φ69凸形筒形件金属盖落料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含6张CAD图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43页)
编号:14570793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0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9-27
上传人:QQ14****9609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郭**(实名认证)
陕西
IP属地:陕西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69
凸形筒形件
金属
盖落料拉深
工艺
模具设计
CAD
- 资源描述:
-
φ69凸形筒形件金属盖落料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含6张CAD图,69,凸形筒形件,金属,盖落料拉深,工艺,模具设计,CAD
- 内容简介:
-
金属盖落料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Metal Cover Blanking and Deep Drawing Process and Die Design摘 要 金属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需求量很大,各种生活产品都需要各种各样的金属盖,这种零件需要专门的模具来进行大批量生产,且对金属盖零件的尺寸精度比较高,所以本次设计我采用的主要工序有落料和拉深两道工序,且采用了复合模具的设计,可以使落料,拉深实现一次运作成型,这样的好处是保证了金属盖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实际生产中的生产效率。在过去,工人们常手工去加工零件,可想而知完成一项零件的加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耗时,耗力。而且生产出的零件并没有现代化生产的规范和量产,伴随这人们对产品需求量的增大,冲压模具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专门的模具来进行大批量的生产,且尺寸精度,形状大小都极其容易掌控,生产效率得到了质的飞跃,使工人们的生产劳动量得到了减轻,产品更加的精密美观,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进步,是人们迈向规范化生产的重大进步。关键字 拉伸;落料;复合模具Abstract: Metal covers are in great demand in our daily lives. Various products for daily life require a variety of metal covers. This kind of parts requires special molds for mass production, and the dimensional accuracy of metal cover parts is relatively high. Therefore, the main processes I used in this design are blanking and deep drawing, and the design of a composite mold is adopted, which can realize the blanking and deep drawing in one operation. The advantage is to ensure the metal cover product. Quality reduces the cost of production and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actual production.In the past, workers used to process parts by hand. It can be imagined that the processing of a part requires a lot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and it is time-consuming and labor-consuming. And the production of parts and there is no modern production standards and mass produc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products, stamping die technology is more and more recognized by people. We can design a special mold for mass production, and the size accuracy, shape