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植物磷营养_第1页
第二讲、植物磷营养_第2页
第二讲、植物磷营养_第3页
第二讲、植物磷营养_第4页
第二讲、植物磷营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壤磷素营养土壤磷素营养 植物磷素营养植物磷素营养 常用磷肥性质及合理施用常用磷肥性质及合理施用 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 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中的磷素及其转化土壤中的磷素及其转化 一、土壤中磷的含量一、土壤中磷的含量 我国耕地土壤的全磷量:我国耕地土壤的全磷量:0.21.1g/kg 呈地带性分布规律:呈地带性分布规律:从南到北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东到西逐渐增加逐渐增加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土壤母质、成土过土壤母质、成土过 程、耕作施肥等程、耕作施肥等 西西 北北 南南 东东 增加增加 增加增加 土壤供磷状况土壤供磷状况以以土壤有效磷土壤有效磷(Available P cont

2、ent)含量表示:含量表示: 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中性或石灰性土壤:P10mg/kg,表示有效磷不足,表示有效磷不足 酸性土壤:酸性土壤:P15mg/kg,表示有效磷不足,表示有效磷不足 我国土壤有效磷素含量分布图我国土壤有效磷素含量分布图 Available P content (Bray II) Pink 30 mg/kg (moderately deficient) Red: 20 mg/kg (deficient) Dark red: 豆科作物豆科作物 禾本科作物禾本科作物 生育期:生育期:生育前期生育前期 生育后期生育后期 器官:器官:幼嫩器官幼嫩器官 衰老器官、繁殖器官衰老器官、繁殖

3、器官 营养器官营养器官 种子种子 叶片叶片 根系根系 茎秆茎秆 生长环境:生长环境:高磷土壤高磷土壤 低磷土壤低磷土壤 植物体内磷的含量和分布植物体内磷的含量和分布 形态形态:植物体内的磷大部分是有机态磷,占全磷量的植物体内的磷大部分是有机态磷,占全磷量的85%, 无机磷仅占无机磷仅占15%左右。左右。 n有机态磷主要以核酸、磷脂和植素等形态存在。有机态磷主要以核酸、磷脂和植素等形态存在。 无机态磷主要以钙、镁、钾的磷酸盐形态存在。无机态磷主要以钙、镁、钾的磷酸盐形态存在。 n幼叶中有机态磷含量较高。老叶中无机磷较多。幼叶中有机态磷含量较高。老叶中无机磷较多。 无机磷绝大部分存在于液泡中,磷脂

4、只存在于细胞质中。无机磷绝大部分存在于液泡中,磷脂只存在于细胞质中。 无机磷占全磷比例尽管较小,无机磷占全磷比例尽管较小, 但其含量能反映出植株磷素营养但其含量能反映出植株磷素营养 水平,因此植株某一部位的无机水平,因此植株某一部位的无机 磷含量水平可作为磷素营养水平磷含量水平可作为磷素营养水平 丰缺诊断指标。丰缺诊断指标。 二、磷的营养作用二、磷的营养作用 (一)重要化合物的组分 (1)核酸、核蛋白: 存在于细胞核和原生质中,对植物的生命活动 及遗传变异起重要作用。 (2)磷脂: 生物膜的成分,影响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 换;影响膜的流动性;影响作物抗性。 (3)植素:)植素: 环己六醇磷酸

5、脂的钙镁盐,种子储环己六醇磷酸脂的钙镁盐,种子储 存的形式,发芽时水解供应磷。存的形式,发芽时水解供应磷。 (4)腺三磷)腺三磷ATP: 含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能量的含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能量的 中转站。中转站。 (5)酶的成分:)酶的成分: 辅酶辅酶NAD、辅酶、辅酶NADP、FAD 等含磷。等含磷。 (二)磷参与植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1.1.碳水化合物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 u磷参与光合磷酸化,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磷参与光合磷酸化,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 能,产生能,产生ATP u简单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同化产物形成要简单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同化产物形成要 磷参加磷参加 u施磷后作物根系发达,籽粒饱满,根

