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研究院野外踏勘导则_第1页
工程研究院野外踏勘导则_第2页
工程研究院野外踏勘导则_第3页
工程研究院野外踏勘导则_第4页
工程研究院野外踏勘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神华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研究院野外踏勘导则编制:审核:审批:2012年9月前 言为保证工程研究院野外踏勘作业的规范性,提高野外踏勘效果,保障野外踏勘期间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导则。野外踏勘导则对踏勘准备、实地踏勘、编写踏勘报告等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人员构成、工作方式、工作重点、文件准备、报批程序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用于指导研究院全国煤火调查和航测项目的野外踏勘工作。第一章 踏勘准备阶段踏勘准备工作通常在室内进行,在接到踏勘任务后,成立踏勘计划编制组和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根据踏勘的目的、任务开始进行踏勘准备工作。(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和制度每次野外踏勘都必须成立项目组安全管理组织,

2、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安全职责要覆盖所有的项目组成员,并设置兼职安全员。根据踏勘工作区安全档案,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成员对野外踏勘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根据辨识结果制定野外踏勘专项应急预案。在野外踏勘开始至结束的各个环节中,都必须有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形成野外踏勘安全汇报机制,安全员每天将当天的安全状况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一旦出现险情,则按照野外踏勘专项应急预案分级响应。(二)制定野外踏勘计划踏勘计划应包括项目踏勘线路走向、专项调研提纲、日程安排、人员配备、车辆配备、野外饮食、营地管理、特殊气象及特殊地质条件作业等内容。1.确定踏勘线路走向根据踏勘区域的大小,在比例尽可

3、能大(一般为I:100001:50000)的地形图上初选几条线路方案,初步确定出各线路方案现场需要重点踏勘的地段,编写踏勘工作纲要,并准备手持GPS导航仪、对讲机等通信设备,为野外作业做好准备。然后对前期进行的航测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对踏勘区域的地质、水系、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景观(统称地面信息)进行解译、分类和统计,与地形图结合应用,选出野外重点踏勘的地段。2.制定各专业调研提纲确定踏勘线路后即制定专项调研提纲,包括调研的地点和内容。如煤火踏勘项目进行野外裂隙勘测时,需对勘测区的地理坐标,裂缝宽度、长度、落差,温度及观测时间、气温、风力、风向、阴晴等天气情况进行调研。3. 日程安排踏勘工作日程

4、安排须坚持“松紧适度、预留余量”的原则,参照工作区安全档案,确保踏勘任务的按期完成。4. 人员配备野外踏勘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实施,参加野外踏勘的成员必须按照“专业对口、结构合理”的要求进行选配,野外作业人员的体制必须适应野外工作的要求,对于初次参加野外踏勘的人员,必须进行相关的安全和专业培训,方可参与踏勘项目。5.车辆配备做配备车辆计划时,必须对选配车辆车况的进行严格检查,并特别注意车辆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和灯光照明等主要部件是否完好。在戈壁、沙漠和高原等人员稀少、条件恶劣的地区应采用双车作业,加固作业车辆并有双备胎。6. 其它要求如踏勘作业需要建立营地,或在特殊气象及特殊地质条件作业

5、时,还应在计划中列入营地管理、野外饮食安全、特殊气象及特殊地质条件作业安全等内容。第二章 实地踏勘阶段(一)野外交通管理1.驾驶员条件(1)野外机动车驾驶员除必须持有交通部门颁发的与车型相符的驾驶证外,应有不低于1年的野外驾驶经验。(2)进入踏勘工作区前,应先进行行车前的安全培训,内容应包括工作区安全档案、野外踏勘安全应急预案、野外自救和互救知识等,合格后方可单独驾驶。(3)驾驶员还应具备一定的车辆维修能力。2.车辆条件(1)车辆应配备垫板、拖车绳、备用水箱、燃料油桶、换轮胎工具、铁铲和灭火器等必要的检修工具、通讯器材和消防器材。(2)汽车在沙漠区、丘陵区的负载量不得超过本车额定载重量的70%

