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第八章 体体 温温 第一节 正 常 体 温 第二节 体 热 平 衡 第三节 体 温 调 节 第一节第一节 正常体温正常体温 概念:概念: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即体核温度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即体核温度。 意义: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 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导致生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导致生 理功能的障碍,甚至造成死亡。如:理功能的障碍,甚至造成死亡。如: T T 2222心跳停止;心跳停止; T T 4343酶变性而死亡酶变性而死亡; ; T = 27T =
2、27低温麻醉。低温麻醉。 一、体核温度和体表温度一、体核温度和体表温度 ( (二二) )体温测定体温测定 通常体温的通常体温的测量部位测量部位为腋窝、口腔和直肠温。为腋窝、口腔和直肠温。 1.1.肛温:正常为肛温:正常为36.936.937.937.9。 2. 2.口温:约比直肠低口温:约比直肠低0.2,0.2,为为36.736.737.737.7。 3.3.腋温:约比口腔低腋温:约比口腔低0.3,0.3,为为36.036.037.437.4。 肛温比较接近机体深部的温度,但由于测试肛温比较接近机体深部的温度,但由于测试 不便,临床常用口温和腋温。测定腋温时要注意不便,临床常用口温和腋温。测定
3、腋温时要注意 夹紧体温计和测量时间(约需夹紧体温计和测量时间(约需10min10min)。)。 (三)体温的正常变动(三)体温的正常变动 正常人的体温可因昼夜、性别、年龄和机体的正常人的体温可因昼夜、性别、年龄和机体的 活动等而有所变动。活动等而有所变动。 1.1.昼夜变化昼夜变化 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中呈现周期性波动,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中呈现周期性波动, 称为体温的昼夜节律。称为体温的昼夜节律。 一般是清晨一般是清晨2 26h6h时最低,下午时最低,下午1 16h6h最最 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1。 体温的昼夜节律是生物节律的表现之一。与人体温的昼夜节律是生物节律的表现之一
4、。与人 昼动夜息的生活规律,以及代谢、血液循环、呼吸昼动夜息的生活规律,以及代谢、血液循环、呼吸 等机能的相应周期性变化有关。等机能的相应周期性变化有关。 长期夜间工作的人,上述周期性变化可以发生长期夜间工作的人,上述周期性变化可以发生 颠倒。颠倒。 2.2.性别差异性别差异 成年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成年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0.30.3。 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 变动。排卵日最低(约变动。排卵日最低(约11)。)。 3.3.年龄年龄 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体温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体温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与代
5、谢率降低逐渐有关),大约每增长(与代谢率降低逐渐有关),大约每增长1010 岁,体温约降低岁,体温约降低0.050.05。14141616岁的青年人岁的青年人 体温与成年人相近。体温与成年人相近。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 机构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由于调节能力差,机构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由于调节能力差, 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4.4.肌肉活动肌肉活动 肌肉代谢明显增强,产热增加,可使体肌肉代谢明显增强,产热增加,可使体 温暂时升高温暂时升高1 122。所以测体温时,要先让。所以测体温时,要先让 受试者安静一段时间,小儿应防止其哭闹
6、。受试者安静一段时间,小儿应防止其哭闹。 5.5.其他因素其他因素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都等情况,都 会影响体温。会影响体温。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时,会因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和时,会因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和 扩张血管的作用及骨骼肌松弛,使体温降低,扩张血管的作用及骨骼肌松弛,使体温降低, 所以全麻时应注意保温。所以全麻时应注意保温。 第二节第二节 体热平衡体热平衡 一、产热一、产热 (一)产热器官(一)产热器官 安静状态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内脏(尤其肝脏,(尤其肝脏, 其次是脑)。其次是脑)。 活动状态活动状态, ,主要产热器官是主要产热器官是