and size are extremely easy to control,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has been a qualitative leap, so that the amount of labor of workers has been reduced, the product is more precise and beautiful, this is a significant scientific progress, is a great progress towards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Keywords:Stretching, blanking, composite mold目录第一章 绪论11.1简介11.2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11.2.1课题研究背景11.2.2课题研究意义11.3国内外模具发展状况11.3.1国内模具发展状况11.3.2国外模具发展状况2第2章 产品的结构分析及工艺方案的确定32.1产品的结构分析32.2.1落料拉深工艺分析32.2.2工艺方案的确定3第3章 工艺计算及主要参数的确定43.1毛坯尺寸的计算43.2 排样53.2.1排样的基本概念53.2.2该工件排样设计53.3工序压力计算63.4冲压设备的选择7第四章 模具主要零部件分析84.1凹模的设计84.1.1凹模外形尺寸的设计84.1.2凹模的加工工艺84.1.3工艺卡片94.2凸模的工艺分析94.2.1凸模的设计104.2.2凸模的工艺路线104.2.3工艺卡片10第五章 主要工作部分尺寸计算115.1 落料刃口尺寸计算115.2刃口尺寸计算125.3复合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13第6章 落料拉深复合模装配196.1 冲压模具装配的技术要求196.2落料拉深复合模装配的特点196.3复合模具的总体设计206.4复合模具的装配20总结与展望21参考文献22致 谢23IV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第一章 绪论1.1简介科学的进步引领时代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专注于模具设计的研究和开发,更注重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对模具设计的产品的质量和模具设计的生产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环境下使我国冲压模具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 本次设计主要介绍落料和拉深工艺的复合模具,零件的结构分析和模具的结构分析,加工工艺的确定,工艺计算,主要参数的计算和凸凹模设计。1.2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1.2.1课题研究背景通过系统的学习机械专业和对社会观察的认识,我发现人们对产品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也有了一定的需求,例如:精密化,高产量化和产品美观化。实现产品的精密,规范化就必须用到模具技术,可以说是模具就是当前时代创造积极效益的有力武器。我国的模具工业受到国家和企业的高度重视,越来越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提升。为我国的模具工业大发展提供了动力。1.2.2课题研究意义模具技术的意义在于它的发展能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要想使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开发水平能得到有效的提高,离不开模具行业的不断前行,可以说,模具技术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生产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1 崔崑中国模具钢现状及发展J 机械工程材料,2001,(1):1-5我们作为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更应该接触和学习这项技术,为科技的发展贡献力量。1.3国内外模具发展状况1.3.1国内模具发展状况要想能预见未来就必须学习历史,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要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便利和发达。在过去的中国,在冲压模具技术上要比发达国家落后,产品加工的精度,寿命和模具复杂程度上都不如国外发达国家的精密化,规范化,不过经过我国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外的不断学习,近年来我国的模具技术发展有着飞速的提升2 牟红霞模具材料的发展与动向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6,173(4):83-893 张鲁阳我国冷作模具选材的趋向J金属热处理,1999,(1):4-64 张荣清,柯旭贵,候维芝.