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练习一(含答案)_第1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练习一(含答案)_第2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练习一(含答案)_第3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练习一(含答案)_第4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练习一(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练习一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动运输、胞吞、胞吐均消耗细胞产生的ATPB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的跨膜方式一定是自由扩散C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与浆细胞释放抗体的方式不同D细胞内K浓度明显下降可使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升高将正常形态的洋葱紫色外表皮细胞放入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a点相比,b点时细胞的吸水能力减弱Bb点到c点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速率下降主要是受细胞壁的影响Cc点时细胞不再发生渗透作用,但仍有水分子进出细胞D质壁分离实验无法证明蔗糖分子能否通过细胞壁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葡萄糖分子可以进

2、入细胞;如果细胞需要,它们也可以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细胞B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C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D被动运输能顺浓度梯度和逆浓度梯度进行下图A为两个渗透装置,溶液a、b为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且a溶液浓度b溶液浓度,c为清水,图B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表皮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A中装置2的液面一段时间后会高于装置1的液面B.图B中的相当于图A中的C.若图B所示为某农作物根毛细胞,此时应及时灌溉D.图B中的与图A中的通透性不同将某哺乳动物的两种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Q溶液中,测定不同情况下吸收Q的速率,结果如表所示。不

3、考虑胞吞作用,由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A.两种细胞吸收Q均取决于浓度差B两种细胞吸收Q均不需载体蛋白的参与C胚胎干细胞吸收Q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成熟红细胞吸收Q的方式为被动运输下列关于如图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均为协助扩散B甲为协助扩散,乙为主动运输C甲、乙均为主动运输D甲为主动运输,乙为协助扩散下图显示物质P和Q跨膜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P可能是氧气B物质Q一定是水分子C物质P和Q出细胞都需要载体D物质P和Q出细胞未必都消耗能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基础只是其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B体验制备细胞膜时,破裂哺乳动物红细胞利用的是

4、渗透作用的原理C生物膜选择透过性是指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选择性的允许物质通过D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由细胞壁、细胞膜和液泡膜共同组成的把蚕豆叶表皮浸在质量分数为7%的尿素溶液中,开始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然后又自动复原,发生自动复原的原因是()A原生质层受破坏B尿素分子进入细胞C细胞壁破坏D尿素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人体不同组织细胞膜上分布有葡萄糖转运体家族(简称G,包括G1、G2、G3、G4等多种转运体),下图是人体两种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两种细胞B.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比G2高C.细胞膜缺少G蛋白可能导致高血糖D.不同组织细胞膜上的G

5、蛋白种类和数目不同是细胞分化的具体体现将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光照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 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将保卫细胞置于0.3 g/mL蔗糖溶液中时,才构成一个渗透系统B当从清水转入0.3 g/mL蔗糖溶液中时,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将逐渐增加C在清水中,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失水而导致气孔开放D蔗糖分子扩散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渗透吸水导致气孔关闭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肝细胞中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可转移至中心体B细菌细胞中D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可转移至线粒体C吞噬细胞中高尔基

6、体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溶酶体D胰岛细胞中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可直接转移至细胞膜如图甲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代表物质运输方式。图乙表示某物质进出细胞的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是_(填图中字母)。(2)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首先需要识别对方,该任务主要与细胞膜上的_(填图中字母)相关。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a的厚度变小,说明细胞膜具有_的特点。(3)水分子能以图中_的方式进出细胞,物质跨膜运输方式都需要_这一条件。(4)图甲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与图乙曲线相符的是_。图1所示为a、b、c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d代表膜上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1959年罗伯特森

7、提出了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生物膜模型,他将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但这一观点无法解释_等现象(举一例),因此遭到了质疑。(2)图1中物质_(填写图中字母)的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其中物质_(填写图中字母)的运输不需要膜蛋白的协助。(3)图1中跨膜运输方式会受到低温影响的是物质_(填写图中字母)。(4)若图1表示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的细胞膜,请在图2中画出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对c物质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科学家在研究Na+、K+、Ca2+等无机盐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如下实验:(1)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

8、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上图所示。则可据图判断,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2)如果在青蛙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K+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Ca2+的的活性。(3)红树林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通常受到盐胁迫。红树林植物为抵抗盐胁迫,通过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它是强耐盐植物。那么红树林从海水及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a.取生长发育相同的红树林植物,分成A、B两组,放入适宜浓度的

9、含有K+、Ca2+的溶液中;b.A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B组;c.。实验结论:a.若两组植株对K+、Ca2+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b.,说明红树林从海水及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3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是指_膜(填细胞结构名称)。(2)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图膜上附着的_物质,有利于其反应进行。(3)图中和两种生物膜除产生图中物质外,还均可产生的物质是_,由此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是_。(4)细胞膜及上图中生物膜功能各不相同,从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5)某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

