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_第1页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_第2页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_第3页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 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 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一界定把人的精神、情感、心理活动作为健康的重要标志,因这些活动和变化的本身就是人体各项生理活动、 功能状态是否正常的综合性的反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 21 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全世界大于 60 岁的老人已达 6 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 1 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 1/5 ,80 岁以上的人口达 900 余万。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 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何根据老年

2、人特殊的生理特点、 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开展老年护理工作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 . 老年期生理特点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和困境1形态的老化衰老引起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自尊心, 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来日无多。 离休或退休, 必然带来社会角色的改变。进入老年后, 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 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2感觉器官功能下降 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执观念。3神经运动机能缓慢 老年人

3、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4记忆减退 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事记忆尚好。速记、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二 . 老年期心理特点:1、感知衰退: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 70 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 60 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2. 记忆衰退: 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3. 思维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迟钝。

4、4. 智力变化:受许多因素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影响,智力也不同程度下降。5、情绪情感变化:老年人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情绪易变而不一定外露,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6、人格行为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 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 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 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会产生多疑、依赖、易激动的情况。三老年人性格特征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事物和对整个生活

5、环境 所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在进入老龄阶段,人的生理活动逐步趋向衰退。多数人在 青少年时期意气风发, 活泼向上的性格特点, 到了老年几乎已完全消失,而代之以低沉、缓慢、沉默、冷淡的性格。人的性格,一般是随着身体发育的成熟,而相应地成熟、固定下来的。老年人由于经历复杂,经验更丰富,因此性格特点也就更加突出。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 人有四种年龄标准, 即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地位年龄和人际关系年龄。生理年龄在 60 岁左右就基本停止,而决定你是衰老者还是精干者,则取决于后面三种年龄标准。从总体上讲, 老年人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老化的时期, 但是,心理的老化不一定和生理的老化平

6、行发展, 也就是说,其发生的迟早, 依个人的心理能力而定。心理老化的标准, 不仅是个能力问题, 还包括人生在态度 . 学习的欲望 . 欣赏、享受满足与愉快的能力 . 兴趣的广泛性以及人的意志能力等等。在衰老的发展方面,个人的生活“动机”特别重要,一个人退休、卸下家务之后,如果不想求仪表、态度、生活方式的更新和追求,就可能较快衰老。许多人心理早衰,并不是他们天赋差,而是他们未能尽量发挥生命的潜能。这个对老年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明显地反映在“老年人格”的五种类型上。自主型这类老人对自己的一生有清晰而客观的认识,有智慧,富有创造力和生命活力,生活充满朝气,很愿为社会公益服务,或继续从事一些有技术的劳

7、动。理解自己与晚辈的关系,不苛求别人。心理上能自我适应,不依赖别人,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问题与困难。 兴趣广泛,对未来并不感到苦恼, 虽然与家庭环境不尽协调,但主观感受积极丰富,不怨天犹人。这类老人为数并不多。安乐型没有过多的个人追求,对家庭和环境的要求也不高, 只求生活的清闲和安适,在日常生活中显得悠然自得。 但实际上, 家庭环境是这种人的庇护所, 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别人身上, 在物质上, 特别是在精神上依靠别人的援助。 如果家庭气氛比较协调, 他们可以生活得很好。 但这类老人没有强烈的个人兴趣, 不欢喜工作,胸无大志,满足于现状。操劳型对闲暇持否定的看法, 用不停的工作来抑制自己对衰老的

8、担忧。 他们不轻易放弃对家庭生计的主持, 希望掌管家庭大权, 为家庭的各种事务操劳奔忙, 对子女仍然保持着较强的控制欲。 希望用自己的献身劳作换得人间温暖。 但他们辛苦付出如果得不到感情的回报,就会变得嫉妒和不满。愤恨型往往有不如意的生活经历, 或者过去顺利,到了老年受到了承受不了的挫折,所以怨恨自己未达到人生目标。 这种自我不满继而转换成对亲人、 眷属的敌意和苛求。对人要求较多,好指责、埋怨别人;对人存有偏听,好追忆过去,个人又缺乏独立的个性,对未来表现得消极,抑郁。常表现得执拗、固执、自我拒绝。自暴自弃型它是愤恨的另一种表现。 这种人常把不满、 愤懑压在心底, 常责备自己的无能与不幸,对一

9、切事物都兴趣索然, 消极悲观。在行为上有极端退缩, 深居简出,拒绝与人交往, 整天形影相吊, 孤独孑然。 这些人一旦有了疾病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更容易轻易了此一生,走上绝路。在老人社会中,前三种类型,可以说是以不同的方式寻找晚年的生活适应,能在各自选择的生活中得到欢乐的满足,而后两种是不适应晚年生活的老年人格,实质上是一种软弱的老年人格, 这两种人格类型的老人衰老异常迅速, 更容易出现老年人的精神障碍。 社会和家人,应从各方面为这两种老人提供心理帮助和公益服务。老人们的经历不同,因而造成其性格表现也千差万别在老年人经历的漫长岁月中,由于他们的遗传因素、所处环境、经济地位、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受

