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雷阵雨的形成_第1页
午後雷阵雨的形成_第2页
午後雷阵雨的形成_第3页
午後雷阵雨的形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午後雷陣雨一前言: 午後雷陣雨稱為對流雨,盛行於熱帶及溫帶夏季午後,因高溫使得蒸 發旺盛,富含水汽的氣流劇烈上升,至高空因減壓膨脹,而冷卻成雲 (積雨雲 )致雨。又稱熱雷雨、雷雨或雷陣雨。特點:(1) 強度大(2) 雨時短(3) 雨區小(4) 常伴有雷電(5) 短暫強風接下來探討形成原因和影響因素 二形成:雷雨分布夏季地面加熱快 ,對流作用旺盛 ,空氣中飽佁水氣 ,蒸發上升 凝結而成為濃厚的積雨雲 ,其平均高度達三萬八千呎 ,最高直展高度可 達六萬呎。世界各處雷雨分布主要集中於熱帶及副熱帶地區 ,溫帶地 區次之,寒帶則鮮少 ,而兩極地區則十年始得一遭。世界每發生雷雨總 次數達 1600萬次,平

2、均每日有 4萬 4千次,即每小時達 1800次,熱帶爪 哇之年平均雷雨日數達 223日之多 ,佔全年日數 60%。一般而 ,言雷發生之地區以山區較平地為多。台灣各處所見之雷雨多 屬於夏季對流性熱雷雨。台灣位於副熱帶 ,中部多屬山區 ,為適宜於雷 雨醞釀之地區 ,雷雨發生之時間大多在對流旺盛之時期 ,大抵自下午二 時至七時所見雷雨之次特多 ,尤以在下午四時為台北雷雨發生時間之 最高峰 ,南部和東部在下午六時為發生之最高峰。氣候次料顥示 ,台北 於暖季 ,每年平均發雷雨次數佔其全年雷雨總次數 89%。 台灣各地之雷雨日數均集中於夏季 ,而春秋兩季次之 ,冬季中則最少。 此顯示熱雷雨之發生次數特多

3、,而鋒面雷雨發之次數甚少。一般而言 雷雨以發生在山區比在平原多 ,在中央山脈以西較在以東多 ,內陸平原 約為沿海的兩倍 ,而在離島則為最少 ,每年平均約發生 11.5 次。三影響因素 :(1) 風場: 積雨雲或雷雨是件不穩定大氣中 ,為了消除不穩定狀態而發展 ,其構造 或發展因大氣狀況不同有很明顯的差異 .以下在敘述有關雷雨現像時 須使用一般風場風 ,也就是說在雷雨發生及發展時周圍環境的風場。(2) 對流胞:氣團雷雨 ,為最純狀態下所發展的雷雨 ,當一般風場的垂直風切微弱時 在寬廣區或平原上會有一些零星的發展 ,從個別雷雨的內部構造看 ,通 常由數個對流胞或降水胞作隨機分佈 ,所謂 胞不過是模

4、倣生物細胞 名詞,可視作構成雷雨的本要素。流胞的一生 ,在發展期流胞下層因空氣輻合而成上氣流 ,但在成熟期因 下層盛行下降氣流 ,因此上昇氣流的根被截斷而迫使上昇氣流逐漸轉 弱這樣持續下去終使雨滴降達地面 ,當雲入的上昇氣流全部消失產生 冷卻,整個雲層轉為下降氣流 ,雨勢趨弱 ,空氣中所殘餘的雲滴或冰粒 因蒸發而消散。(3) 梅雨: 時序進入國曆七月以後 ,常常可在電視上的氣象報告中 ,看到這樣的氣 象預報 :【五、六月間 ,影響台灣地區的梅雨鋒已北退到中國長江淮河 流域 ,台灣地區在太平洋副熱帶高至影響之下 ,各地天氣晴朗炎熱 ,只 有山區午後有局部性雷陣雨。】(4) 西太平洋副熱帶 : 如

5、果西太平洋副熱帶高至勢力減弱 ,脊線東退,並且在北緯二十三度 以南時,那麼中國華南、東南治海及台灣即位於高壓脊之西北緣以及 七 00 毫巴高空槽之前方,為暖心低至槽區。空氣比較暖濕 ,在衛星雲 圖上常可發現在中國東南沿海有狹長的對流雲帶 ,本區也在槽前暖濕 不穩定地帶入 ,所以白天太陽光照射所引起的熱力對流作用 ,常使台灣 各地出現午後雷陣雨 ,而且可連續出現三天左右 ,但強度則有逐日減弱 的情形。如果西太平洋副熱帶高至脊位放北緯二十五度以北 ,而台灣近海又有 熱帶天氣糸統 -颱風、東風潻等較強烈的熱帶擾動等影響 ,則台灣地區 極容易出現對流性雷雨天氣 ,伴有陣雨或豪雨 ,北部並可能出現強風。

6、(5) 雲:夏季台灣各地雲狀的日變化比較明 ,顥通常是上午十時以前多是層積 雲,由於海風隨日射增暖而增強 ,故上午十時以後近山地帶乃出現積雲 和濃積雲 ,到十二時以後又增強為積雨雲 ,到了冕上 ,積雨又逐漸蛻變 成為層積雲。濃積雲和積雨雲是夏半年對流作用強盛的產物 ,所以台 灣西部出現之機會多於東部。台中盆地和台北地盛夏期間 ,中午前後 海風帶來大量暖濕水氣 ,加上氣溫驟升、山嶺供作迎風面 ,乃使對流作 用更加旺盛 ,有利於對流雲濃積雲和積雨雲之發生和發展。夏季 台灣西南部山嶺地區正面迎著西南氣流之吹拂 ,也很容易出現言種對 流雲。積雨雲它亦稱雷雨雲 ,是十種雲的形狀中最龐大的雲 ,題積雲接