6、茎类施磷后作物根系发达,籽粒饱满,根茎类 作物淀粉含量高。作物淀粉含量高。 n磷不足影响蔗糖运输,植株内糖相对积磷不足影响蔗糖运输,植株内糖相对积 累,并形成较多的花青素,使植株呈紫累,并形成较多的花青素,使植株呈紫 红色。(缺磷症状)红色。(缺磷症状) 2.促进氮代谢促进氮代谢 磷对氮的代谢产生重要的影响磷对氮的代谢产生重要的影响 u 磷是代谢过程中一些酶的组分:磷是硝酸还原酶、磷是代谢过程中一些酶的组分:磷是硝酸还原酶、 一系列呼吸酶(脱氢酶等)、氨基转移酶的成份,磷一系列呼吸酶(脱氢酶等)、氨基转移酶的成份,磷 供应充足有利于新的氨基酸形成。供应充足有利于新的氨基酸形成。 u 合成氨基酸

7、和蛋白质所需要的能量由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所需要的能量由ATP提供。提供。 u 磷可提高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增加对氮素的吸收。磷可提高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增加对氮素的吸收。 对豆科作对豆科作 物提倡以物提倡以 磷增氮。磷增氮。 缺磷时蛋白质合成受阻,在缺磷时蛋白质合成受阻,在 缺磷土壤上只施氮肥会因养分失缺磷土壤上只施氮肥会因养分失 调而危害作物正常生长,而达不调而危害作物正常生长,而达不 到应有效果,造成氮肥损失。因到应有效果,造成氮肥损失。因 此只有科学施用氮磷肥才能提高此只有科学施用氮磷肥才能提高 品质和产量。品质和产量。 3.磷参与脂肪代谢磷参与脂肪代谢 脂肪合成的原料甘油和脂肪合成的原

8、料甘油和 脂肪酸的转化需要磷参与脂肪酸的转化需要磷参与 (磷酸化)(磷酸化) 5、磷具有提高作物抗逆性和适应外磷具有提高作物抗逆性和适应外 界环境条件的能力界环境条件的能力 (1)抗旱和抗寒)抗旱和抗寒 A促进根系发育促进根系发育 B提高细胞的充水度和原生质体的持水能力提高细胞的充水度和原生质体的持水能力 C可溶性糖、磷脂类物质增加,冰点下降可溶性糖、磷脂类物质增加,冰点下降 (2)缓冲性:)缓冲性: 作物体内磷酸盐含量提高,缓冲酸碱的能力增强。作物体内磷酸盐含量提高,缓冲酸碱的能力增强。 KH2PO4 K2HPO4 OH- H+ 当外界环境发生酸碱变化时,原生质由于当外界环境发生酸碱变化时,

9、原生质由于 有缓冲作用仍能保持在比较平稳的范围内。这有缓冲作用仍能保持在比较平稳的范围内。这 有利于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这一缓冲体系在有利于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这一缓冲体系在 pH68时缓冲能力最大,因此时缓冲能力最大,因此在盐碱地上施在盐碱地上施 用磷肥可以提高作物抗盐碱的能力用磷肥可以提高作物抗盐碱的能力。 越冬作物施磷越冬作物施磷 早稻施磷早稻施磷 (早磷晚钾)(早磷晚钾) 三、植物对磷的吸收三、植物对磷的吸收 (一)形态:(一)形态:作物吸收利用的磷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作物吸收利用的磷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 无无 机机 磷:磷:以正磷酸盐为主,还可吸收偏磷酸盐和焦磷酸盐以正磷酸盐为主,还可吸收偏

