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点重点 1、掌握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及掌握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及分类分类 2、掌握六气、六淫的基本概念及六掌握六气、六淫的基本概念及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淫共同的致病特点 3、掌握六淫各自的致病特点掌握六淫各自的致病特点 4、掌握疠气、七情内伤、痰饮瘀血掌握疠气、七情内伤、痰饮瘀血的基本概念及致病特点的基本概念及致病特点病因与病因学的含义病因与病因学的含义病因病因 破坏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状态,造成生破坏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状态,造成生理功能异常而发生疾病的原因理功能异常而发生疾病的原因导致人体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发生疾病的原因。中医又称中医又称“致病因素致病因素” “病邪病邪” “病原病原
2、”病因学病因学是研究致病因素的性质、致病特点和致病规是研究致病因素的性质、致病特点和致病规律的学说律的学说 病因性质病因性质特性特性 致病特点致病特点临床特征临床特征 特性决定了临床表现的产生,临床表现反映了特性决定了临床表现的产生,临床表现反映了其特性其特性病因学的沿革病因学的沿革沿革沿革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名医医和秦国名医医和“六气六气学说学说”黄帝内经,将病因归纳为阴黄帝内经,将病因归纳为阴和阳两大类和阳两大类东汉末年,张仲景金匮要东汉末年,张仲景金匮要略将病因分为三条略将病因分为三条宋、陈无择三因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极一病证方论提出“三因学说三因学说”
3、,后世多,后世多崇其说。崇其说。病因的分类病因的分类 六淫六淫 外因外因 外感致病因素外感致病因素 疫疠疫疠病因分类病因分类 内因内因七情所伤七情所伤精神致病因素精神致病因素 饮食所伤饮食所伤 劳逸失度劳逸失度 其他致病因素其他致病因素 外伤外伤: 跌仆、跌仆、 金金 刃、虫兽所伤等刃、虫兽所伤等 病理产物:痰饮、病理产物:痰饮、 瘀血、结石等瘀血、结石等病因学说的特点病因学说的特点 通过发病的客观条件认识病因通过发病的客观条件认识病因特点特点 用用“取象比类取象比类”方法认识病因方法认识病因 “审证求因审证求因”是认识病因的主要方法是认识病因的主要方法审证求因:审证求因:通过分析归纳病人的症
4、状、体征及通过分析归纳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发病过程等,推断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过程等,推断疾病发生的原因。 注:注:掌握中医病因学,对临床审证求因、随因掌握中医病因学,对临床审证求因、随因施治具有重要意义。施治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节第一节外感病因外感病因六淫邪气六淫邪气 从口鼻、皮毛、或二者兼有侵入从口鼻、皮毛、或二者兼有侵入 人体人体“外感致病因素外感致病因素”疫疠之气疫疠之气六淫六淫(一)含义(一)含义六气:六气:(六元)正常情况下,自然界六种气(六元)正常情况下,自然界六种气候的变化候的变化万物生存的条件。万物生存的条件。六淫:六淫:(六邪)反常情况下,自然界六种气(六邪)反常情况下,自然界