7、受強烈的陽光後 ,形成巨大的雲。當雲頭滾滾而有點像圓的形狀時 ,屬 於積雲 ;但上部變為纖維狀或牽牛花狀的 ,則稱為積雨雲。在雷雨雲裡 面,有很強的上升氣流 ,積雨雲伴隨雷的也叫做雷雨雲 ,其高度達到十 公里以上 ,有時甚至高達十五公里 。又隨著雷鳴下雨的現象 ,叫做雷雨 。(6) 風和地形 :東部地區白天盛行海風 -東南風 ,所以山嶺東側的迎風面也多積雲 ,遇 有低氣壓擾動時 ,東南氣流也會帶來豐沛的水氣 ,形成對流雲和雷雨 , 只是出現之頻率不如台灣西南部罷了 。但是因為沒有山陵充作迎風面 俾產生地形舉升作用 ,所以雷陣雨出現機會比台灣各地小 ,夏季雨量亦 比台灣各地少。諺語 :在本省民間

8、有句諺語 :西北雨落不田畔 ,可以說已把西北雨的特徵 描述入木三分。所謂西北雨就是指台灣北部地區夏季午後 ,因對 流層大氣受到太陽輻射 ,而發生熱力流作用 ,所產生之熱雷雨 ,也叫做 氣團性雷雨。而西北醒是指鋒面雷雨或颮線雷雨 ,這種氣性雷雨 , 其水平涵蓋範圍 ,一般小者僅一至二里 ,大者可達數十公里 ,降雨時間 短者僅數分鐘 ,長者可持續一至二小時 ,因北所造成的降雨都非常局 部。四感想: 終於度過這漫長的一個半月 ,使我交到許多網友 ,更讓我學習到大氣的 奧妙 ,在學習過程中 ,有歡笑也有疑問 ,不過我都熬過了 ,在這一個半月 , 研習營使我充實不少 ,感動 !特別感謝 :Rose以及所

9、有大氣研習營的伙伴。補充資料 :在中緯度的地區 ,積雨雲在冬形成最多。可能有人不相信 ,但冬天所形 成的積雨雲 ,的確比夏天所形成的積雨雲 因受日射的影響 多很多。 在冬天的日本入陸 ,幾乎是每天下雪 ,有時會帶來大雪的雲 ,事實上這 就是積雨雲。但形成的原因與夏天時形成的原因不同。 雷雨是詩人描寫夏天景緻的題材之一 ,有人甚至一提到夏天的雲 ,即會 聯想高聳的雷雨雲。但是 ,不一定夏天才有雷。也有春雷或冬天的冬 雷。事實上 ,雷雨在夏天發生的機會於冬天 ,若是冬天下雪時雷聲 ,我們 稱之為雷雪 ,有時一個雷起了很大的雷鳴 ,帶來一場大雪 ,此現象均發 生於高緯度地區。雷的種類很多。在日本是依

10、上升氣流發生的方式分類。這些雷都會同 時下雨 ,此外尚有火災雷、火山雷以及不下雨的所謂沙漠雷。其名稱 可分為熱雷、鋒面雷、氣旋雷、混合雷、火災雷、火山雷、沙漠雷 熱雷這是在夏天午後發生的普通雷。它在悶熱而風速不大時 ,經過上 述的過程所發生的。若地形複雜 ,則有一部分受熱時多 ,故在山岳地帶 比平原地帶容易發生。但風強的日子不大發生。其理由在於 ,若風強 則地面附近的空氣與上空的空氣容易混合 ,且空氣沒有固定於一個地 , 方而不會加熱的徹底。又在空氣乾燥時 ,也不易發生。因為 ,即使有了 急遽的上升氣流 ,卻因所水蒸氣太少 ,而無法形成雲。熱雷是伴隨於一 個積雨雲的 ,其範圍不 ,大直徑頂多是

11、十公里至二十公里左右 ,不像後 述的鋒面雷長距離移動 ,即使移動 ,也只是從日本關東的山緣至太平洋 岸的程度。 氣旋雷有是因為在所發達的低氣壓或颱風區域內有強烈的上升氣流 , 而發生雷。這種雷叫做氣旋雷 ,由於低氣壓通常伴隨有鋒面 ,故發生低 氣壓地區的雷 ,大部分視同鋒面雷 ,似乎較適當。不過 ,在脫離鋒面的地 方發生的雷 ,則可以判斷為氣旋雷。但是 ,事上此種區別很難。 混合雷這是熱雷及鋒面雷雙方發生原因重疊而發生的雷 。是炎熱的夏 天在因強烈日射 ,而使上升氣流活絡的地 ,方冷空氣流入上空或冷鋒接 近送進冷空氣 ,加強了上升氣流後發雷。因此 ,一般認為 ,夏天發強雷大 多是混合雷。火災雷若發生大火災 ,則在現場隨著燃起的煙形成激烈的上升氣流。 有是與激烈上升的煙一併形成巨大的積雲 ,在其中電光閃耀。這叫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