7、骨骼肌骨骼肌。 此外,环境温度、进食、精神紧张等能够影响能此外,环境温度、进食、精神紧张等能够影响能 量代谢的因素,也都可影响机体的产热量。量代谢的因素,也都可影响机体的产热量。 基础代谢产热基础代谢产热和和增强代谢产热增强代谢产热 是指寒冷刺激加强了机体是指寒冷刺激加强了机体褐色脂肪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组织的产 热过程,其产热量占非战栗产热的热过程,其产热量占非战栗产热的70%。 体内褐色脂肪组织在不同年龄含量不体内褐色脂肪组织在不同年龄含量不 同,同,婴幼儿含量大于成年人婴幼儿含量大于成年人; 新生儿不能发生战栗,非战栗产热对新新生儿不能发生战栗,非战栗产热对新 生儿在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有重要
8、意义。生儿在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有重要意义。 2.2.肌肉活动肌肉活动: 寒战寒战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其特点其特点 是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不做外功但产热量很是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不做外功但产热量很 高。实际上,机体在寒冷环境中,通常在战栗高。实际上,机体在寒冷环境中,通常在战栗 之前,首先出现战栗前肌紧张,当肌紧张上升之前,首先出现战栗前肌紧张,当肌紧张上升 到一临界水平时就转变为战栗。到一临界水平时就转变为战栗。 3.3.食物特殊动力效应食物特殊动力效应 二、散热二、散热 (一)(一)散热器官散热器官: 主:皮肤主:皮肤 面积大面积大 与外界接触与外界接触 血
9、流丰富血流丰富 有汗腺有汗腺 次:次:肺、尿、粪肺、尿、粪 (二)散热方式(二)散热方式: 当外界气温低于人体表层温度时,人体主要当外界气温低于人体表层温度时,人体主要 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散热,其散热量约占总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散热,其散热量约占总 量量7070。 当外界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当外界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 的散热是依靠蒸发方式散热。的散热是依靠蒸发方式散热。 机体散热方式有以下几种机体散热方式有以下几种: : 方式:方式: 不感蒸发不感蒸发 可感蒸发可感蒸发 辐射 1.1.辐射辐射: 指体热以指体热以热射线热射线形式传给温度较低的周形式传给温度较低的周
10、 围环境中的散热方式。围环境中的散热方式。 辐射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辐射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 在高温环境中作业(如舰船、炼钢人在高温环境中作业(如舰船、炼钢人 员)员), ,因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机体不仅不因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机体不仅不 能辐射散热,反而会吸收周围的热量,故易能辐射散热,反而会吸收周围的热量,故易 发生中暑。发生中暑。 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 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 2.2.传导传导: 指体热直接传给与机体相接触的低温物体指体热直接传给与机体相接触的低温物体 的散热方式。的散热方式。 传导散热量取决于传导散热量取决于 水的导热性好,因此临床上常利用
11、冷水袋水的导热性好,因此临床上常利用冷水袋 或冰袋为高热患者降温。或冰袋为高热患者降温。 脂肪的导热性差,因而肥胖者炎热的天气脂肪的导热性差,因而肥胖者炎热的天气 易出汗。易出汗。 与皮肤接触物体的温差与皮肤接触物体的温差 与皮肤接触面积的大小与皮肤接触面积的大小 与皮肤接触物体的导热性与皮肤接触物体的导热性 3.3.对流对流: 指体热凭借空气流动交换热量的散热方式。指体热凭借空气流动交换热量的散热方式。 对流散热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对流散热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 衣服覆盖于体表,不易实现对流;棉、毛纤衣服覆盖于体表,不易实现对流;棉、毛纤 维间的空气不易流动,因此增加衣着可以保温维
12、间的空气不易流动,因此增加衣着可以保温 御寒。御寒。 若在较密闭的高温环境中(如船舱内)或闷若在较密闭的高温环境中(如船舱内)或闷 热气候,因空气对流差,易发生中暑。热气候,因空气对流差,易发生中暑。 4.4.蒸发:蒸发: (分不感蒸发和可感蒸发(分不感蒸发和可感蒸发) 指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的散热粘膜表面由指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的散热粘膜表面由 液态转化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方式。液态转化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方式。 每每1.01.0水蒸发可带走热量水蒸发可带走热量2.44KJ2.44KJ。 当气温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 不感蒸发不感蒸发:又称不显汗。