6、。(3)货车大厢前部应安装坚固的保险架(龙门架)。(4)驾驶室座位应装有自调式惯性安全带;装载人员的车辆,应有坚固的车厢和安全保险设施。(5)在戈壁、沙漠和高原等人员稀少、条件恶劣的地区应采用双车作业,作业车辆应加固,配备适宜的轮胎,每车应该有双备胎。(6)遵守车辆定期检验,维护和检修的规定。3.车辆行驶(1)预防措施 在沙漠或丘陵区行车,应掌握迷路或抛锚后遇险求生的安全知识。风季严禁夜间或单车行驶。限制行车路线和行驶范围,不准在规定的道路之外另辟新路行驶。车辆、设备下面不准躺卧人员。 出发前,驾驶员应检查各部件是否灵敏,油、水是否足够,轮胎充气是否适度,应特别注意车辆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

7、系统和灯光照明等主要部件是否完好。在戈壁、沙漠和高原等人员稀少、条件恶劣的地区应采用双车作业,加固作业车辆并有双备胎。(2)驾驶要求因尘雾影响行车视线时,应打开雾灯减速行驶,能见度太低时,应停靠路边,待尘雾消散后再行驶。 踏勘工作区地形坡度变化较大或上、下坡道频繁时,不准开快车冒险行进,要观察前方情况,灵活操作。 遇道路急弯、偏坡或松软路面要注意减速、谨慎驾驶,被风沙掩埋或破坏,无法辨认方向时,不准冒险行进。根据行车线路地面、地形情况,应随时注意轮胎充、放气。行车前,备胎、油桶应捆绑牢固。出、收工应队车行驶、保持距离,不准互相超越;上、下坡或危险路段只允许一辆车通过。收工时,驾驶员要清点人数,

8、人不到齐,不准离开原地。行车前,驾驶员应先检查车下确无人、物、方可起步行驶。遵守不准客货混装、不准超员、不准超速驾驶和特种车不准载人的安全规定。牵引车时,要注意防止钢丝绳发生绷断造成伤害。(3)长途和单车行驶单车外出必须经领导批准,沿有标志的道路在营地25km范围内行驶。出车前应规定遇险营救的联络信号与方式。出车前,应携带以下随车物品: a.足够的饮用水、封装食品、食盐(因季节、人员而定)、火柴和塑料薄膜等生活用品。 b.备用轮胎、燃料油、风扇、皮带和易损配件包。 c.工具箱、换轮胎和补胎工具、千斤顶、垫木、脚踏泵、加油软管、充气皮管、气压表、短柄铁铲、牵引杠或钢丝绳。 d.性能良好的通讯电台

9、、指南针、工区地形图,自发信号弹、反光镜等。 e.信号服、信号帽、高筒防沙靴、墨镜、备用加厚衣服和厚毯等。(4)求生迷路遇险后,人员不准离开车辆,设法用指南针和地图辨明位置与方向。迷路遇险后,可将车辆调转方向沿车辙往回行进,直至恢复认路辨明方向。因风暴、尘雾或昏暗天气迷路时,应路边停车等待,待视野恢复正常再行进。可采取如下方式发出求救信号: a.用通讯设备求救。 b.利用车装喇叭和灯光求教:白天长鸣车喇叭,晚上连续快速闪动灯光。 c.夜间把可燃物品如柴草、车胎、衣物等摆成“十”字状和“品”字状点燃成醒目的火光。 d.白天在火堆上烧水形成大量的烟雾或用反光镜向救援者发出信号。求生措施: a.定量

10、分配食物和饮用水,并节约使用。 b.采取一切有利于生存的措施。 c.尽量减少体内水分蒸发,注意躲避高温与曝晒。 d.在发生断水的情况下,绝不能饮用机械设备的冷却水。 e.指南针、地图、反光镜、重要地质资料要随身携带。 f.当对方搜寻救援你时,应注意设置一些与周围环境反差较大的目标,当听到汽车或飞机声音时应及时发出求教信号。(5)营救营地领导和值班人员,应及时准确地掌握全队职工的动态,一旦发现有车、人失去联系或遇险,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a.迅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b.向当地驻军和有关单位求援。 c.迅速组织搜寻小组进行救援。救援工作要严密组织,保证足够的人员和运输设备,队领导昼夜值班,并保持

