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4529514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58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9-18
上传人:QQ14****9609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郭**(实名认证)
陕西
IP属地:陕西
150
积分
- 关 键 词:
-
桑塔纳
3000
制动
系统
设计
CAD
- 资源描述:
-
桑塔纳3000制动系统设计含3张CAD图,桑塔纳,3000,制动,系统,设计,CAD
- 内容简介:
-
桑塔纳3000制动系统设计文献综述引言随着我国汽车工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轿车工业的发展,合资企业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进入,汽车上应用盘式制动器配置逐步在我国形成规模。特别是在提高整车性能、保障安全、提高乘车者的舒适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制动器分车轮制动器和中央制动器两种后者制动传动轴或变速器输出轴。由于中央制动器在应急制动时容易造成传动轴超载现在大多数车在后轮制动器上附加手动机械式驱动机构使之兼起驻车制动和应急制动时用。从耗散能量的方式分制动器有摩擦式液力式电磁式和涡流式。经过80多年的发展,液压制动技术是如今最成熟、最经济的制动技术,并应用在当前绝大多数乘用车上。制动器在轿车上早期的应用主要是采用的前盘后鼓这样的混合制动形式,但随着高速公路等级的提高乘车档次的上升特别上国家安全法规的强制实施,现在轿车前后轮采用的基本上都是盘式制动器。而在大型客车和重型汽车采用的则是气压制动器,气压盘式制动器的出现既保留了传统的液压盘式制动器的各种优点,又克服了其原有的缺点,其性能和可靠性对于重型汽车的制动来说具有独特的优势。气压制动器的主要特点是:热稳定性较好,因为其制动摩擦衬块的尺寸不长,工作表面的面积仅为制动盘面积的12%6%,故散热性较好,而且在制动时能在极短时间使车辆停止。气压制动器因其优越的性能被广泛应用在大型客车和重型汽车等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工业需追求更高的标准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关键词汽车制动;制动系统;制动器汽车制动系统定义能够产生和控制汽车制动力的一套装置,主要由操纵机构、制动助力系统、制动液压系统、制动力控制平衡装置、制动器、制动系统指示灯等。按功能分为: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辅助制动系统等。按制动能量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等。发展历史最原始的制动控制只是驾驶员操纵一组简单的机械装置向动器施加作用力,这时的车辆的质量比较小,速度比较低,机械制动虽已满足车辆制动的需要,但随着汽车自质量的增加,助力装置对机械制动器来说已显得十分必要。这时,开始出现真空助力装置。1932年生产的质量为2860kg的凯迪拉克V16车四轮采用直径419.1mm的鼓式制动器,并有制动踏板控制的真空助力装置。林肯公司也于1932年推出V12轿车,该车采用通过四根软索控制真空加力器的鼓式制动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汽车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军用车辆及军用技术的发展,车辆制动有了新的突破,液压制动是继机械制动后的又一重大革新。 Duesenberg Eight车率先使用了轿车液压制动器。克莱斯勒的四轮液压制动器于1924年问世。通用和福特分别于1934年和1939年采用了液压制动技术。到20世纪50年代,液压助力制动器才成为现实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世界汽车技术领域最显著的成就就是防抱制动系统(ABS)的实用和推广。ABS集微电子技术、精密加工技术、液压控制技术为一体,是机电体化的高技术产品。它的安装大大提高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和操纵性。防抱装置一般包括三部分:传感器、控制器(电子计算机)与压力调节器。传感器接受运动参数,如车轮角速度、角加速度车速等传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裝置进行计算并与规定的数值进行比较后,给压力调节器发出指令1936年,博世公司申请一项电液控制的ABS装置专利促进了防抱制动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1969年的福特使用了真空助力的ABS制动器:1971年,克莱斯勒车采用了四轮电子控制的ABS装置。这些早期的ABS装置性能有限,可靠性不够理想,且成本高。1979年,默本茨推出了一种性能可靠、带有独立液压助力器的全数字电子系统控制的ABS制动装置。1985年美国开发出带有数字显示微处理器、复合主缸、液压制动助力器、电磁阀及执行器“一体化”的ABS防抱装置。