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面》教案4 苏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面》教案4 苏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面》教案4 苏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面》教案4 苏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面》教案4 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面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2、学习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体会词语的强烈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崇敬和怀念鲁迅的思想感情。3、学习本文叙议结合的方法,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法。4、学习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习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体会词语的强烈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崇敬和怀念鲁迅的思想感情。2、难点:学习本文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学习本文叙议结合的方法,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法。三、教学设想:1、鲁迅的肖像描写和他对“我”的影响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以对比、

2、衬托手法来表现鲁迅先生崇高品质和对“我”的鼓舞是本文的教学难点。2、本文语言生动,饱蘸感情,而且意境集中。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以及旁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领悟、自得。3、补充有关背景,以便分析课文。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写作背景及意义。2、初步掌握文章结构,正确划分段落层次。二、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查找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2、查阅本文创作背景及鲁迅相关资料。(二)导入1、请学生解释课文标题一面的意思并简单概况全文内容。作者阿累当时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一个普通的汽车售票员,他回忆了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偶尔相遇的“一面”的印象,勾画了鲁迅先

3、生真切动人的形象,从而写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这一深刻主题。用“一面”作题目,朴实、亲切,反映的是记叙的中心:“一面”的印象;同时也是主题所在:“一面”的力量。2、同学们,我们以前曾学过鲁迅先生写的一些文章,但未必全部了解他的为人。在七年级上学习社戏时,我们曾介绍过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民主战士与革命家。他在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面,相信大家经过这“一面”之后,一定会对鲁迅其人有更

4、深刻的了解。(见powerpoint)(三)新授1、作者与背景简介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09年生,江苏人。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2年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赴马来西亚参加共产党活动,1936年复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逝世,当月,他应中流杂志的约稿写下这篇纪念性文章。2、扫清字词障碍生字词(20个)踱(du) 地窖(jio) 书脊(j) 赫(h)然 咔叽(kj)嵌(qin)着 窘(jing) 鞠(j)躬 懊(o)悔莽(mng)撞 捻(nin) 踌(chu)躇(ch) 摩挲(su)颓(tu)唐 抖擞(su) 陡(

5、du)然 虐(n)待 揩(ki)油 恣(z)情 不能自已多音字(4个)殷 殷(yn)勤 隆 轰隆(lng)殷(yn)红 兴隆(lng) 恶 憎(zng)恶(w) 结 结(ji)巴恶()心 结 ( ji) 束凶恶()(文言词汇 w)解词:(1)赫然:这里是很鲜明的意思。(2)窘:难为情,尴尬。(3)殷勤:热情而周到。(4)陡然:突然。(5)莽撞:鲁莽冒失。(6)踌躇:犹豫不决。(7)摩挲:用手抚摩。(8)打眼:显眼,引人注意。(9)颓唐:精神不振作。(10)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便宜。(11)恣情:放纵感情。(12)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3、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课文,划分结构

6、。(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思考1】全文分为几部分?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能说出每部分的大意吗?回答:共两部分。文中的空白分段处。第一部分:事情的经过 (“我”与鲁迅先生见“一面”的经过)第二部分:作者的感想(“一面”对“我”产生的巨大影响)【思考2】第一部分是全文主体部分,它可怎样划分三层?(提示:从第几段开始描写作者与鲁迅的第一次正面的直接接触?本文具体写作者和鲁迅见“一面”这件事在第一部分的第三层,为什么要写第一第二层呢?这两层与第三层有什么关系呢?)回答:本文第一部分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l、2两段,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第二层次:3至17段,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

7、买书的困难。第三层次:18至38段,写“我”和鲁迅的会面。4、小结本文用“一面”作题目,朴实、亲切,反映的是记叙的中心:“一面”的印象;同时也是主题所在:“一面”的力量“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5、作业(1)抄写与补写生字词。(2)思考书后探究练习二,找出文章三次描写鲁迅外貌的地方。第二课时一、教学重点1、指导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认识鲁迅给我的最初印象。2、掌握本文抓住鲜明的外貌特征,勾勒出鲁迅肖像的写作特点:通过三次肖像描写的分析,加深对人物性格、精神的认识。二、教学过程(一)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层次: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8、事情起因。时间:1932年秋天的一天中午;地点:虹口公园附近的内山书店;人物:“我”一个普通的工人;事情的缘由:我到内山书店“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提问: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顺序(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补叙(答案是A)重点:对我的情况的描写也是为表现后文中鲁迅对待普通工人、人民群众的态度。(二)分析三次鲁迅的外貌描写1、【思考】本文写鲁迅,用笔墨最多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对鲁迅这个人物的描写,侧重点放在哪个方面的描写?(本文写鲁迅,用笔最多的是外貌描写,这是本文人物描写的重点。这是由本文记的事的特点决定的。本文记的是一次见面,只能是人物外部形象的记实。而人物外部形象给作者的印象又非常突出

9、,这就决定了要细致刻画人物外貌。)(1)本文三次描写鲁迅外貌的段落在哪里,分别找三名同学朗读。(第3段、第19段、第32段)(2)【思考】这三次描写通过什么视角、抓住了哪些特征?细细梳理课文,划出重点,概括回答问题。回答:第一次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从体态、衣着、烟嘴作整体的粗线条的勾勒。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从脸色、神情、头发、胡须等方面作具体描述。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重复写了脸色、胡须,长衫指明了质地,烟嘴不仅写明它的颜色,而且还指出“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的细节,写得精细、完整。(3)【思考】这三次外貌描写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发言,师生归纳)(板书)

