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作业文件建设用砂石检测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作业文件建设用砂石检测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作业文件建设用砂石检测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作业文件建设用砂石检测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作业文件建设用砂石检测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贡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作业文件受控号:版本/修改:第四版/第0次修改标题:建设用砂、石检测作业指导书页码:第1页共13页1.0编制目的为了在砂浆、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卵石和碎石,保证建筑用砂、石 的质量,确保对原材料性能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操作的一致性,特制订本作业 指导书。2.0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砂浆、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3.0依据标准3.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123.2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3.3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3.4检测设备使用说明书4.0检测程序4.

2、1颗粒级配4.1.1仪器设备a)方孔砂筛:孔径为 0.075 mm、0.15 mm、0.3 mm、0.6 mm、1.18 mm、2.36 mm、4.75 mm、9.50 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b)方孔石筛:孔径为 2.36 mm、4.75 mm、9.50 mm、16.0 mm、19.0 mm、26.5 mm、31.5 mm、37.5 mm、53.0 mm、63.0 mm、75.0 mm 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 筛盖;c)电热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 5) C;d)天平:称量1000 g,感量1 g;称量10 kg,感量1 g各一台;e)振筛机;f )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4.1.2试验步骤4.1.2.1天然砂或人工砂颗粒级配试验的试验步骤:4.1.2.1.1按规定取样,筛除大于9.50 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并将试样缩 分至约1100 g,放在烘箱中于(1055)C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 相等的两份备用。(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不大于3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4.1.2.1.2称取试样500 g,精确至1 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 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4.1.2.1.3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 mi 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 筛至每分钟通过量

4、小于试样总量 0.1 %为止。通过的颗粒进入下一号筛,并和下一号筛 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注:当试样含泥量超过5%时,应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在进行筛分。编制修订说明依据检测实施细则(作业指导书)编写规则、JGJ 52-2012、GB/T14684-2011、GB/T 14685-2011及检测设备使用说明书编制。编制修订审核批准批准日期2013年6月6日实施日期2013年6月20日自贡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作业文件受控号:版本/修改:第四版/第0次修改标题:建设用砂、石检测作业指导书页码:第2页共13页4.121.4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 g,试样在

5、各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下式计 算出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G = AXd1/2 / 200式中:G在一个筛上的筛余量(g);A筛孔面积(mm2);D筛孔尺寸(mm)。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a)将该粒级试样分成少于按上式计算出的量,分别筛分,并以筛余量之和作为 该号筛的筛余量;b) 将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筛余混合均匀,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 g。再用四分法缩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取其中一份,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 g,继续筛分计算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分计筛余量时应根据缩分比例进行修正。4.1.2.2碎石或卵石颗粒级配试验的试验步骤:4.1.2.2.1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下

6、表所规定的数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表4.1.2.2.1颗粒级配试验所需试样数量最大粒径/mm9.516.019.026.531.537.563.075.0最少试样质量/kg1.93.23.85.06.37.512.616.04.1.2.2.2根据试样的最大粒径,称取按上表的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到 1 g。将试 样倒人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4.1.2.2.3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 mi 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 0.1 %为止。通过的颗粒并人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 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

7、全部筛完为止。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 于19.0 mm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粒。4.1.2.2.4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 g。4.1.3结果计算与评定4.1.3.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 %。4.1.3.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 计算精确至1 g。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 过1 %时,应重新试验。4.1.3.3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4.1.3.4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0.01:Mx = (A2+A3+

8、A4+A5+A6) 5A1 / (100 A1)式中:Mx细度模数;A1、A2、A3、A4、A5、A6分别为 4.75 mm、2.36 mm、1.18 mm、600 m、300 m、150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4.1.3.5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精确至1 %。砂的细度模数取两 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 0.1;若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 0.20时,应重自贡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作业文件受控号:版本/修改:第四版/第0次修改标题:建设用砂、石检测作业指导书页码:第3页共13页4.2表观密度421环境条件试验时,各项称量可在15C25C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水静止的2

