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常识_第1页
古代文学常识_第2页
古代文学常识_第3页
古代文学常识_第4页
古代文学常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文学常识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字,古人一般有名又有字,古人尊者在卑者面前自称字,卑者自称称名,卑者称呼平辈或尊辈也称其名。当名字连着说时,通常是先称字,后称名。B廷对,这里指廷试,即科举考试会试中式后,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C疏,本文中指“条陈”;后专指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成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如汉代贾谊的论积贮疏、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D受禅,本是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后来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本文中指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2、分)A受禅,本指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B郊天,在郊外祭拜天地,历代王朝把郊天作为吉礼首位,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郊天活动。C崩,古代把重要人物之死看得很重,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与诸侯之死称作“崩”。D缙绅,也作“搢绅”,意思是把上朝时所执的笏插在带间,后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

3、或有特殊功勋的人。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的“授”“迁”“起”“擢”“进”“改”“兼”均指升官。B.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C.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D.“夺哀”犹“夺服”,也叫“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任

4、官者须离职,称“丁忧”,也称“丁艰”, 这里的“丁内艰”指遭遇父丧。 B受禅是指王朝代换,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源于上古时的禅让制,后来 中国的王朝更替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C不讳是死亡的委婉表达,古人对不同的人的死有不同的委婉表达,如天子死曰“崩”, 诸侯死曰“薨”,士死曰“不禄”等。 D绅是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就是指把笏板插在腰间,指有官职 或做过官的人,引申指士大夫。 【解析】“丁内艰”指母丧,即母亲去世。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山”“陵”都具有“高大、雄伟、永久”之义,君主之墓被喻为“山陵”,天子去世被称为“山陵崩

5、”。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 B“三老五更”,为乡官之名,由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间耆老担任,掌管教化,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皇帝向三老五更示敬时,行跪拜之礼。C“蛮夷”是我国古代对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泛称,包括南蛮和东夷;近代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中的“夷”则是指西洋人。D“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出师表、陈情表都是这种文体;“表”还可做动词,是“以表上奏”的意思。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拜”,授予官职,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又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中的“拜”意思相同。B “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布衣之

6、礼”指平民百姓交往的礼仪。C “尊号”,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这里指称帝。D “窃”,私下、私自,表示对自己的谦称,与其相同的谦称还有“愚”“孤”等。8.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初设翰林院,作为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并非中央机关。后来另建学士院,入

7、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B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帝王召见群臣时,都面向南而坐,因此南面指帝王之位。后泛指居尊位或官位。 C宰相指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其中宰是辅助、相是主宰的意思。D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礼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郎。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稷、契、周、召都是古代的有名的贤臣。其中稷,指后稷,周朝始祖,教民耕种,被认为是我国农耕业的始祖;周公则留下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佳话。 B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学士最早是指那些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

8、和文人学者的泛称。 C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致仕制度,即官员的退休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典籍中习见的“致事”“下车”“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D兄弟为参、商,指的是兄弟不合睦。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古人以此比喻彼此对立,不和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B“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C“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

9、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D“徒流”是古代刑法。“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荫”指的是封建时代由于富足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或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皇帝赏赐的封号。B“改元”是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可指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也可以指引均在位而多次改用新的年号。C故人纪日,除了用序数表示,还会用一些特殊的称谓来标识日期,如“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D中国的农历有闰年和平年之分,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

10、年,为13个月;没有闰月的年份则称为平年,为12个月。13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辟、拜、封”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字,“迁、转、徙”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字,“罢、除、黜”是表罢免官职一类的字,“判”则表高位兼低职。B古代纪年方法大致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文中“乾德三年”应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C“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太祖被推举而称帝。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不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1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

11、确的一项是( )(3分)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D车驾、陛下,均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15. 下列对文

12、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进士”:封建科举考试依次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会试考取后通过殿试者为进士。B“迁”:迁在古代官职变动中指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而“左迁”则指贬官降职。 C“礼部”: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负责管理人口和税收财政,相当于财政部(古代的税收主要是人头税和地租)。D“笏”:笏是古代君臣朝见时大臣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用以比画或在上面记事,以备遗忘。1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

13、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退休。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3分)A孝宗,南宋皇帝赵眘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B宫、商、角、徵、羽,古人认为这五声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物,五声不乱,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C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来省问父母安否;后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D陛辞,临

14、行前向皇帝告别。陛,特指皇帝宫殿的台阶;陛下,指宫殿的台阶下,后用于对帝王的尊称。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初设翰林院,作为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并非中央机关。后来另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B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帝王召见群臣时,都面向南而坐,因此南面指帝王之位。后泛指居尊位或官位。 C宰相指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其中宰是辅助、相是主宰的意思。D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礼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郎。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15、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缙绅,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B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表示相同意思。因年老、身体等原因主动请求退休,称为“乞骸骨”“填沟壑”。柤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祀祖先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 。D丁忧,亦称丁艰,即遭遇父

16、母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权知开封”中的“权知”是“暂且管理”的意思。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处士:文中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也可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入。B擢:文中指提拔。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左迁”等。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博士”作为官名,始于战国,后代相承,有五经博士、太常博士等。D工部:我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

17、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宋元明清时期,一般是指会试及第者。B绍兴:南宋高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国君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C邸报:古代地方长官在京师设邸,邸中传抄皇帝谕旨、臣僚奏章,边防战报等报给地方长官。唐时已有,宋始称“邸报”。D丁忧:也称“丁艰”,指遭逢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古代文化背景知识题答案1A(古人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2.C(不包括“诸侯”)3A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 “布衣”指平民,非读书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4、A(改

18、是改任,表调动;兼是兼任,同时监管)5.(3分)【参考答案】A 6A(应为:大夫去世曰“卒”,士人去世曰“不禄”)7、A,出,一般只官员离开京城外调8、C 科举考试由礼部负责。9【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宰指主宰、相指辅助。【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宰指主宰、相指辅助。10【答案】C【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