11、与上级主管。部门和救援队伍的通讯联络,直至救援工作结束为止。(二)野外踏勘安全技术规程1出队前的安全准备(1)要了解工作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交通、治安、人文等情况。对于工作目的地,了解的信息越多越好。尽最大可能对天时地理有更多了解:河流的走向和流速,水的落差、速度以及有无险滩等;山有多高,坡度如何?有何种植被?树的种类与分布如何?温度如何,日夜温差多少?踏勘计划确定工作路线后,应使所有项目成员都了解。(2)在疫区工作要接种疫苗和准备预防物品。(3)野外作业组要必须配备保健箱和急救包。(4)认真检查交通工具(包括易损备件、千斤顶、钢丝绳、铁锹、木板、拉绳等)、生产工具、通讯工具,确保性能良好,

12、满足安全要求。(5)在治安条件差或野兽出没的地区要做好保安工作。(6)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进驻前要了解、学习有关风土民情知识。(7)学习登山、攀岩、涉水、定向、找水等有关知识与技巧。2分组作业出发前的安全准备(1)在准备启程出发前,应当检查食品、饮用水、火柴、药物、拉绳、生产工具、安全手册、野外工作服装等必需品是否齐备妥当;(2)路线是否明确,气候、身体状况如何,如有气候异常要做好预防措施。(3)配发必须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4)再次检查交通、通讯工具性能是否良好,安全救护装备是否带齐。(5)分组行动前要约定会合时间和地点。3. 装备项目部应当按规定为项目从业人员配备野外工作服、救生包等劳动保护

13、用品和无线电电台、GPS等安全保障装备。野外踏勘项目人员应当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和使用安全保障装备。(1)无线电通讯、导航设备无线电对讲机、手持式GPS、小型车载或背负式无线电台等都可供选择。在野外作业时,根据需要,应配备相应的无线电通讯装备,确保通讯畅通。(2)个人防护装备野外踏勘作业人员应配备野外工作服、登山鞋、太阳帽、雨鞋、水壶、饭盒、手电、睡袋、帐篷等。此外,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还应配备特殊装备。寒冷地区应配备防寒服及防寒鞋,雪地和沙漠地区应配备护目镜,高寒地区应配鸭绒被或鸭绒睡袋等。(3)救生包救生包是野外踏勘作业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装备之一。一般来说,救生包内装有多种求生、救生物

14、品与装备。野外作业出发前,根据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救生物品,并对救生包进行检查。目前,中国野外踏勘局正在进行野外踏勘救生包的研制。标准的救生包应包括以下物品:锡纸薄膜:主要用于防潮、防辐射、保暖等多功能刀具:主要用于防身、取食等生火器具:如打火石、防水火柴等,主要用于生火接水塑料袋:危急无饮用水时,将塑料袋套住树叶,套取树叶蒸发的蒸发水。指南针、反光镜、荧光棒等:用于寻找方向,发求救信号,迷路标记等信号手电筒:主要用于夜间照明和夜间发求救信号口哨:用于声音求救信号发声其他还有绳子、绷带、创可帖、消毒纸、葡萄糖片、维生素C片、盐和水壶等。4. 其它注意事项(1)野外一旦发生水、粮和药品短缺,应及时联

15、系补给或果断撤离。(2)野外作业所携带的燃油应使用密封、不易碎的容器单独存放、保管,防止曝晒。(3)作业时需砍伐树木时,被砍伐树木与架空输电线路之间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电压(KV) 1 1-10 35-110 154-330 550最小安全距离(m) 4 5 10 15 20(4)野外作业组成员应至少两人,作业时两人之间距离不超出视线范围,并应配备通信设备或定位仪器。(5)严禁单人夜间行动,发生人员失踪时必须立即寻找,并应尽快报告项目负责人,同时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系。(三)野外饮食管理规定1.餐馆就餐野外踏勘时,若踏勘区域在人口聚集区,可选择在餐馆就餐。选择餐馆时,除了关注美味的饭菜、整

