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聊斋 自志》素材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聊斋 自志》素材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聊斋 自志》素材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聊斋 自志》素材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聊斋 自志》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聊斋自志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篇。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展如之人,得勿向我胡卢耶?然五父衢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松悬弧时,先大人梦一病瘠瞿昙,偏袒入室,药膏如钱,圆粘乳际。寤而松生,果符墨志。且也:少羸多病,长命不犹。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

2、萧条似钵。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茫茫六道,何可谓无其理哉!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栏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注释:长爪郎指唐代诗人李贺。杜牧为他的诗集作序,有“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的评语。 五父衢古道路名,在今山东曲阜。三生石相传在杭州天竺寺后山。唐李源与圆观和尚的后身曾相会于此。瞿昙(tn)释迦牟尼的姓,这里指僧人。六道佛教名词。佛教将众生世界分为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

3、畜生六类,轮回相续。青林黑塞语出杜甫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这里是以李、杜的友谊比喻知交。苦行僧“蒲松龄”我们先看蒲松龄的生活之苦,蒲松龄做个私塾老师一年挣最多八两,八两银子是个什么概念?在当时一个农村的三四口之家维持一年的生活二十两。蒲松龄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祭穷神文,说“穷神穷神,我和你有什么亲,你怎么整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我,我就是你一个护院的家丁,我就是你的护驾的将军,你也得放我几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松,好像是两个缠热了的情人”,这是我们说的蒲松龄的生活之苦。再看科举之苦,蒲松龄一生不得志,但是他这个不得志恰好从他的少年得志开始。蒲松龄在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

4、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但是随后他考了十多次,直到72岁才成为贡生。写书之苦。在那么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还几十年如一日地写书,而这个写书的过程中,又是与坚持自己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的理想相矛盾的。聊斋志异是一个作家的天才的想像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蒲松龄就这样苦了一辈子,就这样在贫困线上挣扎了一辈子,在科举考试的路上落魄了一辈子,在写小说的路上奋斗了一辈子。到了康熙54年,正月二十二日酉时,这位大作家坐在他清冷的聊斋的窗前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蒲松龄穷秀才出将入相飞黄腾达这个梦想终于成为泡影,而用中国优秀的文化哺育起来的,又成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代表的聊斋志异光芒四射,历史是公正

5、的。(全文)我想大家都喜欢看小说,如果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最好的小说是哪一部?毫无疑问白话长篇小说红楼梦,如果我再问有那一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和红楼梦不同,但是成就可以媲美?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红楼梦一短一长,一文一白,形成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聊斋志异不仅是咱们中国文学的骄傲,它还是世界文学当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品,它经常让研究中国文学的汉学家感到很惊奇。20世纪8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九迪蔡他是一位犹太女士,她曾经跟我说,她说现在我们美国的报纸杂志上铺天盖地都是这样的文章,就是教给女人怎么样在男人的跟前保持性的魅力,而三百年前,在那么封建那么闭塞的中国,蒲松龄竟然写了一篇小说恒娘

6、,就是写做妻子的怎么样利用自己性的魅力打败竞争对手,把丈夫牢牢地掌握在手心里。17世纪的中国作家竟然写出供20世纪美国妇女做行为参考的小说,这太神奇了。聊斋志异它是一部很神奇的小说,而聊斋志异作者本身的出生就带有几分神奇的色彩。在明代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13年,也就是公元1640年,农历四月十六日的夜间,山东淄川蒲家庄的商人蒲磐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他看到有一个和尚披着袈裟的和尚,瘦骨嶙峋的,病病歪歪的,走进了他妻子的内室,这个和尚裸露的胸前有一块铜钱大的膏药,蒲磐惊醒了。他听到了婴儿在啼哭,原来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抱儿洗榻上,月斜过南厢”,在月亮的照耀下,蒲磐很惊奇的发现,他的新生的三儿

7、子的胸前有一块清痣,而这块痣的大小,位置,和他梦中所见的那个病病歪歪的和尚的膏药完全相符。病和尚入室,这是蒲松龄在四十岁的时候对自己出生的描写。我们中国古代作家很喜欢把自己的出生说的很神秘,李白大诗人他说他是他母亲梦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而蒲松龄是他的父亲梦到病和尚入室而生,而且他还解释,我这一辈子这么不得志这么穷困很可能就是因为我是苦行僧转世,苦行僧转世这是蒲松龄在聊斋自志当中杜撰的一个故事,但是我们看蒲松龄的一生他确实是很苦。他生活很贫苦,他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为了温饱要挖空心思;他一辈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去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地痛苦;他为了写聊斋志异,受了很多的苦。所以我

