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研究论文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研究论文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研究论文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研究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协定方口服,方剂组成:炙麻黄、杏仁、白果、半夏、地龙、甘草各3g,黄芪10g,茶叶1g,葱白半支。发热者炙麻黄改为生麻黄,每日1剂,水煎服代茶频服。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2例占84.6,复发12例占66.7,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本中药协定方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减少复发率,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是小儿支气管哮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小儿支

2、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为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所有病例为1998年1月2001年5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诊断依据为1993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订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确诊,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511岁,平均9.2岁;病程15年,平均2.4年;病情程序:中度39例,重度6例。对照组18例,男4例,女14例;年龄511岁,平均9.1岁;病程14年,平均3.1年;病情程度,中度37例,重度8例,所有患儿入选时无急性哮喘发作。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

3、用相同的综合法治疗,包括吸氧、镇静、B2-受体激动剂雾化吸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感染等。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方剂组成为:炙麻黄、杏仁、白果、半夏、地龙、甘草各3g,黄芪10g,茶叶1g,葱白半支。加减变化:发热者炙麻黄改为生麻黄。每日1剂,水煎代茶频服。 13观察项目 观察时间为6个月,6个月后症状、体征消失,x线胸片正常为临床治愈。6个月后症状反复或加重为复发。 2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预后比较。有利于心室舒张。肝素有抗凝作用,减轻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能降低血黏稠度。增加血氧饱和度,促使AFN的活性,抑制血小板在损伤的动脉壁上的粘附,有利于冠

4、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肝素还可以稳定血管内皮,可降低痰液黏稠性,阻止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等介质,从而减轻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进而改善心功能,以上药物联合使用,加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肺通气,减轻肺淤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22例,占84.6,复发4例占15.4,对照组临床治愈6例,占33.3,复发12例占66.7,两组比较,经x2。检验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3讨论 支气管哮喘系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先天不足,痰饮留状,气候气温反常,饮食生活等为主要疾病。治疗原则为:未发以扶正为主,即发则以攻邪为急,中医学理论认为:哮喘与肺、脾、肾脏有关。本文治疗以疏风散寒、宣利肺

5、气为主,化痰平咳为辅、扶正祛邪,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方中麻黄直入肺径,善走卫分,为开宣肺气之要药,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宣畅肺气而平咳喘;生姜、葱白、辛温通阳,协麻黄以散外邪,共为君药;杏仁止咳平喘,半夏燥湿化痰;茶叶化痰清神,为治暴喘之要药,白果敛肺喘为质,甘草镇咳祛痰,调和诸药,黄芪有免疫促进作用,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且黄芪、甘草能降低气道的反应性。 本文中治疗组在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本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药味虽简,然平喘止哮之功颇彰著,诸药合而用之,外邪得散,肺气保宣,清肃下降,输布正常,痰生无源,故哮喘得平,是小儿支气管哮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剂。根据临床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扩张支气管,解除支气管痉挛,抗变态反应及镇咳祛痰平喘作用,从而达到控制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