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 杨思达_第1页
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 杨思达_第2页
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 杨思达_第3页
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 杨思达_第4页
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 杨思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射线检测课程设计课题:射线检测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班级:1382012学号:138201228姓名:杨思达指导老师:余欣辉11一、检测工艺卡1.1、单壁单影1.2、双壁单影工件类型 120*6-60(b=6)透照方式单壁单影焦距1000mm定影时间15mi n管电压137kv胶片类型柯达AA400管电流10mA烘干方式自然干燥曝光时间3min增感方法铅箔增感屏显影时间5min灵敏度数值AB级1.3、双壁双影工件类型 70*7-40(b=15)透照方式双壁双影焦距1000mm定影时间15mi n管电压143kv胶片类型柯达AA400管电流10mA烘干方式自然干燥曝光时间

2、3min增感方法铅箔增感屏显影时间5min灵敏度数值AB级1、编制说明参数项目数据说明设备名称X2515由实验室现有设备和材料所决的。设备型号X2515由实验室现有设备和材料所决的。焦距F=1000mm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曲线 确定参数。所选用曝光曲线是F=1000mn条件下绘制的厚度-电压型曝光曲线。故选择焦距 F=1000mm管电压单壁单影U=143KV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曲线 确定参数。工件透照厚度为 7mn则对应的曝光曲线管电 压为143KV故选择管电压U=143KV双壁单影U=137KV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曲线 确定参数。工件透照厚度为 6mn则对应的曝光曲线管电 压为137KV故选

3、择管电压U=137KV双壁双影U=143KV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曲线 确定参数。工件透照厚度为 7mn则对应的曝光曲线管电压为143KV故选择管电压U=143KV管电流I =10mA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曲线 确定参数。所选用曝光曲线是曝光量为10mA X 3min条件下绘制的厚度-电压型曝光 曲线。故选择管电流I =10mA曝光时间T=3min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曲线 确定参数。所选用曝光曲线是曝光量为10mA X 3min条件下绘制的厚度-电压型曝光 曲线。故选择曝光时间T=3min。显影时间T 显=5min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曲线 确定参数。胶片的制作是在 显影时间为5min的情况下制 作

4、的。故选择显影时间T显=5m in。定影时间T 定=15m in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曲线 确定参数。胶片的制作是在 定影时间为5min的情况下制 作的。故选择定影时间T定=5m in。烘干方式自然干燥根据手工暗室处理过程要 求。胶片的干燥应在空气中 无尘,无杂物的环境。故选 择自然干燥。胶片类型柯达AA400由实验室现有设备和材料所决的。增感方法铅箔增感屏; 前屏厚度w 0.10 后屏厚度w 0.15根据 JB/T4730.2-2005 3.5增感屏的选用灵敏度数 值AB级根据 JB/T4730.2-2005 规定射线检测技术分为3个级 别:A级一低灵敏度技术; AB级一中灵敏度技术;B级 高

5、灵敏度技术。技术级别 的选择会影响会影响透照距 离F,胶片类型,曝光量和 K 值等参数的选择; 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 合制造、安装等相关标准及 设计原则规定。承压设备、 对接焊头的制造、安装时的 射线检测。三、焦距改变曝光曲线是在一定焦距下得到的。如果实际检测中调整焦距,曝光 量也必须相应改变才能确保底片的黑度与曝光曲线的黑度一致。当只改 变焦距时可以利用底片黑度等条件相同时曝光因子为常量来求新的曝光 量。由E1/F12二E2/F22,即E2二F22/F12*E1。由此可以求得,当焦距从 F1=1000mr变为F2分别为800mm,1200m时,相应的曝光量也应该调整 为 19.2 mA