8、们说蒲松龄三苦并存,生活苦,考试考得苦,写书写得苦,我们现在就看看他这三苦究竟是怎么个苦法。我们先看他的生活是怎么样苦。蒲松龄在年轻的时候,生活不是很苦,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个弃儒经商的人,家里是小康之家,在父亲的保护下,年轻的蒲松龄可以安心地读书,可以跟朋友搞诗社,但是这个好日子没有过多久,因为他分家了。他为什么分家,因为家庭矛盾,蒲松龄的两个哥哥都是秀才,但是两个嫂子都是泼妇,蒲松龄曾经在他的书里面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家家床头有个夜叉在”。他这两个嫂子真是典型的夜叉,她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把家里边闹得鸡犬不宁,这样蒲松龄的父亲只好给儿子分家了。分家又分得很不公平,因为这两个嫂嫂又能打又

9、能叫又能抢,而蒲松龄的妻子刘氏非常地贤慧,沉默寡言躲在一边。这样分家分的结果蒲松龄分到了农场老屋三间,破得连门都没有,蒲松龄只好借了门板安上,二十亩薄田,二百四十斤粮食。二百四十斤粮食蒲松龄有妻子有儿子,只够吃三个月,这样蒲松龄就要自谋生路了,他就开始了长达45年之间的私塾教师生涯。私塾教师就是咱们现在边远乡村的小学教师,而且是私塾,给私人家里面去教书。这个私塾教师的待遇是非常低微的,蒲松龄在闹馆里面曾经写到这样一个老师,他叫和为贵,他为了请求你接受我做私塾教师,他向东家许诺,我是你的孩子的老师,但是蒲松龄还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祭穷神文他就说“穷神穷神,我和你有什么亲,你怎么整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我,

10、我就是你一个护院的家丁,我就是你的护驾的将军,你也得放我几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松,好像是两个缠热了的情人”,这是我们说的蒲松龄的生活之苦。我们要是算算具体的帐,做个私塾老师可以拿多少的工资,最多八两,八两银子是个什么概念?在当时一个农村的三四口之家维持一年的生活二十两,这个帐是咱们红楼梦里面刘姥姥算出来的,所以咱们的大作家蒲松龄他去辛辛苦苦教一年书,他挣的钱不够大观园的半顿螃蟹宴,所以蒲松龄很穷。他到了30岁以后因为他父亲去世了,他还要承担他的老母,他穷到什么程度呢,他穷到“家徒四壁妇愁贫”,没法过了。他有一首诗,叫日中饭就是写到了快收麦子的时候,家里已经没有粮食吃了,就只好煮了一锅稀饭来看

11、,他那时候有三个儿子了,大儿子一看煮好了稀饭抢先把勺子抢到手里面,就到锅底下找那个最稠的往自己的碗里边放,小儿子不干了,上去跟哥哥抢,他的女儿就很可怜地远远地站在那儿看着自己的父亲。蒲松龄非常心疼,我怎么样养活我这些可怜的孩子啊。蒲松龄还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祭穷神文他就说“穷神穷神,我和你有什么亲,你怎么整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我,我就是你一个护院的家丁,我就是你的护驾的将军,你也得放我几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松,好像是两个缠热了的情人”,这是我们说的蒲松龄的生活之苦。我们再看蒲松龄的科举考试之苦,蒲松龄一生不得志,但是他这个不得志恰好从他的少年得志开始。蒲松龄在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

12、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录取蒲松龄的山东学道施闰章。施闰章是个大诗人,在清初号称诗坛“南施北宋”,“南施”就是安徽人施润章,“北宋”是山东人宋琬,施闰章给山东秀才考试出的第一道考题叫做蚤起,如果大家拿笔记下来这个蚤不要记早上的早,要跳蚤的蚤,这是那种传统的写法。这个蚤起的题目是从哪儿来的呢?从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来的,科举考试考八股文,他的要求是你得揣摩圣贤语气,就是你得模仿这个话孔子会怎么说,孟子会怎么说,然后你代圣贤立言,你代替孔子代替孟子来阐述这些大道理。既然题目叫蚤起,顾名思义,你就要阐述孟子在蚤起里面所讲的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蒲松龄怎么写的呢,他是用文言文写的,