5、六种气候的变化候的变化致人于病。致人于病。淫:淫:过也、浸淫之意。过也、浸淫之意。“六淫六淫”之名,首见之名,首见于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六淫乃六气太过,于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六淫乃六气太过,为不正之气,故为为不正之气,故为“邪气邪气”。(二)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二)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外感性:外感性: 常先侵及肌表经络,或从口鼻而入,常先侵及肌表经络,或从口鼻而入, 或二者同时受邪,由浅入深或二者同时受邪,由浅入深“外外感感 病病” 共同共同 季节性:季节性: 与时令气候关系密切与时令气候关系密切 特点特点 “时令病时令病” 地区性:地区性: 与居处、生活、工作环境有关与居处、生活、工作环境有关
6、“地地 方病方病” 相兼性:相兼性: 可单独侵犯人体,也可两种以上邪气可单独侵犯人体,也可两种以上邪气 同同 时侵犯人体时侵犯人体复杂性复杂性 转化性:转化性: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动态性动态性(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邪风邪 风为春天之主气,太过伤人而致病,即风邪。风为春天之主气,太过伤人而致病,即风邪。风邪以春季为多,但四季皆有,为外感六淫之首风邪以春季为多,但四季皆有,为外感六淫之首,也是外感六淫中最重要的病邪。也是外感六淫中最重要的病邪。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阳邪阳邪轻扬飘浮,
7、向上向外轻扬飘浮,向上向外性质性质 开泄开泄发散,开泄发散,开泄 头痛,头胀头痛,头胀 上部头面上部头面 易袭阳位易袭阳位 口眼呙斜、麻木抽搐口眼呙斜、麻木抽搐致病致病 肌表:恶寒发热肌表:恶寒发热特点特点 肺:咳嗽、鼻塞流涕肺:咳嗽、鼻塞流涕 腠理疏泄开张:多汗、恶风(气液外泄腠理疏泄开张:多汗、恶风(气液外泄)2、风性善行数变、风性善行数变 善行善行风为气之剧烈运动,流动性大,风为气之剧烈运动,流动性大,性质性质 飘乎不定飘乎不定 数变数变来去迅速,变化多端来去迅速,变化多端 病位不定病位不定 行痹(风痹)行痹(风痹)肌肉肌肉 痠痛或四肢关节交替疼痛痠痛或四肢关节交替疼痛 发无定处发无定处
8、 风疹风疹皮肤瘙痒、漫无皮肤瘙痒、漫无致病致病 定处定处特点特点 发病迅速,变化快发病迅速,变化快 行痹行痹相对而相对而 言,病愈较快言,病愈较快 症状变幻无常症状变幻无常 风疹风疹此起彼此起彼 伏,出没无常伏,出没无常3、风性主动、风性主动性质:性质:风具有使物体动摇的特性风具有使物体动摇的特性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头头眩晕、上视、口噤、眩晕、上视、口噤、 项强项强震摇不定而多动震摇不定而多动 肌肉、肢体肌肉、肢体震颤、抽搐震颤、抽搐 躯干躯干角弓反张角弓反张内经:内经:“风胜则动风胜则动” “诸暴强直,皆属于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风”。4、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 长长先导先导性质:性质:风
9、邪是六淫中最常见最易中人的致病邪气风邪是六淫中最常见最易中人的致病邪气,且常且常 挟带其他邪气同时侵犯人体。挟带其他邪气同时侵犯人体。 使人发病最多使人发病最多四季皆有风病发四季皆有风病发 生生 易与其他邪气相合伤人易与其他邪气相合伤人风寒、风风寒、风致病致病 湿、风热、风燥等湿、风热、风燥等特点特点 可伤及不同部位、脏腑,发生不同可伤及不同部位、脏腑,发生不同 证候证候致病种类繁多,具有广泛性致病种类繁多,具有广泛性 易转化为其他多种证候易转化为其他多种证候 鉴于此,鉴于此,“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古人也时把风邪。古人也时把风邪作作为外感致病因素的代称。为外感致病因素的代称。 风气与肝