10、磷酸盐和焦磷酸盐 正磷酸盐:正磷酸盐:以以H2PO4-为主,为主,HPO42-为次,为次,PO43-较难为作物吸较难为作物吸 收利用;收利用;pH在在6.0-7.5之间时磷素有效性最高之间时磷素有效性最高 有有 机机 磷:磷:已糖磷酸脂、蔗糖磷酸脂、甘油磷酸脂、植素等。已糖磷酸脂、蔗糖磷酸脂、甘油磷酸脂、植素等。 有机肥中有机磷对植物有直接营养作用。有机肥中有机磷对植物有直接营养作用。 (二)植物对磷的吸收(二)植物对磷的吸收 植物吸收的大多数磷主要是以一价正磷酸根离子 (H2PO4-)形态吸收的,同时也吸收少量的二价正磷 酸根离子(HPO42-)。 土壤pH强烈影响植物吸收这两种离子的比例。

11、 其它形式的磷也可被利用,但数量远比正磷酸根少。 作物吸收磷的形态和特点作物吸收磷的形态和特点 n特点:特点: 作物对磷的吸收是一个主动吸收过程作物对磷的吸收是一个主动吸收过程 作物吸收的氧化态磷酸根可以直接利用作物吸收的氧化态磷酸根可以直接利用 进入体内的磷向生长最活跃的分生组织转移,供进入体内的磷向生长最活跃的分生组织转移,供 细胞增殖生长所用细胞增殖生长所用 磷在土壤中扩散系数很小,移动性小,植物仅能磷在土壤中扩散系数很小,移动性小,植物仅能 利用根表利用根表14mm土壤中的磷土壤中的磷 (三)磷的同化和运输(三)磷的同化和运输 同化:同化:磷酸盐磷酸盐 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 运输:

12、运输:占全磷占全磷60以上无机磷以上无机磷 地上部地上部 木质部木质部 导导 管管 四、磷素缺乏与过多症状四、磷素缺乏与过多症状 1、缺磷症状:、缺磷症状: (1)植株矮小,叶片暗绿。)植株矮小,叶片暗绿。 细胞变小程度大于叶绿素减少的细胞变小程度大于叶绿素减少的 程度,叶绿素含量相对增加。程度,叶绿素含量相对增加。 缺磷时,铁的吸收增加,间接促缺磷时,铁的吸收增加,间接促 进叶绿素合成。进叶绿素合成。 (2)严重缺磷时,茎叶出现紫红色条纹或斑点)严重缺磷时,茎叶出现紫红色条纹或斑点 (糖累积形成花青素)。(糖累积形成花青素)。 (3)根系小,次生根少,禾本科作物分蘖少。)根系小,次生根少,禾

13、本科作物分蘖少。 (4)症状先从老叶开始。)症状先从老叶开始。 (5)生长缓慢,延迟成熟。)生长缓慢,延迟成熟。 n(1 1)促进呼吸作用,碳水化合物过)促进呼吸作用,碳水化合物过 多消耗,不利于产量的形成;多消耗,不利于产量的形成; n(2 2)发育提前,茎叶早衰;)发育提前,茎叶早衰; n(3 3)降低土壤中铁、锌、镁等素的)降低土壤中铁、锌、镁等素的 有效性。有效性。 2 2、磷素过多:、磷素过多: 第三节第三节 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中国云南昆阳磷矿中国云南昆阳磷矿 我国从1955年 开始生产磷肥,比 氮肥发展慢,中国 磷矿资源缺乏,品 位低,多在12以 下。主

14、要在云南、 贵州、四川等中南、 西南地区蕴藏。 第一类:水溶性磷肥第一类:水溶性磷肥 (一)过磷酸钙(一)过磷酸钙(普钙,普钙,calcium superphosphate, SSP)也称也称 普通过磷酸钙或普钙,是我国生产最多的一种磷普通过磷酸钙或普钙,是我国生产最多的一种磷 肥品种,是通过用硫酸处理磷矿粉而制成。肥品种,是通过用硫酸处理磷矿粉而制成。 成分、性质与特点:成分、性质与特点: 成成 分:一水磷酸一钙分:一水磷酸一钙Ca(H2PO4)2H2O):占:占3050; 含含P2O5 1218 硫酸钙硫酸钙:40 杂杂 质:少量磷酸或硫酸,以及硫酸铁和硫酸铝质:少量磷酸或硫酸,以及硫酸铁