13、我们用白话文把它说出来,蒲松龄说“我曾经观察过那些追逐富贵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题名,小人追求蝇头小利,至于那些本身并没有富贵,但是他经常迫不及待地守在那些富贵人的门前,也大有人在,只有对功名不感兴趣,只有那些深闺的女子,她们才可以悠然自在地睡个懒觉,不去追名逐利”,这样的写非常生动的,这是描写人情世态的一个小品文,这样的写法,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但是蒲松龄遇到了考官是谁呢?他是个大文学家,他是个爱才如命的学道,他非常欣赏蒲松龄写的这个文章,他拿起笔来就写批语,他说蒲松龄的文章“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把人们那种追名逐利的那种丑态通过蚤起这两个字写绝了,写活了,接着又写了八个字的评语,叫做

14、“观书如月,运笔如风” ,“观书如月”,就是他看前人的作品,看得明明白白透透彻彻,“运笔如风”,就是他写起文章来轻松愉快,写得非常流畅,然后施闰章大笔一挥,蒲松龄山东秀才第一名,蒲松龄县、府、道三试第一,以后名气很大。他自己也是踌躇满志,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追求下一步功名的地步,下一步功名要考举人了。蒲松龄三试第一后,连续四次举人考试全部落榜,蒲松龄文章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他还会四次落榜?我们现在反过头来看,施闰章录取蒲松龄根本就是一种误导和误判,因为蒲松龄他并没有按照八股文那种严格的要求来写文章,施闰章因为爱才把他录取为第一名。蒲松龄就以为我这样写,我就能够取得更高的功名了,但是蒲松龄没有想到其

15、他的考官他们是拿着那种刻板的腐朽的毫无文采绳捆索绑的那种八股文,当个敲门砖,取得了功名,他自己就是会写这样的文章,他喜欢的也是这样的文章,你这种才气横溢的文章,他怎么会欣赏呢。所以蒲松龄从考秀才一开始就偏离了跑道了,但是蒲松龄他还是执著地继续追求功名。蒲松龄做了多长时间秀才,半个多世纪,秀才是科举考试当中最低的功名。但是秀才最辛苦,秀才是年年考试,根据朝廷的制度,一个省的学道他的任期是三年,学道一到,先把秀才组织来考试,这叫做什么呢?叫岁试,秀才岁试要分成几等,考到第一等就成为廪生,廪生是个什么事呢?廪生你是个秀才,但是朝廷每个月给你一定的钱,补助你的生活,但是你考到了一等是不是就是个廪生呢?

16、也不是,因为廪生它是有名额限制的,你要了考了一等,要等空了名额,你才可以补廪,所以蒲松龄考中秀才之后,在一等考了很多次。但是他等了27年,才成为廪生,朝廷才给他那点补助。而岁试以后第二年,要考科考,科考就是给举人考试做准备了,把秀才的考试分成六等,考前两等可以参加举人考试,考后两等就得降级了,就是叫降成青衣,蒲松龄总是去参加考试,总是考得很好,然后他就去参加乡试,举人考试,三年一次,蒲松龄考了多少次?十次左右,有的专家说十几次。这样一来,蒲松龄就是有三十年的时间年年考,在他48岁的时候,参加考试,他自己觉得他那个文章写得非常好,写得也很快,拿到考题唰唰就写下来了。但是一写完回头一看坏了坏了,为

17、什么呢?越幅了,这是一个科举的名词,什么叫越幅了,就是违反了书写的规则,因为科举考试它对文字那种形式它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它要一页只能写十二行,一行只能写25个字,而且你得写完第一页写第二页,写完第二页写第三页,蒲松龄因为写得快,第一页写完飞快的一翻把第二页翻过去了,写到第三页上了,这就隔了一幅这就叫越幅,我们现在看太可笑了,文章写得好,就越幅,就隔了一页,这就要取消资格。蒲松龄自己的一首词他就写到,他是个什么感受呢,他说“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 ,吓得呆了。所以蒲松龄在这条路上拼搏到50岁之后,他的妻子就来劝他了,他妻子说算了,别考了,如果你命中注定有功名