模具设计与制造M.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潘金芝,任瑞铭,戚正风复合工模具材料的研究现状J金属热处理,2008,(11):6-126刘胜国.我国冲压模具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黄石理学院学报,2007,23(1)7樊新民高速钢-Q235 钢轧制复合板的组织与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4,12(5):521-5238蔡美良新编工模具钢的金相热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56-157。国家政府和企业越来越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有一批又一批的技术型人才被培育出来,使我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加快。总体来说,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高速期,还要不断的学习新型的技术和培养专业型人才,我相信未来的模具产业会创造新的辉煌。1.3.2国外模具发展状况现在的发达国家如日韩欧美等国家,在模具工业上相对起步较比,最明显的地方就在于,国外的模具企业要比中国成立的早且多。这些发达国家在很早就意识到了模具工业是未来工业之母,是提高一个国家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资本,近年来,随着中国模具工业的崛起和进步,互联网实现网络共享和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加强了国内外的技术的沟通,可以说国内外的模具工业正在超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信任起了中国制造,我们也乐意接受国外更为精密化的设备,只有加强沟通才能实现共同进步。第2章 产品的结构分析及工艺方案的确定2.1产品的结构分析根据图2-1所示,是一个形状规则的旋转体零件,材料厚1mm,材料我们选用45号钢,更适合大批量的生产。 图2-1 零件简图2.2.1落料拉深工艺分析(1)拉深的基本要求:工件形状是无凸缘圆筒形(2)拉深对圆角半径要求:底部圆角半径R1凸模圆角半径R2。(3)对工件公差等级要求:尺寸103mm,查公差表得 IT14。2.2.2工艺方案的确定我们设计的零件是对金属盖的落料拉深,从毕业设计的名称上我们可知,本次设计的加工选用冲压复合模具,有落料和拉深两种工艺,结合工厂实际生产情况,我们选择落料拉深复合模具具冲压的加工方式,更有利于我们的生产。第3章 工艺计算及主要参数的确定3.1毛坯尺寸的计算毛坯直径的计算: h=14-0.75mm=13.25mm (3-1) d=90+0.75+0.75mm=91.5mm (3-2)工件的相对高度: hd=13.25mm91mm=0.15 (3-3)根据表3-1中查得修边余量h=1mm。 但是本产品为落料拉伸所以不需要修边。 表3-1 拉深件的修边余量 (mm) 工件高度h 工件的相对高度h/d 0.5-0.80.8-1.61.6-2.52.5-41010-2020-5050-100100-150150-200200-2502501.01.22345671.21.62.53.856.37.58.51.523.356.5891022.5468101112工件的毛坯尺寸计算公式D=d2+4dH-17.2rd-0.56r2/2 (3-4)将d=105mm,H=h+h=14mm+1mm=15mm,r=2+0.75mm=2.75 代入(3-4)可得零件毛坯直径为: D=90mm (3-5) 深次数与拉深力的计算 M高=dD=104/135.80.77 (3-6) 由于 d凸d1=69701 (3-7) -D100=-90100=1.11 (3-8)查表得 m1=0.45 (3-9)所以 m总m1 (3-10)故 凸缘工件能一次拉深出来。 3.2 排样 3.2.1排样的基本概念通过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生产所见到的实际,我们知道排样是保证和提高生产效率吧的有效途径。在理论上,我们常把零件的排样方式在废料的情况上分为,有废料排样,少废料排样和无废料排样。但在实际的生产中,有废料排样的成本较高,不适合我们这种大批量生产的小结构零件,而无废料排样是能节省一部分的生产成本,但也提高了对模具的精度和复杂程度上等各方面的要求,但本次设计我们采用的零件材料是45钢,总体进行考量之后,我们选择少废料排样方式来进行我们的模具设计,以更好的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降低成本及保证工件质量和模具寿命。3.2.2该工件排样设计本次设计金属盖,材料选用45#钢,材料成本相对低廉,且结构是相对规则的几何形状,故采用少废料排样的直排排样设计。