10、相应,也易伤肝脏。风气与肝相应,也易伤肝脏。 寒邪寒邪 寒为冬天之主气,太过伤人而致病,即寒邪。寒为冬天之主气,太过伤人而致病,即寒邪。寒邪以冬令最多,其他季节也可见,寒邪以冬令最多,其他季节也可见,寒邪致病寒邪致病 伤寒伤寒寒邪伤于肌表,郁遏卫寒邪伤于肌表,郁遏卫 据所伤部位据所伤部位 阳阳 中寒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 腑阳气(直中)腑阳气(直中)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阴邪阴邪阴胜则寒阴胜则寒性质性质 阴胜则阳病阴胜则阳病寒邪易损伤人体阳气寒邪易损伤人体阳气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肌表:恶寒、发热、无汗、脉肌表:恶寒、发热、无汗、脉 浮紧浮紧阴寒偏盛阴寒
11、偏盛 直中脾胃:脘腹冷痛、直中脾胃:脘腹冷痛、 之寒实证之寒实证 呕吐、腹泻等呕吐、腹泻等 直中心肾:恶寒踡卧、手足直中心肾:恶寒踡卧、手足 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 脉微细。脉微细。 总以阳气损伤而失其正常温煦作用,造成脏腑总以阳气损伤而失其正常温煦作用,造成脏腑功能减退或抑制为主。功能减退或抑制为主。 判断寒性指针:水液澄清冷(小便、大便判断寒性指针:水液澄清冷(小便、大便、白带、呕吐物、痰液等)白带、呕吐物、痰液等) 2、寒性凝滞、寒性凝滞 凝凝凝结,如同水寒凝冰凝结,如同水寒凝冰 性质性质 滞滞阻滞不通,如同河水凝冰阻滞不通,如同河水凝冰 而阻塞不通而阻塞不通
12、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 寒袭经脉:气血通行不畅而气滞血瘀,寒袭经脉:气血通行不畅而气滞血瘀, 不通则痛不通则痛 寒袭肌表:营卫通行不畅,头痛、身痛寒袭肌表:营卫通行不畅,头痛、身痛 寒侵筋骨关节:肢体关节疼痛、拘急、寒侵筋骨关节:肢体关节疼痛、拘急、 屈伸不利屈伸不利 直中胃肠:脘腹冷痛直中胃肠:脘腹冷痛 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特征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特征 内经内经“ 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3、寒性收引、寒性收引性质性质 : 收收收敛收敛 气机收气机收 引引 引引牵引牵引 “寒则气收寒则气收”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 寒袭肌表:腠理闭塞、毛窍收缩、发寒袭肌表:腠理
13、闭塞、毛窍收缩、发 热恶寒、无汗、头身痛、热恶寒、无汗、头身痛、 脉紧等脉紧等 寒侵经络:经脉拘急,肢体疼痛、屈寒侵经络:经脉拘急,肢体疼痛、屈 伸不利伸不利 寒气与肾相应,也易伤肾脏阳气寒气与肾相应,也易伤肾脏阳气。 暑邪暑邪l暑为夏季主气,暑热太过伤人致病谓之暑邪。暑为夏季主气,暑热太过伤人致病谓之暑邪。l暑邪致病:暑邪致病:l 具有严格季节性,独发于夏季(主要具有严格季节性,独发于夏季(主要l 发病于夏至后、立秋前)发病于夏至后、立秋前)l 只有外感,没有内生只有外感,没有内生 发病形式发病形式 起病缓,病轻起病缓,病轻伤暑伤暑 发病急,病重发病急,病重中暑中暑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
14、为阳邪,其性炎热l 阳邪阳邪暑为夏季火热之邪,火热属暑为夏季火热之邪,火热属l 阳阳l性质性质l 火热火热阳主热阳主热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阳热亢盛之象:阳热亢盛之象l 外被暑热所伤,郁热在里外被暑热所伤,郁热在里高热、面高热、面l 赤赤l 热扰心神热扰心神烦躁烦躁l 热迫津液外泄热迫津液外泄汗出口渴汗出口渴l 热迫血行加速热迫血行加速脉洪大而数脉洪大而数l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 l 升升上升上升l性质性质l 散散发散、开泄发散、开泄l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l 腠理开泄腠理开泄汗出津伤,口渴喜冷饮、汗出津伤,口渴喜冷饮、l 小便短赤小便短赤l 轻:体倦乏力,头晕短气轻:体倦