13、:又称不显汗。指体液的水分直指体液的水分直 接透出皮肤和粘膜表面,在未聚成明显水滴前蒸发接透出皮肤和粘膜表面,在未聚成明显水滴前蒸发 掉的散热形式。掉的散热形式。 不感蒸发是持续进行的。人体不感蒸发量不感蒸发是持续进行的。人体不感蒸发量 约约1000ml/1000ml/日(皮肤约占日(皮肤约占2/3,2/3,肺占肺占1/31/3)。)。 临床上给病人补液时应考虑到由不感临床上给病人补液时应考虑到由不感 蒸发丢失的体液量。蒸发丢失的体液量。 发汗:发汗:又称可感蒸发又称可感蒸发。 人在安静状态下人在安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达到当环境温度达到3030左右时,左右时, 便开始发汗便开始发汗;如果空气湿
14、度大、衣着又多时,气温如果空气湿度大、衣着又多时,气温 达达2525便可发汗便可发汗;机体活动时,由于产热量机体活动时,由于产热量,虽虽 然环境温度低于然环境温度低于2020亦可发汗。炎热的气候亦可发汗。炎热的气候,短时短时 间内发汗量可达间内发汗量可达1.5L/h1.5L/h。 发汗散热是通过汗液蒸发吸收体表热量实发汗散热是通过汗液蒸发吸收体表热量实 现的现的,若将汗液擦掉则不能起到蒸发散热的效果若将汗液擦掉则不能起到蒸发散热的效果; 汗腺缺乏汗腺缺乏( (如烧伤病人如烧伤病人) )或汗腺分泌障碍者或汗腺分泌障碍者,在热环在热环 境中就可导致体温升高危及生命。境中就可导致体温升高危及生命。
15、2.2.汗液汗液: 水分水分:9999 汗液流经汗腺排出管的起始部时,有汗液流经汗腺排出管的起始部时,有 一部分一部分NaClNaCl可被重吸收,从而使最终排出的可被重吸收,从而使最终排出的 汗液成为低渗。汗液成为低渗。 机体大量出汗可造成高渗性脱水,要机体大量出汗可造成高渗性脱水,要 补充大量的水份和适量的补充大量的水份和适量的aClaCl。 固体固体: 大部分为大部分为NaClNaCl 其余为其余为KClKCl、尿素尿素、乳酸等乳酸等 无葡萄糖和蛋白质无葡萄糖和蛋白质 (三三)散热的调节散热的调节: 皮肤循环的调节皮肤循环的调节: 机体通过交感机体通过交感N调控着调控着 皮肤血管的口径,以
16、皮肤血管的口径,以 改变其血流量,改变改变其血流量,改变 皮肤温度,从而影响皮肤温度,从而影响 辐射、对流和传导散辐射、对流和传导散 热量。热量。 发汗的调节发汗的调节:发汗:发汗 是反射性调节。是反射性调节。 温热性发汗温热性发汗精神性发汗精神性发汗 汗腺汗腺全身绝大部分汗腺分泌全身绝大部分汗腺分泌 ( (手掌、足趾除外)手掌、足趾除外) 手掌、足趾、前额和腋窝等部手掌、足趾、前额和腋窝等部 位汗腺位汗腺 神经神经 支配支配 交感神经的胆碱能节后交感神经的胆碱能节后 纤维纤维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 刺激刺激温热刺激温热刺激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 意义意义加强散热
17、,对体温调节加强散热,对体温调节 有重要作用。有重要作用。 与体温调节无关,可能与湿润与体温调节无关,可能与湿润 手掌和足趾,增加摩擦力有关。手掌和足趾,增加摩擦力有关。 第三节第三节 体温调节体温调节 体温的相对稳定,是通过许多与体温调节有关的体温的相对稳定,是通过许多与体温调节有关的 生理功能,相互协调,达到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而实生理功能,相互协调,达到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而实 现的。现的。 ( (一一) )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 1.1.外周温度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 分布:分布:全身皮肤、某些粘膜和腹腔内脏等处。全身皮肤、某些粘膜和腹腔内脏等处。 类型:类型: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
18、和冷觉感受器 皮温皮温3030时时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 +冷觉冷觉 皮温皮温3535时时温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 +温觉温觉 作用作用:温度感受器传入冲动到达中枢后,除产温度感受器传入冲动到达中枢后,除产 生温觉之外,还能引起体温调节反应。生温觉之外,还能引起体温调节反应。 2.2.中枢性温度敏感神经元中枢性温度敏感神经元 分类:分类: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血温血温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血温血温冷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冷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分布分布: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等处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等处 在视前区在视前区- -下丘脑前部下丘