搭边值:a1=1.5,a2=2 条料宽:b=90mm+2a=93条料的进距:h=90mm+2=92mm图3-2 排样图3.3工序压力计算 (1)落料力计算 F落=1.3Lt (3-11) 式中L工件外轮廓周长,L=D=283mm (3-12) t材料厚度, t=1mm (3-13) 材料抗剪切强度(MPa),查的=400MPa (3-14) 则落料力则为: F落=1.3283mm1mm400MPa14.7KN (3-15)(2)卸料力计算 F卸=K卸F落 (3-16)式中K卸 卸料力因数,其值K卸=0.03卸料力则为: F卸=0.0314.74.4KN (3-17) (3) 拉深力计算 由于金属盖拉深深度较浅,可按压边圆筒形近似计算:F拉=Kdtb (3-18)式中:d 拉深件的直径,t 材料厚度;b 材料的强度极限,查的b=400MPaK 修正因数。由查得K=0.93;拉深力则为:F拉=0.933.1470140081.7KN (3-19)3.4冲压设备的选择本次设计通过冲压工艺性质相对简单、生产批量大,加工尺寸较小、精度要求高,总和考虑我们选用公称压力为160KN的压力机,其主要技术参数为: 公称压力:250 kN滑块行程:55 mm最大闭合高度:220 mm封闭高度调节量:45 mm工作台尺寸:300mm450mm模柄孔尺寸:60mm80mm第四章 模具主要零部件分析4.1凹模的设计 4.1.1凹模外形尺寸的设计这次设计我们选用的凹模的外形采用板形,结构采用整体式,刃口采用平刃。由复合薄凹模典型组合为:凹模的外型尺寸为:200x200X40MM(1) 凹模外型尺寸计算: L=2(L1+L2) (4-1)式中:L1:为压力中心到最远孔型的壁间距L2为凹模型孔到孔壁的距离按照孔型凹模的外形尺寸分别为:平行于送料方向的凹模型孔最远壁间距离: L1=18.6mm (4-2)垂直于送料方向的凹模型孔最远壁间距离: L1=13mm (4-3)查表:L2为28mm,则: 平行于送料方向的凹模外形尺寸为:L=2L1+L2=218.6+28=93.2mm (4-4)垂直于送料风向的凹模外形尺寸为:L=2L1+L2=2(13+28)=82mm (4-5)(2) 判断送料方向: L93.2mmL=82mm (4-6)所以为纵向送料4.1.2凹模的加工工艺工艺路线:1.下料:材料:Cr12MoV;2.粗车:夹左部,车右端面,车内孔;车外圆至尺寸;保证内孔与外圆同轴度。调头,车内孔194至尺寸;车端面,高度至尺寸。3.热处理:水平入油,要求HRC5862;4.内圆磨:精磨内孔至准确尺寸;保证与外圆同轴度、与端面垂直度。5.平面磨:以右端面为基准,平磨左端面。保证左、右端面平行度;6. 钳工:装配进入外套。4.1.3工艺卡片表4-1凹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冲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模具名称复合模共页零件名称凸 模第页材料名称合金工具钢毛坯类型毛坯大小产品质量个数更改内容牌号Cr12MoV锻坯1序号工序车间设备名称编号工艺装备工时定额1下料:300X400备料锯床2锻造:直径80X80尺寸公差均为2锻造空气锤加热炉3退火:锻造加热炉4检验:锻造5刨:粗半精加工六个面,单面余量为0.3-0.4mm模具铣床或刨床6磨:磨上下平面、两基本准面至图样尺寸模具磨床M7120A7划线:划中心线、各螺孔、销孔、型孔轮廓线模具8加工各孔:各螺钉、销钉孔与下模座配钻配铰模具立钻Z5259铣:铣出落料孔洞及定位模具立铣X53K10热处理:检验硬度为60-64HRC热处理加热炉、油槽11磨:精磨上下面,表面粗糙度达图样要求模具M7120A12划线:划各型孔轮廓线模具13电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冲裁型孔模具电火花机床14修整:修整型腔模具电动抛光机15检验:按图样检验模具编制校对审核会签4.2凸模的工艺分析4.2.1凸模的设计凸模的长度:按式(4-7)计算得64mmL=L1+L2+h (4-7)式中 L1凸模固定板厚度 L2缷料板的厚度 h式中h取1520mm4.2.2凸模的工艺路线工艺路线:1.下料:材料:Cr12MoV2.粗车:两外圆留磨,保证成型的外圆与定位部分的外圆的同轴度;两顶尖装夹。3.热处理:HRC5862;4.外圆磨:先研磨中心孔,精磨至尺寸;5.研抛:提高表面质量至要求。4.2.3工艺卡片表4-2 凸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冲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模具复合模共页零件凸 模第页材料名称合金工具钢毛坯类型毛坯大小产品质量个数更改内 容牌号Cr12MoV锻坯1工序编号车间设备名称编号装备工时1下料:300X400备料锯床2锻造:直径80X80尺寸公差均为2锻造空气锤加热炉3退火:锻造加热炉4检验:锻造5刨:粗、半精加工六个面,单面余量为0.3-0.4mm模具铣床或刨床6磨:磨上下平面、两基本准面至图样尺寸模具磨床M7120A7划线:划中心线、各螺孔、销孔、型孔轮廓线模具8加工各孔:各螺钉、销钉孔与下模座配钻配铰模具立钻Z5259铣:铣出落料孔洞及定位模具立铣X53K10热处理:检验硬度为60-64HRC热处理加热炉、油槽11磨:精磨上下面,表面粗糙度达图样要求模具M7120A12划线:划各型孔轮廓线模具13电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冲裁型孔模具电火花机床14修整:修整型腔模具电动抛光机15检验:按图样检验模具编制校对审核会签第五章 主要工作部分尺寸计算5.1 落料刃口尺寸计算查公差表得90为IT14级,取x=0.5mm。