15、和硫酸铝 性质:性质: 灰白色粉末或颗粒状; 磷酸一 钙为水溶性; 呈酸性反应(化学酸性); 具有吸湿性和腐蚀性; 会发生“磷酸 退化作用” 过磷酸钙由于含游离酸,在潮湿条件下 吸水,使磷酸一钙与肥料中的硫酸铁、硫酸 铝起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磷酸铁铝,降低了 磷肥的有效性。 特点:特点: (1)易溶于水,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易溶于水,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 (2)很容易被土壤中的铁、铝、钙等所)很容易被土壤中的铁、铝、钙等所 固定而降低有效性固定而降低有效性 2. 在土壤中的转化在土壤中的转化 (1) 溶解过程与化学沉淀溶解过程与化学沉淀(固定固定)作用作用 溶解过程:溶解过程:异成分溶解异成分溶

16、解 反应式:反应式:Ca(H2PO4)2H2O+H2O CaHPO42H2O+H3PO4 特点:特点:1mol1mol1mol 磷酸沉淀作用(或化学固定作用)磷酸沉淀作用(或化学固定作用) 含义:含义:过磷酸钙异成分溶解过程产生的过磷酸钙异成分溶解过程产生的磷酸磷酸具有很具有很 强的酸性,在向周围扩散时,能溶解土壤中的强的酸性,在向周围扩散时,能溶解土壤中的铁、铁、 铝、锰铝、锰或或钙、镁等钙、镁等,当这些阳离子达到一定浓度后,当这些阳离子达到一定浓度后, 就会产生相应的就会产生相应的磷酸盐沉淀磷酸盐沉淀。 反应式:反应式: + Ca(H2PO4)2 H2O + Ca(OH)2 + 5H2O

17、2Fe(OH)3 2Al(OH)3 2FePO4 2AlPO4 过磷酸钙的异成分溶解及化学沉淀作用过磷酸钙的异成分溶解及化学沉淀作用 化学固定化学固定 肥料施入土壤,肥粒肥料施入土壤,肥粒从外界吸水从外界吸水 磷酸一钙溶解或水解磷酸一钙溶解或水解 磷酸向四周扩散磷酸向四周扩散 溶解了土壤铁铝钙盐,形成活性离溶解了土壤铁铝钙盐,形成活性离 子子 与磷酸作用,形成与磷酸作用,形成AlP、FeP、 CaP沉淀沉淀 Al3+ AlPO4 +2PO43- 水解水解 Fe3+ FePO4 FePO4 Fe(OH)3 盐基性磷酸铁铝盐基性磷酸铁铝 AlPO4 Al(OH)3 酸性土上:酸性土上: 沉淀的发展

18、过程:沉淀的发展过程: 酸性土:酸性土: 过过 程:程:水溶性水溶性 无定形无定形 结晶态结晶态 闭蓄态闭蓄态 溶解度:溶解度: 大大 小小 有效性:有效性: 高高 低低 中性、石灰性土:中性、石灰性土:一钙一钙 二钙二钙 八钙八钙 十钙十钙 结果:结果:过磷酸钙的当季过磷酸钙的当季利用率低利用率低 概念:概念:磷的老化、闭蓄态固定、闭蓄态磷磷的老化、闭蓄态固定、闭蓄态磷 初始初始“老化老化” “闭蓄闭蓄 态固定态固定” 阶段阶段 阶段阶段阶阶 段段 (2)磷的吸持作用磷的吸持作用 定义:定义:土壤液相中的磷酸或磷酸根离子被土壤固相土壤液相中的磷酸或磷酸根离子被土壤固相 所吸持的现象所吸持的现