15、乏力,头晕短气 气随津泄:气虚气随津泄:气虚 l 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l 甚则阳气暴脱,四肢甚则阳气暴脱,四肢l 厥逆、冷汗淋漓厥逆、冷汗淋漓l 故暑邪致病,多呈气阴两伤之证候。故暑邪致病,多呈气阴两伤之证候。l3、暑多挟湿、暑多挟湿性质性质暑季酷热多雨,气候淫湿,热蒸湿动,暑季酷热多雨,气候淫湿,热蒸湿动,暑湿挟杂,合而伤人暑湿挟杂,合而伤人致病特点:致病特点:除暑热证外,尚有湿阻症状(湿邪除暑热证外,尚有湿阻症状(湿邪困脾)困脾)胸脘痞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胸脘痞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四肢重着、大便溏泄、舌苔黄腻等(暑湿证)四肢重着、大便溏泄、舌苔黄腻等(暑
16、湿证)l注:注:1、暑多挟湿,不等于暑多挟湿,不等于“暑必挟湿暑必挟湿“l 2、古有古有“凡治暑者,不兼治其湿,乃医凡治暑者,不兼治其湿,乃医之过也之过也”之说之说l 3、暑挟湿除与气候有关,也暑挟湿除与气候有关,也 与暑季多与暑季多食生冷伤脾有关。食生冷伤脾有关。 暑气与心相通,也最易伤及心脏,扰乱心神。暑气与心相通,也最易伤及心脏,扰乱心神。 湿邪湿邪湿为长夏之主气,长夏是指夏秋之间(大湿为长夏之主气,长夏是指夏秋之间(大暑至秋分前一段时间)。淫湿伤人致病,即为暑至秋分前一段时间)。淫湿伤人致病,即为湿邪。湿邪。此外,涉水雨淋、水上作业、或久居湿地,此外,涉水雨淋、水上作业、或久居湿地,以
17、水为事等原因均可感受湿邪而为病。以水为事等原因均可感受湿邪而为病。1、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性质:性质:其性类水,故属阴邪其性类水,故属阴邪 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 湿阻清阳湿阻清阳头昏重头昏重 湿阻上焦湿阻上焦胸闷或咳喘胸闷或咳喘阻遏气机阻遏气机 湿阻中焦湿阻中焦脘腹胀痛、脘腹胀痛、 运行不畅运行不畅 痞闷、呕吐、泻泄等痞闷、呕吐、泻泄等 湿阻下焦湿阻下焦下腹胀痛、里急后重、大便不爽下腹胀痛、里急后重、大便不爽 湿阻经络关节湿阻经络关节肢倦关节重痛肢倦关节重痛 脾阳不运,水湿不化脾阳不运,水湿不化 脘腹痞闷胀满、恶心脘腹痞闷胀满、恶心 呕吐、大便泄泻呕吐、大
18、便泄泻 易伤阳气易伤阳气 水湿不运,水闭不通水湿不运,水闭不通小便不利小便不利(湿困脾阳)(湿困脾阳) 水湿泛滥水湿泛滥肢体浮肿肢体浮肿 水湿停聚于腹水湿停聚于腹腹水腹水2、湿性重浊、湿性重浊 沉重沉重 秽浊秽浊 重重 浊浊 重着重着 垢浊垢浊 重重沉重趋下沉重趋下性质性质 浊浊秽浊不清秽浊不清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湿邪阻滞,清阳不升湿邪阻滞,清阳不升头重如裹头重如裹 沉重感沉重感 湿邪阻滞经络关节湿邪阻滞经络关节周身困重、周身困重、 关节重痛、肢倦关节重痛、肢倦 大肠湿热大肠湿热大便秽浊溏泻大便秽浊溏泻 湿热痢疾湿热痢疾下痢脓血下痢脓血 排泄物分泌物排泄物分泌物 皮肤湿疹皮肤湿疹疮疡流水疮疡流
19、水 秽浊不清秽浊不清 湿气下注湿气下注小便混浊,妇小便混浊,妇 女白带过多女白带过多 湿浊在上湿浊在上面垢眵多面垢眵多3、湿性粘滞、湿性粘滞性质:性质:粘腻停滞粘腻停滞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 便溏粘滞不爽便溏粘滞不爽 小便滞涩小便滞涩致病症状致病症状粘腻阻滞粘腻阻滞 带下粘滞带下粘滞 皮肤湿疹粘滞分泌物等皮肤湿疹粘滞分泌物等 起病缓起病缓 病程长病程长疾病病程疾病病程 缠绵难愈缠绵难愈 反复发作反复发作4、湿性趋下,易伤阴位、湿性趋下,易伤阴位性质;性质;湿与水同类,其性下流湿与水同类,其性下流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湿邪伤人湿邪伤人多始于下部,下肢沉重酸楚多始于下部,下肢沉重酸楚 及水肿及水肿 湿