10、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四种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和相符,则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_,当氧气浓度和物质X浓度超过一定值时,运输速率不再增加,此时限制其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参考答案答案为:A;解析:主动运输、胞吞、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离子和小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一般是主动运输,B错误;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与浆细胞释放抗体的方式都是胞吐,C错误;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导致的,因此细胞内K浓度明显下降可使神经细胞静息电位降低,D错误。答案为:C;解析:据图分析,将正常形态的洋葱紫色外表皮细胞放入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导致液泡体积逐渐减小,最后趋于平衡。与a点相

11、比,b点时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液浓度增加,因此其吸水能力增加,A错误;b点到c点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逐渐变小,B错误;c点时细胞不再发生渗透作用,但仍有水分子进出细胞,只是水分进出达到平衡,C正确;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可以允许蔗糖分子通过,允许原生质层收缩,从而引起质壁分离,D错误。答案为: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葡萄糖可以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说明该情况下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葡萄糖分子可以进入细胞,说明葡萄糖可以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

12、入细胞,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错误;被动运输只能顺浓度梯度进行,D错误。答案为:B;解析:根据题干“a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A错误;把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放在清水里,由于渗透作用,水会进入细胞,使细胞涨破,从而得到纯净的细胞膜,B正确;生物膜选择透过性就是让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自由扩散),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C错误;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共同组成的,D错误。答案为:B;解析:把蚕豆叶表皮浸在质量分数为7%的尿素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两侧存在浓度差,

13、开始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随后由于尿素分子被吸收进入细胞,改变了浓度差的方向,故又自动复原。答案为:A;解析:据图可知,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A项错误;据图可知,G1曲线在G2曲线上方,说明G1与葡萄糖的亲和力比G2高,B项正确;若细胞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的G蛋白,则血浆中的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中,从而使血糖升高,C项正确;不同细胞膜上G蛋白的种类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项正确。答案为:B;解析:将保卫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液和外界的清水存在浓度差,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分析图示,植物在清水中叶片中气孔是开放的,而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失水,细胞液浓度增

14、加;在清水中,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放;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但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蔗糖不能进入细胞。答案为:C;解析: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中心体不具膜结构,A项错误;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线粒体,B项错误;吞噬细胞的核糖体内产生的蛋白质经由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后进入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囊泡运到溶酶体,C项正确;胰岛细胞中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需经过高尔基体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转移到细胞膜,D项错误。答案为:(1)a;(2)c一定的流动性;(3)载体蛋白;(4);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15、。(1)磷脂双分子层(即a)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2)位于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c有识别作用。磷脂双分子层厚度的变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从题图可以看出,物质跨膜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4)图乙中细胞内物质的浓度大于细胞外时,细胞还能吸收该物质,说明该物质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需要消耗ATP的主动运输。答案为:(1)变形虫的变形运动(2)a、ba(3)a、b、c(4)如图:解析:理清生物膜的探究历程、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及其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从题图中提取信息并准确明辨物质a、b、c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d所示的物质

16、名称(糖蛋白),进而对相应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1)罗伯特森提出的生物膜的静态模型无法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的生长等现象。(2)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图1中物质a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其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物质b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其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物质c是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综上分析,物质a、b的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其中物质a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膜蛋白的协助。(3)温度通过影响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而影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速率,即图

17、1中跨膜运输方式会受到低温影响的是物质a、b、c。(4)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对c物质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细胞呼吸(主要是有氧呼吸)提供能量。在氧气浓度为0时,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在一定氧气浓度范围内,有氧呼吸速率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产生的能量逐渐增多,细胞对c物质的吸收速率也逐渐增加,但因膜上的载体蛋白数量有限,受其数量的限制,细胞对c物质的吸收速率在达到最大值后保持稳定。据此,可画出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对c物质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图如答案。答案为:(1)ATP抑制细胞呼吸(2)载体蛋白(3)b.完全抑制有氧呼吸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

18、系对K+、Ca2+等无机盐的吸收速率a.红树林从海水及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被动运输b.若B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A组吸收速率解析:(1)由题图可知,加入某药物后,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24Na+不再增加,而加入ATP后溶液中的24Na+又增加,可见,神经纤维排出24Na+时需要消耗ATP,某药物可抑制细胞产生ATP,即抑制细胞呼吸。(2)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K+的吸收不受影响,说明该毒素不影响物质运输时的能量供给,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因此该毒素抑制了运输Ca2+的载体蛋白的活性。(3)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能量,而能量主要是通过细胞的有氧呼吸提供的,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自变量应为是否进行有氧呼吸,因变量是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速率。答案为:(1)高尔基体;(2)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光合)色素和酶;(3)ATP进行能量转换;(4)含有的蛋白质不同;(5)主动运输载体的数量;解析:(1)图中的发生“葡萄糖纤维素”的过程,据此可推知该生物膜属于高尔基体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