18、,你现在连宰相都做上了,你何必一定得去考呢?咱们在村里住着,这不也挺好吗!你何必一定得像县官一样去听那个打着板子找老百姓催税的声音呢,蒲松龄觉得他妻子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有些专家考证,就在他妻子劝了他之后,他还参加过考试,他还是失败了。因为科举制度是蒲松龄这样的穷知识分子改变命运的惟一的出路,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他就要不遗余力地考下去。蒲松龄19岁当了秀才,到了72岁他成了贡生。贡生是什么概念呢?贡生就是举人的副榜,蒲松龄是因为做秀才做的时间长了,排队挨号挨上了这个贡生,做了贡生以后有什么待遇呢,你理论上可以当官了,所以蒲松龄就得到了一个虚衔,叫做儒学训导。儒学训导是个什么意思呢?就

19、是当时封建社会它是分好几级的学校,国家一级的国子监,省里面府学,县里面叫县学,这个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一个中学副校长了,但是蒲松龄儒学训导前边还加了两个字,叫做候补,就是你虽然有这个资格,但是你还得看山东省除了淄川县以外,其他的县有没有空出这么一个名额来,空出来才可以去。对于72岁的蒲松龄来说,没有任何的价值了,这个贡生只是给他带来一点安慰,只是给他带来一点很实际的利益。这个利益是什么呢?朝廷要给贡生四两银子,而这个县官他偏偏既不去给蒲松龄树匾,树旗,这就是蒲松龄在科举考试当中所受的痛苦。我们现在看觉得他是非常可笑,非常可悲,非常可怜,但是在当时他只能求这么一条出路。蒲

20、松龄为什么总是考不上呢?这就和他的一直在很艰苦地写聊斋志异有关系,蒲松龄是山东淄川人。淄川这个地方,离着齐国的故都临淄数十里,这个地方有很多非常优美的民间传说,蒲松龄从小就听到很多的传说,而蒲松龄5岁的时候,改朝换代,满清入关,在扬州屠城,在山东镇压农民起义,也产生了很多的稀奇事,这些都影响到聊斋志异,聊斋志异都写了这些东西。所以蒲松龄大概他分家以后,大概他开始做这个私塾教师就在开始写聊斋志异了,他的一个很好的朋友也是个秀才,叫张笃庆。张笃庆发现蒲松龄以为写聊斋志异影响到他考举人,张笃庆就写了一首诗劝他的朋友,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叫“聊斋且莫竞谈空”,别写小说了,专心去考试吧,但是蒲松龄不听,还

21、是写,不管哪个朋友听到什么奇闻异事他都要了解一下写到自己的作品里头。关于聊斋志异大家可能听到传得很广的一个说法,说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在他的家乡旁边在柳泉那儿摆了一个茶摊,请过路的人讲故事,讲完了回家加工就成了聊斋志异。这个说法是三借庐笔谈这本书里说的,但是鲁迅先生早就分析了,不对,不会是这样一回事,我们现在琢磨一下,蒲松龄穷到那种程度,45年在外边当私塾老师,家里有时候连锅都揭不开,怎么样有闲空跑到那个地方优哉游哉摆上茶,摆上烟你给我讲故事我写小说,不可能,但是蒲松龄不管请到什么人,一些稀奇的事他都收集来写小说,这是肯定的。但是他还有一个取材的途径,他到古人的书里边找素材,我们现在看的这个

22、聊斋志异,大概有一百篇的小说,他就是改写的前人的作品,前人的作品有的时候记得就非常简单了。比如说在六朝小说和唐传奇当中,记了这么三个小故事,叫做纸月取月 留月,纸月就是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的月亮照明,另一个人呢,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然后没有月亮时候照照,第三个人呢,把月光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都是很简单,一百来个字,几十个字,但是蒲松龄拿来写了,劳山道士,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个故事了。一个王生到劳山向道士学道,但是不能够吃苦,也不愿意砍柴,总是想学点好的技巧,最后学了一个穿墙术,回家表演自己的妻子看一头撞在墙上撞了个大包。我们要看蒲松龄他的感情经历是个什么样。蒲松龄