6、min, 43.2 mA min。参数变量FiF2F3F (mm10008001200E ( mA min)3019.243.2由以上分析可得,焦距的改变定会影响曝光量。当焦距改变时,也 应当相应的改变曝光量才可以确保得到底片的黑度与曝光曲线的黑度一 致。四、材质改变通常曝光曲线都是针对钢材来制作的。若检测其他材料,可以利用射线透照等效厚度来修正管电压或曝光量。根据T2/T仁卩1/卩2(T为透照厚度,卩为线衰减系数),当材料由a改为b时,查表获得a和b厚 度等效系数分别为 $ a和$ b,然后求出a和b的等效厚度分别为ha 和hb,最后利用该等效厚度在原曝光曲线上确定管电压或曝光量即可。表1部

7、分材料的射线照相厚度等效系数材料X射线Y射线100KV150KV220KV400KV1MeV2MevIrCo镁0.050.050.08铝0.080.120.180.350.35铝合金0.100.140.180.350.35钛0.540.540.710.90.90.90.9钛、钢1.01.01.01.01.01.01.01.0铜1.51.61.41.41.11.11.11.1锌1.41.31.31.11.0黄铜1.41.31.31.21.11.11.0锆2.42.32.01.51.01.01.21.0铅14.014.012.05.02.54.02.3铀20.012.04.012.63.4射线检测

8、课程设计报告五、F=1500mm寸,多工件透照在实际检测时,不可能一个一个工件的检测,依赖效率太低,二来 大大增加了操作人员照射 X射线的时间,所以要设计一种多工件同时检 测的方法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是我设计的一种方法:圆锥顶为射线源,射线机大照射范围为 40。因为圆锥顶的一半为 20,可算出最底端除去工件120mn厚之后的底面弧度半径为(1500- 120)x 3.14/9=481mm因工件长为60mm所以底面最多摆5排(如上 图),其中工件与工件之间间隔10mm工件d端与中垂线间隔141mm 计算中垂线到a点处的弧度半径为:(1500-120) *3.14/9=481mm第一层工件处的排列半

9、径为:(1500-120) *sin17.30 =410.38mma点处的周长为:410.38X 2Xn = 2578.4mm所以第一层最多可容纳的工件数:2578.4- 120=21 个垫高角度为:(481-60) /481*20=17.30工件中心垫高高度为:1500- (1500*cos17.30 ) =67.8mmb点处的半径为:(1500-120) *sin14.35 =342.03mmb点处的周长为:342.03X 2Xn = 2149.03mm所以第二层最多可容纳的工件数:2149.03- 120=17 个垫高角度为:(481-130) /481*20=14.35工件中心垫高高度

10、为:1500- (1500*cos14.35 ) =46.80mmc点处的半径为:(1500-120) *sin11.41=273.00mmc点处的周长为:273.00X 2Xn = 1715.31mm所以第三层最多可容纳的工件数:1715.31- 120=14 个垫高角度为:(481-200) /481*20=11.41 工件中心垫高高度为:1500- (1500*cos11.41 ) =29.65mmd点处的半径为:(1500-120) *sin8.46 =203.02mmd点处的周长为:203.02X 2Xn = 1275.61mm所以第四层最多可容纳的工件数:1275.61- 120=

11、10 个垫高角度为:(481-270) /481*20=8.46工件中心垫高高度为:1500- (1500*cos8.46 ) =16.32mmd点到圆点的距离为141mm可在放两个工件垫高角度为:(481-340) /481*20=5.51 工件中心垫高高度为:1500- (1500*cos5.51 ) =6.93mm则:圆锥面最多可以容纳的工件数为:21 + 仃+14+10+2=64个。多工件透照摆放示意图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四、课程设计总结本次课程设计是对射线检测的流程工艺卡和工艺规程的设计。本次 课程设计是遵守JB/T4730.2 2005等相关标准进行设计的。由于对于此 类设计的不熟悉,设计的一些方面还需要提高。但是通过此次设计,让 我对于射线检测有了跟深入的了解,能让我更好的学习和了解射线检测 的流程与知识参考文献1 .中国机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