19、象 分类分类 一般地:一般地: P土液 土液 P土粒土粒 结果:结果:磷肥的磷肥的有效性降低有效性降低 吸持作用吸持作用 解吸作用解吸作用 吸附吸附 吸收吸收 非专性吸附:静电引力,结合力弱非专性吸附:静电引力,结合力弱易解吸易解吸 专性吸附:库伦力化学力专性吸附:库伦力化学力解吸少解吸少 :渗入固相内部:渗入固相内部难解吸难解吸 3. 施用方法施用方法 原则原则(因易固定、移动性小)因易固定、移动性小) 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增加与作物根群的接触面积增加与作物根群的接触面积 目的:目的:提高过磷酸钙的利用率提高过磷酸钙的利用率(一般只有(一般只有1025) 方法:方法:集

20、中施用集中施用 分层施用分层施用 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 作根外追肥作根外追肥 相对集中施用相对集中施用 (二)重过磷酸钙(二)重过磷酸钙 由由 H2SO4处理磷矿粉制得磷酸,再用磷酸和处理磷矿粉制得磷酸,再用磷酸和 磷矿粉作用制成。磷矿粉作用制成。 是一种高浓度磷肥,含是一种高浓度磷肥,含P2O5 4050,相,相 当于普钙的当于普钙的2 3倍,不含倍,不含CaSO4。 施用方法与原则与普钙相同,对喜硫作物肥施用方法与原则与普钙相同,对喜硫作物肥 效不如普钙。效不如普钙。 第二类:弱酸溶性肥料第二类:弱酸溶性肥料 (一)钙镁磷肥(一)钙镁磷肥 磷矿石与镁硅酸盐在高温(磷矿石与镁

21、硅酸盐在高温(1350OC)下)下 共熔后球磨而成,是热制磷肥的一种。共熔后球磨而成,是热制磷肥的一种。 含义:含义:能溶于能溶于2的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溶的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溶 液的磷肥液的磷肥 主要有:钙镁磷肥、钢渣磷肥主要有:钙镁磷肥、钢渣磷肥 特点:特点:溶于弱酸,溶于弱酸,肥效较水溶性磷肥慢肥效较水溶性磷肥慢 1. 成分与性质成分与性质 成分:无定形磷酸钙成分:无定形磷酸钙Ca3(PO4)2,含,含P2O514% 18 氧化钙、氧化镁、二氧化硅等氧化钙、氧化镁、二氧化硅等 性质:性质: 灰绿色或灰棕色粉末灰绿色或灰棕色粉末(90过过0.177mm 筛筛) 溶于溶于2柠檬酸溶液柠檬酸

22、溶液 呈碱性反应呈碱性反应(化学碱化学碱 性,性,pH8.08.5) 吸湿性小,无腐蚀性吸湿性小,无腐蚀性 2. 在土壤中的转化在土壤中的转化 (1) 溶解溶解(主要受介质(主要受介质pH值值影响)影响) 酸性土:酸性土:在在土壤酸土壤酸的作用下逐步溶解的作用下逐步溶解 Ca3(PO4)2 CaHPO4 Ca (H2PO4)2 可中和部分酸,调节了土壤反应,提高了磷素可中和部分酸,调节了土壤反应,提高了磷素 的有效性的有效性 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中性或石灰性土壤:在微生物和作物根在微生物和作物根分泌的酸分泌的酸 的作用下逐步溶解的作用下逐步溶解 Ca3(PO4)2Ca (H2PO4)2 溶解释放

23、磷酸的速度较缓慢,肥效较长;施用溶解释放磷酸的速度较缓慢,肥效较长;施用 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溶解溶解固定固定 H+ H+ 微生物和作物根分泌的酸微生物和作物根分泌的酸 (2) 固定固定(与过磷酸钙相同)(与过磷酸钙相同) 3. 施用方法施用方法 肥效与土壤条件,植物种类,肥料细度和施用方法有关。肥效与土壤条件,植物种类,肥料细度和施用方法有关。 (1) 土壤性质:土壤性质:酸性土上效果好;酸性土上效果好; (2) 作物种类:作物种类:吸磷能力强的作物效果较好,如吸磷能力强的作物效果较好,如油菜、油菜、 豆科作物和豆科绿肥豆科作物和豆科绿肥 (3) 粒径大小:粒径大小:规格要求