20、性重浊湿性重浊易于下注(淋浊、白带、泄易于下注(淋浊、白带、泄 泻、下痢、下肢浮肿等)泻、下痢、下肢浮肿等)“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邪与脾相通,最易内伤于脾湿邪与脾相通,最易内伤于脾说明:说明:风、寒、湿痹的比较风、寒、湿痹的比较风风 伤及经络关节伤及经络关节 风痹(行痹)风痹(行痹)关节关节 气血闭塞不通气血闭塞不通 疼痛、游走不定,四肢关节交替发作疼痛、游走不定,四肢关节交替发作寒寒 痹证痹证 寒痹(痛痹)寒痹(痛痹)关节冷关节冷 痛剧烈,痛处固定不移痛剧烈,痛处固定不移 湿湿 湿痹(着痹)湿痹(着痹)关节酸痛重着,病关节酸痛重着,病 位固定不移,或肌肤麻木不仁、肢体位固
21、定不移,或肌肤麻木不仁、肢体屈伸不利、病程长屈伸不利、病程长燥邪燥邪燥为秋天之主气,燥气太过,伤人致病,即谓燥邪。燥为秋天之主气,燥气太过,伤人致病,即谓燥邪。燥邪的属性有争议燥邪的属性有争议从季节而论,秋属阴。但燥气乃秋令燥热之气所化,其气清从季节而论,秋属阴。但燥气乃秋令燥热之气所化,其气清肃、气候干燥、水分匮乏,与阳邪之性相似,故以肃、气候干燥、水分匮乏,与阳邪之性相似,故以“阴中之阴中之阳邪阳邪”论之为妥。论之为妥。燥邪为病之温、凉之分燥邪为病之温、凉之分 温燥温燥初秋,燥与热合而成初秋,燥与热合而成 燥病燥病 凉燥凉燥深秋,燥与寒合而成深秋,燥与寒合而成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性
22、干涩,易伤津液性质:性质:干涩,秋气收敛、气候肃杀、大气干烈,失于水气滋润干涩,秋气收敛、气候肃杀、大气干烈,失于水气滋润 肌表肌表皮肤干涩皲裂皮肤干涩皲裂 口鼻口鼻鼻干咽燥,口唇干裂鼻干咽燥,口唇干裂致病特点:致病特点:易伤津液易伤津液 毛发毛发毛发干枯不荣毛发干枯不荣 内脏内脏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 干少津、脉细干少津、脉细内经内经“燥胜则干燥胜则干”刘完素:刘完素:“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2、燥易伤肺、燥易伤肺 人与自然相通人与自然相通燥气通于肺燥气通于肺原由原由 肺位肺位肺居最高位,直接与外界相肺居最高位,直接与外界相 通(口、
23、鼻、皮肤)通(口、鼻、皮肤) 特性特性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为娇脏,喜润恶燥 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干咳少痰,痰粘难咯干咳少痰,痰粘难咯劫伤肺津劫伤肺津宣降失职宣降失职 痰中带血,喘息胸痛痰中带血,喘息胸痛 大便干结大便干结火(热)邪火(热)邪在讨论火邪致病之前需要说明的问题在讨论火邪致病之前需要说明的问题火与季节的关系火与季节的关系火旺于夏季,实际上酷暑炎热便为火气。火旺于夏季,实际上酷暑炎热便为火气。然,又不完全等同于暑气。暑独见于夏季,然,又不完全等同于暑气。暑独见于夏季,纯属外邪,而火邪却不受季节气候所限。纯属外邪,而火邪却不受季节气候所限。火的复杂含义火的复杂含义中医对火认识颇为复杂中医
24、对火认识颇为复杂总体而言有生理之火与病理之火总体而言有生理之火与病理之火生理之火:生理之火:维持人体生命火动所必须的阳气维持人体生命火动所必须的阳气少火(属正气范畴)少火(属正气范畴) 内寄于心内寄于心君火君火具体内容具体内容 内寄于肝、肾、胆、膀胱、三焦内寄于肝、肾、胆、膀胱、三焦等等 相火相火 病理之火:病理之火:阳盛太过,耗散人体正气的病邪阳盛太过,耗散人体正气的病邪 壮火(属邪气范畴)壮火(属邪气范畴) 外感温热邪气外感温热邪气 外火外火 五气化火:风寒暑湿燥转化为火(一五气化火:风寒暑湿燥转化为火(一具体具体 定条件)定条件)内容内容 内脏功能紊乱,阴阳气血失调,阳气内脏功能紊乱,阴
25、阳气血失调,阳气 亢盛亢盛 内火内火 五志化火:情志过极,久郁化火五志化火:情志过极,久郁化火病理之火,即病理之火,即“邪火邪火”“”“火邪火邪”本节讨论的为本节讨论的为“病理之火病理之火”,而非,而非“生理之火生理之火”火与温,热的区别与关系火与温,热的区别与关系同:同:就邪气言:三者皆属阳邪,温能化热,热能就邪气言:三者皆属阳邪,温能化热,热能生火。故温热、火热常混称生火。故温热、火热常混称同属一气同属一气异:异: 温热温热纯属外感,即温病学所言温邪纯属外感,即温病学所言温邪 (泛指一切外感温热邪气)(泛指一切外感温热邪气)来源来源 或来自于外或来自于外五气化火五气化火 火火 或来自于内或