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出现,以及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ABS以成为性能可靠、成本日趋下降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成熟产品。1992年ABS的世界年产量已超过1000万辆份,世界汽车ABS的装用率已超过20%。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欧洲、日本美国等)已制定法规,使ABS成为汽车的标准设备。制动控制系统的现状当考虑基本的制动功能量,液压操纵仍然是最可靠、最经济的方法。即使增加了防抱制动(ABS)功能后,传统的“油液制动系统”仍然占有优势地位。但是就复杂性和经济性而言,增加的牵引力控制、车辆稳定性控制和一些正在考虑用于“智能汽车”新技术使基本的制动器显得微不足道。传统的制动控制系统只做一样事情,即均匀分配油液压力。当制动踏板踏下时,主缸就将等量的油液送到通往每个制动器的管路,并通过一个比例阀使前后平衡。而ABS或其他一种制动干预系统则按照每个制动器的需要时对油液压力进行调节。目前,车辆防抱制动控制系统(ABS)已发展成为成熟的产品,并在各种车辆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产品基本都是基于车轮加、减速门限及参考滑移率方法设计的。方法虽然简单实用,但是其调试比较困难,不同的车辆需要不同的匹配技术,在许多不同的道路上加以验证;从理论上来说,整个控制过程车轮滑移率不是保持在最佳滑移率上,并未达到最佳的制动效果。另外,由于编制逻辑门限ABS有许多局限性,所以近年来在ABS的基础上发展了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WDC)。结合动力学控制的最佳ABS是以滑移率为控制目标的ABS,它是以连续量控制形式,使制动过程中保持最佳的、稳定的滑移率,理论上是一种理想的ABS控制系统。滑移率控制的难点在于确定各种路况下的最佳滑移率,另一个难点是车辆速度的测量问题,它应是低成本可靠的技术,并最终能发展成为使用的产品。对以滑移率为目标的ABS而言,控精度并不是十分突出的问题,并且达到高精度的控制也比较困难:因为路面及车辆运动状态的变化很大,多种干扰影响较大所以重要的问题在于控制的稳定性,即系统鲁棒性,应保持在各种条件下不失控。防抱系统要求高可靠性,否则会导致人身伤亡及车辆损坏因此,发展鲁棒性的ABS控制系统成为关键。现在,多种鲁棒控制系统应用到ABS的控制逻辑中来。除传统的逻辑门限方法是以比较为目的外,增益调度PID控制、变结构控制和模糊控制是常用的鲁棒控制系统,是目前所采用的以滑移率为目标的连续控制系统。模糊控制法是基于经验规则的控制,与系统的模型无关,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控制规则的灵活性,但调整控制参数比较困难,无理论而言,基本上是靠试凑的方法。相关研究目前,车辆主要还是采用盘式和鼓式制动器的组合形式。虽然盘式制动器的使用经济性现在有所提高,但是与鼓式制动器比起来还是贵得多。当然,气压盘式制动器的性能更优越,内衬的使用寿命更长,维修间隔和保养技术也进一步提升。摩擦材料现在更大程度的向有机材料类型转变,这对盘式制动器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契机,可以使得气压盘式制动器在更高的温度下运行,而鼓式制动器材料是不能承受这样的温度的。鼓式制动器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最高限度。因此,汽车制动器未来的发展重点是浮钳式盘式制动器。尤其在前轮安装的通风盘式制动器又是发展重点。另外,作为需要在增大制动力的一种制动产品,双盘式制动器在商用车应用的气压式双盘式制动器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后轮盘式制动器中,带驻车制动器功能的盘中鼓式制动器将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随着BBW技术的发展,盘式电动制动器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在材料选择方面:80年代之前,国内外都主要采用有石棉树脂型摩擦材料用于汽车制动,但因石棉摩擦产生有毒粉尘吸入人体后对肺产生影响,以及产生环境污染,同时在高速、高温下,石棉材料的强度、摩擦系数、耐磨性能等均下降,因此,汽车制动系无石棉化已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国外从70年代就开始禁止采用石棉用做制动材料,我国在1999年修改的GB12676-1999法规也明确规定“2003年10月1日之后,制动衬片应不含石棉”。目前国际上第三代摩擦材料诞生无石棉有机物NAO片。主要使用玻璃纤维、芳香族聚酰纤维或其它纤维(碳、陶瓷等)作为加固材料。其主要优点是:无论在低温或高温都保持良好的制动效果,减少磨损,降低噪音,延长刹车盘的使用寿命,代表目前摩擦材料的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多以半金属纤维增强复合摩擦材料应用最为普遍。但一些企业和地方根据本身的特点,也在研究新型摩擦材料,比如由河北工业大学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替代石棉制品汽车制动摩擦片的研制”中,采用当地的海泡石纤维来研制摩擦材料取得初步成功;西安交大与广东省东方剑麻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研制采用剑麻作为增强纤维也初步取得成功,据报道该制动器的摩擦系数、磨损率、硬度、冲击韧性等各项性能均达到国家标准、具有摩擦系数平稳、热恢复性能好、刹车噪音小、使用寿命长、低成本等优点。