 量物质的表面量物质的表面 积)和表面能积)和表面能 呈现双电层呈现双电层 (double layer) 土壤胶体土壤胶体

25、 凝聚性和分散性凝聚性和分散性 (1 1)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 比表面积越大,表面能越大,胶体的比表面积越大,表面能越大,胶体的 吸附性越大。吸附性越大。 (2 2)土壤胶体的电荷及电性)土壤胶体的电荷及电性 电荷的数目决定于土壤吸附离子的多少,而电荷的数目决定于土壤吸附离子的多少,而 电荷的密度决定于离子被吸附的牢固程度。电荷的密度决定于离子被吸附的牢固程度。 土壤胶体微粒一般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土壤胶体微粒一般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 子层(决定电位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子层(决定电位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 引而形成一个正离子层(又称反

26、离子层,包括引而形成一个正离子层(又称反离子层,包括 非活动性离子层和扩散层),即合称双电层。非活动性离子层和扩散层),即合称双电层。 本体溶液 热力电位热力电位0 0( (表面电势)表面电势) 电电 动动 电电 位位 非活动性离子层非活动性离子层 微粒核微粒核 扩散层扩散层 正离子层(反离子层)正离子层(反离子层) 决定电位离子层(负离子层)决定电位离子层(负离子层) 双电层双电层 (3) (3) 土壤胶体的凝聚性和分散性土壤胶体的凝聚性和分散性 由于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都很大,为减小表由于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都很大,为减小表 面能,胶体具有相互吸引、凝聚的趋势,这就是面能,胶体具有相互吸引

27、、凝聚的趋势,这就是胶胶 体的凝聚性。体的凝聚性。 土壤溶液中常见阳离子的凝聚能力顺序:土壤溶液中常见阳离子的凝聚能力顺序: NaNa+ + K K+ + NHNH4 4+ +H H+ +MgMg2+ 2+ CaCa2+ 2+ AlAl3+ 3+ FeFe3+ 3+ 但是在土壤溶液中,胶体常带负电荷,所以胶但是在土壤溶液中,胶体常带负电荷,所以胶 体微粒间又因相同电荷而排斥,这是体微粒间又因相同电荷而排斥,这是胶体的分散性胶体的分散性。 2. 2.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作用 土壤胶体带有电荷土壤胶体带有电荷, , 并且具有双电层结构并且具有双电层结构, , 在在双电层

28、双电层的扩散层中的离子的扩散层中的离子, , 可以和溶液中带可以和溶液中带 相同电荷的离子以离子价为依据作相同电荷的离子以离子价为依据作等价交换等价交换, 称为离子交换称为离子交换( (或代换或代换) )。 离子交换作用包括离子交换作用包括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 和和阴离子交换吸附作用阴离子交换吸附作用. . 阳离子交换吸附阳离子交换吸附- 是指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是指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 所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进行交换所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进行交换. . 其反应如下:其反应如下: 土壤胶体土壤胶体 Na+ Na+ + Ca2+土壤胶体土壤胶体Ca2+ 2

29、Na+ 阳离子交换吸附阳离子交换吸附 1)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 2)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强弱与电荷数有关)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强弱与电荷数有关 A.电荷数越高,阳离子交换能力就越强;电荷数越高,阳离子交换能力就越强; B.同价离子中,半径越大,交换能力越强。同价离子中,半径越大,交换能力越强。 Fe3+Al3+H+Ba2+Sr2+Ca2+Mg2+Cs+Rb+NH4+K+Na+Li + 3)可交换阳离子有两类:由致酸离子)可交换阳离子有两类:由致酸离子(H+、 Al+)和盐和盐 基离子基离子 (Na+、K+、Ca2+)组成的。组成的。 4) 阳离子交换量阳离子交换量,用阳离子交换容量来

30、表征,其大小与土壤用阳离子交换容量来表征,其大小与土壤 胶体的种类、特性有关胶体的种类、特性有关.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 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 盐基饱和度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总量交换性盐基总量/阳离子交换量阳离子交换量100% 每每KgKg干土中所含全部阳干土中所含全部阳 离子的总量离子的总量 阴离子交换吸附阴离子交换吸附- 指土指土 壤中带正电荷的胶体所吸壤中带正电荷的胶体所吸 附的阴离子与溶液中的阴附的阴离子与溶液中的阴 离子进行交换。离子进行交换。 阴离子交换能力强弱的规律为阴离子交换能力强弱的规律为: : 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同时产生固定作用的阴离子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同时产生固定作用的阴离子: : H2PO4-、 HPO42-、PO43- 、 SiO32-及某些有机酸阴离子及某些有机酸阴离子; ; 难被土壤吸附的阴离子难被土壤吸附的阴离子: : Cl- 、 NO3- 、 NO2- ; ; 介于两类之间的阴离子介于两类之间的阴离子: : SO42-、CO32-及某些及某些有机离子。有机离子。 各种阴离子被土壤胶体吸附的顺序是:各种阴离子被土壤胶体吸附的顺序是: F-F-C2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