9、 h起至试验结束,其温度变化不应超过2C。4.2.2仪器设备a)电热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 5) C;b)天平:称量1000 g,感量0.1 g;称量2 kg,感量1 g各一台;c)容量瓶:500 mL; 1000 mL,磨口;d)方孔筛:孔径为4.75 mm的筛一只;e)玻璃片(尺寸约100 mmX100 mm)、温度计、干燥器、浅盘、滴管、毛刷等。 4.2.3试验步骤4.2.3.1天然砂或人工砂表观密度试验的试验步骤:4.2.3.1.1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 g,放在烘箱中于(1055)C下烘干至恒重, 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至相等两份备用。4.2.3.1.2称取试

10、样300 g (G0),精确至0.1 g。将试样倒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 500 mL的刻度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 置24 h。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 500 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 出其质量(G1),精确至0.1 g。4.2.3.1.3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入水,至500 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G2),精确至0.1 g。4.2.3.2碎石或卵石表观密度试验的试验步骤(广口瓶法):4.2.3.2.1按规定取样,并缩分至略大于下表所规定的数量,风干后筛除小于4. 75 mm的颗粒,然后

11、洗刷干净,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表4.2.3.2.1表观密度试验所需试样数量最大粒径/mm95%;b)亚甲蓝溶液:1) 亚甲蓝粉末含水率测定:称量亚甲蓝粉末约5 g,精确到0. 01 g,记为Mh。将该粉末在(100 5) T烘至恒量。置于干燥器中冷却。从干燥器中取出后立即称重,精 确到0.01 g,记为Mg。按下式计算含水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记为W。W = 100X(Mh Mg) / Mg式中:W含水率,%;Mh烘干前亚甲蓝粉末质量,单位为克(g);Mg烘干后亚甲蓝粉末质量,单位为克(g)。每次染料溶液制备均应进行亚甲蓝含水率测定。2) 亚甲蓝溶液制备:称量亚甲蓝粉末(100 + W)

12、 / 10 g0.01 g(相当于干粉10 g), 精确至0. 01 g。到入盛有约600 mL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C40C)的烧杯 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 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 20C。将 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自贡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作业文件受控号:版本/修改:第四版/第0次修改标题:建设用砂、石检测作业指导书页码:第9页共13页c)定量滤纸(快速)462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a)电热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 5) C;b)天平:称量1000 g、感量0.1 g及称量100 g、感量0.01 g各一台;c

13、)方孔筛:孔径为75阿、1.18 mm和2.36 mm的筛各一只;d) 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 mm);c)移液管:5 mL、2 mL移液管各一个;f)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60060) r/min,直径(75 10) mm;g)定时装置:精度1 s;h)玻璃容量瓶:1 L;i)温度计:精度1C;j)玻璃棒:2支(直径8 mm,长300 mm);k)搪瓷盘、毛刷、1000 mL烧杯等。4.6.3试验步骤4.6.3.1石粉含量的测定按第442.1条进行。463.2亚甲蓝MB值的测定4.6.3.2.1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 400 g,放在干燥

14、箱中于(1055)C下烘干至恒 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 2. 36 mm的颗粒备用。463.2.2称取试样200 g,精确至0.1 g。将试样倒人盛有(5005) mL蒸馏水的烧杯中, 用叶轮搅拌机以(60060) r/min转速搅拌5 min,使成悬浮液,然后持续以(40040) r/min 转速搅拌,直至试验结束。4.6.3.2.3悬浮液中加入5 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 r/min转速搅拌至少1 min后,用 玻璃棒沾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 8 mm12 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液体接触)上。若 沉淀

15、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再加入 5 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I min,再用玻璃棒沾取一 滴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 出现约1 mm的稳定浅蓝色色晕。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1 min进行一次沾染试验。若色晕在4 min内消失,再加入5 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 min 消失,再加入2 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沾染试验,直至色 晕可持续5 min。4.6.3.2.4记录色晕持续5 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 1 mL。4.6.3.3亚甲蓝的快速试验4.6.3.3.1 按第 4.6.3.2.1 条制样

16、。4.6.3.3.2 按第 4.6.3.2.2条搅拌。自贡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作业文件受控号:版本/修改:第四版/第0次修改标题:建设用砂、石检测作业指导书页码:第10页共13页464结果计算与评定464.1石粉含量的计算按4.4.3.1进行。464.2亚甲蓝MB值的计算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B = 10XV / G式中:MB亚甲蓝值,单位为克每千克(g/kg),表示每千克0 mm2.36 mm粒级试样所消耗的亚甲蓝质量;G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V 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单位为毫升( mL);10 用于每千克试样消耗的亚甲蓝溶液体积换算成亚甲蓝质量。 464.3亚甲蓝快速试验

