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3/271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生物药剂学生物药剂学 本章要求本章要求: : 1、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含义、内容; 2、掌握药物吸收机制、药物分布特点、 代谢及排泄途径,掌握它们的影响 因素; 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研究药物在体 内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中药物的剂型因 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效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目的:为评价药剂质量、剂型设计及其制剂工艺、 临床合理用药等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保证用药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 核心内容:辨证地研究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 物因素与药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剂型因素不仅指注射剂、片剂、丸剂、胶囊 等狭义的剂型概念,而是包括
2、了与剂型有关的一切 因素: 1.药物的类型如酯或盐、复盐、衍生物等。 2.药物的理化性质如粒径、晶型、溶解度、溶 出速度等。 3.处方中所加的各种辅料的性质与用量。 4.药物剂型的种类和用法。 5.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等。 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种族、体重、 性别、年龄、遗传及生理、病理条件等。 一、吸收与给药途径一、吸收与给药途径 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 程。除血管内给药(例如静注给药)不存 在吸收外,吸收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先决 条件。 给药途径:口服、舌下给药、直肠(或阴道 给药)、皮给药、注射给药(肌注)、鼻 粘膜给药等。 二、细胞膜的构造与吸收机理二、细胞膜
3、的构造与吸收机理(胃肠道胃肠道) 细胞膜的构造与性质:一种半透性的生 物膜,水、一价离子、小分子物质等可以通过 膜孔。 吸收机理吸收机理: 1、被动扩散:以生物膜两侧药物的浓度差为动 力,药物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移动的过程。不 需要任何载体,不消耗能量。 2、主动转运:又称为载体转运,是借助于膜的载 体的帮助将药物由低浓度向高浓度区域转运 的过程。需消耗能量,有“饱和”现象,且有 结构和部位的专属性、有竞争转运现象。 3、促进扩散:促进扩散是借助于载体的帮助 使非脂溶性药物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 域扩散的过程。不消耗能量,有“饱和”现 象、竞争转运现象。 4、 膜孔转运:人体的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
4、膜 孔可使小于膜孔的亲水性小分子物质通过 这些膜孔透过细胞膜。 如水、乙醇、尿素 等,但透过速度很慢,在药物吸收中不甚重要。 5 、胞饮和吞噬:粘附于细胞膜上的某些药物 如蛋白质、甘油三酸酯等,随着细胞膜的内 陷而被包入小泡内,即是细胞摄取物质的一 种形式。 2021/3/277 第三节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一、生物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药药 物物 体体 内内 过过 程程 示示 意意 图图 A : 药 物 A R : 药 物 与 血 浆 中 蛋 白 结 合 物 A T : 药 物 与 组 织 成 分 结 合 物 A P : 药 物 作 用 于
5、 受 体 M : 代 谢 物 A U : 在 尿 液 中 的 药 物 吸 收 A 代 谢 M A U 排 泄 A T A A R 血 A P 生理效应 药 物 转 运 药 物 作 用 受 体 1、胃肠道的构造及、胃肠道的构造及PH值。值。 胃肠道分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大肠 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胃:一些弱酸性的药物能在胃中吸收,尤其是溶液剂 型时。 大肠中,结肠是蛋白类、多肽类药物吸收较好的部 位,直肠近肛门端有丰富的血管,是栓剂和其他直肠 给药物的良好吸收部位。 胃肠道的PH值从胃至大肠是逐渐上升的。 胃PH13、十二指肠PH56、空肠PH 67、 大肠PH78、胃肠道的PH值只
6、会影响被动扩散 的吸收,主动转运很少受PH值的影响。 2、胃排空速度 影响因素: (1)空腹与饱腹:通常饱腹时胃排空的速 度比空腹时慢。 (2)食物的组成与性质。 (3)药物因素。 (4)其他。 3、食物:可造成胃排空减慢以及吸收减慢。 4、小肠运动:一般能增加药物的吸收速度和 吸收程度。 5、循环系统: (1)血液循环系统,有些药物经过血液循环 系统时,肝脏的代谢速度比较快,将受到强烈 的药物作用导致生物利用度降低,不能达到 疗效,此时应采用其他途径加以解决,如舌下 给药,透皮吸收等。 (2)淋巴循环系统对脂肪或类似脂肪结构 的药物来说,可发挥积极作用,对一般药物 作用不大。 6、胃肠道内代
7、谢:胃肠道内含有消化酶,某些药 物可能在未吸收之前或吸收过程中,在这些酶 的催化下发生降解,从而导致吸收减少,生物利 用度降低,此时也因采用非胃肠道途径给药加 以解决。 7、胃肠道生理病理状况:如腹泻、小肠部分切 除的病人。 8、年龄、种族、性别等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理化性质 (1)油/水分配系数是药物在有机溶媒中和水中的 平衡浓度之比,通常记为K。K值大,表明药物的脂 溶性大,一般情况下,吸收也较好。K值过大,吸收反 而不好。因为药物与类脂质结合强烈,难以向水性 的体循环系统运转。 当某些药物因其脂溶性过小而吸收不好时,可 对其结构进行修饰、增加其脂溶性,改善吸收。 如:将红霉素