10、“瘦”【思考】文中几次写鲁迅先生的“瘦”?(六次,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 【思考】鲁迅先生因为什么“瘦得让人担心”?作者反复写是为了表现什么?评析说明鲁迅先生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人类的革命事业,他“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板书)(4)【思考】作者从外貌描写中是怎样表现人物的性格的呢?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感受到鲁迅的精神和人格的伟大?第二次描写;“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后的样子”;“头发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刚毅顽强第二次描写: “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关怀进步青年以上手法的运用,使鲁迅的外貌更具内在的表现力量,突出了他

11、的无限关怀后辈和刚毅、坚韧的性格。(附)【思考】本文除了多次外貌描写表现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还有哪些地方表现出来?“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语言描写)“他微笑着,默认地点了点头。”慈爱安详,对我信赖放心。(动作描写)“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自谦、对读者的诚恳、对战友的支持。(语言描写)(三)小结本文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善于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三次外貌描写,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勾勒到局部描绘,既互为补充,又一次比一次逼真、清晰地刻画出鲁迅先生的光辉形象。三次比较集中的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突出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

12、意志。(探究练习二)(四)作业1、思考探究练习三。(写书上)2、抄写一遍课文第二部分并背诵。(写作业本上)第三课时一、教学重点1、指导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分析“一面”的力量,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2、品析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3、分析与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指导学生在人物写作中的运用。二、教学过程(一)导入“一面”的场景是感人的,然而其意义绝不局限在当时,这“一面”究竟产生了多大的精神力量呢?齐读文章第二部分。(二)新授1、研习课文第二部分(1)【思考】“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明确)回答: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

13、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2)【思考】文中说:“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意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你对这句话的两个“不愿”是如何理解的?讨论、小结:对先生的逝世仅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悼念。鲁迅的死造成了难以计算的巨大损失,我们不愿计算是因为我们要完成鲁迅未竟的事业。(3)【思考】最后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回答:既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又通过议论抒情,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这一部分是写与鲁迅相见一面对“我”产生

14、的深远影响。总结:课文的第二部分写出了一面对作者的影响和鼓舞力量,它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静的思索。这些情真意切的抒情议论,画龙点睛的深化了文章的主题。2、品味分析文中关键语句。(1)“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非日本,指不像日本人那样的语气和声调,即友善之态不像一般的日本人。表达了作者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唾弃和对同情中国的日本人士的肯定。)(2)“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感到“赫然”,不只是由于三字鲜明醒目,更由于鲁迅在我心目中的伟大形象及对鲁迅的异常崇敬之情,因而被吸引。“得了保证似的”表现作者的崇敬、信赖的心情。(3

15、)“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乱蹦”,反映了内心的激动;“没有蹦出来”是由于置身于狼犬密布的黑暗环境里的警觉,表现了对鲁迅先生的爱护。)(4)“站在前进行列中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表示亲密无间,鲁迅热爱广大人民;“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循循善诱,鲁迅热忱指导广大革命青年;“战士”,表示顽强战斗。)3、小结中心思想:本文叙写“我”偶然见鲁迅先生一面的往事,赞颂了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踏着鲁迅足迹继续前进的革

16、命意志。4、分析本文写作特点(1)题材典型,以小见大。故事虽平常,但有典型意义,于细微处见鲁迅伟大人格,所见之“小”与人格之“大”联系起来。以叙为主,议论为辅。(2)抓住特征外貌描写,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如三次的外貌描写。(3)词语的感情色彩强烈。如品析词语部分。5、作业:(1)预习翻译赵普。(2)抄写赵普课文一遍。(三)教学反思:【资料附录】1、关于内山老板:内山老板是鲁迅先生的朋友,我们中国人民的朋友,他是这样同情中国、同情穷苦工人,内山老板确是值得我们敬爱和感激的“先生”。借助注释简介内山书店店主内山完造。内山完造,日本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的朋友。1913年他来到上海,当过

17、日本药房职员,后来开设内山书店,与鲁迅交谊很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动,任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曾经多次访问中国,1959年在北京病逝,遗体葬在上海。著有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花甲录和记述中国见闻的随笔集数种。2、关于本文背景:本文写于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当时的鲁迅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坚定信念,写下了一系列战斗的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他曾说:“从俄国文学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

18、他却说:“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阅读练习】一、识记与理解 1给加点的字注音。赫然( )窘相( )揩油( )恣情( )摩挲( )嵌着( )2下列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平素:平时。陡然:山势陡峭的样子。B 优遇:优厚的待遇。不能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C赫然:这里是鲜明的意思。抖擞:发抖。D踌躇:走来走去的样子。揩油:比喻占公家或他人的便宜。3下列句子不是比喻旬的一项是( )。A隶体“一”字似的胡须。 B胡须报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C我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D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4,课文说院生

19、是死了”,“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其原因是( )A鲁迅先生死了,这损失是难于计算的。B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C我们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5一面中描写鲁迅肖像的顺序是( )。A由远到近,由粗到细。 B由近到远,由细到粗。C由上到下,由远到近。 D由上到下,由近到远。6破析号常用的用法有:表注释;表提示;表插说;表话题转换;表话没说完。 请辨析下边例子中破折号的用法。A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B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 )C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 )D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

20、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E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 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很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字。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1由于观察条件的变化,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也由粗到细,由略到详。 第一次由于 、 ,因此只能从 、 、 、 等方面整体勾勒。 第二次由于鲁迅先生从店后走出来,突出描写了鲁迅先生的 、 、 、。 第三次描写鲁迅先生的 、 、 、 、 。这是把人物头部和全身结合起来写。 2文中三次描写都写出鲁迅“瘦”的特点,表现了鲁迅什么品质? 3文中描写鲁迅的头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