10、教育程度等条件不同,因而其性格表现千差万别。心理学家将他们的表现分为以下类型:进取型:他们正视现实,克服体衰,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他们能有计划地安排自己晚年的学习、生活,发挥自己的专长,贡献余热。他们心胸宽广,不为小事苦闷、生气,因而能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健康。安乐型:这类老人承认或接受现实的自我, 对现在或将来没有计划, 无所追求、只想悠闲自得地生活。认为自己操劳了一辈子,该享点清福了,他们养花种草,钓鱼下棋。由于他们善于适应晚年生活,有利于消除孤独感、失落感,在心理上容易获得满足,生活得逍遥自在。抑郁型:他们较难适应离开工作岗位、 社会地位或角色发生了变化的晚年生活。他们常常留恋过去,对人对

11、事缺乏兴趣,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希望。由于生活单调、空虚、无聊,心理上更增加了寂寞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容易发展为抑郁症。易怒型:这类老人常为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 特别在家里动辄火冒三丈。 他们不愿承认和接受自己已衰老的现实, 把自己不得志的原因归咎于他人, 对一切缺乏兴趣。自责型:他们把自己的不幸归罪于自身,常自责自罪,悲观失望;对别人漠不关心,十分孤独。他们认为衰老和死亡并不是一种威胁,而是一种解脱。有的甚至用自杀来了却一生。偏执型:这类老人习惯于以固定的、 僵化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 固执偏激,情感不稳,也不愿接近亲友。拘谨型:这类老人往往谨小慎微,缺乏勇气、进取精神和上进心。这种心理状态往

12、往降低了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 容易加速生理衰老和心理衰老的进程。混合型:有些老人的性格不稳定,有时呈现抑郁型,有时却表现出自责型,或者偏执型的症状, 我们称之为混合型, 不能简单地下结论,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则老人性格也可以由原来内向型的沉默寡言,变成外向型的灵活开朗,好与人来往,喜欢社交等。总之,老年人的性格比其他年龄组更容易受疾病和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另外,遗传因素不仅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有关,而且对性格的发展变化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也就是说,在一个人身上反映出其父母的性格特征,即使到了老年,这种父母性格的影响也依然存在,清晰可辨。老年人的性格特

13、征:1. 长者心态由于社会与家庭角色的转变,使得他们更倾向于教育者的姿态与人沟通,那样可增强他们的自尊;表现为啰嗦、爱“教训”人。2 怀旧心理老年人都有将自己的记忆和经验与他人分享的的心理, 只要别人对那些故事感兴趣他们就会感到有自豪感和成就感; 常见于对过去用过的物品、 相册、信件等有特别的依恋情结,常在有人来是拿出来把玩介绍。3 “自私” 老年人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 , 表现为行动迟缓、活动减弱、小气、爱唠叨、疑心重、固执,尤其表现在护“犊子”上,等等。4 悲观厌世 这种情况多由于缺乏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温暖,缺乏与家人的沟通交流,疾病的折磨、生活的困难等因素。5 “自闭” 随着年龄增高 , 精

14、神活动、功能自然趋于减退和欠灵活机敏 , 由于器官功能的减退 , 感觉能力特别是视、听、味、触等的感觉灵敏度以及意志行为逐渐减退 , 生病住院时诸多顾虑 , 情绪低落、焦虑等。多表现为刻意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喜怒悲恶等情绪。老年患者性格特征的成因除了老年人生理机能与疾病影响外 , 很多外界因素亦可引起 , 如退休后社会交往少 , 生活方式单调 , 生病住院不适应环境 , 或因丧偶等致孤独、寂寞、情绪的低落、焦虑 , 使忧郁症、癌肿的发病率会相应地有所增高 , 老年人生病住院后社会地位、家庭地位下降 , 经济不富裕等。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1. 因长期体弱多病导致情绪焦虑、忧郁老年人常患有一种

15、或多种慢性疾病, 给晚年生活带来痛苦和不便。 因为体弱多病,自然会想到与“死”有关的问题, 并不得不做出随时迎接死亡的准备。 多数老人表示并不怕死, 但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死”。 一般老人都希望急病快死, 最怕久病缠绵。焦虑紧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 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给家人带来烦恼, 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抑郁: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对家庭没有贡献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而导致抑郁,也有的丧偶后,一个人独自生活,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老人长期生活在孤独与寂寞、单调等待之中,久而久之,便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而导致抑郁,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也有的长期生活在躯体疾病的折磨之中感到生活没有希望而采取自杀行为。2.生活方式的变化引发由于离、退休和体弱多病,使老人与社会的交往减少。看的想的少了,必然孤陋寡闻,慢慢对外界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