16、洁的环境以及良好的服务等因素外,还应注重选择安全放心的餐馆就餐。(1)选择合适的餐馆选择有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消费者到餐馆用餐,首先要看餐馆吧台或其他显著位置有无悬挂餐饮服务许可证(或卫生许可证),有证的单位具备了相应的开业条件;如没有取得许可证,则属于违规经营。另外,还要注意餐饮服务许可证(或卫生许可证)上的许可备注内容,如是否注有“凉菜”、“生食海产品”等。因为“凉菜”、“生食海产品”等属于高风险食品,较易引起食物中毒,经营“凉菜”、“生食海产品”等,必须具备特定的加工操作条件,并在许可证备注栏目中予以注明。选择信誉等级较高的餐饮单位自2002年起,我国在各地陆续实施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

17、化分级管理制度。监管部门根据餐馆的基础设施和食品安全状况,评定、D四个信誉度等级,四个级别相对应的食品安全信誉度依次递减、风险等级依次增加。挂“A级食品卫生单位”标牌的为食品安全信誉度最高、风险度最低、安全条件最好的单位;挂B级牌的是食品安全状况较为放心的单位;挂C级牌的餐馆为食品安全状况一般的单位,也是餐饮服务监管机构强化监管的单位。应尽量到风险性较低、食品安全信誉度较高的餐馆就餐。(2)注意饮食卫生与安全就餐前应注意餐具卫生就餐前要观察餐具是否经过消毒处理,经过清洗消毒的餐具具有光、洁、干、涩的特点;未经清洗消毒的餐具往往有茶渍、油污及食物残渣等。现在餐桌上出现一些塑膜包装的套装小餐具,这

18、些餐具都是由集中清洗消毒单位清洗消毒的,套装消毒餐具包装膜上应标明餐具清洗消毒单位名称、详细地址、电话、消毒日期、保质期等内容。辨别食物状况用餐时应注意分辨食品是否变质、是否有异物和异味。颜色异常鲜艳的食物,有可能是违法添加了非食用物质或超量、超范围使用了食品添加剂。不吃违禁食品,少吃或不吃生食海产品。其他注意事项 倡导文明、健康用餐,大力提倡使用公筷或实行分餐制。夏秋季节避免过多食用凉拌菜、改刀熟食等易受病原菌污染的高风险食物。对某种食物过敏的,应避免食用此类食物。胃肠道功能欠佳的,应避免食用冷饮、海鲜、辛辣食品、高蛋白食品等刺激胃肠道或不易消化的食品。不暴饮暴食。2.自带食品就餐(1)购买

19、食物须注意商品质量,不要购买“三无”(无生产厂、生产日期、厂家地址)商品;发现食物不卫生或有异味变质的情况,切勿食用。(2)野外踏勘出发时携带的矿泉水及干粮等食品应有一定的备用量,并且注意营养搭配全面。注意切勿喝生水和不洁净的水。(3)按人均支撑3天的热量标准配备的野外救生食品。(4)不要接受和食用陌生人赠送的香烟、食物和饮品。(5)野外踏勘期间要合理饮食,不要暴饮、暴食或贪杂食。(6)为防止踏勘过程中作业人员水土不服,应随车配备一些常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切勿随意服用他人所提供的药品。3. 营地饮食安全(1)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包括当

20、地雇工),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食堂的工作。 食堂从业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2)食堂工作人员在工作时,穿戴必须整齐、清洁,工作期间不得吸烟、吃东西和穿戴金银首饰等。(3)食堂工作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得有随地吐痰,乱丢废弃物、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等有违饮食行业卫生的不良行为和嗜好。(4)食堂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

21、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食堂的设施设备布局应当合理,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5)食堂管理人员必须经常检查食堂的安全和卫生工作,要保证房间、用具、人员的清洁卫生。需要消毒的用具如:刀、案板、洗涮用具、盛装食品的用具等,应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对食品采购、下料、制作、配送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7)所使用的洗涤、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洗涤、消毒剂必须有固定的存放场所(橱柜),并有明显的标记。(8)对于采购食品,尽量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索证,同时,应相对固定食品采购的场所,以保证其质量。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