8、制成红霉素丙酸脂,林可霉素制成氯 林可霉素等。 (2)对于酸性药物来说,在胃酸的条件下有利于药 物的吸收 对于弱碱性药物则小肠的碱性环境下有利于药物 的吸收。 (3)多晶型:同一药物可因结晶条件的不同而得到 不同的晶型,其物理性质以致于生物活性都有所不 同。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多晶型中只有一种是稳 定型,其熵值最小、熔点最高、溶解度最小、化学 稳定性最好;其它晶型为亚稳定型,但最终可转化为 稳定型。一般来说,亚稳定型生物利用度较高。还 有一种非晶型,其溶解速度和溶解度都大,吸收好。 故制剂中一般采用亚稳定型和非晶型,并防止其转 变为稳定型,以保证药物的吸收与有效。 (4)溶剂化物:即结晶中含有
9、溶剂者,当溶剂 为水时即称水化物。形成溶剂化物的药物 与原药溶出速度不同。 (5)盐型:弱酸或弱碱性药物成盐后,溶解度 增加。 (6)粒径:粒径减少,表面积增加,溶解度增加。 (7)溶解度与溶出速度:直接影响药物的吸 收。 2021/3/2715 2、剂型、辅料以及制剂工艺、剂型、辅料以及制剂工艺 剂剂型型中中药药物物吸吸收收过过程程示示意意图图 肝脏 血液 (血桨蛋白结合) 肾脏 崩解 溶解 颗粒 片剂 胶囊剂 颗粒剂 散剂 溶液剂 粪中排泄 栓剂 口腔片 吸入 静注 组织 透皮 皮下注射 肌注 尿中排泄 胃肠道 代 谢 作用部位 胆汁 (1)溶液剂:一般认为,口服剂型的吸收顺序是:溶液 剂
10、混悬剂胶囊剂普通片剂包衣片剂, 若溶液剂的粘度过大会降低胃排空速度,减慢药物 的吸收,但对主动转运的药物来说,却能增加药物的 吸收。 (2)混悬剂:混悬剂在吸收前药物颗粒必须溶解,此 溶解过程是否为吸收的限速过程取决于药物的溶 解度、溶解速度以及处方中的各种辅料等因素。 (3)乳剂:一般是指O/W型乳剂,吸收好,生物利用度 高。 (4)散剂:与混悬剂类似。 (5)胶囊剂:除有一层胶囊壳外,其它与散剂类似。 (6)片剂: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固体口服剂型,也 是最容易发生吸收不好或生物利用度不高的一种 剂型。 片剂的崩解是药物快速溶出的前提。 在片剂的制备工艺过程中,存在很多因素影响 片剂的溶出与
11、吸收,尤其是压力的大小对药物的溶 出速度有很多影响。在片剂中,其制备工艺、辅料 性质(包括包衣及贮存)等都将直接影响药物的 吸收。 肌肉及皮下注射:有水溶液型、混悬型及皮下 埋植剂。 皮下组织内间隙较多,血管较少,故吸收速度和 数量很小;但肌肉则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淋巴 管网,分子量较小的、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易于通 过毛细血管而吸收,分子量大的药物则通过毛细淋 巴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在研制肌肉注射用的注射剂时,溶媒的选择十 分重要。有些难溶性药物常需加入一些溶媒以增加 其溶解度,当这种注射剂注入肌肉后,溶媒在肌肉组 织内迅速扩散,相当于减少了溶媒,从而使药物析出 沉淀成为细小颗粒残留在肌肉
12、组织中。如苯妥因钠 肌注后即有类似现象。 药物一旦吸收,立刻进入到分布、代谢和 排泄的过程。通常将代谢和排泄总称为消除。 药物的分布和消除过程对药物的作用的强弱、 起效速度、维持时间、毒副作用以及体内蓄积 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药物的分布一、药物的分布:药物由血液向组织脏器转运的 过程。 1.表观分布容积:给药剂量或体内药量X0与药物 在血浆中的浓度C0的比值。V= X0 / C0 。 V的 大小可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若 V大,则 C0 较小,若 V小,则 C0 较大。 2.血液循环及血管通透性:药物的分布是通过 血液进行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直接影响着 药物的分布速度。这种过程属于被动扩
13、散 过程。 3.血浆蛋白结合:有些药物一部分能与血浆蛋 白结合成为结合型药物,由于其分子量大,不 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若结合率高,则药物疗 效降低。只有游离型药物才起作用。 4.脂肪组织:尤其是脂溶性药物在脂肪组织中 浓度较高甚至蓄积。 5.组织结合及药物蓄积:药物不仅能与血浆蛋 白结合,还能与组织中多种成分结合。若连 续应用某种组织结合率高的药物,就有可能 造成药物在组织上的蓄积,如四环素牙。 6.血脑屏障(血液-脑脊液、血液-脑、脑-脑 脊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即药物分布受到限 制)、胎盘屏障(母体循环与胎儿循环物 质交换即药物分布受到限制):在这两者之 间药物的分布受到某种限制。 药物代谢是药物
14、从一种化学结构转变为另一 化学结构的过程。都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主要 部位在肝脏肝脏。大多数药物经代谢后降低活性或失 活,如首过效应,极性增大,排出体外;另有一些经代 谢后变为药理活性物质,即活化。 药物代谢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种族、年龄、 性别、饮食、疾病、给药途径与剂量、药物配伍 及个体差异等因素。 三、药物排泄 药物排泄是指体内原型药物或其它代谢 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通常将代谢和排泄 总称为消除。排泄主要器官是肾脏肾脏,主要有 以下几个过程: 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重吸收 、胆汁排泄和肠肝循环。 我们可用该式表示药物的排泄速度: 药物排泄速度=肾小球滤过速度+肾小 管分泌速度-