24、规格要求90过过0.177mm的筛的筛(80目目) (4) 施用技术施用技术 可作基肥、种肥和追肥可作基肥、种肥和追肥 与有机肥料堆沤后施用,可提高肥效与有机肥料堆沤后施用,可提高肥效 与水溶性磷肥、氮肥、钾肥等配合施用与水溶性磷肥、氮肥、钾肥等配合施用 冷浸田,贫瘠冷浸田,贫瘠 土壤效果良好土壤效果良好 2、在土壤中转化:、在土壤中转化: 靠土壤酸度和根系分泌的酸使之溶解:靠土壤酸度和根系分泌的酸使之溶解: Ca4P2O9CaSiO3 6CO24H2O 2CaHPO43Ca(HCO3)2SiO2 3、施用:、施用: 不宜作追肥或种肥,作基肥为好;不宜作追肥或种肥,作基肥为好; 与有机肥混沤施

25、用效果好;与有机肥混沤施用效果好; 果树、豆科作物及生长期长的作物施用;果树、豆科作物及生长期长的作物施用; 水稻施用可使茎杆健壮,增强抗倒伏能力水稻施用可使茎杆健壮,增强抗倒伏能力 (二氧化硅多)。(二氧化硅多)。 第三类:难溶性磷肥第三类:难溶性磷肥 指所含的磷绝大部分不能溶于水和弱酸,指所含的磷绝大部分不能溶于水和弱酸, 只能溶于强酸的磷肥只能溶于强酸的磷肥 有磷矿粉、骨粉等有磷矿粉、骨粉等 (一)磷矿粉(一)磷矿粉 成分:成分:主要是氟磷灰石主要是氟磷灰石Ca10 (PO4) 6F2 由天然磷矿石直接磨成粉而制成,呈灰褐色。由天然磷矿石直接磨成粉而制成,呈灰褐色。 磷矿粉具有加工简单、

26、成本低、适于磷矿区中、磷矿粉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适于磷矿区中、 低品位的磷矿就地开采、就地加工、就地施用。低品位的磷矿就地开采、就地加工、就地施用。 2. 磷矿粉的磷矿粉的施用施用 n磷矿粉之间作肥料时肥效较差,提高磷矿粉肥效的关 键在于提高其溶解度,加速磷的释放。 n施用时必须注意: (1)作物营养特性:)作物营养特性: A:CEC大,利用力强的作物,豆科大于禾本科作物。大,利用力强的作物,豆科大于禾本科作物。 B:根系分泌二氧化碳及有机酸能力的强弱。:根系分泌二氧化碳及有机酸能力的强弱。 (2)土壤条件)土壤条件 A 土壤酸碱性土壤酸碱性 p H2PO4- =2pH5.18 ,有效性与有

27、效性与 pH反相关反相关 pH小于小于5时,有效性升高时,有效性升高 红壤、黄壤有效性高红壤、黄壤有效性高 B 有效性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反相关有效性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反相关 (3)细度与用量)细度与用量 细度:细度:90过过100目筛目筛 (目:每英寸长度上的孔数)(目:每英寸长度上的孔数) 用量:用量: P2O530,可给性强,可给性强, 40Kg斤斤/666.7m2;否则,大于否则,大于 50Kg/666.7m2,不必连年施用,不必连年施用 (4)与其他肥料配合施用)与其他肥料配合施用 与酸性肥料配合施用与酸性肥料配合施用 与有机肥混沤后施用与有机肥混沤后施用 (5)施用方法:施用方法: 作基

