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昭君出塞 导入新课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第第1414课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匈奴的兴起及与 汉朝的和战汉朝的和战 昭君墓 “青冢”墓碑上刻有: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导航目录 课堂演练 学习目标 课堂小结 新课讲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匈奴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 , 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初步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 过程与方法:讲述与质疑相结合,师生互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祖国的 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多民族国家 发展的主流。 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2、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新课讲授 冒顿鸣镝射马图 这是 1972年在 内蒙古伊 克昭盟杭 锦旗阿鲁 柴登出土 的匈奴贵 族使用的 金冠饰。 匈奴玉坠 卫 青 卫青,人称汉朝第一将。祖籍河东平阳, 出身低微,曾为汉武帝大姐平阳公主家奴。 其姐卫子夫被封为皇后之后,卫青做了侍中。 在汉武帝实施反击匈奴的战争中,屡次奉命 出征,均大获全胜,和他的外甥霍去病一起, 取得了反击匈奴的全面胜利。 霍去病,汉朝出击匈奴的青年名将。 他是卫青的姐姐卫少儿的儿子,自幼习武, 擅长骑射,胸藏韬略,行动果敢。18岁出 击匈奴,获胜被封为“冠军侯”,以后多 次出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与卫青同掌 大司马,24岁
3、去逝,是一位历史上罕见的 年轻有为的卓越军事家。 漠北战役 北匈奴 南匈奴 汉武帝 回顾前面两课, 结合本课内容,想一 想,汉武帝的大一统 表现在哪些方面? 1.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 中央,实行抑商政策。 3.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 国家的统一。 4.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 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汉武雄图载史篇, 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 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塑像 促进了汉族和匈奴 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 匈的经济文化交流。 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 (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 之役。 课堂小结 匈 奴 汉高祖 汉元帝 汉武帝 西 汉 1.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 ( ) A.河套地区B.河西走廊地区 C.漠北地区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D 课堂演练 2.第一次统一我国蒙古草原的少数民族是 ( ) A.蒙古族 B.突厥族 C.匈奴族 D.党项族 C 3.将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正确连接。 汉武帝 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汉元帝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东汉王朝 昭君出塞 4.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 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 的原因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红酒课件教学课件
- 宁河区学业测试数学试卷
- 湛江市徐闻县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4年石家庄市灵寿县中学选聘教师笔试真题
- 七年级满分数学试卷
- 广东省中医院海南医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4年烟草四川公司招聘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
- 青岛小学5年级数学试卷
- 钦州市八上数学试卷
- 清远教师招聘数学试卷
- 中国石油大学工程流体力学教案
- 真空带式干燥机3Q验证文件模板
-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障计划互助金申请表
- 宾馆饭店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 YC/T 507-2014烟草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规程
- NB-T 10935-2022 除氧器技术条件
- GB/T 13331-2014土方机械液压挖掘机起重量
- 材料科学基础(全套429张课件)
- 淹溺急救与护理ppt
-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表格版
- 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1年级上教材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