26、来自于内五志化火五志化火 温热温热纯属邪气,无正气之说纯属邪气,无正气之说 正、邪正、邪 火火 或指人体正气(少火)或指人体正气(少火) 或指病邪(壮火)或指病邪(壮火) 温为热之微(轻)温为热之微(轻)程度程度 热为温之甚(中)热为温之甚(中) 火为热之极(重)火为热之极(重)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阳邪阳邪燔灼、炎热燔灼、炎热性质性质 炎上炎上升腾、焚焰升腾、焚焰 阳胜则热阳胜则热高热、恶热、面高热、恶热、面 红目赤、口渴喜冷饮、便秘红目赤、口渴喜冷饮、便秘 尿黄、舌红苔黄、脉洪数等尿黄、舌红苔黄、脉洪数等 心火上炎心火上炎口舌糜烂、口舌糜烂、 生疮生疮致病致病 胃火上
27、炎胃火上炎 牙龈红肿、牙龈红肿、 特点特点 出血、口臭出血、口臭 病变多病变多 肝火上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目赤肿痛 见于上部见于上部 肺火上炎肺火上炎咽喉肿痛咽喉肿痛“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2、火易伤津耗气、火易伤津耗气火为阳邪,迫津外泄,消灼阴液火为阳邪,迫津外泄,消灼阴液气随津耗气随津耗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伤津伤津渴喜冷饮、口干舌燥、大便秘结渴喜冷饮、口干舌燥、大便秘结 轻轻神疲乏力、少气(气虚)神疲乏力、少气(气虚) 耗气耗气 重重昏厥、肢冷(气脱)昏厥、肢冷(气脱)3、火邪易生风动血、火邪易生风动血生风:生风:火热之邪伤津耗血,燔灼肝阴火热之邪伤津耗血,燔灼肝阴筋脉失养筋脉
28、失养动血:动血:火热之邪灼伤络脉,血流加速,迫血妄行火热之邪灼伤络脉,血流加速,迫血妄行 热极生风热极生风高热、神昏、谵语、高热、神昏、谵语、致病致病 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特点特点 出血出血斑疹、吐血、衄血、便血、斑疹、吐血、衄血、便血、 尿血等尿血等4、变化急骤,易扰神明、变化急骤,易扰神明 变化急:发病迅速,传变较快,易从变化急:发病迅速,传变较快,易从致病致病 表证传入脏腑,内迫营血表证传入脏腑,内迫营血特点特点 扰乱神明扰乱神明 轻轻心烦失眠心烦失眠 重重狂躁妄动,甚则狂躁妄动,甚则 神昏谵语神昏谵语内经内经“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5、结于
29、局部,易致痈肿疮疡、结于局部,易致痈肿疮疡火热之邪结于局部火热之邪结于局部阻滞气血阻滞气血腐肉败血腐肉败血痈肿痈肿疮疡疮疡 局部红肿热痛局部红肿热痛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甚至化脓溃烂甚至化脓溃烂重点回顾重点回顾1、三因学说,审证求因三因学说,审证求因2、“六淫六淫”的含义及其致病的共同特点的含义及其致病的共同特点3、六淫各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六淫各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思考题思考题1、根据根据“三因学说三因学说”,中医如何对疾病进行分,中医如何对疾病进行分类?类?2、解释解释“审证求因审证求因”?3、解释解释“六淫六淫”与与“疠气疠气”的含义,六淫致病的含义,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0、4、六淫各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什么?六淫各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什么?第二节第二节 内伤病因内伤病因七情内伤七情内伤(一)七情的基本概念(一)七情的基本概念1、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志变化 常态:人之正常情感,是人体对外界常态:人之正常情感,是人体对外界七情七情 事物刺激产生的反映事物刺激产生的反映人体的人体的 生理本能。生理本能。 病变:突然强烈或长久持续的情志刺激,病变:突然强烈或长久持续的情志刺激, 超越人体适应力和耐受程度,可超越人体适应力和耐受程度,可 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阴阳失调 产生疾病产生疾