22、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超过保质期限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9)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应分柜存放。(10)用于食品加工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11)食堂炊事员必须采用新鲜洁净的原料制作食品,不得加工或使用腐败变质和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其原料。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加

23、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12)食堂剩余食品必须冷藏,但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13)所有项目部人员就餐时,必须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和秩序,不得有剩饭菜随处乱扔等有违公共卫生的行为。(四)营地(驻地)管理1.营地设置原则(1)应设在工区之中地势较高、开阔、平坦和避风的地方。(2)营地附近有地下水源,取水便利。(3)在偏远荒凉地区设置营地,应有基本生活保障(供应)系统。(4)应保证燃料库与生活居住区的安全距离。(5)应避开疫区,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2.营地规划(1)营地距测线20

24、0m以外。(2)取水池应设在距营地50m以外的上风处。(3)临时加油库应设在距营地100m以外的下风处。(4)发电机组、机修场地、停车场应设在距营地50m以外的下风处,其间距大于30m。(5)营房车应摆放为四方院,营房车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m。(6)沙漠营地应设置高于15m的红色信号旗和信号灯。3.营地要求(1)用电要求队上应配备专职电工,负责全队电气线路、设备的安装和巡回检查工作。营地所有照明、加热和宿舍用电线路应符合电气安全规定,并有过载、短路、防触电保护装置。各种闸刀、开关、插座等配电设施无破损。营房车及用电设备应安装接地线,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2)临时电缆架设的要求:架设电缆线,允

25、许车辆、移动物通行的架设高度应大于5.8m,禁止车辆、移动物通行的架设高度应大于3.8m。埋设电缆线,埋设深度应大于0.5m,埋设沿线应设标记。移动式电缆线推荐采用柔软的氯丁合成橡胶电缆线。(3)发电设备要求:发电机应有遮雨棚,交流电机和励磁机应有外壳保护。发电机组应有防尘、散热和保温措施,设置防火、防触电标志牌。所有转动和活动部位应加防护罩。发电机应安装接地线,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机组与供油罐的安全距离应不小于5m。机组滑架下部应有收集废油、废水的托盘,定期清理。排气管应安装消音装置,发电机的固定支架应防震、牢固、噪音强度在1m距离内不超过85dB。4.营地日常管理规定(1)营地职工宿舍的

26、分配由综合部统一管理,项目部所属各班组应认真管理职工宿舍。员工对所居住宿舍,应负有管理人责任,不得随意改造或变更房屋结构。员工不得将宿舍的部分或全部转租或借予他人使用,也不得随意留宿外来人员。若遇员工亲属探亲则必须报告项目部,由项目部统一安排住宿,不得自行调整。否则将视情况给予一定得经济处罚。(2)项目部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应经常视察员工宿舍,员工不得拒绝,并听从有关指示。宿舍现有的器具设备(如空调、电扇、卫浴设备、门窗、床铺等),如有疏于管理或恶意破坏,酌情由现住人员负担该项修理恢复费用,并视情况给予一定得经济处罚。(3)住宿员工(含来工地出差的公司员工)应遵守下列规则: 服从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

27、、派遣与监督。 室内禁止明火照明、烧煮、烹饪或私自接配电线及装接电器。 室内不得使用或存放危险及违禁物品。 室内物品摆放必须整洁,严禁乱钉乱挂。 不得有影响他人休息的行为,电视音响设备的使用不得妨碍他人休息。 宿舍不得留宿外人或亲友,如外人拜访应登记姓名、关系及进出时间。 夜间最迟应于23时前返回宿舍(工作除外),否则应提前向上级负责人报告。 垃圾等应集中于指定场所倾倒,不得随意丢弃。 水、电的使用,应做到随完随关,不得有长明灯、长流水现象。 员工不得于宿舍或办公室内聚餐、酗酒、赌博、打麻将或其他不良、不当行为。对于违反本条员工,给予口头警告;屡教不改的,项目部将视情况给予一定的经济及行政处分