19、脑前部(PO/AH)(PO/AH)分布较多的热敏分布较多的热敏 神经元和少量冷敏神经元。通过对神经元和少量冷敏神经元。通过对PO/AHPO/AH加温或冷加温或冷 却(局部脑温变动却(局部脑温变动0.10.1)的研究发现:)的研究发现: 加温加温PO/AH PO/AHPO/AH PO/AH的热敏的热敏N N元元+ + 散热反应散热反应产热反应产热反应 冷却冷却PO/AH PO/AHPO/AH PO/AH的冷敏的冷敏N N元元+ + 散热反应散热反应产热反应产热反应 说明说明:PO/AHPO/AH中的某些温敏中的某些温敏N N元能感受局部脑温元能感受局部脑温 的变化的变化。 . 中枢温度感受器中枢
20、温度感受器 概念概念: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 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 经元经元.分布在脊髓、脑干网分布在脊髓、脑干网 状结构、下丘脑状结构、下丘脑 类型及其作用:类型及其作用: 热敏感神经元热敏感神经元:温度升高时:温度升高时 放电,产生散热反应放电,产生散热反应 冷敏感神经元冷敏感神经元:温度降低时:温度降低时 放电,产生产热反应放电,产生产热反应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度敏感神经元)温度敏感神经元 v a.能感受局部脑温度变化的刺激能感受局部脑温度变化的刺激 v b.还能对下丘脑以外部位温度变化的信息还能对下丘脑以外部位温度变化的信息
21、 起反应起反应 v c.提示下丘脑的提示下丘脑的PO/AH是机体体温调节整是机体体温调节整 合的中心部位合的中心部位 (二) 体温调节中枢 基本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基本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O/AHPO/AH) 实验依据:分段切除:只要保持下丘脑及其实验依据:分段切除:只要保持下丘脑及其 以下神经结构完整,体温即可保持恒定以下神经结构完整,体温即可保持恒定 破坏破坏PO/AHPO/AH区,体温调节减弱或消失区,体温调节减弱或消失 现认为现认为下丘脑的下丘脑的PO/AHPO/AH区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区是体温调节中枢整 合机构的中心部位。合机构的中心部位。 ( (二二) )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 虽然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整个虽然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整个CNSCNS中都存在调中都存在调 节体温的中枢结构。节体温的中枢结构。 但从恒温动物脑的分段切除实验证明,只要保但从恒温动物脑的分段切除实验证明,只要保 留下丘脑及其以下神经结构的完整,动物仍具有维留下丘脑及其以下神经结构的完整,动物仍具有维 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能力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能力。说明说明: :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 位于下丘脑位于下丘脑。 除前述对视前区除前述对视前区- -下丘脑前部下丘脑前部(PO/AH)(PO/AH)加温或冷加温或冷 却的研究说明:却的研究说明:PO/AHP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丰山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三上数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爱的教育:心灵成长之路
- 行政事业单位与国有企业内部债权债务管理办法解读
- 2025届宁夏回族吴忠市青铜峡市三上数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说课:乘坐公交车社会教育
- 土地使用权买卖协议书
- 医学专业药理学科普知识测试卷
- 陶瓷行业智能化生产线与质量控制体系方案
- 骑电动车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建筑设计理念与规范实战测试卷
- 医学课件血吸虫病防治
- 2024米面油供货合同
- 职业学院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的调研报告
-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名师课件
- 【新教材】外研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课文文本
-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中考试卷(一)解析版
- 2024年江苏高考数学真题及答案(精校版)
- 2024年都匀市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台州学院
- 《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课件-硝苯地平的含量测定方法-铈量法
- 众数说课稿(1)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