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10)_第1页
教学案例 (10)_第2页
教学案例 (10)_第3页
教学案例 (10)_第4页
教学案例 (10)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山奇松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语文课本中,我们曾观赏领略过祖国的许多名山大川,今天让我们一道去安徽黄山观赏黄山奇松,好吗?(板书:黄山奇松)你们预习初读课题时有什么疑问吗?(“奇”用红色粉笔写)这里的“奇”你是怎样理解?带着你对“奇”的理解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二、汇报交流1、谈话:黄山奇松“奇

2、”在哪里?课前,你们利用自学提示,认真预习了课文吗?下面请你们汇报一下预习情况。2、出示生字词:你们对课文的生字掌握得怎样?能向大家汇报吗?被誉为陡崖玉屏楼宾客屹立仰卧盆景情有独钟姿态优美饱经风霜郁郁苍苍充满生机(1)指名读生字词,这些生字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2)这些生字词的意思你理解吗?还有哪些不理解的?(3)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誉:上部的撇和捺要舒展。屹:右边不要多横。陡、屹、卧:左右结构,“陡、屹”左窄右宽,“卧”左宽右窄。强调“卧”左边“臣”的笔顺。3、课文共三个自然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通过预习,你对黄山有了哪些了解? 三、精读品味(一)感受“情有独

3、钟”1、就学生的发言随机出示图和文。2、黄山为什么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出示句子)“四绝”的“绝”什么意思?(随机出示“四绝”图)看,奇松苍翠,干曲枝虬,千姿百态;石林耸峙,石笋罗列,令人叫绝;山谷中雾起云腾,似海不是海,似烟不是烟;温泉清澈洁净,可饮可浴黄山可真谓“天下第一奇山”!我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浏览了黄山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知道什么意思吗?(学生自由发言)3、黄山享誉中外,素有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称谓,真乃绝中之绝。因此,激起了人们对黄山奇松钟爱。从课文的哪句话、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出示)(情有独钟),什么意思?(特别偏爱、感情专一)

4、读词。(板书:情有独钟)4、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呢?读了这句话,黄山奇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5、你能读出人们对黄山奇松的赞美、偏爱来吗?把“处处”、“潇洒”、“挺秀”这几个词读好。(二)感受“三松”之奇1、设疑: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里呢?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出黄山奇松的“奇”的?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墨登上美丽、神奇的黄山,去观赏黄山奇松,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奇异”与“神奇”!2、告诉大家,要看奇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就让我们登上玉屏楼吧!(出示玉屏楼图)3、自由朗读课文: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自由读第2小节,

5、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描写不同松的句子。4、汇报交流。(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出示:“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陪客”、“迎客”、“送客”顺序能不能颠倒?看看这段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5、分组自主研读:你喜欢哪棵奇松?读读这几句话,想想这棵奇松“奇”在哪里?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画出有关语句,在语句下写上自己的感受。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取长补短。6、交流感受。品味“迎客松”之奇:这就是迎客松,它欢迎我们来了。一奇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遒劲”什么意思?二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饱经风霜”什么意思?(出示图片)这是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这是一张老人的照片,从这两位老人的脸上,我

6、们能感受到什么?生活的艰辛,岁月的沧桑全刻在这两张脸上,这就是“饱经风霜”的脸。 (出示迎客松图)“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要点: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的营养,迎客松就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能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吗?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

7、那么潇洒、挺秀,你说,这样的松还不是奇松吗?读出它的奇特。这句话里还让你感受到什么?读出它的顽强。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么充满活力啊!再读,读出它的活力。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迎客松的“奇”?三奇在(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这是个什么句子?这样打比方,让你感受到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还读出了什么?(为何而得名)填空: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迎客松”。(出示)有诗赞道:“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出示)看看图,同学们能模仿一下迎客松的动作,“它有一丛青翠的枝

8、干斜伸出去”。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游客的到来呢?它伸出“手臂”想干什么?它会说什么?读出迎客松的热情。正因为这样,(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乃至”什么意思?换词说明。(乃至甚至)这句话怎么理解?人们一提起黄山奇松就自然而然地想起迎客松,一提起迎客松就自然而然地想起黄山。用仰慕的语气读。同学们,迎客松雍容华贵,仪态万千,让人魂牵梦萦,流连忘返。她的倩影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就陈列着巨幅铁画迎客松,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热情好客。伴随着改革开放,它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填空:

9、( )的迎客松 (不屈不挠 生机勃勃 热情好客)学到这儿,我们再来读课文,就会对迎客松更多一份赞美、敬重、仰慕。齐读品味“陪客松”之奇:在被迎客松热情地迎上山后,陪客松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瞧!这就是陪客松了,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出示:陪客松正对着)这又是个什么句子?从“绿色的巨人”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人们为什么称它为陪客松?填空: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出示)读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品味“送客松”之奇:当饱览了美丽的黄山风光后,送客松来为我们送行。让学生扮作“送客松”,向大家作自我介绍。听了他的介绍,你觉得送客松“奇”在哪里?:“

10、蟠曲”什么意思?你见过盆景吗?什么样子的?“天然盆景”什么意思?盆景是园丁精雕细琢培育出来的,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这句中的“手臂”为什么加上引号,而上面的句子“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中的“手臂”为什么不加引号?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面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它伸出长长的手臂,像是在挥手告别,又仿佛是在作揖送客,又俨然是在伸手挽留。送客松面对着即将离开的游客,它会怎么说呢? 朗读指导: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7、小结:迎客松,

11、郁郁苍苍,枝干斜伸,如同好客的主人;陪客松挺拔俊秀,如同巨人;送客松枝干蟠曲,如同天然盆景。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黄山松树的神奇吧!(配乐朗读第二段)背诵第二自然段。8、德耀旅行社,将组织“黄山三日游”活动,现在要招聘玉屏楼前介绍黄山这三大名松的小导游(出示导语),你们愿意应聘吗?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三)感受“千姿百态”1、同学们,在黄山上其实除了看到这三大名松外,我们还能看到许多姿态不一的奇松。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播放各种松树的图片)2、这么多的奇松翠柏,它们或,或,或;或,或,或;它们有的,有的。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更加。黄山奇松真是。(引读)(板

12、书:千姿百态)3、“屹立”什么意思?能用它造句吗?这里的“或”什么意思?这个字让我们感受到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还有哪儿让我们感到黄山奇松的姿态多?想象一下,黄山奇松还有哪些姿态?4、想象说话:(出示)黄山奇松还有的像 ,像,像 四、总结升华1、小结:正是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东岳泰山比不上它,西岳华山比不上它,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都比不上它。难怪徐霞客会感慨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现在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了吧。、现在你对课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吗?黄山奇松“奇”在哪里?更“奇”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这也象征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

13、、顽强不屈的精神,这也是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的一个重要原因。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遍课题。3、学到这里,你知道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出黄山奇松的“奇”的?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来表现黄山奇松的“奇”的。(板书:具体、概括)具体描写是 “点”的描写,概括描述是“面”的描写,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全面又深刻地描写出黄山奇松的“奇”。(板书:点面)4、你对黄山还了解到些什么?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五、课内作业1、根据图片及提示,请你选择其中某一棵松树(如黑虎松、凤凰松等,出示图片),再依据课文描述迎客松和送客松的写法,具体描述一下这棵松树。(提示:作者在描写三棵松树时都是先写看到它们的姿态,然后用打比方的方式展开想象,写出名称的由来。)松,仿佛。2、总结: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游览一下黄山,身临其境,亲身感受这被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