28、;情节严重的,项目部将向研究院通报,并直至劝退回京,报地勘公司处理。5.防火要求应建立义务防火组织并制定防火措施。易燃、易爆危险场地、仓库及营房车内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并有专人负责管理。严禁在易燃、易爆场地或仓库内吸烟、动火,不准使用电热设备,不准将火种带入库内。营房车内使用电热设备取暖应有人看管,无人时要切断电源,禁止使用电炉、燃油炉,不准躺在床上吸烟。6.搬迁搬迁前,队领导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踏勘,并确定搬迁路线,要对有关人员进行沙漠营地搬迁的安全教育并提出措施要求。应对搬迁路线中的沙梁、陡坡和急转弯等危险路段组织调查,并用推土机修整沙梁、险坡、险路、急转弯,保证拖运营房车及大型

29、物件能顺利通过。恶劣天气应停止营地搬迁。长途搬迁应制定专项搬迁方案,对搬迁的组织管理、车辆保养维修及检查验收、搬迁前的安全教育进行详细规定。(五)出差住宿管理因公出差或参加会议,需在旅社、招待所、宾馆食宿。有时还得比较长时间的住在这些地方。虽然这些服务单位有不少已注意了清洁卫生,可是由于住客南来北往,流动性大,有的还住过外宾,如不注意,就可能感染性病和结膜炎、砂眼、肝炎、疥疮等疾病。住旅社、宾馆的人必须特别注意做好自我保健。预防“旅馆病”的发生。(1)要谨慎选择投宿旅馆,避免单独投宿环境复杂的小旅社。要早出早归,切忌单独外出。(2)要及时报告单位旅馆名称、电话、预定留宿时间,如果是团队出行,要

30、记下队友的房间电话和房间号。(3)入住客房时,应由服务人员陪同检视旅馆房内橱柜、浴室是否有可疑人物,不要理睬陌生异性的电话骚扰。(4)进入旅馆后,先察看安全门和安全通道,最好试走一次,以备危险时刻迅速离开,同时还应注意周围的安全逃生出口及紧急电话联络系统。(5)阅读入住须知并查看房间内的电器及用品是否完好可用和齐全、有偿使用的物品数量和清单是否一致,如有出入立即告知楼层服务员。(6)注意旅馆内门窗、钥锁设施的安全,入睡前将房内插拴扣好。(7)有访客须经再三确认,不可随便让陌生人进入。(8)外出时,贵重物品应随身携带,勿放在房间内。(9)使用旅馆电梯时,尽量站在控制钮旁,遇有问题,可立即按警报器

31、求救。(19)不能卧床吸烟,注意电器使用安全。(11)一旦发生火情,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并与服务台、消防控制室联系。(12)为了预防疾病,队员们应每天定时打开门窗通气,特别是夜间就寝前和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开窗通气20分钟左右,使空气对流,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度。(13)洗漱用具要自备,绝不使用盆浴。住旅社或宾馆,每天免不了要洗脸、洗澡、漱口。注意不要使用公共洗漱用具,如毛巾、浴中,漱口杯、面盆等。洗澡应采取淋浴,绝对要避免染性交叉感强的盆浴。洗脸也以在水龙头下用流水冲洗为宜。(14)上厕所尽量使用蹲式而不用坐式。坐式马桶,最容易使人感染痢疾、伤寒、淋病、梅毒,疥疮等传染病。为安全起见,

32、最好将清洁的卫生纸垫在马桶的木垫上再用。(15)不要裸身睡觉。有的人习惯夜间裸身或仅穿短内裤睡觉,这在住旅社、宾馆时,是前外不可以的。这样很容易感染多种传染病。因此,应穿一套宽长的内衣睡觉,出完差回到家里后洗净和消毒后再穿着。(六)资料安全管理(1)项目开始前与项目组成员签订项目保密协议。(2)资料管理要落实到人,由项目部安全员负责日常资料的安全监管。(3)作业员对自己的测绘资料安全负责,保证完整、无损。(3)上交资料要及时,按项目归档手续进行。(4)严格执行资料管理制度,保证借用资料的安全、清洁、完整。(七)特殊区域野外踏勘安全技术规程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的地区较多,尤其是无人居住的地质工