15、肾小管重吸收速度 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是指制剂中药物进入体循环的相 对数量(吸收程度)和相对速度。 通常,以静脉注射的生物利用度定为100%,该 药的其他制剂与静脉注射剂比较所得的生物利用 度称为绝对生物利用度;若一药的一种非静脉给药 制剂与该药的另一制剂或同制剂不同批号、牌号 相比的生物利用度称为相对生物利用度。 一、生物利用度实验设计: 1.研究对象:动物和人体;2.给药方案:单次和多 次;3.分析用体液的选择;4.取样点数量和时间间 隔;5.实验分组与交叉实验。 1.药物在胃肠道的分解:某些药物会在胃酸、酶的作 用下分解,导致生物利用度降低,如红霉素必须制成 肠溶衣片,否则,在胃中迅速分
16、解。 2.肝脏的首过效应:有首过效应的药物生物利用度低。 3.非线性特征的影响: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 和排泄时,有可能发生饱和现象,当剂量再增大时, 吸收不再增加,并且排泄同样不增加,此时,极易造 成机体的毒性反应。 4.年龄、种族、疾病等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如婴幼 儿代谢能力差,因而对小儿用药应十分慎重。 即使是同种族人,由于饮食习惯及生活环境的不同, 也可能对药物的代谢有所不同。 药物动力学是利用动力学原理和数 学分析的方法,研究各种体液、组织和 排泄物中药物或代谢物浓度(或数量) 与时间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生物药 剂学最重要的基础。 一、药理作用与血药浓度的关系:一般呈平行 关系
17、,血药浓度太低,则药物无效,血药浓度太 高,则出现毒性反应。 二、生物半衰期与消除速度:生物半衰期是体内 药量或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以t1/2表 示, t1/2愈小,药物从体内消除得愈快。 大多数药物是一级消除,消除速度常数k与 生物半衰期的关系是t1/2=0.693/k, k 反映了体 内药物的总消除情况,它包括代谢和排泄两个 过程,即等于各代谢、排泄速度常数之和: k= ke+ kb+ kbi + klu+ ,式中ke、 kb、 kbi 、 klu 分别肾排泄速度常数、生物转化速度常数、胆 汁排泄速度常数、肺排泄速度常数 。这种加 和性是一个很重要的特性。 三、表观分布容积:V=X
18、0/C0. 四、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我们仅以此为 例来研究有关药物动力学情况 当快速静脉注射后,药物在体内按一级 速度过程消除,即:dX/dt=-kX 式中dX/dt为消除速度,X为静注后t时间 的体内药量,k为消除速度常数,负号表示体 内药量始终是减少的。将上式用拉普拉斯 变量法解出此微分方程,得:X=X0e-kt 因为表观分布容积V= X0/C0或V= X/C,则: C =C0e-kt,即lgC=lg C0-kt/2.303,当C=1/2C0时, t1/2=0.693/k 例例1. 某药快速静脉注射,剂量为30mg/Kg,已 知该药的t1/2=1.5h,试求k值;若初始血药浓度 为15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多少? 解:由 t1/2=0.693/k k=0.693/ t1/2=0.462(h-1) V= X0/C0=30000/15 =2000( ml /Kg ) =2( L /Kg ) 例例2.盐酸四环素以100mg剂量给病人快速静 脉注射,初始血药浓度为10g/ml,4h后的血 药浓度为7.5g/ml,求盐酸四环素的半衰期 及表观分布容积。 解:由式 lgC=lg C0-kt/2.3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南长沙市宁乡市中医医院招聘编外聘用人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南省职工医院-国际口腔中心招聘1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气候变化水文响应评估-洞察与解读
-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抵税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珠海中交集团纪委第一办案中心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毕业生39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龙岩市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5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辉南县教育系统面向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招聘教师及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
- 九江市勘察设计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模拟题库:(公共基础)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2025年)
- 秩序员休假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惯性导航行业投资现状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轻型卒中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2025年中国张裕产区葡萄酒特色与品牌国际化发展报告
- 耳机品质协议书范本
- 2025版VI设计合同范本
-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5.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等奖教案设计
- 从法律出发理解与应用新清单标准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英语人教版同步经典题精练之语法填空
- 公司销售人员激励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