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doc

整地式播种机的设计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4528156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35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1-09-18 上传人:资料****站 IP属地:河南
35
积分
关 键 词:
整地 播种机 设计
资源描述:
整地式播种机的设计,整地,播种机,设计
内容简介: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毕业 论 文 题 目文献综述题目学 院信息与工程学院专 业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整地播种机的设计湖州师院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学号 姓名摘要:本课题是针对整地播种机的设计研究。整地播种机由机架、由地轮、种肥箱、变速箱、带状旋耕机构、施肥播种机构、种深调节结构、排种器以及镇压轮构成。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和论文,就整地播种机的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其发展趋势做出了理论性概述。关键词:整地技术;排种器;排肥器;开沟器1引言整地播种是一种现代化免耕及播种的耕种方式。随着农业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装备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减轻了的农民劳动强度,促进了农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是,由于各种小、中型农业机械连年频繁对土壤重复碾压和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土壤严重板结、肥力减退、蓄水能力下降、物理性能变坏、病虫害增多、抗灾害能力减退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如果对土壤实施深翻或深耕,对解决土壤板结问题虽然比较有效,但是消耗动力大,投资费用高,易破坏土壤结构,不符合农艺要求。实施免耕施肥播种,无论是粉免或是直免,减少了机械反复作业,对土壤原有的板结层不再镇压,起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2007年我国免耕种植面积约8000万亩,总产量超过68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2%左右( ,2007年)。单从总产量来说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单产量却远远低于欧美和澳洲的水平。例如,2003年,我国免耕的马铃薯单产量是每公顷14842公斤,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每公顷16448 公斤,还不到单产量最大的国家新西兰每公顷44248 公斤的三分之一( ,2007年)。我国免耕种植单产量很低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国应该把提高免耕的单产作为目前提高免耕产量的首要任务。提高免耕单产的措施除了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外,还应该改进免耕的种植方式。提高单产量,首要任务就是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当前,除少部分地区已经实现免耕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种植以外,我国大部分的免耕种植方式一直停留在传统种植的水平上,传统的种植方式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生产,从开沟到覆土镇压,整个过程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种植效果也远远低于机械化种植水平;而且我国地域广阔,拥有多种地型,因此需要的播种机的机型也相对不一,设计出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播种机将成为未来播种机发展的必然趋势;播种机的通用性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提高播种机的通用性有助于提高播种机的使用性能,使得播种机得到充分的利用。虽然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播种机这块领域还不能一下子缩小同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但是正在将这种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传统的整地播种方式也是一个制约整地播种单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1)整地播种种子的质量不高,我国种植整地播种的大部分地区,种子一般是自留的,没有经过消毒,杀菌以及其它提高种植质量的技术处理,因此种出来的粮食质量和产量不高;(2)种薯的品种不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往往需要不同的整地播种的种子,在这方面,我国所作的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因此,在今后更应该加大对免耕品种的研制;(3)传统的种植方式主要靠人力和畜力,工作量大而且工作效率低,对土壤的压实比较严重,这对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极为不利。2、整地播种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2. 1国外整地播种机的发展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的许多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度和转化,经过几十年不断地发展,其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相当完善,现在正朝着大型化、智能化、精量化以及多功能联合型方向发展(陶卫民,2001)。在欧美的发达国家中,免耕播种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应用,其技术水平应经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无论是工作速度、生产效率、工作性能、播种质量以及播种机具的通用性和适应性上都做得比较好。这对减少播种过程中的漏种率、种子损伤率和提高单产量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正把不断更新播种机的工作原理、尽量完善其结构、延长机具使用寿命、降低制造价格和维护费用的同时提高其工作效率以及提高播种机的通用性和适应性作为未来更先进的播种机研制的方向。2.2我国整地播种机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免耕在我国的大量种植,研发并推广与免耕生产相适应机械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尤其是免耕播种机械,尽管我国机械研制和生产水平和欧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我国科研人员的努力,这个差距正在不断地缩小。各种先进的免耕播种机不断问世,并在全国进行大量地推广应用。排种装置仍然是播种机最为关键的部件,先进的排种器和排种原理对播种机的效率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几乎涉猎了世界上所有的排种器:如外槽轮式排种器、离心式排种器、各种圆盘式排种器等,而具有我国独创特色的窝眼轮式排种器、纹盘式排种器、锥盘式精量排种器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免耕播种机上,先进的排种器和排种方式依然是制约播种机效率的瓶颈。因此在已经解决种子和播种方式的情况下研制相应的播种机显得是关重要。显然,在排种器方面,我国应该朝着气流输送式条播排种器、孔带式精密排种器、气力式精密排种器以及倾斜圆盘指夹式排种器的方向发展。新的排种原理包括气力式排种原理和机械式排种原理也应得到广泛的采用。3、结束语免耕技术是我国实现农业耕作现代化,大面积栽种,集成化的重要技术发现,2007年,我国免耕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首位,然而尽管总产量大,但是单产量却很低。造成这一原因的主要因素是种植方式和机械化水平的落后。因此,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免耕种植的单产量。提高免耕单产量有两个途径:一是改进种植方式;二是提高机械化种植水平。而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是最有效的方式,这就要求各种性能先进,种植效率高,通用性和适应性强,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与维修的免耕播种机不断被设计出来并得到大力的推广与应用。升运链式免耕播种机是一种块状气吸式免耕播种机,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效率高,不伤种,在国内外正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参考文献:1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13100131262耿端阳,免耕栽植机关键部件及控制系统开发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3国委文.免耕播种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7年,54李宝筏.农业机械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08:48775李亦清,韩建强.2CM2T型系列免耕播种机.农机与食品机械1998,2:246刘天国,邬文斌.亚地免耕播种机系列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农村牧区机械化 2000, 2:21227J, E. Morrison,Jr. J. Sanabria. One-Pass and Two-Pass Spring Strip Tillage for ConservationRow-Cropping in Adhesive Clay SoilsJ.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2002,45 (5):1263-1270.8马建忠,高海明. 带状旋免耕播种机设计. 新疆农机化.2005,4:17209聂延军,江涛.气吸式免耕播种机的探讨.农村牧区机械化2012,2:4110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012011陶为民. 国外农业装备发展趋势. 新农村,2001,7:47147412王广胜,王玉忠,樊文宪.2BSM1B型免耕施肥播种机的研究.农机与食品机械.1999,3:15 1713JNetherland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gency. Wikipedia energy policy of ChinaR/OL. http:/en./wiki/Energy-p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整地式播种机的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4528156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