23、的妻子非常贤慧,贤慧到什么程度呢?蒲松龄外出打工给人当家庭教师的时候,他妻子在家里面上养老,下育小,住在荒凉的农场老屋里面,夜里头荒凉到狼都可能跑到院子里,她就连夜都不睡觉在那儿纺线,但是有一点好吃的给蒲松龄留着,留的时间长了坏了,这么好的一个妻子,但是这个妻子是个柴米油盐的妻子,糟糠之妻。所以有些研究的专家他就发现一个线索,他说蒲松龄有第二夫人,什么根据呢?蒲松龄文集里面有一篇陈淑卿小像题辞这篇文章就是写的文章的作者和陈淑卿自由恋爱,父母不同意,最后两个人私奔了,然后是一个悲剧,但是很快就有专家又考证出来了,陈淑卿是蒲松龄从南方归来在淄川丰泉乡王家坐馆给一个叫王敏入的人代写的文章,这样一来蒲

24、松龄的所谓第二夫人不复存在了。大家就要问了,那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多这么优美的爱情故事?台湾的著名作家林语堂曾经推测过,我也推测过,我是这样推测的,蒲松龄白天教完了学生,晚上自己坐在那个荒凉的书斋里,外面是月色朦胧,树叶在那儿哗啦哗啦响,远处传来狐狸的叫声,那个时候狐狸很多,这个时候蒲松龄就很容易产生幻想了,他就想像有一个书生就和他一样,是一个很穷困得很不得志的,但是又很有才华,情感很丰富的书生,他就坐在一个荒屋里面,这个时候有一个美女推门而入,这个美女来,你在这儿读书吗?我和你一块读书,我和你一块写诗,填词,我跟你下围棋,我安慰你这个贫困当中寂寞当中的书生,你需要功名吗?我帮助你金榜题名。你家里

25、老婆不是不生孩子吗?我给你生个传宗接代的孩子,而且这个女的不需要父母之命,不需要媒妁之言,不要妻子的名分,也不要这个书生的金钱,甚至我还倒过来给你钱。在那个社会男女结合那是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这个什么都不要的,对男人无条件奉献的女人有吗?不可能有,他只能是脑子里想出来的,只能是作者想像,她是从天上下来的,她是从海底出来的,她是从深山洞府过来的,她甚至是阴曹地府出来的,她可能是小鸟变的,她可能是鲜花变的,甚至可以,书生不是在那儿看书吗?从书架上搬下一本书摆在这儿汉书,翻开第八卷夹着一个小美人在里边,锦帛剪的,背后写了四个小字,“天上织女”突然这个纱剪的小美人,就折腰而起,飘然而下,然后就来给书

26、生当妻子,长得是花容月貌,善解人意,跟书生自我介绍,我叫颜如玉,汉书出来的颜如玉,这真是“书中自有颜如玉”。咱们西方的理论家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聊斋志异里面这些花妖狐魅变成的美女就是穷秀才蒲松龄的白日梦,他做这种梦,就是表达那种一厢情愿的男性的幻想,就是穷秀才的幻想。法国有一位著名的大作家雨果,就是我们看过的悲惨世界的作者,他曾经说过,“想像是伟大的潜水者”。一个作家一个小说家能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要靠他的想像,他虽然那样贫困,那样不得志,他也写了和自己生平有关的一些东西,但是他特别善于想像,聊斋志异是一个作家的天才的想像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咱们的大作家蒲松龄就这样苦了一辈子

27、,就这样在贫困线上挣扎了一辈子,在科举考试的路上落魄了一辈子,在写小说的路上奋斗了一辈子。到了康熙54年,正月二十二日酉时,这位大作家坐在他清冷的聊斋的窗前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蒲松龄穷秀才出将入相飞黄腾达这个梦想终于成为泡影,而用中国优秀的文化哺育起来的,又成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代表的聊斋志异光芒四射,历史是公正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出身于地主兼商人的家庭,他父亲年青时家庭很穷,后弃儒经商。蒲松龄在自己写的述刘氏行实中说他父亲“家贫正,遂去而贾,积20余年,称素

28、封”。他父亲40多岁了,还没有生儿子,于是广做善事,修建庙宇,接济穷人,闭门读书,不久接连生了四个儿子,生活“家以日落”。蒲松龄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中,自幼聪颖好学,喜读诗书,怀有轶才。18岁结婚后,因其妻刘氏贤淑,遭妯娌妒嫉,家不和,遂分家。好的房屋、家具都被兄弟们挑去,“夏屋闭房宿舍皆具,独松龄异,居惟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假伯兄一白门扉,大如掌,聊分内外”。分得土地20亩。这恐怕是蒲松龄一生中最穷的日子。蒲松龄早年热衷于功名,19岁“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弟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籍籍诸生间”。此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为贡生。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33岁的蒲