则凹模 Dd=(DMAX-x)0+d=89.910+0.03 (5-1)凸模 Dp=(Dd-2Cmin)-p0=89.81-0.0150 (5-2)5.2刃口尺寸计算冲裁属于分离工序,其加工具有如下特点:(1)在模具的精度的选择上,本次加工的产品为更好的满足产品的互换性,应采用较高的凸、凹模精度,冲裁件产品的精度决定了凸、凹模的精度,我们这次选用的尺寸精度应在IT6IT9之间即可,共建的表面粗糙度Ra=1.60.4m。 (2)在模具材料的选择上,应遵循凹模材料的硬度要大于凸模强度,热处理后的硬度应在5860HRC,所以我们所选用的凸、凹模材质应该是工具钢。 (3)我们知道通常凸、凹模工作端常带有锋利的刀口,在安装固定上为保证产品加工的安全可靠,一定要满足国家标准的配合要求,保证均匀的最小配合间隙。 (4)常用的凹模加工主要是对孔的加工处理,凸模的加工主要是外形加工处理,通常采用线切割的方式。 我们知道凹、凸模的加工有配合加工和分开加工两种方法,当我们采用分开加工的方式时,我们必须考虑到凹、凸之间必须有一定的间隙,而因为存在这种间隙,我们加工起来就会变得很负责,要严格的限制冲模制造的公差,所以对于金属盖的加工,我们所设计的产品尺寸较小,且要求精度高,而且需要大批量的生产,所以我们对模具的要求就要变得很高,为了使我们能的得到完整性,精度性高的零件,我们不建议使用凸、凹模分开加工的方式,而去采用配合方式去加工零件,配合法指我们先去设计一个凸模或者凹模的基准件,然后跟据这个基准件的实际尺寸大小,利用最小配合间隙原理来给凸模或者凹模去配置相匹配的凸模或凹模,由于基本理论的强制性要求,我们更能保证模具的间隙配合,加工工艺相对简单,且设计过程的得到了简化,落料时的凸模就是拉深时的凹模,非常有利于我们的设计。拉深时的单间隙的确定Z=11.1t=11.1mm (5-3) 取Z=0.8mm拉深时的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工件尺寸d凹D-0.75D0+凹 d凸=(d凹-Z)-凸069-0.52 068.25 0+0.08466.05-0.084 05.3复合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1、凸凹模的设计(如图4-1)凸凹模是复合模具中的一种类型,具有落料凸模和凹模作用的工作零件。 图4-1 凸凹模2、凸模的设计(如图4-2)图4-2 凸模实体图3、模柄的选用(如图4-4)图4-4 模柄实体图4、落料凹模的设计(如图4-3)图4-3 落料凹模的简图5、卸料板的设计(如图4-7)图4-7 卸料板的简图308、冲压模具的组成如。1.工艺零件工艺零件是完成冲压工艺和配料作用的直接零件,工艺零件进一步又可分为:(1)工作零件(2)定位零件(3)压料零件(4)卸料零件2.结构零件结构零件是指不直接参与完成冲压工艺过程,也不和坯料直接发生作用,只对模具完成工艺过程起保证作用或对模具的功能起完善作用的零件。结构零件又可分为:(1)导向零件 (2)固定零件(3)紧固及其它零件。第6章 落料拉深复合模装配我们知道在模具的加工行程中,要想实现零件的精准加工(零件尺寸,形状精度和成本),一定要保证零件之间的位置的精度和配合零件之间的配合精度,而且具有相对运动的两个零部件也要保证他们之间的运动精度,所以要知道一个精确且符合国家标准的模具装配图,才能有效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所以落料拉深复合模的装配是整个设计的重中之重。作为整个毕业设计验收的重要标准,也是整个模具设计的最后设计制造过程,我们要选用符合标准的各自装配零件,包括标准件的选用,通用零件的装配,和成型零件的调整,才能装配符合设计要求的模具。我们了解到模具设计的装配部分主要有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上模部分:是通过模柄安装到压力机滑块上,在冲压模具工作时起到运动的作用,是整个模具的活动部分。下模部分:是安装在压力机的工作台上起到固定作用的零件部分。6.1 冲压模具装配的技术要求(1)模具作为整个设计的核心,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各部分零件的定位装置,要保证毛坯定位的安全可靠。各个活动部分都能保持精确的运动位置,不会出现松动活动的现象,实现工作过程中的运动可靠,间隙适当,运动平稳。(2)整个模具装配的各个零件都要符合图样的要求,只有模具的零件的材料,精度,形状和热处理工艺的相对精确,才能更好的保证零件加工出来的精度和效益。(3)我们设计的复合模具是通过凸模和凹模的间隙配合而设计的复合模具,一定要充分的保证凸模,凹模之间的配合间隙。(4)上模具部分的模柄的轴心线要对模坐平面的垂直度误差,不超过0.05mm。上模座的上平面应和下模座的底平面平行。导柱和导套装配后,其轴心线应分别垂直度于下模座的底平面和上模座的上平面。(5)装配好的模架,移动应无阻滞现象。导柱和导套配合精度应符合要求。(6)卸料装置和顶件装置应保证制件及废料不卡在冲模内。(7)模具要在实际生产中做实验,保证冲出的零件符合要求。