31、病致病因素致病因素“内伤七内伤七 情情“。注:注:七情作用于人体,发病与否,取决于人的七情作用于人体,发病与否,取决于人的适应力与耐受程度不同。适应力与耐受程度不同。 2、七情致病与六淫之别、七情致病与六淫之别 六淫:六淫:自外而入,初起多为表证自外而入,初起多为表证外感致病外感致病 因素因素七情:七情:刺激耳、目感官,直接影响相应内脏,刺激耳、目感官,直接影响相应内脏, 引起气机紊乱引起气机紊乱精神致病因素精神致病因素(二)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二)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1、情志活动以脏腑气血阴阳为物质基础。、情志活动以脏腑气血阴阳为物质基础。 五脏精气充足,生理功能正常五脏精气充足,生理功能
32、正常精神与情精神与情 志活动正常。志活动正常。 故,情志活动是内脏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故,情志活动是内脏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肝肝怒怒 心心喜喜 外界精神刺激相应外界精神刺激相应 内脏,表现特定情志变化内脏,表现特定情志变化 脾脾思思 肺肺悲(忧)悲(忧) 肾肾恐(惊)恐(惊)注:注:一般而言,一定的内脏与一定的情志有关一般而言,一定的内脏与一定的情志有关 2、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有不同的影响。 当情志刺激过激、过剧、过久而成为致病因素当情志刺激过激、过剧、过久而成为致病因素时,可伤及与之相应的内脏。时,可伤及与之相应的内脏。 怒伤肝怒伤肝 喜伤心喜伤心 七
33、情内伤五脏七情内伤五脏 思伤脾思伤脾 悲伤肺悲伤肺 恐伤肾恐伤肾 注:注:上述情况并非绝对的。上述情况并非绝对的。3、脏腑气血变化可致情志异常。、脏腑气血变化可致情志异常。 心心 心气虚心气虚悲悲 心气实心气实笑不休(狂)笑不休(狂) 五脏功能失调,五脏功能失调, 气血紊乱气血紊乱 肝肝 肝气虚肝气虚恐恐 情志异常情志异常 肝气实肝气实怒怒(三)七情致病的特点(三)七情致病的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 七情因素七情因素脏腑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气机升降失常气血气血运行紊乱运行紊乱疾病疾病 横逆乘脾横逆乘脾纳差、腹胀纳差、腹胀 腹泻腹泻怒则气上怒则气上(肝气上逆)
34、(肝气上逆) 气逼血升气逼血升呕血、吐血、呕血、吐血、 中中 风风 心神不宁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失眠、多梦 喜则气缓喜则气缓 (心气涣散)(心气涣散) 精神散乱精神散乱发狂、错乱发狂、错乱 气虚气虚气短乏力、头气短乏力、头 悲则气消悲则气消 晕目眩晕目眩 (肺气耗伤)(肺气耗伤) 气耗气耗志意消沉、痿靡志意消沉、痿靡 不振不振 失于固摄、气陷于下失于固摄、气陷于下二便二便恐则气下恐则气下 失禁、遗精、滑精失禁、遗精、滑精(肾气下却)(肾气下却) 甚则虚脱甚则虚脱面色苍白、四肢面色苍白、四肢 冰冷冰冷 心无所依心无所依惊则气乱惊则气乱 惊慌失措、痴、惊慌失措、痴、 (心气紊乱)(心气紊乱) 神无所
35、附神无所附 癫、狂癫、狂 气机郁结气机郁结思则气结思则气结 食欲不振、脘食欲不振、脘(脾气郁结)(脾气郁结) 腹痞满、腹痞满、 中焦阻滞中焦阻滞 大便泄泻大便泄泻 等等 注:注: * 由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故由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故七情致病往往首先伤及心、再累及他脏七情致病往往首先伤及心、再累及他脏 * 七情内伤五脏,临床上以心、肝、脾三七情内伤五脏,临床上以心、肝、脾三脏最为多见脏最为多见 2、情志波动,可加重病情、情志波动,可加重病情 一、可致病一、可致病 情志太过情志太过 二、可加重病情二、可加重病情恶化恶化 强调:强调:对患者的精神安慰、精神疗法对患者的精神安慰、精
