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十七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二、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_19_第1页
新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十七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二、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_19_第2页
新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十七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二、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_19_第3页
新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十七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二、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_19_第4页
新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十七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二、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_19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电磁波及其传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波的基本特征,知道波能够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能量和信息。(2)了解振动的振幅、周期与频率,波长与波速的物理意义,知道它们是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知道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3)了解电磁波的意义,体验电磁波的存在;了解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特性,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了解电磁屏蔽。(4)知道电磁波谱,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影响。(1)实验观察。在观察演示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归纳出波的基本特征;了解电磁波的存在;电磁屏蔽等现象。(2)阅读(或陈述)了解。对波的周期、频率,电磁波的意义及电磁波谱等物理知识采

2、用阅读的方法获取。(3)图像意义分析。在学习波的特征的知识时,从对波形图的分析上入手,建立起振幅、波长等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发学生对波动现象的好奇心;引导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归纳现象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积极性。(2)在学习麦克斯韦、赫兹对电磁波研究的贡献中,体会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对物理学发展的重要性。(3)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电磁波在被广泛应用,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副作用会产生电磁污染的现象引起关注,同时也是进行辩证法教育,让学生学会全面观察和看待问题。二、设计思路本节由“波的基本特征”“了解电磁波”和“电磁波谱”三部份组成,内容抽象性较

3、强,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不易理解,故开始用一些有形的“机械波”引导学生认识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波的特征物理量,建立频率与周期的关系,得出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式。“了解电磁波”分二个部分:验证电磁波的存在和探究电磁波的特性。以开展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知识。“电磁波谱”的教学从阅读图表入手,重点了解各波段电磁波的应用,使学生体会科学为人类生活服务。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教学重点:了解电磁波并知道电磁波的存在及其特性是本节的重点。教学策略:通过现在非常普及的手机引入电磁波,再通过多个实验进行证实,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对电磁波的存在深信不移;在电磁波

4、特征教学时,采用以机械波类比电磁波,结合波形图,使学生吃透重点,并及时进行练习巩固。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教学难点: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的教学是本节的难点。突破策略:从看得见的机械波引出电磁波,采用学生自学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讲练结合,及时巩固,突破难点。四、教学资源1.有免提通话功能的手机一部(或者手机两只)。2.细麻绳一根,长橡筋绳(或用松紧带代替)若干根。3.大玻璃水槽一只,细竹竿一根。4.收音机一架,电池一节,电线一小段。5.电吹风一只,有源音箱一只(电脑的配件)。6.真空罩,抽气机一只。7.纸盒、塑料盒、铁盒(或其他金属盒)各一只。五、教学设计师生活动复备与点评一、引入新

5、课同学们,老师现在手里拿着的是一部手机,我想查一下手机还剩多少话费,你们能替老师想想该怎么办吗?学生讨论后回答查询方案:1、到移动公司营业厅2、登录互联网移动公司网站查询3、可以拔打查询电话10086。师:有这么多的方案,那么哪种方案最方便可行呢?讨论得方案三最切实可行,可以利用免提功能进行现场操作,再进一步提问:手机离移动公司的服务器很远,有谁知道它们之间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引导: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说明我们可以用电磁波实现信息的传递。其实小到遥控玩具,大到宇宙飞船都是用电磁波来进行操纵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第二节:电磁波及其传播板书标题:二 电磁波及其传播二、进行新课(一)波的基本特征:

6、师:我们平常会说波涛汹涌,碧波荡漾等关于波的词,那么在你的脑海中波是什么样的呢?教师演示用细竹竿击打水面,荡出水波,同时参照课本图17-9的(a)图,回答下列问题:1、哪儿是波源?2、水波看上去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讨论后答:击打水面的竹竿是引起振动的原因,所以水滴是波源,水波是凹凸相间,向外扩散的。演示课本图17-10的(b)图实验:绳子抖动时形成的波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启发学生得出:抖动形成的凸起迅速传到另一端。有条件的可以再利用课件播放视频,没有的要在黑板上画出波的形状,使学生能对现象有个长时间的再现。启发学生找出这两种波的共同点。板书共同点:凹凸相间,向外传播。再演示实验:悬挂着的弹簧受

7、到撞击显示的情形提出问题:这个波的特点是什么相间?和刚才的两种波有什么共同点?老师启发得,弹簧的波疏密相间向另一端传播,它们都是传递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并介绍像水波那样凹凸相间的波叫横波,像弹簧那样波叫纵波(不过初中阶段不要求区分波的这两种形式)。对照波形图,引出波的特征物理量:1.振幅:(A)表示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米(m)2.周期:(T)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秒(s)3.频率:(f)波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4.导出周与频率的关系式:f=1/ T5.波长:()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单位:米(m)指导学生从图形上认识波长。6.波速:(v)波传播的速度

8、。单位:米/秒(m/s)波速的公式:v=/ T 或v =f练习:有一列波的频率是200Hz,波长为0.4m,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多大?注意解题的格式(二)了解电磁波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6的“了解电磁波”1-3节,介绍: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板书: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2、进行探究活动:验证电磁波的存在实验一:在打开的有源音箱前方拔打手机,可以听到什么?。实验二:(1)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旋钮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并将音量开大。(2)取一节旧的干电池和一根导线,靠近收音机。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极相

9、连,再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另一极时断时续地接触。(3)你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什么?这是为什么?从刚上课时的实验到刚才的实验一,都能证明电磁波的存在,实验二同时还向我们证明了变化的电流能产生电磁波。例题: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波长为5.71m,频率为52.5MHz.试求电磁波的传播速度(1MHz=106Hz)。介绍: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光波属于电磁波。引导:我们知道了我们周围存在着大量的电磁波,那么这些电磁波有些什么特点呢?将学生的疑问写在黑板上。1.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吗?2.电磁波能被阻挡(屏蔽)吗?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其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结论:(1)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2)金属容器能

10、屏蔽电磁波。设问:为什么在建筑物中或在电梯中,手机信号有时很不好呢?启发学生答:因为建筑物中有大量的钢筋铁板等金属,会对电磁波产生屏蔽。转承语:刚才我们说过电磁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样,还说了光波其实就是电磁波。那还有哪些波也属于电磁波呢:指导学生看课本P69图17-17电磁波谱,了解各谱段的名称,和对应的频率波长情况。师生互动:适当介绍电磁波的一些应用。介绍:电磁污染,请同学们课后自学P78的电磁污染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波的基本特征,电磁波的存在及其特性,以及电磁波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二、电磁波及其传播 1、波是传递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2、波的特征物理量:(1)振幅:(A)表示振幅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米()(2)周期:(T)振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秒(S)(3)频率:(f)波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导出周期与频率的关系式:f=1/T(4)波长:()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单位:米(m)(5)波速:(v)波传播的速度。单位:米/秒(m/s)波速的公式:v=/ T 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