33、作区,野外生存条件极差,环境十分艰险。在山区、林区、沙漠、高原等地区开展野外踏勘工作,一般说,应遵循下面要求:1.山区(雪地)(1)配备登山、雪地装备,遇大雾、大雨、雷电来临等情况下,应停止作业和行进,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2)作业人员应当掌握在陡坡、悬崖、峭壁、冰川、雪地等危险地段的行走、自救及互救、登山装备等的使用方法。(3)在大于30的坡道或悬崖峭壁上作业,应当使用带有保险绳的安全带,保险绳一端应固定牢固。(4)上、下陡坡、悬崖、峭壁,应当采取长距离的“”字型路线行进。(5)两人以上行走距离应在视线之内。(6)在积雪、悬崖、碎石堆积地段及不稳定岩石分布的峡谷中行进,应防止产生大的震动、声

34、响。(7)进入易雪崩的地区,行进中应系紧腰带并放长雪崩绳,各行进小组应保持5人以内;徒步行进时,各组距离应当大于100米;使用滑雪板滑行时,各组距离不小于150米,同时放松滑雪板固接处、手脱出手杖上的活扣。(8)遇雪崩时,应当迅速卸下滑雪板、手杖和背包,并借助冰镐、绳索等工具将身体牢牢地固定,活动上臂向上挺,作浮游运动,防止进入雪崩深处。人被雪粒掩埋的情况下,尽量在雪下建立呼吸空间,防止雪沫堵塞口、鼻。(9)在野外行进,应做到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以防摔跤和坠崖。2.林区(1)随时确定自己的方位,与同行人员保持联络。(2)作业路线上留下标记。(3)配备必要的砍伐工具。(4)前人行走时要防止树

35、枝回弹伤及后人。(5)进入林区要时刻注意防火,禁止吸烟,严格遵守林区防火规定。(6)林区生火,应当看清风向、风速,选择在下风处生火。生火后应当有专人看守,离开时,应当熄灭残火。(7)当林区出现火灾预兆(烟味、烧焦味、野兽和鸟类向同一方向奔跑和飞驰、烟雾等)时,应当迅速寻找并撤离到安全地点(林中旷地、河边等)。(8) 进入林区,应穿戴好防护服装,防止感染森林脑炎、接触性皮肤过敏症。(9)了解所工作的林区有无当地群众狩猎用的弩箭、套索、夹具、陷阱、爆炸品埋设深度、部位等。 (10)防止寒带森林中(多蛇)、潮湿密林中(多蚊虫)有害小动物的叮咬。3.沙漠、荒漠地区(1)配备宽边遮阳帽、护目镜、指南针、

36、防晒和消毒药品。(2)进入沙漠、荒漠地区工作前,应当了解该地区现有水井、泉水及其他饮用水源的分布情况。(3)应当备有足够的饮用水,并合理饮用,出发前、归营后多饮水,作业和行进中少饮水。(4)作业人员应当掌握沙、尘暴来临时的防护措施;应熟知沙漠海市蜃楼景观的有关知识。(5)作业过程中,应随时利用路口、小路、井、泉等主要标志和居民点确定自己的位置。(6)气温38以上高温时,且没有降温设施的情况下,应停止作业。工作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警告:不得饮用新发现水源水和没有烧开、消毒的水。4.高原地区(1)进入高原应当多食用高糖、多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品。饮食应当适宜,禁止饮酒,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和上呼道感染。(2)初入高原,应当避免剧烈活动,日海拔升高一般应不超过1000米。乘车上、下山,途中应当分段停留,嘴应尽量作咀嚼吞咽的动作,以平衡体内外气压。(3)在空气稀薄或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作业,应当配备氧气袋(瓶),减少工作时间,减轻负重。(4)在雪线以上高原作业,应当配备防冻装备及药品,在温度低于-300C时应当采取防冻措施或停止作业。(5)野外步行作业,应佩戴风镜,雪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