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农村金融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农村金融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金融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效劳现状的区域差异分析1、指标选择本文选择三类8项具体指标来对2021年我国农村金融效劳水平进行评价。农村金融根底设施建设方面的指标是为农村经济主体(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效劳的网点和人员数。金融效劳包括根底性金融效劳(存款、贷款和保险效劳)的覆盖状况,用人均数反映各省的农村金融效劳覆盖状况。农村金融效劳覆盖范围理论上应包括存款、贷款和保险效劳的覆盖范围,但因数据的可得性和贷款业务对农村经济主体(农户和中小企业)的生产具有最重要影响的作用,所以本文选择农村地区获得贷款的农户占比和获得贷款中小企业占比两项指标代表农村金融效劳覆盖范围。2、数据来源。本

2、文以2021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和数据不全的上海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效劳的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类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指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保险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银监会网站和中国农业信息网。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主成分分析法是研究多变量族的少数线性组合(新的变量族)来解释全部变量的协方差结构,挑选最正确变量子集,简化数据,提取变量间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法,新变量之间不相关,新变量方差尽可能大,但新旧变量方差和保持不变。主成分析分法的分析步骤比拟标准,各原始指标的

3、权重确定不带人为主观意识,比拟客观科学,便于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其步骤如下:1、指标标准化采用如下公式:标准化公式:X=Xi-XminXmax-Xmin(1)2、计算标准化后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求特征方程I-R=0的非负特征根和特征向量。3、通过i计算各主成分的奉献率,gi=i/mi=1i,gi为第i个主成分的奉献率,该值越大,那么说明该主成分概括各指标数据的能力越强,m为全部主成分的个数。ki=1gi表示前k个主成分的累计奉献率,k的选择一般是主成分的累计奉献率大于85%或特征根大于1,就认为前k个主成分已根本反映了原始变量的主要信息。4、将得到的特征向量与标准化后的数据相乘,得

4、主成分Fi(i=1,2,3k)表达式和分值。5、计算主成分综合评价结果:F综=mi=1i1+2+mFi(2)其中i表示第i主成分因子的特征值。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主成分的选取和用excel计算主成分分值。根据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金融效劳水平进行评价,得到主成分矩阵、特征根、方差奉献率,见表3。本文主成分的选择以累积方差奉献率到达81.3%和特征根大于0.8作为标准,通过分析,本文认为选择4个主成分能够反映原始数据的主要信息。综合计算出我国农村金融效劳水平评价得分并进行了分类,见表4和表5。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我国农村金融效劳水平存在区域差异。具体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地区(分值在0

5、.4-1.0之间),包括浙江、内蒙古、北京、天津、江苏和陕西。第一类地区农村金融效劳的根底设施、人员配备、效劳开展和效劳的覆盖面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地区;这类地区一是经济开展地区,如浙江、北京、天津和江苏。二是在某类农村金融效劳业务表现突出的地区,如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陕西省因获得贷款的企业占比指标突出,而内蒙古自治区因获得贷款的企业占比和人均农业保险费收入两项金融效劳业绩突出,所以综合得分排在第一类区域。第二类地区(分值在0.15-0.4之间),包括-、辽宁、吉林、山西、福建、湖南、广东、海南、-、黑龙江、四川、山东、青海、河北、宁夏和江西省,第二类区域的农村金融效劳水平介于第一类和第三类之间

6、。第三类地区(分值在0-0.15之间)。包括重庆、湖北、甘肃、云南、河南、安徽、贵州和广西。第三类区域在农村金融机构网点、人员配备和业务覆盖面等方面农村金融效劳相对较差的区域。我国农村金融效劳水平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1、农村地区百元GDP贷款奉献率(Lgdp)。农村地区百元GDP贷款奉献率是指农村地区各项贷款与农村地区GDP的比值再乘以100。这个指标能够反映金融机构贷款效劳投入在某地区能够带动其经济增长的程度,说明该地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代表经济金融化的程度;经济金融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是金融资源聚集地区,金融机构属企业性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将增加该地区的金融效劳。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

7、纯收入(Inc)。根据KempsonandWhyley(1999)研究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对金融效劳的需求会相应增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能够反响农村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直接增加金融产品和效劳的需求。3、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Ac)。即农业产值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农业产值占比从侧面反映了地区第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即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第二、三产业开展能够促进金融效劳需求的增加。4、农村居民消费水平(Cons)。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反映农村地区居民的消费倾向,如果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意愿强烈,对金融效劳,如储蓄、贷款、汇总和保险等效劳的需求较旺,故引入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作为影响

8、农村金融效劳的重要影响因素。5、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Edu)。一般认为受教育水平会对金融效劳需求有影响,受教育水平越高,越容易接受和使用各类金融效劳,会促进金融效劳需求的增加。本文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及双边检验(Two-tailed)来判断影响各地农村金融效劳状况的因素。应用SPSS16.0软件得到以下结果。1、农村地区百元GDP贷款奉献率(Lgdp)对农村金融效劳状况的影响。从表6可以看出,Lgdp与农村金融效劳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38,在5%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农村金融效率与农村金融效劳水平之间密切相关。如浙江省农村地区百元GDP贷款奉献率118.9,说明浙江省农村地区金融效

9、劳的覆盖面广度和效劳深度较强(浙江省农村金融效劳水平评价得分为0.8276),经济的金融化程度高;反之河南省农村地区百元GDP贷款奉献率仅为21.79,河南省农村金融效劳水平评分为0.0987,金融贷款效劳资源效率低,金融机构缺乏对该地区金融效劳供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该地区农村金融效劳水平较低。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Inc)对农村金融效劳水平的影响。从表6可以看出,Inc与农村金融效劳水平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8,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农村金融效劳水平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对农村金融效劳有明显的促进影响,也进一步证明金融效劳

10、需求是居民收入的正函数。金融效劳的提供是以经济需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根底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决定了其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根底上寻求更高层次的金融产品能力。3、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Ac)对农村金融效劳水平的影响。从表6可以看出,Ac对农村金融效劳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522,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农村金融效劳呈负相关关系,即农业产值比重较高的地区的经济结构中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农村金融需求有限,抑制了农村金融效劳的供应,导致农村金融效劳覆盖面低,金融产品单一。4、农村居民消费水平(Cons)对农村金融效劳水平的影响。从表6可以看出,Cons对农村金

11、融效劳水平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84,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对农村金融效劳呈正相关关系。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较高,对金融效劳的需求也很旺,有利农村金融效劳供应的提供。5、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Edu)对农村金融效劳水平的影响,从表6可以看出,Edu对农村金融效劳水平评分的相关系数没有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农村金融效劳水平评分的影响并不显著,原因是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全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为8.32年,各省、市、自治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数据的标准差为1.14,差异较小。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我国农村金融效劳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12、,影响农村金融效劳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农村地区百元GDP贷款奉献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业产值在总产值的比重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村金融效劳质量和水平提出以下建议:农村金融效劳的开展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原那么,根据各个地区农村经济开展变化实际特点,积极探索、提供适合当地实际、操作性强的金融产品与效劳方式,重在实际效果。要坚持优化效劳和风险可控原那么,积极运用现代商业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改良和提升面向“三农的金融效劳,审慎稳健开展金融产品和效劳方式的创新,合理分散金融风险。从农村金融效劳的状况的影响因素上看,百元GDP贷款奉献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金融机构要效劳于农村、农民和农业,但是自身的可持续开展是效劳“三农的根底,所以需要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效劳效率,通过放低金融进入门槛,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