28、肥施用作基肥施用 撒施、深施,加大与土壤撒施、深施,加大与土壤 和根系的接触面和根系的接触面 第四节、磷肥的合理分配与施用第四节、磷肥的合理分配与施用 u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 u根据作物的需磷特性和轮作制度合 理分配和施用 u根据磷肥特性合理施用 u掌握磷肥施用的基本技术 u氮、磷、钾配合施用 一、土壤条件与施磷一、土壤条件与施磷 1、土壤有效磷、土壤有效磷 等级:(等级:(0.5mol/LNaHCO3浸提)浸提) 土壤含量土壤含量(mg/Kg ) 供磷能力供磷能力 施磷效果施磷效果 20 高高 多数无效多数无效 肥效与土壤有效磷反相关,为均衡增产,磷肥肥效与土壤有效磷反相关,为均衡

29、增产,磷肥 优先施在低磷的土壤上。优先施在低磷的土壤上。 2、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含量与有效磷含量正相关;有机质含量与有效磷含量正相关; 有机质含量与磷肥肥效反相关;有机质含量与磷肥肥效反相关; 磷肥优先分配在有机质含量低、土磷肥优先分配在有机质含量低、土 壤肥力差的土壤上。壤肥力差的土壤上。 二、根据作物需磷特性与轮作合理分配和施用二、根据作物需磷特性与轮作合理分配和施用 (一)作物的需磷特性(一)作物的需磷特性 1、不同作物对磷反应不同、不同作物对磷反应不同 需磷较多的作物,如:需磷较多的作物,如:豆科豆科作物、作物、豆科绿肥豆科绿肥作物、作物、糖用糖用作物作物 (甘蔗、甜菜)、

30、(甘蔗、甜菜)、纤维纤维作物中的棉花、作物中的棉花、油料油料作物中的油作物中的油 菜、菜、块根块茎块根块茎作物(甘薯、马铃薯)、作物(甘薯、马铃薯)、瓜类瓜类、果树果树、桑桑 树树和和茶树茶树等等 施磷肥效果较好,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改善品质。施磷肥效果较好,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改善品质。 大田作物对磷肥的反应顺序如下:大田作物对磷肥的反应顺序如下: 冬季绿肥作物冬季绿肥作物一般豆科旱地作物一般豆科旱地作物大麦、小麦大麦、小麦早稻早稻旱稻旱稻 2、生育期不同,对磷要求不同、生育期不同,对磷要求不同 多数作物多数作物苗期苗期是是磷素的营养临界磷素的营养临界 期期,所以在,所以在苗期苗期应分配少量应分

31、配少量水溶性磷水溶性磷 肥肥。在。在旺盛生长期旺盛生长期植物虽然对磷素需植物虽然对磷素需 求增加,但此时根系发达,吸收磷的求增加,但此时根系发达,吸收磷的 能力强,可以利用作为基肥的能力强,可以利用作为基肥的难溶性难溶性 或弱酸溶性磷肥或弱酸溶性磷肥;生长后期可以通过;生长后期可以通过 磷在体内的再利用来满足需要。磷在体内的再利用来满足需要。 1、豆科及绿肥作物参与轮作:、豆科及绿肥作物参与轮作: 该季要重施磷肥,轻施氮肥,该季要重施磷肥,轻施氮肥, 发挥以磷增氮的作用;发挥以磷增氮的作用; 后季作物轻施磷肥或只施种肥。后季作物轻施磷肥或只施种肥。 (二)轮作制度与施磷(二)轮作制度与施磷 2、小麦玉米轮作:小麦玉米轮作: 重施越冬作物小麦;轻施后季玉米重施越冬作物小麦;轻施后季玉米 (种(种 肥)肥) ,利用磷肥后效。,利用磷肥后效。 3、水旱轮作:、水旱轮作: 旱重水轻。淹水条件下旱重水轻。淹水条件下Eh降低,磷酸降低,磷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