17、结果评定若沉淀物周围出现明显色晕,则判定亚甲蓝快速试验为合格,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 明显色晕,则判定亚甲蓝快速试验为不合格。4.6.4.4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4.7含水率4.7.1仪器设备a)电热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C;b)天平:称量1000 g,感量0.1 g;称量10 kg,感量1 g各一个;c)饱和面干试模及重约340 g的捣棒;d)小铲、小勺、吸管、浅盘、毛刷、毛巾等。4.7.2试验步骤4.7.2.1天然砂或人工砂含水率试验的试验步骤:4.7.2.1.1将自然潮湿状态下的试样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100 g,拌匀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4.7.2.2.2称取试样一

18、份,精确至1 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C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 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 g。4.7.3结果计算与评定4.7.3.1含水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Z = (G1 - G2) / G1X100 %式中:Z 含水率(%);G1烘干前的试样质量(g);G2 烘干后的试样质量(g)。4.7.3.2含水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 0.1 % ;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 0.2 %时,应重新试验。4.7碎石或卵石的吸水率4.7.1仪器设备自贡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作业文件受控号:版本/修改:第四版/第0次修改标题:建设用砂、石检测作业指导书页码:第11页共13页4.7

19、.2试验步骤4.721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下表所规定的数量。洗刷干净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表4.7.2.1吸水率试验所需试样数量石子最大粒径/mm9.516.019.026.531.537.563.075.0最少试样质量/kg2.02.04.04.04.06.06.06.04.7.2.2取试样一份置于盛水的容器中,水面应高出试样表面约5 mm,浸泡24 h后,从水中取出,用湿毛巾将颗粒表面的水分擦干,即成为饱和面干试样,立即称出其质量, 精确至1 go4.7.2.3将饱和面干试样放在干燥箱中于(105 5) C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 出其质量,精确至1 go4.7.3

20、结果计算与评定4.7.3.1吸水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W = (G1 G2)/ G1X100 %式中:W吸水率(%);G1 饱和面干试样的质量(g);G2 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o4.7.3.2吸水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 0.1 %;4.733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4.8碎石或卵石的压碎指标值4.8.1仪器设备a) 压力试验机:量程300 kN,示值相对误差2 %;b)天平:称量10 kg,感量l g;c)受压试模(压碎值测定仪);d) 方孔筛:孔径分别为2. 36 mm、9.50 mm及19. 0 mm的筛各一只;e)垫棒:10 mm,长500 mm圆钢。4.8.2

21、试验步骤4.8.2.1按规定取样,风干后筛除大于19.0 mm及小于9.50 mm的颗粒,并去除去针片 状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三份备用。4.8.2.2称取试样3000 g,精确至1 g。将试样分两层装入圆模(置于底盘上)内,每装 完一层试样后,在底盘下面垫放一直径为10 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次,两层颠实后,平整模内试样表面,盖上压头。当圆模装不下3000 g试样时,以装至距圆模上口 10 mm为准。4.8.2.3把装有试样的圆模置于压力机上,开动压力试验机,按I kN/s速度均匀加荷至200 kN并稳荷5 s,然后卸荷。取下加压头,倒出试样,用孔径 2.36 mm的筛筛

22、除被压 碎的细粒,称出留在筛上的试样质量,精确至 1 go自贡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作业文件受控号:版本/修改:第四版/第0次修改标题:建设用砂、石检测作业指导书页码:第12页共13页4.8.3结果计算与评定4.831压碎指标按式下计算,精确至 0.1 %;Qe = (Gi G2)/ G1X100 %式中:Qe 压碎指标(%); Gi试样的质量(g);G2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质量(g)。4.8.3.2压碎指标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 1 %。4.8.3.3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4.9碎石或卵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4.9.1仪器设备a)针状规准仪与片状规准仪;b)天平:称量10 kg,感量1 g;c) 方孔筛:孔径为 4. 75 mm, 9.50 mm, 16.0 mm, 19.0 mm, 26.5 mm, 31.5 mm 及37.5 mm的筛各一个。4.9.2试验步骤4.9.2.1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下表所规定的数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表4.921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所需试样数量最大粒径/mm9.516.019.026.531.537.563.075.0最少试样质量/kg0.31.02.03.05.010.010.0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