29、松龄回到故乡,即被同乡西铺村的世代名宦毕际有家请去设馆教学。毕际有是明朝尚书毕自严之子,曾任江南通州知州数年,其侄毕怡庵也是不慕荣利、声噪士林的名士。蒲松龄早已对毕家的情况有所耳闻,只是无缘交往。毕家叔侄亦对蒲松龄文名深有敬慕。所以当蒲松龄从江南回家经过西铺村时,遇到毕氏,双方相慰仰慕,纵论诗文,针砭时弊,相当投机,遂结为文字之交。毕氏诚恳挽留他在庄上设帐教学。蒲松龄认为毕氏一家真诚待人,深受拥戴,且有事可做,有书可读,生活幽雅闲适,举业尚有希望,遂决定留下来,开始了他在西铺村36年的历史。这36个春秋,是先生一生中精神生活最充实、创作成果最辉煌的36年。蒲松龄在年近半百时的一次乡试中,因答卷

30、越幅而被革除资格。从此,将仕途举业之心“决然舍去”,“而一肆力于古文,奋发砥淬,与日俱新”。这时蒲松龄的家境逐渐好起来,据他儿子蒲箬写的祭文中记载:先父有四子一女,在刘氏精心安排下,得以“嗷嗷数口,频度凶年,尚能觅庸作堵,起屋增田,男婚以期,女嫁以时”。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44岁的蒲松龄吃了官粮,叫食饩,又有了一点收入。以后,他的长子箬成了贡生,三子笏成了廪生,四子筠成了庠生,长孙立德也成了秀才,都教书糊口,家境较前大有好转。蒲松龄71岁从毕家撤帐归来时,已有养老之田50余亩,这在当时的农村是个典型的小康之家。他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时曾写有老乐诗18首,其中有:“幸有儿孙知纸笔

31、,可无庆吊若风尘。陶公雅在羲皇上,邵叟真为快活人。沃壤犹堪留种黍,粗衣幸不至悬鹑。世间乐地盈天壤,何用劳劳役此身。”舍去仕途之心的蒲松龄,在西铺村除教书外,主要精力用于著述,将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贪官污吏的罪恶,人民生活的苦难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完全倾注于他的文学作品中,共完成聊斋志异、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还有婚嫁全书、省身语录、帝京景物略、怀刑录、日用俗字、观象玩占、农桑经等十余种著述。蒲松龄在撰写聊斋志异时得到文学大家王渔洋的帮助。王渔洋(16341711年),原名士祯,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含桓台)县人,清初文坛领袖、诗界正宗,官至刑部尚书。蒲松龄在青年时就仰慕王渔洋的为

32、人和才华。西铺村的毕际有是王渔洋的叔姑夫。王渔洋时常到毕家来探望,诗酒宴席上,毕际有也常邀西席蒲先生相陪,这样二人就相识了,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听说蒲松龄正在撰写聊斋志异时,王渔洋就借阅校勘,并加以评点。他很看重蒲松龄的才华,欲邀为门下。还曾在聊斋原稿后题诗一首戏书蒲生聊斋志异卷后,以表述该书的情趣。由于王渔洋对聊斋的阅读和评点,并题诗于后,这无疑是对蒲松龄的提携,对聊斋的最后完成和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对王渔洋给予的资助,蒲松龄万分感激。他作诗一首,寄给王渔洋,以表感激之情。诗名简王阮亭司寇诗云:“泉石栖迟五十年,临风我自笑华颠。文章近世无知己,几杖当时接大贤。望斗瞻山钦雅度,明刑弼教阐真诠。高官编是宜名士,日下蜚声岂偶然。”以后二人常有往来,友情不断。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的代表作,聊斋志异的素材大多来自民间传说。他的南北之行接触到不少的下层劳动人民和中下层知识分子,搜集到众多的民间故事。特别是他在柳泉旁的树下设有小茶桌,要求过往行人饮水休息之余,都要讲一段乡传异事,这就更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蒲松龄说自己:“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简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一书就有传世抄本,康熙十八年(1679年)紫霞道人高珩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豹岩樵史唐梦赉为该书题的序中均有记载。今见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