另外,国内还有人研究采用水镁石做摩擦材料。不同的纤维有不同的优缺点,因此研制一种比较符合各种要求的摩擦材料也就成为人们的追求。但不管如何,未来汽车制动摩擦材料必须是环保化、安全化、轻量化以及低成本的原则。 另外,现代汽车制动控制技术正朝着电子制动控制方向发展。全电制动控制因其巨大的优越性,将取代传统的以液压为主的传统制动控制系统。同时,随着其他汽车电子技术特别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电子元件的成本及尺寸不断下降。汽车电子制动控制系统将与其他汽车电子系统如汽车电子悬架系统、汽车主动式方向摆动稳定系统、电子导航系统、无人驾驶系统等融合在一起成为综合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未来的汽车中就不存在孤立的制动控制系统,各种控制单元集中在一个ECU中,并将逐渐代替常规的控制系统,实现车辆控制的智能化。但是,汽车制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受整个汽车工业发展的制约。有一个巨大的汽车现有及潜在的市场的吸引,各种先进的电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各种智能技术才不断应用到汽车制动控制系统中来。同时需要各种国际及国内的相关法规的健全,这样装备新的制动技术的汽车就会真正应用到汽车的批量生产中。总结汽车是现代交通工具中用得最多,最普遍的,也是最方便的交通运输工具。汽车制动系是汽车底盘上的一个重要系统,它是制约汽车运动的装置。而制动器又是制动系统中直接制约汽车运动的一个关键装置,是汽车上最重要的安全件。随着公路业的迅速发展和车流密度的日益增大,人们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保证人身和轿车的安全,必须为汽车配备十分可靠的制动器。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产生的,本文基于桑塔纳3000制动系统设计,设计得到的桑塔纳3000制动系统对制动系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未来汽车行业的进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参考文献1吴瑞珍.浅谈乘用车制动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J.时代汽车,2020(05):4-5.2孙丽.鼓式制动器设计与效能分析J.现代制造工程,2010(08):66-68+105.3季景方,邵子君,顾鹏.盘式制动器参数化设计及模态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9(22):101-102.4刘军.汽车制动器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05):68-70.5郑兰霞,张俊海,陈艳艳.盘式制动器在现代汽车上的应用与发展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7(09):44-45+48.6张世伟.高端车用盘式制动器的结构优化研究J.冶金管理,2019(17):71+73.7武小林.浅析汽车制动效能的影响因素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5(05):48-49.8董建斌.浅谈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原理及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89.9许晶伟.某轿车前轮制动器的结构分析与设计J.机械管理开发,2012(06):39-40.10关文达.汽车构造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285-309.11高延龄.汽车运用工程M.第二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2余志生.汽车理论M.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3钟建国 廖耘 刘宏.汽车构造与驾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14肖盛云 徐中明.汽车运用工程基础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15张秋芹.浅谈轿车浮钳盘式制动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5):174.16刘惟信.汽车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17吴栋楠.浮钳盘式制动器结构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3.18徐永康.汽车制动器J.汽车实用技术,2007(01):48-49.19Istvn Pczelt,Attila Baksa,Zenon Mrz. Analysis of Steady Wear State of the Drum BrakeJ.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