36、神疗法重点回顾:重点回顾:七情致病的特点七情致病的特点复习思考:复习思考:情志致病影响脏腑气机的表现是怎样的?情志致病影响脏腑气机的表现是怎样的?第三节第三节 病理性病因病理性病因病理性病因病理性病因病理产物病理产物产生:产生:疾病过程中,脏腑功能失调疾病过程中,脏腑功能失调病理病理产物产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机体或局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机体或局部脏脏腑组织新的病理改变腑组织新的病理改变表现各种不同证候表现各种不同证候注:注:此类病因,在整个病复过程中此类病因,在整个病复过程中 前一段前一段病理产物病理产物 后一段后一段致病因素致病因素 双重性双重性 一、痰饮一、痰饮(一)概念(一)概念 痰饮:痰饮
37、: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理产物 痰痰质稠粘而厚质稠粘而厚 痰饮痰饮 饮饮质清稀而薄质清稀而薄 痰饮的分类痰饮的分类 l 无形之痰饮无形之痰饮只见其症,不见其形。只见其症,不见其形。 l (广义(广义 ) 主要通过病理反应来确定,主要通过病理反应来确定, l 治以祛痰法可愈(治以祛痰法可愈(作用于人体:作用于人体:l 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心悸气短、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心悸气短、l 神昏癫狂等)。神昏癫狂等)。 有形之痰饮有形之痰饮视之可见、触之可及、视之可见、触之可及、l (狭义)(狭义) 听之有声的痰浊和饮液。听之有声的痰浊和饮液。l 多指肺及呼吸道的分
38、泌液,由咳吐而出。多指肺及呼吸道的分泌液,由咳吐而出。l痰饮与水湿痰饮与水湿l从形成机理而言:从形成机理而言:均为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均为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病理产物“同源而异流同源而异流”“”“分之为四、合之为分之为四、合之为一一”。 痰痰稠浊稠浊 饮饮清稀清稀从形质而言从形质而言: 水水更为清稀更为清稀 湿湿弥散于全身之水气弥散于全身之水气从演变过程而言从演变过程而言: 聚聚 积积 凝凝湿湿 水水 饮饮 痰痰四者可分不可离,故常四者可分不可离,故常“水湿水湿”、“水饮水饮”、“痰湿痰湿”、“痰饮痰饮”混称。混称。(二)痰饮的形成(二)痰饮的形成 内伤内伤 五脏及三焦气化失常五脏及三焦气化失常 外感外感肺失宣降肺失宣降水道不调水道不调脾失运化脾失运化水湿不化水湿不化 水液失于输布、排泄水液失于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记账实操-合同资产与应收账款的区别
- 2025建筑工程基桩质量监督委托检测合同
- 2025双务合同中合同解除权的适用
- 2025租赁合同逾期付款注意事项
- 2025电子邮件广告投放合同范本
- 2025南京房屋买卖合同模板
- 2025简化版民间借款合同样式模板
- 2025商场租赁合同协议
- 2025标准煤炭购销合同模板
- 2025加工合作合同
- 汽车吊吊装专项施工方案
- 第六课 呵护花季激扬青春
- MOOC 大学英语听说译-河南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肺栓塞的护理课件
- 墙体底部返潮处理方案
- 综合办公楼装饰装修工程招标文件
- 造纸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 《多胎妊娠》课件
- 心理健康-如何培养强大的心理韧性
- 影视标书模板
- 2024年中国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