6.2落料拉深复合模装配的特点复合模具装配的特点是先将模具零件分别装为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然后再将两个部分整体装配固定。6.3复合模具的总体设计根据主要工作部分尺寸,结构以及弹性元件的尺寸。即:上模座:300mm280mm35mm HT200下模座:300mm280mm40mm HT200导 柱:28mm170mm 20 钢 5862HRC导 套:40mm110mm43mm 20 钢 5862HRC6.4复合模具的装配通过以上的设计可以得到落料拉伸复合模具的总装图,如图所示。(如图5-1)图5-1复合模具装配图 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收获很多,首先在专业方面,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又一次的系统的复习了我所学过的专业知识,之前对零件落料拉深复合模具不是很了解,经过这次设计,我得到了新的知识的认知,通过对零件,凹凸模,总体装配图的设计,我对模具方面的专业知识变得更加的牢固,通过对加工工艺的设计,计算工艺参数,也让我在机械设计制造的专业知识变得更加牢固。其次,经过这次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我培养了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我通过分析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我变得更独立,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与老师同学之间我也加强沟通,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次毕业设计是对我个人能力的一种提升,很开心能有这样的一次经历。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我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从繁到简的思维模式,先设计加工零件的尺寸形状,确定加工工件的具体参数,再去完成落料拉深复合模具的具体工艺设计和结构设计。对落料拉深复合模具中的主要工作部分尺寸和工艺参数的计算,确定模具的形状,大小和尺寸公差,进行选择合适的各种成型标准零件。复合模具的工作过程和设计原理的认知,通过查阅相关类型模具的生产方式,确定复合模具的整体装配情况和工作过程,画出整体装配图。用二维CAD软件来进行五个主要零件图的绘制,和整体装配图的绘制。本次设计我们采用CAD设计出复合模具,完成了对金属盖的生产加工方法的确定,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过于简陋,虽能生产但具体的效益可能不如工业上的成熟,还存在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空间,碍于本人目前所学知识的局限性和实际工作经历的匮乏,还存在着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1) 本次设计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模具设计组成和零件的设计,是较为全面的一套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但在模具具体的各个零件上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改造和完善,使其最大化的能满足工业上方便且经济的加工需求。(2) 本次研究我由于时间经历的匮乏,我只做了二维CAD的设计,在三维CAM上,我并没有设计出完整的工艺,在未来还可以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再利用CAM制造出工件模具的具体实物,以验证本文CAD设计系统的可靠性与完备性。(3) 在未来我们可能更加的需要大批量的零件来满足生产的需求,本次设计的零件在结构上还是过于复杂,希望在未来的,在成批量生产中可以改进模具的结构,提高模具的加工精度,从而提高模具的质量和效率。参考文献致 谢很高兴能写到致谢这一部分,这标志着本次的毕业设计到此就意味着全面完成,我的大学生涯即将告一段落,在此我怀着无比激动和感恩的心,向在我生活中遇到的人献上最由衷的感谢,谢谢大家对我生活、学习上的帮助!从一开始学院下发选题表的时候,谈莹老师就给了我很大的支持,让我选到了本次设计的课题,对本次设计我也是对金属盖的加工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在模具设计方面的专业性知识上还有一定的欠缺,对此我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感觉设计特别困难,论文的研究方向无从下手,甚至对自己能不能完成这次毕业设计都保持着怀疑态度,但在我的导师谈莹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对我的毕业设计的各个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